首頁成語詞典公的成語
      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公的成語
      成語解釋出處
      yú gōng yí shān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鉅人見“名公巨人”。
      huì huò gōng xíng賄貨公行同“賄賂公行”。《周書·晉蕩公護傳》:“任情誅暴,肆行威福,明黨相扇,賄貨公行。”
      zhí rù gōng táng直入公堂比喻言行直截了當,不繞彎子。老舍《駱駝祥子》九:“可是,咱們就這么直入公堂的去說,還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這幾家去!別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嗎?要順口答應的探聽有什么路子可走!”
      bā gōng cǎo mù八公草木將八公山的草木視為敵人。形容心情極為緊張和恐懼。《晉書·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yōu gōng wàng sī憂公忘私關心公益,不顧私利。《三國志·魏志·杜恕傳》:“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辦也。”
      bào bīng gōng shì報冰公事舊時官場指清苦的差使。
      yōu guó fèng gōng憂國奉公心懷國家,努力做好工作。《后漢書·祭遵傳》:“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
      huáng gōng hào qiān黃公好謙指人過分謙虛。《尹文子·大道上》:“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
      jí gōng hǎo shī急公好施謂熱心公益,樂于施舍。清·顧炎武《歙王君墓志銘》:“君雖業鹽,而孝友,急公好施,有遠見,能自樹。”
      míng gōng jù qīng名公巨卿亦作“名公鉅卿”。指有名望的權貴。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與他往來的,俱是名公巨卿。”
      gōng dào dà míng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則或道理。公正的道理得到顯揚,正義得到伸張。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郡中縉紳、耆老、鄰里,公書公呈,一齊并進,公道大明。”
      yī bǐng zhì gōng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極、最。辦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無私。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卻不以此為輕重,委差委缺,仍舊是一秉至公。”
      jiè gōng xíng sī借公行私借公事的名義謀取私利。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一卷:“見善忘舉者妒,知惡不劾者比,依違是非者譎,借公行私者佞。”
      gōng zhū tóng hào公諸同好公:公開;諸:“之于”的合音;同好:愛好相同的人。拿出自己喜愛的東西同愛好相同的人一起欣賞。三國 魏 曹植《與楊德祖書》:“定仁義之度,成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于名山,將以傳之于同好。”
      gōng sī liǎng biàn公私兩便對公家私人都便利。《晉書·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gōng zhèng lián jié公正廉潔指廉潔奉公,不循私情。清 昭槤《嘯亭雜錄 金元史》:“劾其貪酷諸款,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潔、惜名器、重士節諸語。”
      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diān張公吃酒李公顛后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同“張公吃酒李公醉”。宋 李棨《北里志 張住住》:“曲中唱曰:張公吃酒李公顛,盛六生兒鄭九憐。”
      miè sī fèng gōng滅私奉公滅:消滅。消滅私念,一心為公。唐·元稹《崔倰授尚書戶部侍郎制》:“辟名用物者逃無所入,滅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lián jié fèng gōng廉潔奉公廉潔:清白;奉公:奉行公事。指人不貪污;不受賄;一心為公。孫力《都市風流》第12章:“你廉潔奉公,不就是個大公務員嗎?”
      míng gōng dà bǐ名公大筆名家的大手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名公大筆,卻是本家風味。”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gōng bào sī chóu公報私讎見“公報私仇”。
      gōng guī mì jiàn公規密諫謂多方勸諫。公,公開;密,私下。《三國志·魏志·桓階傳》:“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后懇至。”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丑媳婦總得見公婆比喻隱藏不住,總要露相。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六回:“丑媳婦總得要見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罷。”
      gōng tīng bìng guān公聽并觀多方面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東漢 班固《漢書 鄒陽傳》:“公聽并觀,垂明當世。”
      píng xū gōng zǐ憑虛公子憑:依托。比喻假設的人或事。漢·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忲。”
      gōng xiū gōng dé,pó xiū pó dé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屬個人,不得兼代。《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燒香可是神佛兒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兒洗面兒各人兒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zhōu gōng tǔ bǔ周公吐哺《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癡不聾,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南史·庾仲文傳》:“言‘仲文貴要異他尚書’,又云‘不癡不聾,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為異也。”
      mù gōng jīn mǔ木公金母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壽,比喻慶壽之主人夫婦。宋·張元干《瑞鶴仙·壽》詞:“對木公金母,子孫三世,婦姑為壽滿酌。”
      zuò wú chē gōng坐無車公坐:通“座”,坐席;車公:晉人車胤。比喻宴會時沒有嘉賓。《晉書·車胤傳》:“又善于賞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
      gōng bù lí pó公不離婆老公不離開老婆。形容關系密切。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什物》:“《合縱記》劇:自古道:‘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夢筆生花弦索樂府》:‘水不離波,秤不離砣。’”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tiān xià wéi gōng天下為公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當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國家的一切都屬于人民。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xiāo fù cóng gōng枵腹從公餓著肚子辦公事。形容一心為公;勤奮工作。枵:空虛;從公:從事公務。清 李寶嘉《活地獄》:“要想他們毀家紓難,枵腹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減膳以示節儉。謂操守廉潔。《詩經·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dīng gōng záo jǐng丁公鑿井丁公:人名,春秋宋時丁某在自家鑿一井,從而節省一個人力,說“吾穿井得一人”,別人以為他從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語言之輾轉傳誤。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喑不聾,不成姑公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釋名·釋首飾》:“不喑不聾,不成姑公。”
      gōng sī jiāo kùn公私交困公家私人均陷困境。《明史·食貨志六》:“虛糜干沒,公私交困焉。”
      jiǎ gōng jì sī假公濟私假:借;濟:補益;助。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元 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sǔn gōng féi sī損公肥私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新華月報》1979年第1期:“在群眾中,有些人損公肥私,無理取鬧。”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清·張岱《與祁世培》:“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緬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區別之也。”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為了公事而忘記私事,為了國事而忘記家事。形容一心為公為國。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生。”
      fèi sī lì gōng廢私立公去私為公。《戰國策·燕策一》:“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
      piān piān gōng zǐ翩翩公子舊時對風流而有文采的富貴子弟的譽稱。三國魏·曹植《侍太子坐》詩:“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gōng ěr wàng sī公耳忘私見“公爾忘私”。漢·賈誼《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上之化也。”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wáng sūn gōng zǐ王孫公子舊時貴族、官僚的子弟。晉 葛洪《抱樸子 崇教》:“若夫王孫公子,優游貴樂,婆娑綺紈之間。”
      gōng ěr wàng sī公爾忘私一心為公而忘卻私事。明·李贄《晃錯》:“[晃錯]公爾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傷晃氏之不安矣。”
      gōng ér wàng sī公而忘私為了公事而不考慮自己的私利。漢 賈誼《治安策》:“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唯義所在。”
      mèng jiàn zhōu gōng夢見周公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為孔子哀嘆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后多作為瞌睡的代稱。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公:稱丈夫的父親。比喻雙方爭執,各說自己有理。魯彥《西安印象》:“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然又引經據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chū gōng wàng sī出公忘私出于公心忘掉私情。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盡掃刮同異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稱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huā huā gōng zǐ花花公子指服飾華麗、不務正業、整天吃喝玩樂的富家子弟。清 翟灝《通俗編 卷一 俚語對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huò jùn gōng chē獲雋公車漢代曾以公家車馬送應舉的人,后以公車指入京應試的人。“獲雋公車”《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自蒙慨贈到都,托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飄舉仙境。”
      sān zhǐ xiàng gōng三旨相公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duì bù gōng táng對簿公堂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公堂:舊指官吏審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審問。《史記·李將軍列傳》:“大將軍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
      gē bì méng gōng割臂盟公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yōu gōng rú jiā憂公如家憂:憂慮。憂慮國事,就像憂慮家事一樣。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楊洪傳》:“洪少不好學問,而忠清款亮,憂公如家。”
      sè jǐ fèng gōng嗇己奉公嗇:節儉。自己節儉,盡力辦好公共的事業。
      dà dòng gōng guàn大動公慣形容公眾憤然而出,主持正義。
      chū yǐ gōng xīn出以公心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須出以公心。”
      ōu gōng mà pó毆公罵婆毆:毆打。指潑婦毆打辱罵公婆。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偏他至不賢惠,毆公罵婆,打鄰毀舍,降漢子,比凡人不同。”
      wáng gōng dà rén王公大人國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貴人。戰國·宋·墨翟《墨子·尚賢上》:“今者王公大人為政于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
      jiǎ gōng yíng sī假公營私見“假公濟私”。《元典章·進表》:“在外諸司不詳站赤生受指,以進表為由,假公營私,濫行給驛。”
      fèng gōng kè jǐ奉公克己謂嚴以律己,一心為公。《東觀漢記·周澤傳》:“[澤]為澠池令,奉公克己。”
      zhèng míng gōng dào正明公道正大光明。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二回:“你這話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沒的敢說你不是個大的們!人干不出來的事,你干出來了!還要賣人的老婆?你賣墳上的樹,賣老婆使不得么?”
      gōng sī liǎng jì公私兩濟指對公家私人都有好處。《晉書 阮種傳》:“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損益,使公私兩濟者,委曲陳之。”
      mài gōng yíng sī賣公營私指出賣公眾利益以謀求個人私利。《魏書 趙黑傳》:“高官祿厚,足以自給,賣公營私,本非情愿。”
      míng gōng jù rén名公巨人亦作“名公鉅人”。謂有名望的顯要人物。唐·韓愈《徐偃王廟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繼跡史書。”
      chí lùn gōng yǔn持論公允指言論公平并合于情理。東漢·班固《漢書·儒林傳》:“仲舒通五經,能持論,善屬文。”
      jí gōng jìn lì急公近利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貪圖眼前的成效和利益。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míng qīng jù gōng名卿巨公有名聲的權貴。宋·歐陽修《<江鄰幾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來,名卿巨公,往往見于余文矣。”
      jié jǐ cóng gōng潔己從公見“潔己奉公”。《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湖北軍政府都督命令》:“是時湖北不僅財政充裕,同志皆潔己從公,而軍械子彈被服,亦甚充足。”
      gōng sī jiān gù公私兼顧既照顧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顧到私人的利益。毛澤東《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在公私關系上,就是‘公私兼顧’,或叫‘軍民兼顧’。”
      yīn gōng xíng sī因公行私見“因公假私”。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陳寵傳》:“斷獄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執憲者煩于詆欺放濫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縱威福。”
      míng gōng zhèng qì明公正氣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曾樸《孽海花》第15回:“這會兒,鬼使神差,活該敗露!爽性明公正氣的把簪兒拿出手來。”
      fèng gōng zhèng jǐ奉公正己奉行公事嚴格地約束自己。《魏書 高道穆傳》:“機方直之心,久而彌厲,奉公正己,為時所稱。”
      jiǎng bá gōng xīn獎拔公心獎:勸勉,夸獎;拔:選拔,提升。獎勵和提拔出于公心。宋·王讜《唐語林·文學》:“李封州甘為文至精,獎拔公心,亦類數公。”
      tuī chéng bù gōng推誠布公示人以誠,公正無私。明·劉元卿《賢奕編·官政》:“亦使士大夫識得行記己用世規模,須在推誠布公,集謀廣益。”
      tuō gōng xíng sī托公行私猶言假公濟私。假借公家的名義,謀取私人的利益。唐·劉肅《大唐新語·極諫》:“而乃馮附城社,蔽虧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jīn mǔ mù gōng金母木公金:五行之一,西方屬金;木:五行之一,東方屬木。指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比喻年高有才德的人。清·閑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記》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孫悟空和豬八戒。”
      xùn gōng wàng jǐ徇公忘己徇:獻出生命。為國家公眾獻身,棄私利于不顧。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奪范純仁謚忠宣議》:“直欲戒后世亂臣賊子之迷罔,徇公忘己,為國惜賢。”
      bái yī gōng qīng白衣公卿古時指進士。唐代人極看重進士,宰相多由進士出身,故推重進士為白衣卿相,是說雖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資望。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一 散序進士》:“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以至歲貢常不減八九百人,其推重謂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gōng míng zhèng dà公明正大公正無私,光明磊落。清·陳確《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則豈直如此而已。”
      gāo yáng gōng zǐ高陽公子高陽:地名,在今河南杞縣。用以指嗜酒而放蕩不羈的人。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高陽公子休閑過,不比尋常賣酒家。”
      lì xíng gōng shì例行公事按照貫例應處理的公事;比喻走形式。清 吳趼人《痛史》第13回:“那一種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還知道這是不應為而為之事?”
      tuō gōng bào sī托公報私借公事報私怨。東漢·班固《漢書·杜周傳》:“方進終不舉白,專作威福,阿黨所厚,排擠英俊,托公報私,橫厲無所畏忌。”
      gōng shì gōng fēi公是公非公認的是非。唐·劉禹錫《天論上》:“人能勝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必賞,違之必罰。”
      dà gōng zhì zhèng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完全秉公辦理,毫不偏心。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來懲辦林、鄧,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zhèn yīng gōng cháo振纓公朝振纓:彈冠,出仕。指入朝做官。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振纓公朝,則德音允集。”
      zhì gōng wú wǒ至公無我至:極,最;公:無私。公正到極點,絲毫沒有私心。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士大夫為吏者,當以至公無我處之,事自理,民自服。”
      gōng mǎi gōng mài公買公賣公平合理地買賣。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07回:“大人做道員時,驛上草料豆子,公買公賣,絲毫不虧累民戶。”
      huò lù gōng xíng貨賂公行賂;賄賂;用金錢、財物收買別人;進行不正當活動的行為;公行:公開做。公開以財貨行賄受賄。《魏書》:“三公傾邪,皆希世見用,貨賂并行,強者為怨,不見舉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毀。”
      shēng gōng shuō fǎ生公說法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點頭。”
      dà gōng wú sī大公無私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平正確;不偏袒任何一方。清 龔自珍《論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
      shān gōng dǎo zǎi山公倒載謂醉酒后躺倒在車上。形容爛醉不醒。唐·白居易《酬裴相公題興化小池見招長句》詩:“山公倒載無妨學,范蠡扁舟末要追。”
      zhé bì sān gōng折臂三公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成a人片7777|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妇女熟BBW|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视频无码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综合网美国十次|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