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春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ūn hán liào qiào春寒料峭 | 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帶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輕寒”、“料峭春寒”。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9卷:“春寒料峭,凍殺年少?!?/td> |
chūn sè nǎo rén春色惱人 | 惱:撩拔,挑逗。春天的景色引起人們的興致。 | 宋·王安石《夜直》詩:“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td> |
jiǔ shí chūn guāng九十春光 | 九十:90天;春光:指春天。指整個春天。 | 五代·南唐·陳陶《春歸去》:“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
chūn qiū zé bèi xián zhě春秋責備賢者 | 春秋:孔子修訂《春秋》書;賢者:指才德兼備的人。指《春秋》書對賢者常常責備,嚴格要求 | 《新唐書·太宗紀贊》:“然《春秋》書中,常責備賢者,是以后世君子之欲成人之美者,莫不嘆息于斯焉?!?/td> |
chūn shān bā zì春山八字 | 八字:指眉毛。形容眉如春山秀美。 | 《剪燈余話·江廟泥神記》:“春山八字爭妍媚,姨姨妹妹皆殊麗?!?/td> |
qīng chūn liǎng dí青春兩敵 | 敵:相當。兩個人的年齡相當,都處于青春期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1回:“妾承兄命,適事君王,妾自以為秦楚相當,青春兩敵?!?/td> |
yǒu nǚ huái chūn有女懷春 | 謂少女愛慕異性。 | 《詩·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td> |
chūn qí qiū bào春祈秋報 | 祈:向神求禱;報:為報恩而祭祀。指春秋兩季舉行的祭祀 | 《詩經·周頌·載芟序》:“《載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笨追f達疏:“既謀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報,故次《載芟》、《良耜》也?!?/td> |
mǎn liǎn chūn fēng滿臉春風 | 形容心情喜悅,滿臉笑容。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早見那位欽差頂冠束帶滿臉春風的迎出艙來?!?/td> |
fù yú chūn qiū富于春秋 | 謂年少,年輕。 | 《史記·曹相國世家》:“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td> |
chūn mǎn rén jiān春滿人間 | 指生機勃勃的春意充滿人間。 | 宋 曾鞏《班春亭》詩:“山亭嘗自絕浮埃,山路輝光五馬來。春滿人間不知主,誰言爐冶此中開?” |
yǒu jiǎo yáng chūn有腳陽春 | 承春:指春天。舊時稱贊好官的話。 | 五代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td> |
rú lǚ chūn bīng如履春冰 | 履:踩。好像踩著春天薄薄的冰。比喻在危險的境地而提心吊膽。 | 唐·劉禹錫《讓同平章事表》:“退思塵忝,如履春冰。” |
hóng zhǎo chūn ní鴻爪春泥 | 同“鴻爪雪泥”。 |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苕生乃寄余詩云:‘鴻爪春泥跡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td> |
qiū shí chūn huā秋實春華 | 比喻德行和才華。 | 清 林則徐《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凡爾諸生,各宜踴躍,此日馳驅文囿,競吐珠零錦粲之詞;他年黼黻皇猷,佇收秋實春華之用。”參見“春華秋實”。 |
chūn shì lán shān春事闌珊 |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 元·方伯成《端正好·憶別》套曲:“柳絮綿花飄瓣,又一番春事闌珊?!?/td> |
chūn fēng fèng rén春風風人 | 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及時給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幫助。 | 漢 劉向《說苑 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
chūn shān rú xiào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
zhuó shǒu huí chūn著手回春 |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也比喻醫術高明。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3章:“他想起來高一功的情況不妙,尚炯回來也許會著手回春?!?/td> |
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mù chūn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沉:沉沒;側畔:旁邊;帆:船。沉船旁邊有很多船過,發病的樹木旁邊有很多茂盛的樹木。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 |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縫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郡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td> |
chūn guāng lòu xiè春光漏泄 | 柳枝泛綠,透露了春天帶來的信息。喻指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露出來。 | 唐 杜甫《臘日》:“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td> |
kū zhī zài chūn枯枝再春 | 枯死的樹木又恢復了生命力。比喻歷經挫折又獲得生機。 | 明 無名氏《白兔記 團圓》:“姻緣本是前生定,故令個白兔來引,艱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
chūn cán zì fù春蠶自縛 | 蠶:昆蟲名;縛:纏束。像蠶作繭自縛。比喻自己束縛自己。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2回:“掉句文,便叫做‘癡鼠拖姜,春蠶自縛’。” |
qióng dǎo chūn yún瓊島春云 | 即瓊華島。明代北京八景之一。亦指北京十景之一。 |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積水潭》:“海子東滸有瓊華島,亦永樂間賜名。島之陽為廣寒殿,喬松古檜,煙云繚繞。京師八景有‘瓊島春云’,謂此?!泵鳌ね鹾椤侗本┌嗽仭酚小董倣u春云》詩。明·李東陽《京都十景》詩之一有《瓊島春云》。 |
chūn fēng mǎn miàn春風滿面 | 春風:比喻笑容。形容情緒愉快;滿臉高興的樣子。也作“滿面春風”。 | 元 無名氏《九世同居》第四折:“春風滿面樂醄醄,一聲長笑海山高?!?/td> |
qīng chūn bù zài青春不再 | 再:兩次或第二次。青春過后就不會再來。形容青春時光寶貴。 | 茅盾《幻滅》:“如果她也有悲哀的時候,大概是想起青春不再。” |
chūn huá qiū shí春華秋實 | 華:古同“花”。春天盛開的花;秋天結的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時也比喻學問和品德修養之間的關系。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邢颙傳》:“(君侯)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td> |
kū shù féng chūn枯樹逢春 | 已枯之樹又重獲生機。喻絕境逢生。 | 《景德傳燈錄·唐州大乘山和尚》:“問:‘枯樹逢春時如何?’師曰:‘世間希有。’” |
chūn yǐn qiū shé春蚓秋蛇 | 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 《晉書 王羲之傳論》:“(蕭子云)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td> |
chūn fēng yí shuǐ春風沂水 | 原意是大人和兒童在沂水洗個澡,在舞雩臺上吹吹風。指放情自然,曠達高尚的生活樂趣。 | 《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
wàn gǔ cháng chūn萬古長春 | 萬古:千年萬代,永遠。永遠像春天一樣,草木翠綠,生機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遠像春天一樣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長存。亦作“萬古長青”、“萬古常青”、“萬古常新”。 |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td> |
huí chūn zhī shù回春之術 | 回春:本指冬去春來,比喻醫道高明,能治愈難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術:醫術。指起死回生的醫術。參見“妙手回春”。 |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一動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詩人、畫家才思高雅;也比喻醫生醫術高明。著:接觸;挨上。 | 唐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td> |
chūn shēng qiū shā春生秋殺 | 春天萬物萌生,秋天萬物凋零。 | 唐 白居易《賀殺賊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臨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載之德,順春生秋殺之令。 |
chūn sǔn nù fā春筍怒發 | 春天的竹筍迅速茂盛地生長。比喻好事層出不窮地產生。 | |
rú zuò chūn fēng如坐春風 | 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風里;比喻受到良師的教育。 | 宋 朱熹《伊洛淵源錄》第四卷:“朱公掞見明道于汝州,逾月而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td> |
qiū yuè chūn huā秋月春花 |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lòu xiè chūn guāng漏泄春光 | 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 唐 杜甫《臘日》詩:“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td> |
chūn fēng dé yì春風得意 | 春風:春天和煦的風;得意:愿望得到滿足時的高興心情;和暖的春風使人覺得洋洋自得。①原指考中進士后洋洋自得的心情。②后用以稱進士及第;功成名就。③形容因所謀求的事情成功而心情歡暢。 | 唐 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td> |
qiū yuè chūn fēng秋月春風 |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歲月。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td> |
chūn sòng xià xián春誦夏弦 | 指應按季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后泛指讀書學習。 | 西漢 戴圣《禮記 文王世子》:“春誦夏弦,大師詔之?!?/td> |
chūn guī rén lǎo春歸人老 | 歸:回去。比喻女人青春已去,人老珠黃。 | 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三折:“只怕你春歸人老,花殘月缺,樹倒根摧?!?/td> |
qiū xiǎn chūn miáo秋狝春苗 | 狝:殺;苗:為苗除害。秋天狩獵,春天為護苗而獵獸。比喻大規模掃蕩敵軍或盜匪。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蓃夏苗,秋狝春苗。” |
hán mù chūn huá寒木春華 | 寒木不凋,春華吐艷。比喻各具特色。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劉應之曰:‘既有寒木,又發春華,何如也?’” |
chūn guāng rú hǎi春光如海 | 形容大地充滿了明媚的春光。 | 葉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不知什么地方送來蜜蜂的嗡嗡聲,似乎帶著花和香氣;正所謂春光如海呢!” |
yī nián zhī jì zài yú chūn一年之計在于春 | 要在一年(或一天)開始時多做并做好工作,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礎。 | 南朝梁 蕭統《纂要》:“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
yáng chūn bái xuě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td> |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春蠶到死絲方盡 | 絲:雙關語,思的諧音。比喻情深誼長,至死不渝。 | 唐 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chūn fēng yǔ lù春風雨露 | 像春天的和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著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比喻恩澤。 | 宋·王清惠《滿江紅·題驛壁》:“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td> |
chūn fēng huà yǔ春風化雨 | 化雨:適時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風吹拂人;似及時的雨水滋潤大地一樣。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來稱頌師長的教誨。 |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有如時雨化之者。” |
chūn fēng fèng rén,xià yǔ yǔ rén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 春風:春天的和風;風:吹人。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夏天的雨水滋養人。比喻幫助了別人,人家也會給予回報。 | 漢·劉向《說苑·貴德》:“管仲上車曰:‘嗟茲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td> |
chūn bīng hǔ wěi春冰虎尾 | 踩著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 《尚書·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yī chǎng chūn mèng一場春夢 | 比喻過去的一切轉眼成空。也比喻不切實際的想法落了空。 | 唐 盧延讓《哭李郢端公》:“詩侶酒徒銷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td> |
chūn huā qiū shí春花秋實 | 見“春華秋實”。 | 清·錢泳《履園叢活·夢幻·永和銀杏》:“楊州鈔關官署東隅,有銀杏樹一株,其大數圍,直干凌霄,春花秋實?!?/td> |
chūn huā qiū yuè春花秋月 |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 南唐 李煜《虞美人》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風望夏雨 | 行:從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報。 | 元·白仁甫《墻頭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風望夏雨;待要做眷屬,枉壞了少俊前程,辱沒了你裴家上祖。” |
chūn sè mǎn yuán春色滿園 |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也作“滿園春色”。 |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詩:“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td> |
chūn yǔ rú yóu春雨如油 | 春雨貴如油。形容春雨可貴。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春雨一滴滑如油?!?/td> |
chūn guāng míng mèi春光明媚 | 明媚:鮮艷可愛;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元 宋方壺《斗鵪鶉 踏青》套曲:“時遇著春光明媚,人賀豐年,民樂雍熙。” |
chūn huí dà dì春回大地 | 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嚴寒已過,溫暖和生機又來到人間。 | 宋·周紫芝《太倉稊米集·歲杪雨雪連日悶題二首》:“樹頭雪過梅猶在,地上春回柳未知?!?/td> |
mǎn miàn hán chūn滿面含春 | 比喻心情喜悅舒暢,滿臉笑容。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女子才回過頭來滿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這石頭放在哪里?’” |
yī shì shēng chūn一室生春 | 整個房間里充滿了愉快歡樂的氣氛。 | |
chūn qiū dǐng shèng春秋鼎盛 | 春秋:年齡。人年齡正處在旺盛、強壯之際。舊時比喻人正當壯年;精力充沛。 | 漢 賈誼《新書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儀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若比,況莫大諸侯權勢十此者乎?” |
là jìn chūn lái臘盡春來 | 臘:指臘月,即農歷十二月。臘月過去,春天又回來了。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回:“且說臘盡春來,到了正月初四日。” |
chūn pā lì zǎo春葩麗藻 | 比喻美妙的言談。 | 唐·馮贄《云仙雜記·粲花》:“李白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于齒牙,時號李白粲花之論。” |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 |
mǎn xiù chūn fēng滿袖春風 | 衣袖飄曳生風。形容十分得意。 | 元 張可久《水仙子》曲:“翰林風月進多才,滿袖春風下玉階。” |
chūn wā qiū chán春蛙秋蟬 | 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夸張、空洞無物的言談。 | 晉·楊泉《物理論》:“夫虛無之談,尚其華藻,此無異于春蛙秋蟬,聒舌而已?!?/td> |
liào qiào chūn hán料峭春寒 |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凍殺年少?!?/td> |
chūn fēng bào bà春風報罷 | 報罷:考試不中。指考試落第。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恰好春風報罷,即擬整頓行裝,起身回去?!?/td> |
chuī zhòu yī chí chūn shuǐ吹皺一池春水 | 原形容風兒吹指水面,波浪漣漪。后作為與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閑事的歇后語。 | 宋 馬令《南唐書 馮延巳傳》:“延巳有‘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嘗戲延巳曰:‘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fěn miàn hán chūn粉面含春 | 粉面:指女子的面龐;含:飽含,充滿;春:生意,生機。比喻和顏悅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藹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td> |
bù zhī chūn qiū不知春秋 | 不知道當前是什么季節或局面。 |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td> |
qīng chūn nán zài青春難再 | 再:兩次或第二次。青春過后就不會再來。形容青春時光寶貴。 | 明·馮惟敏《黃鐘·醉花陰·酬金白嶼》:“自古道青春難再,喜相逢笑口齊開?!?/td> |
chūn fēng hé qì春風和氣 | 春天和煦的春風吹拂著人們。比喻對人態度和藹可親。 |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個春風和氣將他來待,免得咱一度可喜兩度丑?!?/td> |
yǔ hòu chūn sǔn雨后春筍 | 春雨以后;竹筍長得又多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現蓬勃發展。 | 宋 張耒《柯山集 食筍》詩:“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td> |
dà dì huí chūn大地回春 | 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2回:“陰歷初三立春,當時有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之義?!?/td> |
chūn shēng xià zhǎng,qiū shōu dōng cáng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 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 《史記·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td> |
yuè dàn chūn qiū月旦春秋 | 比喻評論人物的好壞。 | 《后漢書·許劭傳》:“初,劭與靖(劭從兄)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td> |
chūn jiǔ qiū sōng春韭秋菘 | 韭:韭菜;菘:一種闊葉蔬菜。泛指時新菜蔬。 | 《南齊書·周颙傳》:“文惠太子問颙:‘菜食何味最勝?’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
chūn qù qiū lái春去秋來 | 春天過去,秋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明 劉基《大堤曲》:“春去秋來年復年,生歌死哭長相守?!?/td> |
chūn lái qiū qù春來秋去 | 秋天過去,春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山坡羊》:“春來秋去泉東瀉,芳顏不似前瀟灑?!?/td> |
chūn yì lán shān春意闌珊 | 闌珊:將盡,將衰。指春天就要過去了。 | 南唐 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
chūn shù mù yún春樹暮云 | 仰慕、懷念友人。 | 唐 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pí lǐ chūn qiū皮里春秋 | 指藏在心里不說出來的言論。 | 《晉書 褚裒傳》:“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無臧否,而內有所褒貶也?!?/td> |
cháng chún bù lǎo長春不老 | 猶言長生不老。 | 《醒世恒言 李道人獨步云門》:“各要尋幾件希奇禮物上壽,祝他個長春不老?!?/td> |
cùn cǎo chūn huī寸草春暉 | 寸草:小草;春暉:春天的陽光。小草的心意;難以報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 | 唐 孟郊《游子吟》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chūn huī cùn cǎo春暉寸草 | 春暉:春天的陽光;比喻父母對兒女的慈愛撫養。寸草:一寸長的小草;比喻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無限感戴心情。 | 唐·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td> |
chūn xiāo yī kè春宵一刻 | 歡娛難忘的美好時刻。 | 宋 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td> |
mǎ ěr chūn fēng馬耳春風 | 見“馬耳東風”。 | 金·元好問《谷圣燈》詩:“紛紛世議何足道,盡付馬耳春風前?!?/td> |
lòu xiè chūn guāng漏洩春光 |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傳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 |
táo lǐ chūn fēng桃李春風 | 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 宋·楊萬里《送劉童子》詩:“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td> |
chūn hé jǐng míng春和景明 | 春光和煦,風景鮮明艷麗。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
chūn lù qiū shuāng春露秋霜 | 比喻恩澤與威嚴。也用在懷念先人。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眚災肆赦,則文有春露之滋;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td> |
bǐ dǐ chūn fēng筆底春風 | 形容繪畫、詩文生動,如春風來到筆下。 | 元 黃溍《瑤池春宴圖》詩:“西飛青雀幾時還,貝闕琳宮縹緲間,筆底春風殊未老,蟠桃積核已如山?!?/td> |
kǒu jiǎo chūn fēng口角春風 | 原指言語評論如春風之能生長萬物。后比喻替人吹噓或替人說好話。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96回:“你近日與道臺好相與,萬望口角春分,我就一步升天,點了買辦差,就過的日子了?!?/td> |
chǐ yá chūn sè齒牙春色 | 形容爽朗地大笑。 | 宋·陶彀《清異錄·作用》:“婁師德位貴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謂師德笑,為齒牙春色?!?/td> |
miào shǒu huí chūn妙手回春 | 妙:絕妙;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回春:使春天又重新回來;比喻將接近死亡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能使生命垂危的病人痊愈。 | 唐 司空圖《詩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td> |
liǔ nuǎn huā chūn柳暖花春 | 指花柳榮茂,春意正濃。 | 唐 李郢《為妻作生日寄意》詩:“謝家生日好風煙,柳暖花春二月天。” |
chūn mèng wú hén春夢無痕 | 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 宋·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