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后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hòu huì yǒu qī后會有期 | 會:相見;見面;期:時期。以后還有見面的日子或以后還有相見的機會。 | 元 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會有期也。” |
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前人種德后人收 | 德:德行。指上輩的人有德行,后輩的人會受到恩惠。 | 明·馮惟敏《商調(diào)·集賢賓·歸田自壽》:“恰才個繞蝸居編菊籬,又報道步蟾宮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種德后人收。” |
qián fù hòu jì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zhàn)斗;奮勇沖殺向前。 | 艾青《光的贊歌》:“光榮屬于奮不顧身的人,光榮屬于前赴后繼的人。” |
miàn cóng hòu yán面從后言 | 從:聽從,順從。當(dāng)面順從,背后亂說。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蔣婉傳》:“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從后言,古人之所誡也。” |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門拒虎,后門進(jìn)狼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 | 明 李贄《史綱評要 周紀(jì) 顯王》:“前門拒虎,后門進(jìn)狼,未知是禍?zhǔn)歉!!?/td> |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門去虎,后門進(jìn)狼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后門進(jìn)狼”。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樣多的草莽英雄又闖進(jìn)了成都城,這不正是‘前門去虎,后門進(jìn)狼’?” |
zhān qián sī hòu瞻前思后 | 思前想后,反復(fù)思考。 | 清·無名氏《玉嬌梨》第14回:“又緣道途修阻,不能趨侍膝前,仰承教訓(xùn),遂致孤身流落,有墮家聲。瞻前思后,慚愧何堪!” |
qián qián hòu hòu前前后后 | 詳情,細(xì)節(jié),里里外外。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21回:“伍星把朱吉利害之言,前前后后一一說了。” |
qiū hòu suàn zhàng秋后算帳 | 指秋收以后結(jié)清欠帳。比喻等待時機進(jìn)行報復(fù)。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怕就怕秋后算帳,本來挺明白的事最后也不明白了。”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lù大難不死,必有后祿 | 難:災(zāi)禍。遇到巨大的災(zāi)難而沒有死掉,將來必定有幸福。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所以說:‘貴人無死法。’又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祿。’” |
hòu jìn lǐng xiù后進(jìn)領(lǐng)袖 | 晚輩中最杰出的人。 | 《晉書·裴秀傳》:“時人為之語曰:‘后進(jìn)領(lǐng)袖裴秀。’” |
chī kǔ zài qián,xiǎng shòu zài hòu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吃苦的事情走在別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別人后面。 | 劉少奇《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同別人計較享受的優(yōu)劣,而同別人比較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伐:討伐。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然后別人才來攻伐。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nèi)部找原因。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bù hòu chén步后塵 | 后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后面追隨模仿。 | 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dāng)前隊,老夫愿步后塵。” |
qián rén zhòng shù,hòu rén chéng liáng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亦作“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 陸士諤《續(xù)孽海花》第32回:“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反把那種樹的人殺了,還有甚么公理呢!” |
jiǔ yú chá hòu酒余茶后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魯迅《集外集拾遺 幫助文學(xué)與幫閑文學(xué)》:“但依我們中國的老眼睛看起來,小說是給人消閑的,是為酒余茶后之用。” |
bù rén hòu chén步人后塵 | 步:踏;踩;后塵:走路時后面揚起的塵土。踩著人家腳印走。比喻追隨;沿襲別人。 | 清 梁章鉅《歸田瑣記 北東園日記詩》:“某當(dāng)竭盡綿力,以步諸君子后塵,斷不肯置身事外也。” |
chēng hū qí hòu瞠乎其后 | 瞠:瞪眼。在后面直瞪眼;趕不上。形容遠(yuǎn)遠(yuǎn)地落在別人后面。 | 莊周《莊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
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
jī dé yù hòu積德裕后 | 指積累德行,則后世昌盛。 | 清 朱仕琇《又答李磻玉書》:“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繼嗣未立,誠可憂也。況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為念也。積德裕后,古豈吾欺,今猶未驗,何也!” |
qián bù jiàn gǔ rén,hòu bù jiàn lái zhě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 | 唐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qián jiē hòu xiàng前街后巷 | 指各處的街巷。 | 《三國志平話》卷上:“[董卓]方欲興兵,忽聽得城內(nèi)大喊聲,閉了城門,急點軍數(shù)千余人,前街后巷,羅紋結(jié)角,軍兵都把了。” |
yù hòu guāng qián裕后光前 | 裕:富饒。為后人造福,給前輩增光。 | 宋·陳摶《心相編》:“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
guāng qián yù hòu光前裕后 | 光前:光興前業(yè);裕后:恩澤流傳及子孫。指增光前代;造福后人。形容功績顯著。 | 明 李贄《答耿司寇書》:“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無時刻而不系念。” |
wáng hòu lú qián王后盧前 | 《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烱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dāng)時議者,亦以為然。”后以“王后盧前”指詩文齊名。 | 《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nèi)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烱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當(dāng)時議者,亦以為然。” |
zì jīn ér hòu自今而后 | 是指從今以后。 |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 漢 劉向《說苑 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 |
yǐ jué hòu huàn以絕后患 | 消除禍根,來杜絕以后可能產(chǎn)生的禍患。 | 元 無名氏《謝金吾》第三折:“如今朦朧奏過圣人,將他兩個押赴市曹殺壞了,以絕后患。” |
hòu huì nán qī后會難期 | 會:會見,見面;期:約定的時間。以后相會沒有一定的日期。指以后很難見面了。 | 北朝·魏·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大統(tǒng)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難期。’” |
hòu yōng qián qū后擁前驅(qū) | 擁:保護(hù)。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后面有人圍著。形容權(quán)貴們的氣勢。 | 明·湯顯祖《紫釵記·回求仆馬》:“后擁前驅(qū),教一時光彩生門戶。” |
hòu gù zhī huàn后顧之患 | 顧:回視;后顧:回過頭照顧。指來自后方或家里的憂患。 |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jì)》:“盧文紀(jì)勸帝駐河橋,庚贊華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則契丹主有后顧之患,不能久駐漢地矣。” |
hòu huàn wú qióng后患無窮 | 患:災(zāi)難、憂患;窮:盡。指今后的憂患是沒有窮盡的。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jì)》:“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 |
chéng xiān qǐ hòu承先啟后 | 繼承前代的,啟發(fā)后代的。 | 清 王昶《湖海詩傳 尹繼善》:“文端公歷任封疆,晚歸臺閣,歲歷五十馀載,承先啟后,三代平章。” |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前車已覆,后車當(dāng)戒 | 鑒:教訓(xùn)。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的教訓(xùn)。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載幽期》:“前車已覆,后車當(dāng)戒,仁兄不可……墮其術(shù)中,迷而不悟。” |
qián wú gǔ rén,hòu wú lái zh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 指空前絕后。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三回:“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并非我要自負(fù),實系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竟可算得千古獨步。” |
bù chǐ zuì hòu不恥最后 | 不恥:不以為羞恥。不因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dá)到目的。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夫誘道爭遠(yuǎn),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diào)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
hòu xiàng qián jiē后巷前街 | 巷:胡同。指四處的街坊居民。 | 元·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那廝每走遍了后巷前街,幾曾沖州撞府!” |
hòu huǐ hé jí后悔何及 | 指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 《周書·崔謙傳》:“舍此不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體,士各有心。一失事機,后悔何及。” |
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jìn)。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元 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長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 |
xiān duàn hòu wén先斷后聞 | 謂先處理后奏聞。 | 《北史·宇文護(hù)傳》:“護(hù)第屯兵禁衛(wèi),盛于宮闕,事無巨細(xì),皆先斷后聞。” |
xiān xíng hòu wén先行后聞 | 猶先斬后奏。 | 《后漢書·酷吏列傳》:“故臨民之職,專事威斷,族滅奸軌,先行后聞。”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答后語 | 說得話前后連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亂,不能自圓其說。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你們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語?” |
qián zhān hòu gù前瞻后顧 | 同“瞻前顧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時形容顧慮過多,猶豫不決。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死期將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遠(yuǎn),夜行不休,前瞻后顧,無所棲歸,不亦太可憐乎!” |
hòu hǎi xiān hé后海先河 | 語本《禮記·學(xué)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 語出《禮記·學(xué)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
xiān hào hòu qìng先號后慶 | 謂初兇后吉。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申屠剛鮑永等傳贊》:“鮑永沉吟,晚乃歸正,志達(dá)義全,先號后慶。” |
hòu huǐ mò jí后悔莫及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來不及了。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jì)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
guāng qián jué hòu光前絕后 | 比喻事情做得干凈利落,不留痕跡。 | 宋 樓鑰《跋劉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獨謂杼山先生之書光前絕后,尤秘寶之。” |
tōng qián chè hòu通前徹后 | 從開頭到結(jié)尾。全部,整個。 |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經(jīng)四》:“大凡讀書須要通前徹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
chān qián luò hòu攙前落后 | 搶前落后,不整肅。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賈政便也生氣,說:‘往常還好,怎么今日不齊集至此?’抬頭看那執(zhí)事,卻是攙前落后。” |
sōng bǎi hòu diāo松柏后凋 |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艱險的環(huán)境中奮斗到最后。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sǐ ér hòu yǐ死而后已 | 已:停止;完畢。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奮斗;一直到死為止。奉獻(xiàn)了一切。 | 先秦 孔子《論語 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
jué hòu guāng qián絕后光前 | 絕:斷絕;光:光大,擴充。擴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難以做到的事。形容功業(yè)偉大或成就卓著。 | 宋 洪邁《容齋四筆 藍(lán)田丞壁記》:“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絕后,以柳視之,殆猶碔砄之美玉也。” |
sī qián lǜ hòu思前慮后 | 思:思考,考慮;前:原因。反復(fù)考慮事情的原因和結(jié)果。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一回:“只是老朱有些任性,敢作敢為,再不思前慮后,小弟每每與他說好話,他再不肯聽。” |
hòu lái zhě jū shàng后來者居上 | 后來的超過先前的。 | 《史記 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
liú hòu lù留后路 | 比喻辦事時為防失敗而預(yù)留退路。 |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18章:“要給自己留后路呀!” |
tí jiǎng hòu bèi提獎后輩 | 獎:勸勉。提拔勉勵后一代。 | 《北史·魏收傳》:“然提獎后輩,以名行為先,浮華輕險之徒,雖有才能,弗重也。” |
qián fǔ hòu yǎng前俯后仰 | 身體前后晃動。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樣子。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頭就切著浪水。” |
qián màn hòu gōng前慢后恭 | 慢:傲慢。以前態(tài)度傲慢,后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后態(tài)度截然不同。 | 梁啟超《王荊公傳》第16章:“知制誥與翰林學(xué)士,相去幾何?此而謂其前慢后恭見利忘義,何深文之甚?”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別人行動,可以取得優(yōu)勢,遲于別人就會遭遇禍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zǒu hòu mén走后門 | 比喻通過托情或利用職權(quán)等不正當(dāng)?shù)耐緩街\取通融或利益。 | 鄧小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違反黨的原則,鬧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門,鋪張浪費,損公肥私。” |
jué hòu kōng qián絕后空前 | 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形容獨一無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況。 |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三卷:“蓋偏至之詣,至于絕后空前,亦令人望而卻步,其年亦人杰矣哉!” |
xiān hào hòu xiào先號后笑 | 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后以“先號后笑”指命運先兇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結(jié)尾比開頭精彩。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 三國 蜀 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
hòu jì wú rén后繼無人 | 繼:接續(xù);繼承。沒有繼承的人。 | 羅瑞卿《黨的三大作風(fēng)的楷模——回憶周總理》:“這位老中醫(yī)的醫(yī)術(shù)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而且后繼無人。” |
hòu yōng qián zhē后擁前遮 | 遮:阻攔。形容十分擁擠、喧鬧的樣子。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8回:“果是英雄,憑著自己本領(lǐng),怕甚王孫公子,又怕甚后擁前遮。” |
zì jīn yǐ hòu自今已后 | 從今以后。 | 《后漢書·東夷傳·高句驪》:“自今已后,不與縣官戰(zhàn)斗而自以親附送生口者,皆與贖直,縑人四十匹,小口半之。” |
qián jiǎo hòu jiǎo前腳后腳 | 比喻緊跟著。 | |
jiǔ hòu shī yán酒后失言 | 酒喝多了以后,不能自持,說了不該說的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6回:“是我一時愚蠢,不是了,酒后失言,反被那婆娘瞞過了,怪兄弟相鬧不得。” |
hòu shēng xiǎo zǐ后生小子 | 指年輕晚輩。 | 宋 俞文豹《吹劍四錄》:“恐?jǐn)?shù)十年后老成凋喪,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變而復(fù)還。” |
xué rán hòu zhī bù zú,jiāo rán hòu zhī kùn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 學(xué)習(x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xué)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禮記·學(xué)記》:“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后浪推前浪 | 后面的波浪推動前面的波浪不斷前進(jìn)。多指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永不停息向前發(fā)展。 | 宋 文珦《過苕溪》詩:“只看后浪催前浪,當(dāng)悟新人換舊人。” |
tuì yǒu hòu yán退有后言 | 當(dāng)面順從答應(yīng),背后進(jìn)行非議。 | 《尚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后言。” |
zhēng xiān kǒng hòu爭先恐后 | 爭著向前;唯恐落后。 | 明 屠勛《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 |
qián pà láng,hòu pà hǔ前怕狼,后怕虎 |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 明 馮惟敏《清江引 風(fēng)情省悟》曲:“明知煙花路兒上苦,有去路無來路。惡狠狠虎爬心,餓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
qián hū hòu yōng前呼后擁 | 前面的人喝道;后面的人簇?fù)碇P稳輽?quán)貴們的氣勢。 | 宋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士之學(xué)古入官,遭時得位,紆金拖紫,躍馬食肉,前呼后擁,延賞宗族,此足以為榮矣。” |
qiǎng ér hòu kě強而后可 | 強:硬要,迫使。經(jīng)強求后才答應(yīng)。 |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請復(fù)之。’強而后可,一朝而獲十禽。” |
fàng mǎ hòu pào放馬后炮 | 比喻事情已過去才發(fā)議論。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這里放馬后炮,可是遲了。” |
qián fù hòu jiè前覆后戒 | 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后的教訓(xùn)。 | 漢 劉向《說苑 善說》:“前車覆,后車戒。” |
gù qián bù gù hòu顧前不顧后 | 形容做事或考慮事不仔細(xì)周到。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明日你自己當(dāng)家立業(yè),難道也是這么顧前不顧后的?” |
hòu shēng wǎn xué后生晚學(xué) | 后生:后輩。指學(xué)歷淺的年輕人。 | 宋·陸九淵《與傅全美書》:“仙里年來向?qū)W者甚眾,風(fēng)習(xí)可尚,正賴長者不憚告教,使后生晚學(xué)得知前輩風(fēng)采,謙沖就實,無徒長虛誕。” |
hòu gù zhī yōu后顧之憂 | 顧:回視;后顧:回過頭照顧。指來自后方或?qū)淼膽n患。 | 北齊 魏收《魏書 李沖傳》:“朕以仁明忠雅,委以臺司之寄,使我出境無后顧之憂,一朝忽有此患。” |
xiān jì hòu zhàn先計后戰(zhàn) | 計:計劃,計謀;戰(zhàn):作戰(zhàn)。先籌劃好后再戰(zhàn)。指不打無準(zhǔn)備的仗。 |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權(quán)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劃而后戰(zhàn),兼形勢包陰陽,用計巧者也。”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置之死地而后生 | 原指作戰(zhàn)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zhàn)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jìn),殺敵取勝。后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 先秦 孫武《孫子 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chēng hū hòu yǐ瞠乎后矣 | 瞠:瞪眼。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追趕不上。 | 清·江藩《漢學(xué)師承記·錢大昕》:“即賈逵、服虔亦瞠乎后矣,況不及賈服者哉。” |
chēng hū hòu yǐ瞠乎后已 | 瞠:瞪眼。在別人后面干瞪眼,追趕不上。 | 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初筆》:“經(jīng)天緯地,專門名家,更瞠乎后已。” |
hòu làng cuī qián làng后浪催前浪 |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動或替換陳舊的事物,不斷前進(jìn)。 | 宋 文珦《過苕溪》詩:“只看后浪催前浪,當(dāng)悟新人換舊人。” |
jiǔ hòu chá yú酒后茶余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魯迅《而已集 黃花節(jié)的雜感》:“從別的地方--如北京,南京,我的故鄉(xiāng)--的例子推想起來,當(dāng)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若干人快意,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若干人當(dāng)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 |
qián jìn wú lù,hòu tuì wú mén前進(jìn)無路,后退無門 | 形容處境非常困難。 | 劉流《烈火金剛》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進(jìn)無路,后退無門,動不能動,轉(zhuǎn)不能轉(zhuǎn),成為死地。” |
jī kǒu niú hòu雞口牛后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戰(zhàn)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zhēng qián kǒng hòu爭前恐后 | 見“爭先恐后”。 |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五十五回:“歡乃麾兵直進(jìn),大眾爭前恐后,一涌而上,無復(fù)行列。” |
jiàn qián bì hòu鑒前毖后 | 謂把過去的錯誤引為借鑒,以后謹(jǐn)慎行事,避免重犯。 | 清·嚴(yán)如熤《三省邊防備覽·藝文·老林說》:“鑒前毖后,通三省而籌之,為曲突徙薪之計,建久安長治之謀。” |
xiān xiǎo rén hòu jūn zǐ先小人后君子 | 先不講客氣,說明條件,按章辦事,然后再講禮貌。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
tuì hòu qū qián褪后趨前 |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獻(xiàn)殷勤。 | |
kōng qián jué hòu空前絕后 | 空:空白;絕:斷絕。以前沒有過;以后也沒有。指從古到今非常突出;獨一無二的事物。 | 宋 朱象賢《聞見偶錄 男服從軍》:“古之木蘭,以女為男,代父從軍,十二年而歸,同行者莫知其為女子,詩歌美之,典籍傳之,以其事空前絕后。” |
gān jū rén hòu甘居人后 | 甘心落在別人后面。指人不求上進(jìn)或有意不前。 | 明 張岱《自為墓志銘》:“奪利爭名,甘居人后;現(xiàn)場游戲,肯讓人先。” |
xiān xiào hòu hào先笑后號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后以“先笑后號”指命運先吉后兇。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 |
bù gān hòu rén不甘后人 | 甘:甘心;情愿。不甘心落在別人后面。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而廣不甘后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
qián wēi hòu zé前危后則 | 前人的危亡,后人應(yīng)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后則。” |
hòu fú wú liàng后福無量 | 量:限度,限量。將來的幸福無窮。 | 《后漢書·左雄傳》:“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后福。” |
hòu yuàn qǐ huǒ后院起火 | 比喻內(nèi)部鬧矛盾,發(fā)生糾紛。 | 張平《抉擇》:“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別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