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未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bǎo dāo wèi lǎo寶刀未老 | 比喻雖然年齡大了;但精神、體力或本領仍不減當年。 | 《三國演義》第七十回:“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
gǔ ròu wèi hán骨肉未寒 |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剛死不久。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中年喪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議親。” |
wèi kě hòu fēi未可厚非 | 不可過分指責。指雖有缺點但仍可原諒。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后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復以英為長沙連率。” |
qīng huáng wèi jiē青黃未接 | 見“青黃不接”。 | 宋·葉適《上寧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黃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
wèi fén xǐ xīn未焚徙薪 | 在火患之前就先將柴薪搬開。比喻防患于未然。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39卷:“這樞密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曉得臨渴掘井,那會得未焚徙薪?” |
wèi yǔ chóu móu未雨綢繆 | 綢繆:修繕房屋。在沒有下雨前;就要修繕好門窗。比喻事先作好準備;防患未然。 | 《詩經 豳風 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
yú bō wèi píng余波未平 | 指某一事件雖然結束了,可是留下的影響還在起作用。 | |
jū chǐ wèi luò駒齒未落 | 駒:小馬。小馬的乳齒尚未更換。比喻人尚年幼。 | 《北史 楊愔傳》:“此兒駒齒未落,憂心忡忡是我家龍文(駿馬名),更十歲后,當求之千里外。” |
fāng xīng wèi yǐ方興未已 | 見“方興未艾”。 | 鐵郎《二十世紀之湖南》:“世變茫茫,方興未已。” |
lǐ guǎng wèi fēng李廣未封 | 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因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 唐·杜甫《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
lì yǒu wèi dǎi力有未逮 | 能力做不到。 | |
yǔ máo wèi fēng羽毛未豐 | 小鳥的羽毛還沒有長全(豐:豐滿)。比喻尚未成熟或力量還不夠強大。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 |
fáng huò yú wèi rán防禍于未然 | 防止禍患于萌發之前。 | 《漢書 外戚傳下 孝成趙皇后》:“事不當時固爭,防禍于未然。” |
wèi zhī suǒ cuò未知所措 |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
yóu yù wèi jué猶豫未決 |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不能做出決斷。 | 《舊唐書·裴寂傳》:“高祖將先定京師,議者恐通為后患,猶豫未決。” |
xuán ér wèi jué懸而未決 | 一直拖在那里,沒有得到解決。 | 孫中山《救國之急務》:“已將一切問題決定,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懸而未決。” |
wén suǒ wèi wén聞所未聞 | 聞:聽到;未:沒有。聽到的是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形容傳說的事物或消息新鮮、奇特。 |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未聞。” |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孫富叫家童算還了酒錢,與公子攜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知其一未知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
fāng xīng wèi ài方興未艾 | 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完結。剛興起還沒有停止。現多用來形容事物正處于興旺階段或形容正在蓬勃發展。 | 宋 周煇《清波雜志》第一卷:“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 |
fáng huàn wèi méng防患未萌 | 防止禍患于未發生之前。 | 清·黃彭年《代劉蓉函件》之一:“大局所關,防患未萌,當局必有遠慮。” |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一個波浪還沒形成,另一個波浪又起來了。 |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波瀾開闔,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rǔ xiù wèi gān乳臭未干 |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并且乳臭未干,誰人來稽查得他?” |
tóng xīn wèi mǐn童心未泯 | 泯:泯滅。年歲雖大但仍有天真之心。形容成年人還有著孩子的天真。 | 宋·陸游《園中作》:“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兒竹馬嘻。” |
wèi yǔ rén jiē未與人接 | 和社會上的人沒什么交往。 | |
wèi néng miǎn sú未能免俗 | 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
mò zhī wèi gān墨汁未干 |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干。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多用于指責對方違背諾言)。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可是墨汁未干,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 |
dé wèi céng yǒu得未曾有 | 從來沒有過。 | 唐 萬齊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阿寶塔之莊嚴,得未曾有。” |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
yuán fēng wèi dòng原封未動 | 見“原封不動”。 |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竹簽的來歷》:“過節那天設的酒肴,都原封未動,大家感到奇怪。” |
zhuàng zhì wèi chóu壯志未酬 | 壯志:宏大的志愿;酬:實現。宏偉的志愿未能實現。 | 唐 李頻《春日思歸》:“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 |
jí xiōng wèi bǔ吉兇未卜 | 吉兇:吉利與不吉利,引申為禍福,成敗;卜:占卜,引申為預測。無法預測是福是禍、是成是敗。 | 圣人命我進京,怎敢抗旨?但奸臣在朝,此去吉兇未卜。(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九回) |
dé wèi cháng yǒu得未嘗有 | 見“得未曾有”。 | 宋·蘇軾《與郭功甫書》之一:“昨辱寵臨,久不聞語,殊出意表,蓋所謂得未嘗有也。” |
yì yóu wèi jìn意猶未盡 | 猶:還。指還沒有盡興。 |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寶意猶未盡,話還沒有說完。” |
sù wèi móu miàn素未謀面 | 謀面:見面。指平素沒有見過面。 | |
sǐ shēng wèi bǔ死生未卜 | 卜:預料,猜測。是生是死還不知道。 | 《剪燈余話·瓊奴傳》:“徐郎遼海從戍,死生未卜,縱繞無恙,又安能至此而成姻乎?” |
chí yí wèi jué遲疑未決 | 形容拿不定主意。 | 《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傳》:“昭度遲疑未決,建遣軍士擒昭度親吏于軍門,臠而食之。 |
wèi míng qiú yī未明求衣 | 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 《梁書·顧協傳》:“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賢如渴,爰發明詔,各舉所知。” |
qián suǒ wèi yǒu前所未有 | 以前從未有過的。表示某種新出現的事物。 | 宋 徐度《卻掃編》下卷:“而鄧樞密洵武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 |
chuǎn xī wèi dìng喘息未定 | 急促的呼吸還沒有平穩下來。指還沒有休息、恢復的時間。喘息:呼吸急促。 | 明 施耐庵《水滸傳》七十七回:“方才進步,喘息未定,只見前面塵起,叫殺連天。” |
shēng fà wèi zào生發未燥 | 胎發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時。 | 《宋書 索虜傳》:“燾大怒,謂奇曰:‘我生頭發未燥,便聞河南是我家地。’” |
qián gǔ wèi wén前古未聞 | 從來沒有聽說過。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西域傳贊》:“西域風土之載,前古未聞也。” |
wèi zú qīng zhòng未足輕重 | 謂無關緊要,不值得重視。 | 明·沈德符《野獲編·科楊·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楊廉亦至南禮部尚書,溢文格,則言官白簡,亦未足輕重。” |
cháng lè wèi yāng長樂未央 | 未央:未盡。長久歡樂,永不結束。 | 《金石索·漢長樂宮瓦》:“‘長樂未央’,此長東宮瓦。” |
fāng lái wèi ài方來未艾 | 謂(恩澤)方始來到尚未止歇。 | 明·方孝孺《凝命神寶頌》:“霈如霖雨,潤澤天下,而民被其惠者,方來而未艾也。” |
shēng sǐ wèi bǔ生死未卜 | 或生或死結果尚難測定。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25回:“急的是母親生死未卜,深怕見了面不能說話,仍和不見一般,豈不可痛!” |
chóu móu wèi yǔ綢繆未雨 | 綢繆:緊密纏縛。在沒有下雨前,就要修繕好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防患未然。 | 《詩經·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
cǎo chuàng wèi jiù草創未就 | 草創:開始創辦或創立;就:完成。剛開始做,尚未完成。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 林占財《森林中的遠征》:“是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用兵的老規矩,你們沒有糧食怎么走這么遠的路!” |
xuè qì wèi dòng血氣未動 | 血氣:血性,指生命;動:變動。形容沒有重病。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瘠則甚矣,而血氣未動。” |
jiǔ sǐ wèi huǐ九死未悔 | 九:表示極多。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
xiǎo xìn wèi fú小信未孚 | 孚: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chén yín wèi jué沉吟未決 | 沉吟:深思吟味,引伸為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 三國 魏 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
xíng ér wèi chéng行而未成 | 行:從事;成:成功。雖然行動了但沒有成功。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 《周易·乾》:“文言曰: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費用也。” |
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了了:聰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時聰明,長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rǔ chòu wèi chú乳臭未除 | 比喻年幼。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0卷:“商功父雖有兩個外甥,不是姐姐親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誰人來稽查得他?” |
shè shì wèi shēn涉世未深 | 指接觸社會少,經歷世事不多,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強。 | 《晉書·孔衍傳》:“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學不及衍,涉世聲譽過之。” |
wèi gǎn gǒu tóng未敢茍同 | 不敢隨便同意。 | |
qiān ràng wèi huáng謙讓未遑 | 遑:閑暇。謙讓都來不及。指不好意思接受別人的推崇。 | 《漢書·賈誼傳》:“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色上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謙讓未皇(遑)也。” |
jīng hún wèi dìng驚魂未定 |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
fēn wén wèi qǔ分文未取 | 見“分文不取”。 | |
sāng yīn wèi yí桑蔭未移 | 見“桑蔭不徙”。 |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昔者堯見舜于草茅之中,席隴畝而蔭庇桑,蔭移而授天下傳。” |
yùn dú wèi gū韞櫝未酤 | 韞:藏;犢:木匣子;酤:賣。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出售。比喻懷才待用。 | 三國·魏·劉楨《處士國文甫碑》:“不計治萃,名與殊路,知我者希,韞櫝未酤。” |
mù suǒ wèi dǔ目所未睹 | 睹:看。從來沒有看見過。 | 宋·洪邁《夷堅乙志·楊戩二怪》:“小童入報有女子往來室中,妻遽出視之,韶顏麗態,目所未睹。” |
cí xióng wèi jué雌雄未決 | 比喻勝負未定。 | 《后漢書·竇融傳》:“今豪杰競逐,雌雄未決,當各據其土宇,與隴、蜀合從,高可為六國,下不失尉陀。” |
bīng wèi xuě rèn兵未血刃 | 猶兵不血刃。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 郭沫若《李白與杜甫 杜甫與嚴武》:“高適是肅宗所任命的統帥,永王為地方兵力所擊敗身死之后,高適兵未血刃而罷。” |
wèi xíng zhī huàn未形之患 | 尚未顯露的禍患。 | 宋·蘇舜欽《諮目》:“不如先取為備,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
kǒu xuè wèi gān口血未干 | 古時訂立盟約,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訂約不久就毀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九年》:“與大國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 |
qián tú wèi bǔ前途未卜 | 將來的光景如何難以預測。 | |
jiàn suǒ wèi jiàn見所未見 | 見到從來未見到的。形容所見者頗為新奇。 | 漢 揚雄《法言 淵騫》:“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聞所不聞,見所不見,文章亦不足為矣。” |
qián suǒ wèi wén前所未聞 | 從來沒有聽說過。 | 宋 周密《齊東野語 黃婆》:“此事前所未聞,是知窮荒絕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kuàng gǔ wèi yǒu曠古未有 | 曠古:自古以來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來不曾有過。形容極為罕見。 | 《北齊書·王纮傳》:“冒死效命之士反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 |
kēng huī wèi lěng坑灰未冷 | 比喻時間極為短暫、匆促。 | 唐 章碣 《焚書坑》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
wèi shí yī dīng未識一丁 | 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亦作“目不識丁”、“不識一丁”。 | 《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
gèn gǔ wèi wén亙古未聞 | 指從古到今都沒有聽說的。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9卷:“真個是亙古未聞,于今罕有!” |
yǐ fáng wèi rán以防未然 | 未然:沒有成為事實。采用某種措施來防止某種事情的發生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姜維傳》:“欲規進取,宜并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
liàn zhī wèi dìng煉之未定 | 用心琢磨,反復錘煉,決定不下來。 | |
xiāo huàn wèi xíng消患未形 | 消:消除;形:顯露。在禍患尚未顯露之前就予以消除。 | 清·黎庶昌《上沈相國書》:“必有消患未形,而為朝野所利賴,遠人所折服者。” |
cún wáng wèi bǔ存亡未卜 | 卜:猜測,估計。或是活著,或是死了,不能預測。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七卷:“況宗族遠離,夫家存亡未卜,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
xiōng zhōng xì wèi兇終隙未 | 謂交道不永,朋友最終變成仇人。隙,嫌隙,仇恨。 | |
kuàng gǔ wèi wén曠古未聞 | 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王嬌鸞百年長恨》:“吳江闕大尹接到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此事曠古未聞。” |
jiàn qí yī wèi jiàn qí èr見其一未見其二 |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詩經 小雅 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
kōng qián wèi yǒu空前未有 | 前所未有,以前從來沒有的。 |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須知正是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之后,內戰危機是空前未有的。” |
wèi chéng yī kuì未成一簣 | 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
wèi liǎo gōng àn未了公案 | 公案:案件,問題。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視禰不了,殃及兒孫。’” |
guò qù wèi lái過去未來 | 已往的和今后的。 | 明·周楫《西湖二集·壽禪師兩生符宿愿》:“那時天臺韶國師是個得道的祖師,能知過去未來之事。” |
wèi dìng zhī tiān未定之天 | 比喻事情還沒有著落或還沒有決定。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 |
wèi dá yī jiān未達一間 | 謂未能通達,只差一點。 | 漢·揚雄《法言·問神》:“顏淵亦潛心于仲尼矣,未達一間耳。” |
hú yí wèi jué狐疑未決 | 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貍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 《剪燈余話·賈云華還魂記》:“過橫樓西,適有兩巷相聯,莫知何者可達,狐疑未決。” |
wèi ài fāng xīng未艾方興 | 方興未艾。謂正在蓬勃向前發展。 | 清·陳熾《議院》:“英人創之于前,德國踵之于后,所以威行海表,未艾方興者,非幸也,數也。” |
qián gǔ wèi yǒu前古未有 | 自古以來未曾有過。 | 宋·徐度《卻掃編》卷下:“而鄧樞密洵武真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 |
qián suǒ wèi zhī前所未知 | 新經歷或重新經歷,以前不知或未經驗過。 | |
qì wèi chéng gōng迄未成功 | 迄:畢竟,終究。最終也沒有成功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個,迄未成功。” |
gèn gǔ wèi yǒu亙古未有 | 亙古:人人有責從古代到現在。從古到今都不曾有過。 | 清 薛福成《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臣愚以為皇上值亙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亙古未有之宏謨。” |
wèi lǎo xiān shuāi未老先衰 | 年紀還不大就衰老了。多指由于精神或體力負擔過重而導致過早衰老。 | 唐 白居易《嘆發落》詩:“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 |
wèi zhī wàn yī未知萬一 | 萬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學識膚淺。 | 宋·洪邁《夷堅乙志·張銳醫》:“世之庸醫,學方書未知萬一,自以為足,吁!可懼哉。” |
wèi fēng xiān yǔ未風先雨 | 比喻未見事實先下結論。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婆子家曉道什么?只管胡言亂語!那見得我不會做生意,弄壞了事,要你未風先雨。” |
chóu chú wèi jué躊躇未決 | 躊躇:猶豫,遲疑。形容猶猶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禮物都已完備,明后日便用起身。只是一件事,在此躊躇未決。” |
wèi wéi bù kě未為不可 |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各位所長,優則存之,劣則刪之,未為不可。” |
fāng zī wèi ài方滋未艾 | 見“方興未艾”。 | 清·蔣士銓《臨川夢·拒弋》:“咳,權相所為,一無忌憚至此。主少國疑之禍,方滋未艾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