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歸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tiān mìng yǒu guī天命有歸 | 天命:上天的意志;歸:歸宿。上天所安排的歸宿。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見天命有歸,豈是人為?!?/td> |
fàng niú guī mǎ放牛歸馬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td> |
zhòng wàng yǒu guī眾望有歸 | 望:期望;歸:歸附,趨向。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 | 《隋書·高祖紀》:“周帝以眾望有歸,乃下詔。” |
guī zhèng shǒu qiū歸正首邱 | 見“歸正首丘”。 |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狀》第八五回:“我昨天說叫他回去調理的話,就是叫他早點歸正首邱了?!?/td> |
bīn lái rú guī賓來如歸 | 賓客來此如歸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 宋 范仲淹《戶部侍郎贈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娶楚國太夫人張氏而生公,教之親仁,賓來如歸。” |
qǐ ér wàng guī企而望歸 | 企:踮起腳后跟。踮起腳后跟盼望歸來。形容殷切地期望。 |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td> |
qióng niǎo guī rén窮鳥歸人 | 無處可飛的鳥被迫投入人的懷抱。比喻因處境艱難而投靠別人。 | 《魏書·張普惠傳》:“夫窮鳥歸人,尚或興惻。” |
quán bì guī zhào全璧歸趙 | 同“完璧歸趙”。 | 南朝·梁·王僧孺《與何炯書》:“動一議可以固邦興國,全璧歸趙,飛矢救燕。” |
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橋歸橋,路歸路 |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借款是另外一回事,通裕墊米又是一回事,橋歸橋,路歸路?!?/td> |
guī yí xì jūn歸遺細君 | 歸:回家;遺:給予;細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td> |
wù guī yuán zhǔ物歸原主 | 把東西歸還原來的主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兒女,就過繼著你家兒子,承領了這家私,物歸舊主,豈非天意?!?/td> |
tóng guī yú jìn同歸于盡 |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毀滅。歸:走向;盡:滅亡。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終乎?與我偕終”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于盡耳?!?/td> |
tiān mìng yōu guī天命攸歸 |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歸:歸宿。舊指上天預先安排好的歸宿。因常指改朝換代,將有新君主出現。亦作“天命有歸”。 | |
kǔn zǎi ér guī捆載而歸 | 形容帶回的東西很多。 | 明·馮夢龍《精忠旗·北朝復地》:“垂纛而入,轉眼捆載而歸?!?/td> |
juān dī guī gōng涓滴歸公 | 涓滴: 小水點; 比喻極小或極少的東西?!》撬鶓玫臇|西; 雖然極少極微; 都要繳公; 自己絕不侵占。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3回:“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td> |
yī xīn tóng guī一心同歸 | 齊心趨向同一目的。 | 《淮南子 泰族訓》:“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一心同歸?!?/td> |
fàng hǔ guī shān放虎歸山 | 歸: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敵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縱虎歸山”。 | 晉 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既入,巴復諫曰:‘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安宦??!?/td> |
sī guī qí cí思歸其雌 | 謂退藏潛服。語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td> | 語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td> |
shā yǔ ér guī鎩羽而歸 | 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敗或不得志。指失敗或不得志而歸。 | 南朝宋·鮑照《拜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td> |
hè guī huá biǎo鶴歸華表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焙蟪S谩苞Q歸華表”感嘆人世的變遷。 |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 |
mù luò guī běn木落歸本 | 猶言葉落歸根。 | 東漢·班固《漢書·翼奉傳》:“安樂奸邪,辰未主之?!鳖亷煿抛⒁龂の骸っ峡翟唬骸耙硎稀讹L角》曰:‘木落歸本,水流歸末’,故木利在亥,水利在辰,盛衰各得其所,故東也?!?/td> |
yuàn kuàng sī guī怨曠思歸 | 曠:久。怨恨別離長久,盼望早日還鄉。 |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td> |
guī qù lái xī歸去來兮 | 回去吧! | 晉 陶潛《歸去來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shuǐ luò guī cáo水落歸漕 | 汛期過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今日聽了這些話,心里方才水落歸漕,倒也喜歡?!?/td> |
guī zhèng fǎn běn歸正反本 | 歸:回返;反:返回。返歸于根本之源。 | 晉·陳壽《三國志·馬超傳》:“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義?!?/td> |
guī xīn rú fēi歸心如飛 | 歸心:回家的念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樣飛快。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 | 宋·陳亮《復陸伯壽書》:“兼又新得罪于人,意況不佳,雖欲陪款語而歸心如飛,破雨東渡,但劇悵仰?!?/td> |
guī zhèng fǎn běn歸正返本 | 歸:回返。返歸于根本之源。 | 晉·常璩《華陽國志·李特雄壽勢志》:“上書勸壽歸正返本,釋帝稱王?!?/td> |
bīn zhì rú guī賓至如歸 | 賓:來賓;客人;至:到;歸:回家??腿藖淼竭@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樣。形容旅店、飯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飲食舒適;來客感到滿意。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三十一年》:“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
yī jǐn róng guī衣錦榮歸 | 衣:穿;綿: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歸:回故鄉。穿著華麗的衣服光榮地回到故鄉;指富貴顯達后回到故鄉;向親友鄉里炫耀。 | 元 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折:“如今衣錦榮歸,見母親走一遭去?!?/td> |
mí bù zhī guī迷不知歸 | 迷:分辨不清。犯了錯誤卻不知悔改。 |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矛盾自相,迷不知歸,以窘人者自窘?!?/td> |
shì sǐ yóu guī視死猶歸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同“視死如歸”。 | 晉·葛洪《抱樸子·弭訟》:“夫不伏之人,視死猶歸,血刃之禍,于是將起?!?/td> |
zhòng liú guī hǎi眾流歸海 | 大小河流同歸于海。比喻眾多分散的事物匯集于一處。 | 唐 杜甫《長江》詩之二:“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
guī xié zhuǎn yào歸邪轉曜 | 曜:光明。改除邪惡歸依正道。亦作“歸邪反正”。 | 清·林則徐《祭海神文》:“歸邪轉曜,不煩一矢之加;飛蠱全收,已倍萬箱之貯。” |
guī shī wù yǎn,qóng kòu mò zhuī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 歸師:撤退的軍隊;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歸師勿掩,窮寇莫追。’汝可從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當斜谷之兵?!?/td> |
wú shuí yǔ guī吾誰與歸 | 我同誰一起相處。指對志同道合者的尋求。 | 《國語 晉語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td> |
gǔn yī yǐ guī袞衣以歸 | 袞衣:古代君王穿的禮服;歸:回來。立下赫赫戰功,官拜高位回來。 | 唐·劉禹錫《賀門下裴相公啟》:“繡斧既定,袞衣以歸。” |
shì sǐ rú guī視死如歸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生命。 |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 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
jiě jiǎ guī tián解甲歸田 | 解:脫下;甲:鎧甲。脫掉軍裝;回家種地。 | 漢 揚雄《解嘲》:“叔孫通起于桴鼓之間,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儀,得也?!?/td> |
shū tú tóng guī殊途同歸 | 殊:不同的。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周易 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td> |
guī zhèng qiū shǒu歸正邱首 | 見“歸正首丘”。 | 明·宋濂《故檢??拙龣嘭戎尽罚骸拔岢銮С伤乐链?,吾意能歸正邱首,豈知死于道路?!?/td> |
zhèn lǚ ér guī振旅而歸 | 振旅:整軍,休整部隊;歸:返回。軍隊作戰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隊作戰勝利歸來。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td> |
jiǔ jiǔ guī yī九九歸一 | 繞了不少圈子,最后又還了原。 | 秦兆陽《回答》:“我這個糟老頭子撿點破爛,雖說有點霸道,九九歸一,也是生活逼的。” |
qì nì guī shùn棄逆歸順 | 謂脫離叛軍而歸順朝廷。 |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自然相率棄逆歸順?!?/td> |
xīng xíng yè guī星行夜歸 | 天沒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來。 | 《晉書·夏統傳》:“幼孤貧,養親以孝聞,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歸,或至海邊,拘蚶蚏以資養。” |
bái shǒu tóng guī白首同歸 | 歸:歸向、歸宿。一直到頭發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誼長久,始終不渝。后用“白首同歸”,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時去世。 | 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td> |
yì lù tóng guī異路同歸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文子 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td> |
yè luò huī gēn葉落歸根 | 樹葉飄落;掉在樹跟旁。古時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F比喻不忘本源。也作“落葉歸根”。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td> |
tiān yǔ rén guī天與人歸 | 舊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擁護。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td> |
bù rú guī qù不如歸去 | 杜鵑鳥的叫聲很象“不如歸去”。舊時常用以作思歸或催人歸去之辭。也表示消極求退。 | 宋 梅堯臣《杜鵑》詩:“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鵑;不如歸去語,亦自古來傳?!?/td> |
kǔn zài ér guī稇載而歸 | 稇載:滿載;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齊語》:“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稇載而歸。” |
guī gēn jié dì歸根結蒂 | 歸結到根本上。蒂:花、果與枝莖相連的部分。 | 清 張南莊《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攪出人性命來。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td> |
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閑話休提,書歸正傳 | 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 王朝聞《論鳳姐》第16章:“閑話休提,書歸正傳;看來襲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過。” |
fǎn lǎo guī tóng返老歸童 | 見“返老還童”。 | 《云笈七簽》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兩,即體和神清,返老歸童?!?/td> |
shě xié guī zhèng舍邪歸正 | 舍:放棄;邪:不正當,不正派;歸:回到。從邪路上回到正路上來,不再做壞事。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五祖》:“友離累劫,誠哉不虛;今可舍邪歸正,以入佛乘。” |
fǎn pǔ guī zhēn返樸歸真 | 返:反回;回復;樸:未加工的木料;引申為質樸;歸:返回、回歸;真:天然?;貜褪挛锍跏嫉淖匀粻顟B。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也?!?/td> |
guī xīn rú jiàn歸心如箭 |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樣快。形容回家心切。 | 清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 承長兄厚愛,本當領教,只是歸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td> |
zǎo chū mù guī早出暮歸 | 見“早出晚歸”。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早出暮歸,提竹筒銅絲籠,于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td> |
duàn huán guī zōng斷還歸宗 | 指出嫁或被賣的女子由官府判決歸還母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如今認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認定你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一定斷還歸宗?!?/td> |
shū zhì tóng guī殊致同歸 | 同“殊涂同歸”。 | 《隋書·五行志》:“夫神陰陽不測,天則教人遷善。均乎影響,殊致同歸?!?/td> |
jiǎo xié guī zhèng矯邪歸正 |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于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 《晉書 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td> |
guī lǎo tián jiān歸老田間 | 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1回:“我明日即行辭職,還是歸老田間罷?!?/td> |
xián huà xiū tí,shū guī zhèng zhuàn閑話休題,書歸正傳 | 題:通“提”,提說。指不要緊的話不必說了,還是回到正題上來。 | 魯迅《吶喊·阿Q正傳》:“便從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說家所謂‘閑話休題,書歸正傳’這一句套話里,取出‘正傳’兩個字來,作為名目?!?/td> |
shū lù tóng guī殊路同歸 | 同“殊涂同歸”。 |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諸生對冊,殊路同歸。指在于崇禮義,退財利,復往古之道,匡當世之失?!?/td> |
bǎi nián guī shòu百年歸壽 | 百年:指人去世。指人死的婉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你百年歸壽時,我卻再與你些送終之資?!?/td> |
fù sǐ rú guī赴死如歸 | 形容不怕犧牲。 | 東漢·班固《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贊》:“欒布哭彭越,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彼誠知所處,雖古烈士,何以加哉!” |
rén xīn guī xiàng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td> |
shū tú tóng guī殊涂同歸 | 語出《易 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笨追f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北局^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笨追f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于一,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 |
tóng guī shū tú同歸殊涂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原謂天下萬事初雖異,然終究同歸于一。后泛指途徑不同而結果相同。 |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td> |
guī zhēn fǎn pǔ歸真反樸 | 見“歸真反璞”。 | 朱自清《魯迅先生的中國語文觀》:“他(魯迅)贊成語言的歐化而反對劉半農先生‘歸真反樸’的主張。” |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 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 先秦 孫武《孫子 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td> |
yì tú tóng guī異途同歸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
yóu jì wú guī游騎無歸 | 游騎:離隊的騎兵。離隊的騎兵,無處可歸。比喻離了根本,得不到歸宿。 | 明 王畿《答吳悟齋書》:“文公分致知格物為先知,誠意正心為后行,故有游騎無歸之慮。” |
mǎn chē ér guī滿車而歸 | 滿:滿滿地;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 明·李贄《又與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茲尚未厭足,如餓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為游嵩少。” |
guī gēn dào dǐ歸根到底 | 歸結到根本上。 | 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歸根結柢,把一場著水人命一盤摙歸去,還虧有錢使得鬼推磨?!?/td> |
bái shǒu kōng guī白首空歸 | 白了頭發,空手回來。比喻年紀已老,學無成就。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獻帝紀》:“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白首空歸。” |
guī mǎ fàng niú歸馬放牛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尚書 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shí wàng suǒ guī時望所歸 | 聲望很高,為世人所敬仰。 | 《晉書 阮籍傳》:“卿時望所歸,今欲屈卿同受顧托。” |
jiě zǔ guī tián解組歸田 | 解:脫去;組:古代綁印的綬;解組:解下印綬辭官。辭掉官職,歸老田園。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8回:“只消婆婆親寫一書,說爹爹因富貴已極,欲解組歸田,而意不能決,必得舅公一勸,同為五湖之游。” |
guī lǎo lín xià歸老林下 | 指回到幽雅處所,度過晚年。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翩翩》:“大業已歸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攜佳孫美婦歸,喜如獲寶?!?/td> |
tiān xià guī xīn天下歸心 |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 春秋·魯·孔丘《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
yán guī hé hǎo言歸和好 | 同“言歸于好”。 | 《清史稿·世祖紀一》:“昔之疆場用兵,本冀言歸和好。不幸寇兇極禍,明祚永終?!?/td> |
yán guī zhèng zhuàn言歸正傳 | 歸:回到;正傳:本題或正題。原為舊時小說常用的套語;把話回到正題上來。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1回:“和尚一看不對頭,趕緊言歸正傳,預備說完了好告辭?!?/td> |
guà guān guī yǐn掛冠歸隱 | 冠:帽子,官帽。把官帽取下掛起來。比喻辭官歸隱。 | 魯迅《理水》:“有的咬了一口松皮餅,極口嘆賞它的清香,說自己明天就要掛冠歸隱,去享這樣的清福?!?/td> |
lín nàn rú guī臨難如歸 | 歸:返回。形容面對危難而不畏生死。 | 《魏書·節義傳序》:“至于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死而無悔。” |
zuì yǒu yōu guī罪有攸歸 | 攸:所。罪責有所歸屬。指罪犯必受懲治。 | 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賜爾姬昌等節鉞,便宜行事,往懲其忤,毋得寬縱,罪有攸歸。” |
zé yǒu yōu guī責有攸歸 | 責任有所歸屬。指應承擔的責任是推卸不掉的。 | 宋 司馬光《體要疏》:“夫公卿所薦舉,牧伯所糾劾,或謂之賢者而不賢,謂之有罪而無罪,皆有跡可見,責有所歸,故不敢大為欺罔?!?/td> |
fú xiù ér guī拂袖而歸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決。指毫無留戀,回到家鄉歸隱。 | 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臥,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歸?!?/td> |
bīn rù rú guī賓入如歸 | 賓客來此如歸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 《國語 周語中》:“膳宰致饔,廩人獻餼,司馬陳芻,工人展車,百官以物至,賓入如歸。是故小大莫不懷愛。” |
qiān suì hè guī千歲鶴歸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旄呱蠜_天?!焙笠浴扒q鶴歸”指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 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旄呱蠜_天?!?/td> |
yù shuí guī zhuì欲誰歸罪 | 將要歸罪于誰呢? | |
guī zhēn fǎn pú歸真返璞 | 真:本真;璞:未加工的玉。指去掉外飾,恢復其自然原始的面貌。 |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也。” |
qù xié guī zhèng去邪歸正 | 指去掉邪惡,歸于正道。 | 《三國志 蜀志 后主傳》:“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迸崴芍⒁吨T葛亮集》載后主劉禪詔曰:“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td> |
bǎi chuān guī hǎi百川歸海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終都流入大海。比喻眾望所歸或大勢所趨。也比喻許多事物由分散而匯集到一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氾論訓》:“百川異源,而皆歸于海;百家殊業而皆務于治?!?/td> |
zhòng huǐ suǒ guī眾毀所歸 | 毀:毀謗。眾人的毀謗歸在一起。形容被大家所不齒。 | 漢·楊惲《報孫會宗書》:“糴賤販貴,逐什一之利,此賈豎之事,污辱之處,惲親行之。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栗?!?/td> |
jiāng hǎi tóng guī江海同歸 | 歸:歸宿。百海千江最終都流歸大海。形容殊途同歸。 | 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三殿談經,自此始也。” |
shuǐ luò guī cáo水落歸槽 |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記著的事有了著落。 |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十回:“轉眼就是臘月,水落歸槽,河工也就合龍?!?/td> |
diǎn dī guī gōng點滴歸公 | 點滴:比喻細微的東西。指公家的東西都要交給公家。 |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數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卻是點滴歸公?!?/td> |
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td> |
fǎn pǔ guī zhēn反樸歸真 | 反:通“返”,回;樸:質樸;歸: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回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 魯迅《花邊文學 玩笑只當它玩笑(下)》:“連劉先生似的想白話‘返樸歸真’的意思也全沒有?!?/td> |
guī gēn jiū dǐ歸根究柢 | 追究底細。 | 歐陽予倩《潘金蓮》第五幕:“歸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張大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