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92 個曲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gù qǔ zhōu láng顧曲周郎 | 原指周瑜業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
zhōu láng gù qǔ周郎顧曲 | 原指周瑜業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
qǔ yì fèng yíng曲意奉迎 | 見“曲意逢迎”。 | 清·采蘅子《蟲鳴漫錄》:“雖曲意奉迎,動輒得咎,人咸不平。” |
dī qíng qǔ yì低情曲意 | 謂對不住,不得已。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 |
wěi qǔ chéng quán委曲成全 | 指使自己受委屈,來成全別人。亦作“委曲周全”。 | 明·李贄《續焚書·答駱副使》:“夫自用則不能容物,無用又不能理物,其得爾三載于滇中者,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澤也。” |
yī qǔ yáng guān一曲陽關 | 陽關:古曲調名,古人在送別時唱。比喻別離。 | 宋·蘇軾《漁家傲·送張元唐省親秦州》詞:“一曲陽關情幾許,知君欲向秦川去。”宋·柳永《少年游》詞:“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
qū jìn qí tài曲盡其態 | 曲:委婉細致。曲折委婉地充分表達其姿態。形容表達技巧非常高明。 | 明·陶宗儀《輟耕錄·敘畫》:“畫之為用大矣,盈天地間者萬物,悉皆含豪運思,曲盡其態。” |
yǐn huì qū zhé隱晦曲折 | 意思含糊晦澀;轉彎抹角。常指說話或寫文章用隱隱約約、轉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思想。隱晦:不明顯;曲折:轉彎抹角。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大聲疾呼,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 |
qū jìn rén qíng曲盡人情 | 曲:委婉。委婉巧妙地刻畫人的心思 | 宋·邵雍《觀詩吟》:“愛君難得似當時,曲盡人情莫若詩。” |
gǎi qǔ yì diào改曲易調 | 比喻改變策略或做法。 | 《三國志·魏志·蔣濟傳》:“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并觀,若事有未盡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將改曲易調,遠與黃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跡,豈近習而已哉!” |
xǐ xīn qǔ tū徙薪曲突 | 搬開灶旁柴禾,將直的煙囪改成彎的。本指預防火災。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 《漢書·霍光傳》:“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
qīng cí lì qǔ清辭麗曲 | 同“清詞麗句”。 | 《宋書·謝靈運傳》:“清辭麗曲,時發手篇。” |
qǔ yì chéng yíng曲意承迎 | 同“曲意逢迎”。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曲意承迎,笑問所來。” |
zòng qǔ wǎng zhí縱曲枉直 | 指縱容有錯誤的人卻冤枉正直的人。形容不主持正義。 | 《抱樸子·內篇·微旨》:“縱曲枉直,廢公為私,刑加無辜。” |
áo yá qū qū聱牙詘曲 | 形容文辭艱澀難讀。 | 清 錢謙益《題歸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詘曲不識字句者為古耶?” |
kuǎn qǔ zhōu zhì款曲周至 | 款曲:殷勤。待人殷勤,照顧周到細致。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郭淮傳》:“淮輒先使人推問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一知其款曲,訊問周至。” |
zhèng wèi zhī qǔ鄭衛之曲 | 鄭衛: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臣聞秦王好淫聲,華陽后為之不聽鄭衛之曲。” |
páng yǐn qǔ zhèng旁引曲證 | 廣泛征引,委曲證明。 | 元·黃溍《日損齋筆記·雜辯》:“大抵《莊子》多寓言,如必欲旁引曲證,以實其說,所謂子州支父、石戶之農者,又為誰乎?” |
bèi qǔ yāo wān背曲腰彎 | 見“背曲腰躬”。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假如甘羅十二歲為丞相,十二歲上就死了,這十二歲之年,就是他發白齒落、背曲腰彎的時候了。” |
qǔ zhōng zòu yǎ曲終奏雅 | 樂曲到終結處奏出了典雅純正的樂音。后比喻文章或藝術表演在結尾處特別精采。也比喻結局很好。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論》:“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風一,猶聘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 |
qǔ gāo hè guǎ曲高和寡 |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
qǔ bù lí kǒu曲不離口 | 意謂曲子要天天唱,才會熟練精妙。比喻熟能生巧。 | 朱自清《論誦讀》:“但是誦讀總得多讀熟讀,才有效用;‘曲不離口’,誦讀也是一樣道理。” |
jiǔ qū huí cháng九曲回腸 |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
táo qī liǔ qǔ桃蹊柳曲 | 指春景艷麗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 宋·周邦彥《迎春樂》詞:“桃蹊柳曲閑蹤跡,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貰酒城南陌。” |
yì qǔ tóng gōng異曲同工 |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 唐 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
páng zhǐ qǔ yù旁指曲諭 | 從側面委婉啟發曉諭。 | 宋·王禹偁《故商州團練使翟公墓志銘》:“知屬吏過失,未嘗面言,必因公宴引數十年前事,曰某人嘗為某過得某罪,旁指曲諭,微警戒之。” |
jiǔ qū shí bā wān九曲十八彎 | 曲:曲折;彎:不直。指十分彎曲。 |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待我引他到九曲十八彎中,喚我那結義兄弟出來,就好與他算賬。” |
páng tōng qǔ chàng旁通曲暢 | 亦作“旁通曲鬯”。普遍通達。 | |
bèi qǔ yāo gōng背曲腰躬 | 腰背彎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等的人心熱腸鳴,坐的來背曲腰躬。” |
zhòng qū bù róng zhí眾曲不容直 | 曲:彎曲,比喻邪惡;直:筆直,比喻正直。比喻在眾多的壞人里不能容納正直的人。 | 西漢·司馬遷《淮南子·說山訓》:“此所謂同污而異涂者,眾曲不容直,眾枉不容正。” |
niǔ zhí zuò qū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
qū jìn qí miào曲盡其妙 | 把其中微妙之處委婉細致地充分表達出來。形容表達能力很強。 | 晉 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
yín cí yàn qǔ淫詞艷曲 | 黃色的、不健康的詩歌、詞曲。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1回:“燕青再拜奏道:‘所記無非是淫詞艷曲,如何敢伏侍圣上!’” |
wān wān qū qū彎彎曲曲 | 曲折不直的。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7回:“于是二人別了惜春,離了蓼風軒,彎彎曲曲,走近瀟湘館,忽聽得叮咚之聲。” |
tóng gōng yì qǔ同工異曲 | 工:細致,巧妙;異:不同的。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 | 唐 韓愈《進學講》:“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
zhān yán qǔ shuō詹言曲說 | 煩瑣、片面的言論。 | 清·徐芳《〈書影〉序》:“其他詹言曲說戔戔瑣瑣,又無譏焉。” |
qǔ méi fēng jiá曲眉豐頰 | 曲:彎曲。豐:豐滿。彎彎的眉毛,豐潤的臉頰。形容相貌美麗富態。 | 唐·韓愈《送李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 |
qǔ gōng ér zhěn曲肱而枕 | 肱: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泛指胳膊。枕:枕著。枕著彎曲的胳膊睡。形容人生活恬淡,無憂無慮。 | |
niù qū zuò zhí拗曲作直 | 故意將錯的說成對的。比喻是非顛倒。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5卷:“方媽媽呆了半晌,開口不得,思想沒收場,只得拗曲作直,說道:‘誰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
qū yì chéng fèng曲意承奉 | 曲意:違心。違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討好別人。 | 明·焦竑《玉堂叢語·方正》:“有曲意承奉者,未嘗喜,不見者,未嘗怒也。” |
páng tōng qǔ chàng旁通曲鬯 | 見“旁通曲暢”。 | |
yuǎn yǐn qū yù遠引曲喻 | 喻:譬喻。說話不敢直言,以遠離當前的事例來作引證,繞彎子以其他事來打比方。 | 《清史稿·太宗本紀》:“諸臣有艱苦之情,亦據實奏聞。茍不務直言,遠引曲喻,剿襲紛然,何益于事?” |
jié qǔ áo yá詰曲聱牙 | 形容文句艱澀,不通順暢達。 | 明·宋濂《文原》:“予竊怪世之為文者,不為不多,騁新奇者,鉤摘隱伏,變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讀,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 |
zhì yǔ yǐng qǔ質傴影曲 | 身體傴僂影子也就彎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異記·齊君房》:“質傴影曲,報應宜然。” |
zhí zhuàng qū lǎo直壯曲老 | 老:引申為衰,氣餒。理直氣壯,理曲氣餒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之乎?” |
sǒng jiān qū bèi聳肩曲背 | 聳起兩肩,彎曲背脊。形容衰老或寒酸貌。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3回:“那些請來幫閱卷的,又都是些聳肩曲背的,酸的怕人。” |
náo qū wǎng zhí撓曲枉直 | 指矯正曲直。 | 漢 桓寬《鹽鐵論 大論》:“而欲廢法以治,是猶不用隱斧斤欲撓曲枉直也。” |
shěn qǔ miàn shì審曲面勢 | 見“審曲面埶”。 | 《周禮·考工記序》:“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
shēn wén qǔ shé深文曲折 | 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于罪。 | 《宦海》第六回:“他卻要賣弄自己的精明,張大自家的勢焰,深文曲折的送了這個人的腦袋,方才覺得心中舒服。” |
cè cí yàn qǔ側詞艷曲 | 側:不正;艷:艷麗。文詞艷麗而流于輕佻。 | 《雅言雜錄》:“少敏悟,薄行無檢幅,多作側詞艷曲。” |
wěi qǔ zhōu quán委曲周全 | 委曲:同“委屈”,曲意求全。曲意遷就,以求得事情的完成。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我只要委曲周全稱家主一樁大事,并無欺心。若有茍且,天地不容。” |
yàn qǔ yín cí艷曲淫詞 | 淫:淫蕩。妖艷淫穢的詞曲。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回:“至樂,則盡放鄭聲,以復雅樂,琵琶弦索,艷曲淫詞,付之祖龍一炬。” |
qū qū zhé zhé曲曲折折 | 彎曲,形容事情遇到許多阻礙或受到挫折打擊,不能順利進行。 | 曾樸《孽海花》第12回:“彩云不及細看,卻被那婦人不由分說就扶上臺階,曲曲折折,走到一面大鏡子面前,那婦人把鏡子一推,卻呀的一聲開了,原來是個門兒。” |
ē yú qū cóng阿諛曲從 | 阿諛:曲意逢迎。曲意逢迎討好別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匡衡傳》:“阿諛曲從,阿上罔下,無大臣輔政之義。” |
qū tū xǐ xīn曲突徙薪 | 把煙囪改為彎的;把柴草移開。 | 東漢 班固《漢書 霍光傳》:“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
qū yì féng yíng曲意逢迎 | 違背自己心意討好別人。 | 宋 葉紹翁《四朝見聞錄》:“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從而附合,曲意逢迎,貽害生民,恬不知恤。” |
fàn yīng qǔ dāng泛應曲當 | 謂廣泛適應,無不恰當。 | 《朱子語類》卷十三:“若得胸中義理明,從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應曲當。” |
niǔ qū zuò zhí扭曲作直 | 比喻是非顛倒。 | 元 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兄弟,您哥哥平日不曾扭曲作直,所以不走不逃。” |
qǔ yì yíng hé曲意迎合 | 同“曲意逢迎”。 |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鉆營,專工窺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
sǒu zhōng jí qǔ藪中荊曲 | 比喻品質不好的人,處在惡劣的環境中會變得更壞。 | |
qū jìn qí qiǎo曲盡其巧 | 曲:委婉細致。曲折而委婉地將其中的奧妙之處充分表達出來。 | 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引狀》:“昔祖宗之朝,崇尚辭律,則詩賦之工,曲盡其巧。” |
xiǎo lián qǔ jǐn小廉曲謹 | 細微的廉潔謹慎。指注意小節而不識大體。 | 宋 朱熹《答或人》:“鄉原是一種小廉曲謹,阿世徇俗之人。” |
yū huí qū zhé迂回曲折 | 迂回:回旋,環繞。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常比喻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打破‘圍剿’的過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 |
shěn qǔ miàn xīn審曲面埶 | 亦作“審曲面勢”。原指工匠做器物時審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區別情況,適當安排營造。 | |
qǔ xué ā shì曲學阿世 | 歪曲自己的學術,以投世俗之好。 | 西漢·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務正說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
zhěn qū jiè zāo枕曲藉糟 | 枕著酒,墊著酒糟。指嗜酒,醉酒。 | 《晉書 劉伶傳》:“先生于是方捧罌承糟,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
xiāng qū zhī yù鄉曲之譽 | 鄉曲:鄉里。同鄉的稱譽。 |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少負不羈之行,長無鄉曲之譽。” |
qū shuǐ liú shāng曲水流觴 | 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 清·沈復《浮生六記》第六卷:“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 |
wěi qū qiú quán委曲求全 | 勉強地去將就別人;以求得保全。也形容為顧全大局而做出忍讓的姿態。委曲:曲意遷就。 | 宋 歐陽修《滁州謝上表》:“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眾怨,始終愛惜,委曲求全。” |
quán bù lí shǒu,qǔ bù lí kǒu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 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 林雨《刀尖》:“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當戰士的離不開刺刀手榴彈。” |
wǎng qǔ zhí còu枉曲直湊 | 指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 |
qū xué bì xìng曲學诐行 | 做學問不入正道,行為奸邪不正。 | 宋·陸九淵《與張輔之書》:“古之所謂曲學诐行者,不必淫邪放僻,顯顯狼狽,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 |
shì fēi qū zhí是非曲直 |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
áo yá jié qū聱牙詰曲 | 聱牙:不順口;詰曲:曲折。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 清 鄭相如《漢林四傳 開明君傳》:“有薦伏生工《尚書》,上詔中大夫晁錯至其家,從七歲好口授書文,聱牙詰曲。” |
qū qū wān wān曲曲彎彎 | 形容很多曲彎之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回:“曲曲彎彎,越過前面山頭,四處一看,果是無窮美景,一望無際。” |
qū lǐ guǎn wān曲里拐彎 | 形容彎曲多。 | 徐懷中《我們播種愛情》第二章:“只能排成一串,曲里拐彎地通過走廊。” |
náo zhí wéi qū撓直為曲 | 將直的拗成彎的。比喻變剛強正直為阿世取容。 | 漢荀悅《漢紀 成帝紀二》:“撓直為曲,斫方為圓;穢素絲之潔,推亮直之心。” |
yǐn shuǐ qū gōng飲水曲肱 | 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qǔ jìn qí miào曲盡奇妙 | 形容表達的技巧很高明。 | |
qū jìng tōng yōu曲徑通幽 | 彎曲的小路通到隱蔽幽深的地方。形容園林曲折幽深。 | 唐 常建《破峙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yáng cháng jiǔ qǔ羊腸九曲 | 羊腸:像羊腸一樣崎嶇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許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嶇曲折的小徑和彎彎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艱難。 | |
wǔ duàn xiāng qū武斷鄉曲 | 指憑借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 | 《史記 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
jiān nán qū zhé艱難曲折 | 困難和曲折。 |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 |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 | 東西的形狀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彎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會有什么結果。 | 《列子·說符》:“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 |
qǔ tū yí xīn曲突移薪 | 見“曲突徙薪”。 | 清·李漁《玉搔頭·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 |
wěi wěi qū qū委委曲曲 | 指曲調、道路、河流等曲折或人處事屈身折節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7回:“海北一帶,委委曲曲鑿了一道長渠,引接外邊為活水。” |
guǎng pì qǔ yù廣譬曲諭 | 多方曉諭,委婉開導。 | 明·張敬修《文忠公行實》:“每進講經執義,廣譬曲諭,詞極剴切。” |
lóng yóu qū zhǎo龍游曲沼 | 傳說龍耀五彩,所以以游龍為喻。沼:池子。 | |
zhī yīn shí qǔ知音識曲 | 指通曉音樂。 |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秋胡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揚。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
fú cí qū shuō浮詞曲說 | 浮:空虛不實;曲說:指言語偏激。虛浮不實的詞句,偏頗不正的言論。 | 《清史稿·張煌言傳》:“憑陵風濤,縱橫鋒鏑,今逾一紀矣,豈復以浮詞曲說動其心哉!” |
qiān lǐ yī qǔ千里一曲 | 比喻舉止隨便,不拘小節。 | 《公羊傳 文公十二年》:“曷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
xiāng qū zhī qíng鄉曲之情 | 鄉曲:鄉里。同鄉的情誼。 | 唐·牛肅《吳保安》:“側聞吾子急人之憂,不遺鄉曲之情,忽垂特達之眷,使保安得執鞭弭,以奉周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