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語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ǔ zhòng qíng shēn語重情深 | 猶言語重心長。 | 嚴復《以〈漁洋精華錄〉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詩見述率賦奉答》:“忽蒙佳什譽過庭,語重情深誰敢荷?” |
yǔ yān bù xiáng語焉不詳 | 語:話;焉:古漢語助詞。話說得不詳細。 | 唐 韓愈《原道》:“荀與楊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
liú yán fēi yǔ流言蜚語 | 毫無根據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 《明史 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語妙天下 | 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 東漢 班固《漢書 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
fán yán suì yǔ煩言碎語 | 煩:多,繁劇;碎:瑣碎。形容文詞雜亂、瑣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回:“接風送行,及至任中,宦囊百凡順意,這都不為煩言碎語。” |
mù tiāo méi yǔ目挑眉語 | 以眉目挑逗傳情。 | 清·王韜《淞濱瑣話·魏月波》:“彼此目挑眉語,心許已久,苦不得間。” |
lóng yán fèng yǔ龍言鳳語 |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 |
xián yán zhuì yǔ閑言贅語 | 無關緊要的話;多余的話。 | 秦牧《藝海拾貝·鷯哥的一語》:“一句千錘百煉、寓意深遠的說話,就抵得許許多多不著邊際的閑言贅語。” |
yī yán bàn yǔ一言半語 | 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
shēng huā miào yǔ生花妙語 | 妙:美好。指言詞美好動聽的語言文章。 | 《花城》1981年第5期:“東方國家的理論家們再編出無論多少生花妙語,說到底也是這兩個問題。” |
tián yán ruǎn yǔ甜言軟語 | 甜蜜溫柔的話。 | 宋 趙長卿《柳梢青》詞:“甜言軟語,長記那時,蕭娘叮囑。” |
sī yán qiè yǔ私言切語 | 私:秘密;切:貼近。私下里的情話 | 《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雙帶子》:“私言切語誰人念,海燕雙飛繞畫梁。” |
yǔ cháng xīn zhòng語長心重 | 見“語重心長”。 | 蔡元培《致“公言報”函并符答林琴南君函》:“公書語長心重,深以外間謠諑紛紜集為北京大學惜,甚感。” |
è yǔ xiāng jiā惡語相加 | 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動輒惡語相加,痛施體罰。” |
ruǎn tán lì yǔ軟談麗語 | 謂談話時態度溫和,言辭柔美。 | 明·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三:“飲酒娛樂,軟談麗語,交歡釋悶者不為少矣。” |
zhī yán piàn yǔ只言片語 | 個別詞句或片斷的話。 | 張潔《沉重的翅膀》:“讓誰聽了只言片語,給你來個斷章取義,你受得了嗎?” |
yǔ yán wú wèi語言無味 | 語言空洞干巴沒有味道。形容說話寫文章枯燥無味。 | 唐 韓愈《送窮文》:“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qīng yán qīng yǔ輕言輕語 | 形容說話聲音極輕微。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許你在漢子跟前弄鬼,輕言輕語的。” |
bàn bù lún yǔ半部論語 |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
fú wén qiǎo yǔ浮文巧語 | 華麗而空泛的言詞。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 |
yán diān yǔ dǎo言顛語倒 | 說話顛三倒四。 | 《群音類選·〈繡襦記·蝎蛇熾惡〉》:“他是老年人,言顛語倒,不可認為聞言心旆搖。” |
lěng yán rè yǔ冷言熱語 | 猶冷言冷語。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三官說:‘欲待回家,難見父母兄嫂;待不去,又受不得亡八冷言熱語。’” |
zhí yán wú yǔ詀言詀語 | 花言巧語,胡說八道。 | |
zì yán zì yǔ自言自語 | 言、語:說。自己跟自己說話。 | 元 王曄《桃花女》第四折:“你這般鬼促促的,在這里自言自語,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樹嗎?” |
yǔ wú lún cì語無倫次 | 倫次:次序;條理。話講得顛三倒四;毫無條理。 |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第七卷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論次,而意若貫珠。” |
fù ěr dī yǔ附耳低語 | 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 茅盾《幻滅》:“抱素向李克走進一步,附耳低語道……” |
yī yǔ shuāng guān一語雙關 | 一個詞或一句話關涉到兩個意思;(即表面上是一個意思;暗中又含另一個意思)。 | 浩然《艷陽天》第86章:“又轉臉看看彎彎繞這伙子人,一語雙關地說:\'我再宣布一聲,誰想渾水摸魚,挑撥是非,那是辦不到。\'” |
kuā dàn zhī yǔ夸誕之語 | 夸誕:荒誕不經。指荒誕不切實際的話 | 漢·王充《論衡·道虛》:“自知以必然之事見責于世,則作夸誕之語。” |
yǔ xiào xuān huá語笑喧嘩 | 大聲說笑。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金鼓不許亂鳴,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 |
yǔ bù tóu jī語不投機 | 佛教禪宗謂說法不契合時機或對方的根機。 | 《五燈會元·大愚芝禪師法嗣·云峰文悅禪師》:“所以道,言無展事,語不投機,承言者喪,滯句者迷。” |
shǎo yán guǎ yǔ少言寡語 | 謂平時說話不多。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一章:“少言寡語的趙慶田,是和他一起參的軍,一起入的黨。” |
yín yán liǎng yǔ淫言媟語 | 輕狎的言詞;淫穢猥褻的言詞。 | 唐·杜牧《唐故平盧軍節度巡官隴西李府君墓志銘》:“淫言媟語,冬寒夏熱,人人肌骨,不可除去。” |
miào yǔ lián zhū妙語連珠 | 連珠:串珠;像珠子一樣一個接一個串接著。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常常使眾人大飽耳福。” |
xiào yǔ zhǐ huī笑語指麾 | 麾:通“揮”,指揮。指邊笑邊談,邊調度指揮。 | 唐·韓愈《杜君墓志銘》:“纂辭奮筆,渙若不思;公牒盈前,笑語指麾。” |
ǒu yǔ qì shì偶語棄市 | 偶語:相對私語;棄市:在鬧市執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對私語也會遭到殺身之禍。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
fú wén tào yǔ浮文套語 | ||
yǔ jiǎn yì gāi語簡意賅 | 語言簡練,意思完備。 | 余易木《初戀的回聲》十一:“如今,當‘周馬’這個綽號,由于語簡意賅,迅速地成為我的正式代號的時候,我反而處之泰然了。” |
yǔ bù jīng rén語不驚人 | 語:言語,也指文句。語句平淡,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yǔ zhòng xīn cháng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清 洛日生《海國英雄記 回唐》:“嘆別離苦況,轉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 |
qīng yán xì yǔ輕言細語 | 形容說話輕而柔和。 | 丁玲《風雪人間》上卷:“我們好像是久別重逢,彼此有說不完的話和藏在這些輕言細語后邊的無限的擔心。” |
lún yīn fó yǔ綸音佛語 | 比喻不由得不服從的話。 | |
jīn huá diàn yǔ金華殿語 | 金華殿:宮殿名。指一般水平的講述。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曰:‘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
xià chóng bù kě yǔ bīng夏蟲不可語冰 | 語:談論。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xià chóng yǔ bīng夏蟲語冰 | 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yán yǔ lù jué言語路絕 | 猶言言語道斷。 | |
kuǎn yǔ wēn yán款語溫言 | 指誠懇而溫和的言辭。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回:“寶玉見了這樣,知難挽回,打疊起千百樣的款語溫言來勸慰。” |
fēng yán wù yǔ風言霧語 | 指隱約其辭的傳聞。 | 《孽海花》第二九回:“大先生得了此電,很為著急,在省城里疊派干員偵查,雖有些風言霧語,到底探不出個實在。” |
kōng yán xū yǔ空言虛語 | 虛:虛假。指不實在的話語。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
yǔ wú quán cì語無詮次 | 言辭未加選擇和斟酌。 | 清·包世臣《致廣東按察姚中丞書》:“燈下草創,語無詮次,字條行草,伏唯涵察。” |
è yǔ shāng rén惡語傷人 | 惡語:無禮中傷一類的口語。用惡毒的話傷害別人。也作“惡口傷人”。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洪州法昌倚遇禪師》第43卷:“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
yì měi zhī yǔ溢美之語 | 過分夸獎的話。 | 《莊子 人間世》:“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語,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
yán yǔ gāo dī言語高低 | ||
yán gāo yǔ dī言高語低 | 說話不知輕重,沒有分寸。 | 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語低,耽待些兒。’” |
yǔ yán wú wèi,miàn mù kě zēng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 憎:厭惡。形容說話枯燥無味,面貌使人厭惡。 | 巴金《談<秋>》:“她的確是一個‘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女人。” |
mò mò bù yǔ默默不語 | 默默:不說話的樣子。沉默著不說一句話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0回:“他見郭安默默不語,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
piàn yán zhī yǔ片言只語 | 片言:簡單短少的幾句話;只語:單個的字、詞。短而小的幾句話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明 袁宗道《李卓吾》:“讀翁片言只語,輒精神百倍。” |
yǔ xiào xuān tián語笑喧闐 | 形容許多人擠來擠去地大聲說笑。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3回:“一夜人聲雜沓,語笑喧闐,爆竹起火,絡繹不絕。” |
lín bié zèng yǔ臨別贈語 | 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忠告。 |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團組織的教導,教師的囑咐,媽媽的叮嚀,同學們的臨別贈語,又記取了多少?” |
fēng yán fēng yǔ風言風語 | 毫無根據的議論。指帶有諷刺性或惡意中傷的言論。也指私下議論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種說法。 | 漢 焦贛《易林》:“華言風語,亂相狂誤。” |
zǐ bù yǔ guài子不語怪 | 子:孔子;語:談論。指不談怪異一類事情。 |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
zuò yán zào yǔ作言造語 | 謂編造虛誕的言辭。 | 《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技術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 |
bù jīng zhī yǔ不經之語 | 指荒誕無稽、沒有根據的話。 | 宋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雜錄》:“神宗顧問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對。乃以問趙元老。元老奏‘不經之語,不敢以聞’。” |
ruǎn yǔ wēn yán軟語溫言 | 溫和的話語。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十四:“每逢女兒挨了爸爸罵,陳媽總要軟語溫言,勸慰幾句,生怕她受了委屈。” |
é yán huǎng yǔ訛言謊語 |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
miào yǔ jiě fán妙語解煩 | 有趣的話引人發笑。 | 《漢書·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
yǔ jìn cí rǒng語近詞冗 | 謂文辭淺近,但不簡煉。 |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三》:“翟公巽謂范蔚宗書語近詞冗,事多注見。” |
yàn yǔ yīng tí燕語鶯啼 | 鶯:黃鸝。燕子的話語,黃鸝的歌聲。形容大好春光。 | 唐·皇甫冉《春思》詩:“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 |
è yǔ zhòng shāng惡語中傷 | 中傷:攻擊和諂害別人。用惡毒的話污蔑、陷害人。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
xián yán suì yǔ閑言碎語 | ①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②與正事無關的話。 | 明·馮惟敏《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閑言碎語須耽待。” |
shū yán bié yǔ殊言別語 | 指方言土語。 | 章炳麟《論漢字統一會》:“今者音韻雖一致,而殊言別語,終會葆存。” |
fēng yǔ bù tòu風語不透 | 形容異常嚴密。 | |
yǔ zhòng xīn chén語重心沉 | 言辭懇切,心情沉重。 | 康濯《東方紅》第五章二:“孟老漢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氣全消,甚至還進一步責備自己似的,啞默了半天,才又腦袋一抬,愣著兩只深窩大眼,語重心沉地說。”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蟲不可以語冰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qiān yǔ wàn yán千語萬言 | 見“千言萬語”。 | 《四游記·太子被戲下武當》:“千語萬言勸解太子,如風過耳,不肯回朝。” |
cūn xué jiū yǔ村學究語 | 謂迂腐淺陋的言辭。 | |
nán nán xì yǔ喃喃細語 | 形容小聲說話。 | 《北史 隋 房陵王勇傳》:“乃向西北奮飛,喃喃細語。” |
méi yǔ mù xiào眉語目笑 | 指以眉目傳情。 | 清 袁于令《雙鶯傳》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嬌,偏稱是粒面烏紗年少,記歌娘子,與周郎眉語目笑。” |
chén yīn bù yǔ沉吟不語 | 沉默地思量著,不說話。引伸為遲疑不決的態度。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萬選聽了,沉吟不語。 |
jiān yán jiān yǔ尖言尖語 | 指言語尖酸刻薄。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見丈人聲勢兇狠,趙昂又從旁尖言尖語幫扶,心中明白是他攛掇。” |
yīng gē yàn yǔ鶯歌燕語 | 黃鸝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 《白雪遺音·馬頭調·春景》:“見了些,紅紅綠綠桃共杏,最喜春日晴。鶯歌燕語,云淡風輕,水秀山明。” |
xián yán xián yǔ閑言閑語 | 指不滿意的話;沒有根據的話。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街坊上很有些閑言閑語。” |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亂語 | 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 元 鄭光祖《芻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亂語。” |
huā yán qiǎo yǔ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
yǔ duǎn qíng cháng語短情長 | 語言簡短,情意深長。 | 袁鷹《悲歡·深深的懷念》:“‘人民,真是太偉大了!’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士的心意的。” |
fēng yán yǐng yǔ風言影語 | 捕風捉影的話語。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致趙秋舲書》:“猥以春來王粲之不歸,論傳海外東坡之憶死,風言影語,莫識來因,一介鯫生,何忌何惜!” |
qí dōng yě yǔ齊東野語 |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
qiè qiè ǒu yǔ竊竊偶語 | 竊竊:偷偷;語:說話。背地里小聲說話 | 《金史·唐括辯傳》:“每竊竊偶語,不知議何事。” |
nán nán dī yǔ喃喃低語 | 輕到幾乎聽不見的說話聲。 | 鄧普《軍隊的女兒》:“偶然聽見她獨個兒喃喃低語,好像是囈語。” |
chū yǔ chéng zhāng出語成章 | 見“出口成章”。 | 范文瀾《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玄奘精通漢梵文,又深探佛學,譯經出語成章,筆人隨寫,即可披玩。” |
sī qíng mì yǔ私情密語 | 私:不公開;密:秘密。指秘密的情話 | 清·李漁《凰求鳳·避色》:“你這等私情密語,他耳邊只愁懨棄。” |
qī yán bā yǔ七言八語 | 形容人多語雜。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三回:“妹子一心想笑話,你們七言八語,那里還敢理會,實實不曾聽得。” |
tián yán mèi yǔ甜言媚語 | 見“甜言軟語”。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滴珠嘆了一口氣縮做一團,被吳大郎甜言媚語,輕輕款款,扳將過來。” |
hǎo yán hǎo yǔ好言好語 | 好:美;善。指友善和中聽的言語。 | 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曉得鄉下人是刁惡不過,好言好語不肯聽的!” |
sān yán èr yǔ三言二語 | 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 朱自清《論朗誦詩》:“或者三言二語,或者長篇大套。” |
chén mò bù yǔ沉默不語 | 指一言不發。 | 沈從文《沅陵的人》:“這是一群默默無聞沉默不語真正的戰士!” |
tián yán měi yǔ甜言美語 | ①猶言說好聽的話。②指好言好語。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別人行甜言美語三冬暖,我根前惡語傷人六月寒。” |
yǔ sì yán sān語四言三 | 指信口亂說閑話。 | 《群音類選 〈分釵記 計誘皮氏〉》:“為何的語四言三,平白地將人譏誚。” |
qiè qiè xì yǔ切切細語 | 切:通“竊”;切切:暗中,私下。低聲交談。 | 唐·韓愈《順宗實錄·永貞元年》:“雖判兩使事,未嘗以簿書為意,日引其黨屏人切切細語。” |
mò rán bù yǔ嘿然不語 | 沉默著不說一句話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語。” |
duì chuáng yè yǔ對床夜語 | 兩人夜間對床共語。 | 宋·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