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為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jié yǐ wéi zhí訐以為直 | 訐:攻擊別人短處;直:直率。揭發別人的隱私自認為坦率。形容人品奸詐虛偽。 |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
wèi zhī zhí biān為之執鞭 | 基本 拿起鞭子替人駕馭車馬。 比喻 比喻為人服役。有景仰,追隨的意思。 為:替,給。 之: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 執:拿著。 鞭:馬鞭。 | 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wéi tiān xià xiào為天下笑 | 指被天下人所恥笑。 | 楚靈王方會諸侯于申,誅齊慶封,作章華臺,求周九鼎之時,志小天下;及餓死于申亥之家,為天下笑。 |
wèi rén zhuō dāo為人捉刀 | 表示代人作文章或做事情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聞之,追殺此使。”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lǔ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 舊指在爭奪政權斗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俘虜。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我成則為王,敗則為虜,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
qiǎng yán wéi xiào強顏為笑 | 強:勉強。心里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歡笑的樣子。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女》:“‘汝狡兔三窟,何歸為?’柴俯不對。女肘之,柴始強顏為笑。” |
huà tiě wéi jīn化鐵為金 | 化:變。神話傳說仙人將石頭變為黃金。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為神奇。 | 明·劉基《郁離子·化鐵之術》:“郁離子學道于藐乾羅子冥,授化鐵為金之術。” |
nán yǐ wéi jì難以為繼 | 難于繼續下去。 | 《禮記·檀弓上》:“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 |
dì zhì zì wéi帝制自為 | 帝制:君主專制政體;為:充當。自封為皇帝實行君主專制。 | 孫中山《同盟會宣言》:“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
lǎo mǎ wéi jū老馬為駒 | 駕馭老馬像駕馭馬駒一樣。比喻把老人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 《詩經·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 |
huà gōng wéi sī化公為私 | 將公有財產化為私有。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但是武營里的習氣,所有的兵丁平時是從不習練;而且還要克扣糧餉,化公為私。” |
diǎn shí wéi jīn點石為金 | 同“點鐵成金”。 | 《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四愿得呂純陽祖師點石為金這個手指頭。” |
xiè yú wéi zhōu屑榆為粥 | 屑:研成碎末。把榆樹皮研成細末煮粥充饑。指艱苦生活。 | 《新唐書·陽城傳》:“歲饑,屏跡不過鄰里,屑榆為粥,講論不輟。” |
wéi shān zhǐ kuì為山止簣 | 比喻功敗垂成。語本《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 語出《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
dào cǐ wéi zhǐ到此為止 | 以這里為界限。 | 陳忠實《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嘆口氣:‘完了。到此為止。’” |
xǐ mù wéi xìn徙木為信 | 徙:遷移;信:信用。指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 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有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
yáng wéi zhōng yòng洋為中用 | 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外國的有用的東西;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服務。 | 毛澤東《對中央音樂學院的意見的批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
qīng jìng wú wéi清靜無為 | 道家語。春秋時期道家的一種哲學思想和治術。指一切聽其自然,人力不必強為。 | 唐 賈至《虙子賤碑頌》:“鳴琴湯湯,虙子之堂,清靜無為,邑人以康。” |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 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 語出《孟子 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 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 |
yǐn yǐ wéi chǐ引以為恥 | 以此事為自己的羞恥。 | |
rén mǎn wéi huàn人滿為患 | 因人多造成了困難。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二章一:“客棧小,已經人滿為患。” |
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 兵:兵器;揭:舉。砍來木棍當兵器,舉起竹竿當旗幟。比喻武裝起義。 | 漢·賈誼《過秦論上》:“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
niǔ shì wéi fēi扭是為非 | 扭:拗弄。指顛倒是非。硬將對的說成錯的。 | 元·無名氏《活拿蕭天佑》第一折:“誰不知諂佞人是你一個王樞密,你如今扭是為非。” |
huà dì wéi yù畫地為獄 | 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 《漢書 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
hù wéi biāo bǎng互為標榜 | 標榜:夸耀。彼此之間互相吹噓、頌揚。 | 清·朱彝尊《王禮部詩序》:“間或肆志風雅,率求名位相埒者,互為標榜,不復商榷于布衣之賤。” |
wú suǒ bù wéi無所不為 | 為:做。沒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了。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 |
bù wéi yǐ shèn不為已甚 | 已甚:過分。不做過分的事,要適可而止。多指對人的譴責或處罰要適可而止。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朱熹集注:“己,猶太也。楊氏曰:‘言圣人所為,本分之外,未加毫末。’”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為邦本 | 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 春秋·魯·孔丘《論語·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xū wèi wēi yí虛為委蛇 | 虛:表面的;委蛇:敷衍。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 | 孫中山《和平統一之通電》:“而冀諸公相與為實踐,以矯虛為委蛇之失。” |
qiǎng wéi huān xiào強為歡笑 | 強:勉強。心里不暢快,但臉上勉強裝出歡笑的樣子。 | 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但我并不諱言,我是強為歡笑地和各位朋友告了別。” |
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不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祿;折腰:下拜,彎腰行禮。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 |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
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眼不見為凈 | 指心里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儀器不干凈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 茹志鵑《靜靜的產院》:“她想出去,離了這里,眼不見為凈。” |
wèi rén wèi chè為人為徹 | 徹:徹底。指幫人要幫助徹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4回:“哥哥,為人為徹,已經調動我這饞蟲,再去尋個兒來,老豬細細的吃吃。” |
huà líng wéi zhěng化零為整 | 把零散的部分集中為一個整體。 | 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謂‘化零為整’的辦法,多半是在敵人進攻之時為了消滅敵人而采取的。” |
yǐ ěr wéi mù以耳為目 | 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指對傳聞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為真。 |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撫,也都是些以耳為目、不分黑白的人。” |
wéi chén sǐ zhōng,wéi zǐ sǐ xiào為臣死忠,為子死孝 | 為:作為。為臣的應不惜生命忠于帝王,為子的應不惜生命孝順父母。 | 明·吾丘瑞《運甓記·父子死節》:“為臣死忠,為子死孝,孩兒兄弟二人,情愿同爹爹出陣。” |
xí yǐ wéi cháng習以為常 | 習:習慣;常:平常。指某種事情經常去做;或某種現象經常看到;也就覺得平常了。 | 《逸周書 常訓》:“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 |
wú suǒ zuò wéi無所作為 | 作為:做出成績。指工作中安于現狀;缺乏創造性。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斗,亦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也。” |
yā liáng wéi jiàn壓良為賤 | 舊指強買平民女子為奴婢。 | 《資治通鑒·后晉紀齊王天福八年》:“自烈祖相吳,禁壓良為賤。”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五:“師曰:‘和尚莫壓良為賤。’” |
jué wéi jǐ yǒu攫為己有 | 攫:奪取。有強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 《列子 說符》:“因攫其金而去。”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指先于別人行動,可以取得優勢,遲于別人就會遭遇禍殃。 | 張恨水《啼笑姻緣》第13回:“得,就是這樣辦,這叫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 |
hù xiàn wéi chuān戶限為穿 | 戶限:門檻;為:被。門檻都踩破了。形容進出的人很多。 | 唐 李綽《尚書故實》:“(智永禪師)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 |
jī lù wéi bō積露為波 | 比喻積少成多。 | 明 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為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 |
yǐ bái wéi hēi以白為黑 | 謂顛倒是非。 | 《呂氏春秋·應同》:“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 |
xiān wéi zhī róng先為之容 | 容:雕飾,形容。事先為人介紹宣傳。 | 漢·鄒陽《于獄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 |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為安,以亂為治 | 治:合理。把危亡當作安定,把禍亂當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遠見,看不到潛在的危機。 | 漢·賈誼《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為安,以亂為治。” |
jú huà wéi zhǐ橘化為枳 | 比喻人由于環境的影響而變壞。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
xiāo gū wéi yuán削觚為圓 | 雕琢方正為滾圓。比喻磨礪個性,改變不良行為。 | 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一首》:“蓋在于秉鈞軸之樞,握刀尺之要,劃邪為正,削觚為圓。” |
yǐ yù wéi shǎng,yǐ huǐ wéi fá以譽為賞,以毀為罰 | 譽:贊揚;毀:批評。指受人贊揚的官員應嘉獎,受人批評的官員應懲罰。 | 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 |
yīng huà wéi jiū,zhòng niǎo yóu wù qí yǎn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 | 鳩:斑鳩;憎:憎恨。鷹變化為斑鳩,其他的斑鳩仍厭惡它的目光。比喻外表變化,兇惡的本性不改,仍遭厭惡。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鷹化為鳩,至于識者猶憎其眼。” |
cí bēi wéi běn慈悲為本 | 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以惻隱憐憫之心為根本。 | 《南齊書 高逸傳論》:“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 |
shēn gǔ wéi líng深谷為陵 | 深谷變成山陵。常喻人世間的重大變遷。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32年》:“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故詩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
niè bì wèi méng嚙臂為盟 | 嚙:咬。咬臂發誓定盟,以示堅決。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吳小員外焚香設誓,嚙臂為盟。” |
lì jīng wéi zhì厲精為治 |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 |
fā fèn yǒu wéi發奮有為 | 精神振作,有所作為。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9回:“你也可以借此報效朝廷,正是男子漢發奮有為之時。” |
zhèng fù wéi qí正復為奇 | 正:正常;奇:奇特。指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轉化,正常可變為奇特。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58章:“正復為奇,善復為襖。” |
hú zuò fēi wéi胡作非為 | 指毫無顧忌或不考慮后果地肆意行動。非為;干壞事。 | 清 李汝珍《鏡花緣》:“或誣好吃懶做,或誣胡作非為。”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為二 |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七卷:“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 |
pò gū wéi yuán,zhuó diāo wéi pǔ破觚為圓,斫雕為樸 | 觚:棱角。毀方為圓。比喻去嚴刑而從簡政。 | 《梁書·良吏傳》:“梁興,破觚為圓,斫雕為樸,教民以孝悌,勸之以農桑。” |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
liàng chū wéi rù量出為入 | 量:衡量。根據支出來決定征收的數量。 | 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我們實行的是錢多多出,錢少少出的原則,是量入為出與量出為入的配合,既照顧人民的負擔能力,又照顧抗戰的需要。” |
èr shù wéi nüè二豎為虐 |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yī tǔ wéi kuài一吐為快 | 盡情說出要說的話而感到暢快。 | 諶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積郁在胸中多時的由衷之言,今日終于得以一吐為快。” |
fèng wéi guī niè奉為圭臬 |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論;并且作為必須遵守的準則。圭:測日影的儀器。臬: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圭臬:比喻標準或法則。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三公者,余俱嘗親灸,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
zhù tiān wéi nüè助天為虐 | 趁有天災的時候害人。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年》:“死在朝夕,無助天為虐。” |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道不同不相為謀 |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 《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
wú wéi ér zhì無為而治 | 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后泛指以德化民。 | 《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 |
huái bì wéi zuì懷璧為罪 | 璧:寶玉。身藏寶玉,因此獲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愿賓客為之計。” |
yǐ shèn wéi jiàn以慎為鍵 | 用謹慎作鎖。表示處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禍。 | 唐·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
rén zì wéi zhèng人自為政 | 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張。比喻各行其是。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傳奇格局,有一定而不可移者,有可仍、可改,聽人自為政者。” |
yǐ hēi wéi bái以黑為白 | 謂顛倒是非。 | 《呂氏春秋·應同》:“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 |
huái jú wéi zhǐ淮橘為枳 | 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為枳樹。比喻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變了。 | 喜歡 戴圣《禮記 考工記序》:“橘逾淮而北為枳。” |
xíng yán zì wéi行言自為 | 行:行為;言:言論。行為和言論都是自己發出的。比喻要自己約束自己。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圣治。” |
fèn fā yǒu wéi憤發有為 | 憤發:振作,興起。精神振作,有所作為。 | 艾蕪《云南在我的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種子》:“它教人關心國家和世界的大事;鼓舞年青人憤發有為,產生遠大的志向。” |
shī zhí wéi zhuàng師直為壯 | 師:軍隊;直:理由正當;壯:壯盛,有力量。出兵有正當理由,軍隊就氣壯,有戰斗力。現指為正義而戰的軍隊斗志旺盛,所向無敵。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 |
yī yán wéi dìng一言為定 | 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 | 清 曹雪芹《紅樓夢》:“賈璉笑道:‘你我一言為定。只是我信不過二弟,你是萍蹤浪跡,倘然去了不來,豈不誤了人家一輩子的大事。’” |
xuàn shí wéi yù炫石為玉 | 炫:夸耀。拿玉吸引人,賣出的卻是石頭。比喻說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漢·揚雄《法言·問道》:“炫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宋·程顥《論王霸之辨》:“茍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炫石為玉也。” |
wèi mín chú huàn為民除患 | 為:替。替老百姓鏟除禍害。 | 南朝·宋·劉彧《與諸方鎮及諸大臣詔》:“為民除患,兄弟無復多人,彌應思吊不咸,益相親信。”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聽是虛,眼見為實 | 虛:虛假。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 |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時我還缺乏理解,但是也曉得大部分同志習慣于‘耳聽是虛,眼見為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
huà dì wéi láo畫地為牢 | 牢:牢獄。在地上畫圈;囚人于內;作為牢獄。后喻指僅在一定的小范圍內活動。 | 西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于鮮也。” |
wéi suǒ yù wéi唯所欲為 | 隨心所欲,任意而為。語本《隋書·天文志上》:“捍銅儀呴所以準驗辰歷,分考次度,其于揆測,唯所欲為之者也。” | 語出《隋書·天文志上》:“捍銅儀呴所以準驗辰歷,分考次度,其于揆測,唯所欲為之者也。” |
xìn yǐ wéi zhēn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
bù yǐ wéi yì不以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
biǎo lǐ wéi jiān表里為奸 | 表里:內外;奸:虛偽狡詐。比喻用勾結、欺詐等不正當手段做壞事。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王虎谷封事》:“王虎谷為祠祭郎中,以太監李廣交結壽寧侯表里為奸,特疏請斬廣以謝宗廟。” |
hù wéi biǎo lǐ互為表里 | 甲為乙的外表;乙為甲的內里;乙為甲的外表;甲為乙的內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晉 陳壽《三國志 董允傳》:“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為表里。” |
yǐ shǒu wéi gōng以守為攻 | 用防御作為擊破敵人的手段。 | 宋·秦觀《邊防策下》:“蓋充國以先零窮寇,急與之角,則中國必有饋挽轉輸之勞,故罷騎留屯而圖以期月,此則以守為攻者也。” |
wù xī wéi guì物稀為貴 | 見“物以稀為貴”。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蓋物稀為貴,理應然也。” |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為。 | 明 李贄《答周西巖書》:“我不識渠半生以前所作所為,皆是誰主張乎?” |
wéi fù bù rén為富不仁 | 想發財致富的剝削者絕不會有好心腸。為富:想發財致富;不仁:沒有好心腸。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上》:“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
tián bù wéi yì恬不為意 | 處之泰然,滿不在乎。 | 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豈有仁圣在上,群賢并用,而肯恬不為意乎。” |
rì yǐ wéi cháng日以為常 | 經常做某件事,成了慣例常規。 |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不然則予之耽寢,日以為常,記者語簡而不盡其詳,亦不可知。” |
wèi rén zuò jià為人作嫁 | 原指貧窮人家的女兒沒錢置備嫁妝;卻年年為別人縫制嫁衣。后比喻白白為別人操勞;自己一無所得。 | 唐 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yīn dí wéi zī因敵為資 | 猶因敵取資。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張既傳》:“今軍無見糧,當因敵為資。” |
fú wéi huò xiān福為禍先 | 指福與禍沒有定數,享福太甚就隱伏著禍端。同“福為禍始”。 | 晉 盧諶《贈劉琨》詩:“福為禍始,禍作福階。”李善注引《韓詩》:“利為用本,福為禍先。” |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為榮 | 以此事為光榮。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們一向規規矩矩,也把兒女們調教的規規矩矩,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事。”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
kuān dà wéi huái寬大為懷 | 寬大:對人寬宏大量;懷:胸懷。對別人抱有寬大的胸懷。 |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71章:“我們最好是寬大為懷,不為己甚。” |
lǐ wéi qíng mào禮為情貌 | 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情,情意;貌,容儀。貌和情互為表里。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解老》:“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 |
lǐ ràng wéi guó禮讓為國 | 治理。以禮所提倡的謙讓精神治理國家。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
yǐ huǐ wéi fá以毀為罰 | 根據人們的非毀給以懲罰。參見“以譽為賞”。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尹知章注:“以毀譽為賞罰,則官自然失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