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玉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zhuó jīn zhuàn yù酌金饌玉 | 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極言飲宴的奢侈豪華。 | 唐·駱賓王《帝京篇》:“平臺戚里帶崇墉,酌金饌玉待鳴鐘。” |
guì zhī piàn yù桂枝片玉 |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謂登科及第。 | 唐·柳宗元《送苑論登第后歸覲》詩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參見:“桂林一枝”。 |
yù chú tóng tíng玉除彤庭 | 除:宮殿的臺階;彤:朱紅色。飾玉的臺階,涂紅的門庭。形容建筑極其華麗。 | 漢·班固《西都賦》:“玉除彤庭,碝戚彩致。” |
jīn fēng yù lù金風玉露 | 泛指秋天的景物。 | 唐 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
xiān zī yù mào仙姿玉貌 | 形容女子姿態容貌都美。 | 唐·鄭《津陽門》詩:“鳴鞭后騎何躞蹀,宮妝禁袖皆仙姿。”《樂府詩集·宮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獨相問。” |
měi yī yù shí美衣玉食 | 玉食:比喻珍異的食物。華麗的服裝,珍美的飲食。形容生活優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5回:“所謂君者,受尊號,享榮名,美衣玉食,崇階華宮,乘高車,駕上駟,府庫充盈。” |
duàn shǒu xù yù斷手續玉 | 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一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 《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
yī yán jì chū,jīn yù bù yí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變。話說出了口,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jīn jiā yù suǒ金枷玉鎖 |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鎖:用鐵環連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兒女既是父母的寶貝,又是負擔和包袱。 | 元 無名氏《小張屠》第二折:“到來日只少個殃人禍,兒女是金枷玉鎖。” |
zhōng gǔ zhuàn yù鐘鼓饌玉 | 謂鳴鐘鼓,食珍饈。形容富貴豪華的生活。 | 唐·李白《將進酒》詩:“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
wēi xiāng yǐ yù偎香倚玉 | 偎:緊貼;依:靠著。指玩弄妓女。 | 元·徐琰《青樓十詠·初見》:“一笑情通,傍柳隨花,偎香倚玉,弄月摶風。” |
diāo lán yù qì雕闌玉砌 | 形容富麗的建筑物。 | 南唐·李煜《虞美人》詞:“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老。” |
yá qiān yù zhóu牙簽玉軸 | 卷型古書的標簽和卷軸。借指書籍。牙,象牙;玉,美玉。形容書籍之精美。 | 《隱居通議·古賦一》引宋·傅幼安《味書閣賦》:“黃簾綠幕之閉,牙簽玉軸之藏,出則連車,入則充梁。”清·余杯《板橋雜記·麗品》:“綺窗繡簾,牙簽玉軸,堆列幾案。” |
yù xiá zhū rú玉匣珠襦 | 玉匣:玉衣;珠襦:用珍珠串成的短衣。古代帝王諸侯的葬飾。 | 清·吳偉業《永和宮》詞:“玉匣珠襦啟便房,韭歌無異葬同昌。” |
nìng kě yù suì,bù néng wǎ quán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死,不愿茍全性命。 | 《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 | 指京師。 | 宋·戴埴《鼠璞·桂玉》:“馬存字長游,謂子游京師,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為京師。” |
yù suì xiāng cán玉碎香殘 |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 清 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臥,云拋雨斷重泉墮。” |
zhū chén yù mò珠沉玉沒 | 比喻女子殞沒死亡。 | 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柑墓志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份,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 |
yǐ yù wēi xiāng倚玉偎香 | 形容同女性親熱昵愛。 | 宋·柳永《法曲獻仙音》詞:“念倚玉偎香,前事頓輕擲。” |
dǐng yù guī fú鼎玉龜符 | 舊指傳國之寶及受命之符箓。 | 清·葉廷琯《海錄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讓取之也殊途,鼎玉龜符成之也一致。” |
zhì fū hùn yù碔砆混玉 | 比喻以假亂真,似是實非。 | |
jīn kē yù tiáo金科玉條 | 科、條:法律條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條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須遵守的信條。 | 漢·揚雄《劇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條。” |
lán cuī yù zhé蘭摧玉折 | 舊時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常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
bīng qīng yù rùn冰清玉潤 | 象冰一樣晶瑩,如玉一般潤澤。原指晉樂廣衛玠翁婿倆操行潔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潔。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劉孝標注引《衛玠別傳》:“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潤之望,所謂秦晉之匹也。” |
jīn yù zhī yán金玉之言 | 金玉:黃金和美玉。象黃金美玉那樣珍貴的話語。比喻可貴而有價值的勸告。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小姐金玉之言,小生一一銘之肺腑。” |
yù huǐ dú zhōng玉毀櫝中 | 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虎兕出于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
suì qióng luàn yù碎瓊亂玉 | 指雪花。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 |
jiān jiā yù shù蒹葭玉樹 | 蒹葭:價值低微的水草,比喻微賤。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并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
jīn huī yù jié金輝玉潔 | 形容文辭斑斕簡潔。 | 清·劉大櫆《宋運夫時文序》:“其法律森然,金輝玉潔,以自成為一家之言。” |
jīn xiāng yù guǒ金鑲玉裹 | 喻榮華的生活。 | 清·蔣士銓《空谷香·飲刃》:“可又來,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著金鑲玉裹,成就了富貴的姻緣,要窮人做什么。” |
chuī jīn zhuàn yù炊金饌玉 | 炊:澆火做飯;饌:飲食,吃。形容豐盛的菜肴。 | 唐 駱賓王《帝京篇》:“平臺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 |
xiāng xiāo yù sǔn香消玉損 | 見“香消玉碎”。 | 清·繆艮《沈秀英傳》:“秀英香消玉損,已返方諸。” |
qiāo bīng yù xiè敲冰玉屑 | 泛指精美的紙張。 | 元·劉塤《隱居通議·詩歌》:“后三年,當予亡命,蕭永言同醉,見予舉似,急索紙而恨無敲冰玉屑,以備惡語。” |
qiāng jīn míng yù鏘金鳴玉 | 金玉相撞而發聲。比喻音節響亮,詩句優美。 | 唐·駱賓王《帝京篇》:“繡柱璇題粉壁映,鏘金鳴玉王侯盛。” |
chái tiān gǎi yù柴天改玉 | 指改朝換代。柴天,燒柴祭天;改玉,改換佩玉。 | 清 黃宗羲《余恭人傳》:“柴天改玉之交,皇風未暢,鼎族阽危,謠言沸火。” |
yù shí tóng jìn玉石同燼 | 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啟超《新羅馬》:“逆著你來便玉石同燼,順著你來又雞犬不寧。” |
míng kē qiāng yù鳴珂鏘玉 | 玉珂鳴響,佩玉鏗鏘。比喻顯貴。 |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先兆》:“尋尚主,拜駙馬都尉,鳴珂鏘玉,出入禁撻,良田甲第,珍寶奇玩,豪華富貴,冠于一時。” |
yù shí nán fēn玉石難分 | 對美玉和石頭不加區分或難以區分。比喻好壞不分。 | 唐·陸贄《招諭淮西將吏詔》:“兵戈既接,玉石難分。” |
xuàn yù gǔ shí衒玉賈石 | 叫賣璧玉,實際上賣的卻是石頭。比喻言不副實。 | 漢·揚雄《法言·問道》:“衒玉而賈石者,其狙詐乎!” |
yuán hú shì yù緣鵠飾玉 | 緣鵠:因某種機緣把鵠鳥做成羹,獻給對方吃;飾玉:修飾玉鼎,造成美觀的效果,讓對方看了高興。指因緣時會而登上高位。 | 戰國·楚·屈原《楚辭·天問》:“緣鵠飾玉,后帝是饗。” |
yù lì guì xīn玉粒桂薪 | 米如玉,薪如桂。極言生活費用之高。 | 宋·王禹偁《陳情表》:“望云就日,非無戀闕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計。”《宋史·外國傳三·高麗》:“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憂食貧,若為卒歲。” |
qióng jiāng yù yè瓊漿玉液 | 比喻仙水、美酒等。 | 明 朱有燉《賽嬌客》第三折:“我這里高捧著瓊漿玉液,他那里低唱著梁州第七。” |
xiān zī yù sè仙姿玉色 | 形容女子姿態容貌極美。 | 明 謝讜《四喜記 巧夕宮筵》:“宮中鄭娘娘,乃是鄭參政之女,數月前選入宮中,仙姿玉色,世上無雙。” |
bīng hú yù chǐ冰壺玉尺 | 冰壺:即冰心玉壺;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純潔 | 《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污。” |
jīn jiāng yù yè金漿玉液 | 道教說是一種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藥。也指美酒。 | 唐 陳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真朋羽會,金漿玉液。” |
tuò yù gōu yín唾玉鉤銀 | 形容書法像銀溝一樣剛勁有力,言談像美玉一樣華麗。 |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詩:“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銀。” |
cuàn guì chuī yù爨桂炊玉 | 爨:炊。柴禾難得如桂木,米價貴得如珠玉。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難。 | 宋 司馬光《答劉蒙書》:“月俸不及數萬,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續。” |
míng yù yè zǔ鳴玉曳組 | 佩玉飾曳印組。謂任高官。 | 《新唐書·李綱傳》:“今新造天下,開太平之基,功臣賞未及遍,高才猶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鳴玉曳組,位五品,趨丹地,殆非創業垂統,貽子孫之道也。” |
xiāng péi yù zhuó香培玉琢 | 好象用香料造就,美玉雕成。 | |
xuàn yù qiú shòu炫玉求售 | 自詡有才,以求施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求教于愚人是問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 |
shǒu shēn rú yù守身如玉 | 保持節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回:“孩兒守身如玉,豈肯墮入污泥!” |
yùn yù dài jià韞玉待價 | 韞:藏。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價出售。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89回:“那明是韞玉待價之意。” |
zǐ yù chéng yān紫玉成煙 | 指少女逝世。 | |
jīn biāo yù luò金鑣玉絡 | 見“金鑣玉轡”。 | 《金史·隱逸傳·趙質》:“臣僻性野逸,志在長林豐草,金鑣玉絡非所愿也。” |
yù shù yíng jiē玉樹盈階 | 盈:滿。滿臺階都是碧玉般的樹。比喻子弟既多且多。 | 清·張岱《孫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樹盈階,方興未艾。” |
zhū cán yù suì珠殘玉碎 | 比喻珍貴之物殘破損壞。 | 唐·王犀登《李翰林分體全集序》:“于友劉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前此非無合刻者,然蒼素溷淆,元黃雜遝,箋注訓怙,人自為政,蒙茸猥瑣,猶疥厲蟣虱,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殘玉碎。” |
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 | 指無有區別,同歸于盡。參見“玉石俱焚”。 |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向非君侯來,合郡士民當不分玉石矣。” |
zhū yuán yù jié珠圓玉潔 | 比喻詩文圓熟明潔。 | 明·宋濂《送天淵禪師濬公還四明序》:“因征其近制數篇讀之,皆珠圓玉潔而法度謹嚴。” |
jīn shēng yù fú金聲玉服 | 見“金聲玉色”。 | 戰國·宋·墨翟《墨子·經說》:“實,其志氣之見也;使人如己,不若金聲玉服。” |
yù jié bīng qīng玉潔冰清 | 像玉那樣純潔;似冰那樣清明。形容人品高潔。也作“冰清玉潔”。 | 唐 楊炯《李懷州墓志銘》:“金多木少,孔文舉之天骨;玉潔冰清,華子全之神彩。” |
zhū líng yù luò珠零玉落 | 比喻珍物殘破毀壞。 | 元·同恕《萱堂記》:“為銘為詩,贊能頌美,爛然卷軸……逮今蓋七十年,珠零玉落,無復存者。” |
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 金玉:珍寶;敗絮:破爛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一團糟 | 明 劉基《誠意伯集 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飲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
jīn yù qí biǎo金玉其表 | 金玉:珍寶。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一團糟 | |
xiàng zhù yù bēi象箸玉杯 |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 |
bā zhēn yù shí八珍玉食 | 泛指精美的肴饌。 |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 |
yù guī jīn niè玉圭金臬 | 比喻重要的準則或法度。圭,觀測日影的儀器;臬,靶子。金玉言其貴重。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圣谷篇語》:“國朝《嶺南文鈔》張南山《圣谷篇》語云:果中有核,肉中有骨,言中有物。三語括盡要旨,修辭家宜奉為玉圭金臬。” |
qiāo bīng jiá yù敲冰戛玉 | 比喻樂聲清潤動聽。 | 宋·楊無咎《垂絲釣·鄧端友席上贈呂倩倩》:“聽敲冰戛玉,恨云怨雨,聲聲總在愁處。” |
yù shí tóng fén玉石同焚 | 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yù táng jīn mén玉堂金門 | 玉堂:漢代殿名;金門:漢代宮門名。指翰林院。比喻高官顯爵。 | 漢·荀悅《漢紀·成章紀》:“玉堂金門至尊之居,陰盛而滅陽,竊有宮室之象,玉氏之應。” |
bù lìn jīn yù不吝金玉 | 吝:吝惜。不吝惜寶貴美好的東西。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韻和將去,便無差失了。” |
zhū huī yù lì珠輝玉麗 | 珠生輝,玉瑰麗。比喻佳麗的肌膚之美。 | 清·洪昇《長生殿·窺浴》:“妃子,只見爾款解云衣,早現出珠輝玉麗。” |
yín gōu yù tuò銀鉤玉唾 | 比喻他人的書法筆畫有如銀鉤,遒勁有力;言談有如吐玉,彌足珍貴。 | 宋·黃庭堅《次韻錢穆父贈松扇》:“銀鉤玉唾明繭紙,松蓮輕涼并送似。” |
xiān zī yù zhì仙姿玉質 | 形容姿容清秀品格高潔。 | 《白雪遺音·馬頭調·梅雪爭艷》:“他兩家仙姿玉質從無上,壓倒群芳。” |
jīn mǎ yù táng金馬玉堂 | 金馬:漢代的金馬門,是學士待詔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詔學士議事的地方。舊指翰林院或翰林學士。 | 漢 揚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處不諱之朝,與群賢同行,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 |
pēn zhū tǔ yù噴珠吐玉 | 嘴里噴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學多才,出口成章。 | |
fěn zhuāng yù qì粉妝玉砌 | 用白粉裝飾;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也形容女子皮膚白嫩。 | 《第一場雪》:“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 |
yíng fèn diǎn yù蠅糞點玉 | 比喻完美的事物遭到玷污或壞人誣陷好人。 | 唐 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
zhū chén yù yǔn珠沉玉隕 | 比喻女子喪亡。同“珠沉玉碎”。 | 清 袁枚《續新齊諧 乩仙》:“鴛侶成方,鸞儔遽拆。珠沉玉隕,蕙折蘭摧。” |
yù shù lín fēng玉樹臨風 | 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亦作“臨風玉樹”。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樹臨風。” |
xiāng xiāo yù suì香消玉碎 |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4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
zuì yù qiú shòu衒玉求售 | 見“衒玉自售”。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今日慕小妹之才,雖然衒玉求售,又怕損了自己名譽,不肯隨行逐隊,尋消問息。” |
shuò yù liú jīn爍玉流金 | 見“爍石流金”。 | 宋·蘇軾《石炭》詩:“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 |
bīng jī yù gǔ冰肌玉骨 | 像冰一樣的肌膚;像玉一樣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膚潔白細膩。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鮮艷潔凈。 | 后蜀 孟昶《避暑摩訶池上作》詩:“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云鬢亂。” |
yù zhī wú dàng玉卮無當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當:底。玉杯沒有底。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 |
xuàn yù gǔ shí炫玉賈石 | 夸耀石頭而當玉賣。比喻偽飾欺世。 | 唐 柳宗元《故銀青光祿大夫開國伯柳公行狀》:“公獨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賈石者也。\'” |
yù chéng zhī ēn玉成之恩 | 玉成:成全。成全某事的恩情。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4回:“那太師與驛丞對行者作禮道:‘多謝老師玉成之恩!’” |
zhū yù zài cè珠玉在側 | 比喻有容貌、德才都超過自己的人在身邊。側:一旁;珠玉:珍珠美玉;借指儀態華貴的人。 | 《晉書 衛玠傳》:“玠風神秀異,驃騎,將軍王濟,玠之舅也,每見玠輒曰:‘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
líng zhū suì yù零珠碎玉 | 比喻零碎的卻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斷璧”、“零珠片玉”。 | |
cuī lán zhé yù摧蘭折玉 | 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 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某本非風流佳客,謬稱浪子端莊,……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 |
xiāng xiāo yù jiǎn香消玉減 | 比喻美女日漸消瘦。 | 元 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則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減。” |
jīn yù huò lù金玉貨賂 | 金玉:泛指珍寶;貨賂:泛指珍寶財富。指金銀美玉等貴重的珍寶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 |
yù suì zhū chén玉碎珠沉 | 比喻美女的死亡。 | 《再生緣》第29回:“若非奎璧生謀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間。” |
yù suì xiāng xiāo玉碎香銷 | 喻女子的死。 | 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游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
pú yù hún jīn璞玉渾金 |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diāo yù shuāng lián雕玉雙聯 |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華美、工巧;雙聯:律詩中相對偶的兩句。形容屬對極為精巧。 | 唐·白居易《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詩:“寸截金為句,雙雕玉作聯。” |
yù shí xiāng róu玉石相揉 | 比喻好壞混雜。 | 《孔叢子·對魏王》:“駑驥同轅,伯樂為之咨嗟;玉石相揉,和氏為之嘆息。” |
zhū pán yù dūn珠槃玉敦 | 古代諸侯盟誓時用的器具。引申為訂立盟約。 | 《周禮 天官 王府》:“合諸侯則供珠槃玉敦。”鄭玄注:“敦,槃類,珠玉以為飾。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執之。” |
héng jīn tuō yù橫金拖玉 | 謂官服盛裝。 | 清·錢謙益《杜大將軍七十壽序》:“其猶子總戎弘瑋、弘場及諸孫十二人,謀相與羅長筵,考鐘鼓,橫金拖玉,稱百年之觴。” |
jīn shēng yù zhèn金聲玉振 | 用鐘發聲;用磬收韻;集六音之大成。形容聲音動聽。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學卓絕;比喻文辭優美。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 |
jīn shēng yù sè金聲玉色 |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 | 《尚書大傳》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