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
[宋代]:楊萬里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
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里促銀鞍。
日高谷底始微暄,嵐翠依然透骨寒。
說與行人忙底事,金雞聲裡促銀鞍。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太陽升高,山谷里開始變得溫暖起來。蒼翠色的山霧籠罩下,天氣依然冷得徹骨。
行人們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雞的報曉聲中就匆匆跨上馬背繼續趕路了。
注釋
松源、漆公店:地名,當今在今皖南山區(在今江西弋陽與余江之間)。
晨炊:早餐,做早飯,也指清晨起來做早餐。
日高:太陽升高。
暄:溫暖。
嵐翠:蒼翠色的山霧。
底事:何事。
金雞:傳說中的一種神雞。《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后為報曉雄雞的美稱。
銀鞍:銀飾的馬鞍。代指駿馬。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鑒賞
賞析
這是楊萬里寫的山溪的組詩。這不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畫,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跡圖,大抵是從樂平入弋陽,過芙蓉渡,晨炊橫塘,午憩馬家店,再至松源。
這首詩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鬧的景象。旭日東升,谷底微明,方有雞鳴、馬嘶、人語,反襯這是一個峭絕幽僻的山谷。雖有陽光送暖,但此時高山峻嶺、古樹繁蔭之中,依然是透骨奇寒,這真是一個云籠霧罩、山氣充斥的環境。
經過一夜的煎熬,終于盼到天亮,來不及再和山中人更多談論谷底風俗人情家事,因為報曉的雞鳴正緊催行人上路。作者攝取初曉山谷的一個鏡頭,化靜為動,以急促的節奏抒寫對谷景的依戀之情。
創作背景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十一月,楊萬里以直龍圖閣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權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治所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紹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贛州,不赴,乞祠。《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這組詩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腸斷時,子規得得向人啼”與《午憩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試春風”正相合,既稱“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紹熙二年事,當作于紹熙三年春,詩人時年六十六歲。他外出途經松源時,見群山環繞,感慨不已,于是寫下《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這組詩。本篇收在《江東集》,原為六首,這是第四首,是紹熙三年(1192)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之作。松源、漆公店,當在今皖南山區。
宋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 楊萬里的詩(19篇)〕
金朝:
元好問
玄都觀里桃千樹,花落水空流。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謝公扶病,羊曇揮涕,一醉都休。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玄都觀裡桃千樹,花落水空流。憑君莫問:清涇濁渭,去馬來牛。謝公扶病,羊曇揮涕,一醉都休。古今幾度,生存華屋,零落山丘。
明代:
王世貞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清代:
張景祁
幾點疏雅謄柳條。江南煙草綠,夢迢迢。十年舊約斷瓊簫。西樓下,何處玉驄驕?
酒醒又今宵。畫屏殘月上,篆香銷。憑將心事記回潮。青溪水,流得到紅橋。
幾點疏雅謄柳條。江南煙草綠,夢迢迢。十年舊約斷瓊簫。西樓下,何處玉驄驕?
酒醒又今宵。畫屏殘月上,篆香銷。憑將心事記回潮。青溪水,流得到紅橋。
宋代:
趙抃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已離塵緣。
松關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
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已離塵緣。
松關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
清代:
王國維
絕頂無云,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
是處青山,前生儔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復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
絕頂無雲,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
是處青山,前生儔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複含顰,人間相媚爭如許。
南北朝:
謝朓
高館臨荒途,清川帶長陌。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塘邊草雜紅,樹際花猶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盡離席!
高館臨荒途,清川帶長陌。
上有流思人,懷舊望歸客。
塘邊草雜紅,樹際花猶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盡離席!
明代:
袁中道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唐代:
溫庭筠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裡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
清代:
毛奇齡
五月南塘水滿,吹斷,鯉魚風。小娘停棹濯纖指,水底,見花紅。
五月南塘水滿,吹斷,鯉魚風。小娘停棹濯纖指,水底,見花紅。
宋代:
范成大
千峰萬峰巴峽里,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復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里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
千峰萬峰巴峽裡,不信人間有平地。
渚宮回望水連天,卻疑平地元無山。
山川相迎複相送,轉頭變滅都如夢。
歸程萬裡今三千,幾夢即到石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