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太陽升高,山谷里開始變得溫暖起來。蒼翠色的山霧籠罩下,天氣依然冷得徹骨。
行人們都在忙什么事情呢?在晨雞的報曉聲中就匆匆跨上馬背繼續(xù)趕路了。
注釋
松源、漆公店:地名,當今在今皖南山區(qū)(在今江西弋陽與余江之間)。
晨炊:早餐,做早飯,也指清晨起來做早餐。
日高:太陽升高。
暄:溫暖。
嵐翠:蒼翠色的山霧。
底事:何事。
金雞:傳說中的一種神雞。《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后為報曉雄雞的美稱。
銀鞍:銀飾的馬鞍。代指駿馬。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四”鑒賞
賞析
這是楊萬里寫的山溪的組詩。這不僅是一幅幅奇妙的山水畫,而且也是作者的行跡圖,大抵是從樂平入弋陽,過芙蓉渡,晨炊橫塘,午憩馬家店,再至松源。
這首詩描述日出山谷中喧鬧的景象。旭日東升,谷底微明,方有雞鳴、馬嘶、人語,反襯這是一個峭絕幽僻的山谷。雖有陽光送暖,但此時高山峻嶺、古樹繁蔭之中,依然是透骨奇寒,這真是一個云籠霧罩、山氣充斥的環(huán)境。
經過一夜的煎熬,終于盼到天亮,來不及再和山中人更多談論谷底風俗人情家事,因為報曉的雞鳴正緊催行人上路。作者攝取初曉山谷的一個鏡頭,化靜為動,以急促的節(jié)奏抒寫對谷景的依戀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zhàn),反對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十一月,楊萬里以直龍圖閣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權領淮西、江東軍馬錢糧,治所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紹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贛州,不赴,乞祠。《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這組詩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腸斷時,子規(guī)得得向人啼”與《午憩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試春風”正相合,既稱“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紹熙二年事,當作于紹熙三年春,詩人時年六十六歲。他外出途經松源時,見群山環(huán)繞,感慨不已,于是寫下《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這組詩。本篇收在《江東集》,原為六首,這是第四首,是紹熙三年(1192)詩人在建康江東轉運副使任上外出紀行之作。松源、漆公店,當在今皖南山區(qū)。
楊萬里簡介
宋代·楊萬里的簡介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杰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楊萬里的詩(19篇)〕猜你喜歡
洞仙歌·毗陵趙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
西園春暮。亂草迷行路。風卷殘花墮紅雨。念舊巢燕子,飛傍誰家,斜陽外,長笛一聲今古。
繁華流水去,舞歇歌沉,忍見遺鈿種香土。漸橘樹方生,桑枝才長,都付與、沙門為主。便關防不放貴游來,又突兀梯空,梵王宮宇。
雪竇游志
歲癸已春暮,余游甬東,聞雪竇游勝最諸山,往觀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達江。江行九折,達江口。轉之西,大橋橫絕溪上,覆以棟宇。自橋下入溪行,九折達泉口。凡舟楫往還,視湖上下,頃刻數(shù)十里;非其時,用人力牽挽,則勞而緩焉。初,大溪薄山轉,巖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臨水,若坐垂踵者;有曰“金雞洞”,相傳鑿石破山,有金雞飛鳴去,不知何年也。
水益澀,曳舟不得進,陸行六七里,止藥師寺。寺負紫芝山,僧多讀書,不類城府。越信宿,遂緣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環(huán),遙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蓋澗水爾。桑畦麥隴,高下聯(lián)絡,田家隱翳竹樹,樵童牧豎相征逐,真行圖畫中!欲問地所歷名,則輿夫樸野,不深解吳語,或強然諾,或不應所問,率十問僅得二三。次度大溪,架木為梁,首尾相嚙,廣三尺余,修且二百跬,獨野人往返捷甚。次溪口市,凡大宅多廢者,間有誦聲出廊廡,久聽不知何書,殆所謂《兔園冊》耶?漸上,陟林麓,路益峻,則睨松林在足下。花粉逆風起為黃塵,留衣襟不去,他香無是清也。
越二嶺,首有亭當?shù)溃蹠把└]山”字。山勢奧處,仰見天宇,其狹若在陷井;忽出林際,則廓然開朗,一瞬百里。次亭曰隱秀,翳萬杉間,溪聲繞亭址出山去。次亭曰寒華,多留題,不暇讀;相對數(shù)步為漱玉亭,復泉,竇雖小,可汲,飲之甘。次大亭,值路所入,路析為兩。先朝御書“應夢名山”其上,刻石其下,蓋昭陵夢游絕境,詔圖天下名山以進,茲山是也。左折松徑,徑達雪竇;自右折入,中道因橋為亭,曰錦鏡,亭之下為圓池,徑余十丈,橫海棠環(huán)之,花時影注水涘,爛然疑乎錦,故名。度亭支徑亦達寺,而繚曲。主僧少野,有詩聲,具觴豆勞客,相與道錢塘故舊。止余宿;余度詰旦且雨,不果留。
出寺右偏登千丈巖,流瀑自錦鏡出,瀉落絕壁下潭中,深不可計。林崖端,引手援樹下顧,率目眩心悸。初若大練,觸崖石,噴薄如急雪飛下,故其上為飛雪亭。憩亭上,時覺沾醉,清談玄辯,觸喉吻動欲發(fā),無足與云者;坐念平生友,悵然久之。寺前秧田羨衍,山林所環(huán),不異平地。然側出見在下村落,相去已數(shù)百丈;仰見在山上峰巒,高復稱此。
次妙高臺,危石突巖畔,俯視山址環(huán)湊,不見來路。周覽諸山,或紺或蒼;孟者,委弁者,蛟而躍、獸而踞者,覆不可殫狀。遠者晴嵐上浮,若處子光絕溢出眉宇,未必有意,自然動人;凡陵登,勝觀花焉。
土人云,又有為小雪竇,為板錫寺,為四明洞天。余興亦盡,不暇登陟矣。
水調歌頭·與李長源游龍門
灘聲蕩高壁,秋氣靜云林。回頭洛陽城闕,塵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風馬耳,因見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
問龍門,何所似,似山陰。平生夢想佳處,留眼更登臨。我有一卮芳酒,喚取山花山鳥,伴我醉時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