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記
[宋代]:歐陽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縱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市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斗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游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不築,全其自然。縱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裡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市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鬥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遊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
“養魚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衙署回廊前的一塊空地有四五丈見方,正對著非非堂。此處修竹環繞林蔭遮蔽,沒有栽種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個池塘,既不方也不圓;沒有用磚砌,也沒有筑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態。我用鍬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滿。池塘清澈見底,波光蕩漾,微風一吹便泛起波紋,風一停便水平如鏡。星與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邊休息時,水中的影像纖毫畢現;繞著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蕩的江湖之間。這足以讓人抒發內心的憂郁不暢,安慰我這個困窘寡助的人。
我于是請漁人撒網捕魚,從他那里買了幾十條活魚,叫書童把它們放養在池塘中。書童認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于是只把小魚放養在內,而丟棄大魚。我感到很奇怪,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他把自己的想法講給我聽。可嘆啊,這個書童怎么如此糊涂而無知!我看見大魚丟在一邊干渴,得不到安身之處,而那群小魚卻在那又淺又窄的池塘中嬉戲,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我感觸很深,于是寫了這篇《養魚記》。
注釋
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隙地:空地。
方:方圓,大小。
非非堂:歐陽修在洛陽時所建,命名為“非非堂”。
植物:這里用作動詞,是種植植物的意思。
洿(wū):地勢低的地方。這里名詞用作動詞,是挖掘的意思。
甃(zhòu):砌墻。
鍤(chā):鐵鍬。浚(jùn):疏通。
清明:清澈、明亮的樣子。
偃息:休息。毫芒:微小的東西。
循:沿著。
舒:舒展。憂隘:憂愁和郁悶。窮獨:困乏無助的樣子。
罟(gǔ):漁網。
活: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活著。
怪:認為....奇怪。
無乃:難道不是。嚚(yín)昏:糊涂昏庸。
觀:觀察。
自足:悠然自得的樣子。
“養魚記”鑒賞
賞析
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短文,作者以小見大,通過小魚“若自足”,而巨魚“不得其所”的境況,影射了當世君子“曾不能一日安之于朝堂之上”,而小人卻“囂囂于廊廟”的現象。
文章分為兩段,第一段記自己挖池“以舒憂隘而娛窮獨”的事。作者以細致的筆觸描繪了做池的經過和池水的清明之狀,以及給自己帶來的恬然自適的情趣。既不提養魚之事,也不言他事,仿佛渾然不曉世事之狀。然而最后一句“舒憂隘而娛窮獨”卻隱隱透出了作者志懷高遠而不得伸展的心理。
轉入第二段,作者開始提及養魚之事。然而作者似乎并不意在養魚,而是極為輕描淡寫地以兩句話便述完此事。轉而借童子之口道出一個可怕的現實:“以斗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以簡練的話語點出文章的主旨,而后戛然而止。
整篇文章含而不露,敘而不議,似乎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其實體現了歐公一貫的淳厚文風。以飽滿的筆法敘寫文章的次要部分,作為鋪墊,以凝練的筆法點觸主旨,點到即止,不再生發議論。
創作背景
《養魚記》大約創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是年歐陽修二十六歲,在洛陽任西京留守推官。當時正逢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很多正直之士無法得到重用,歐陽修便是其中一員。在這種背景下,他通過此文道出了對當時社會的憂慮。
?
宋代·歐陽修的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 歐陽修的詩(39篇)〕
宋代:
歐陽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縱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市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斗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游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不築,全其自然。縱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裡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市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鬥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遊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
唐代:
李涉
暮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暮雨蕭蕭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宋代:
梅堯臣
不趁常參久,安眠向舊溪。
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
適往言猶在,浮生理可齊。
山王今已貴,肯聽竹禽啼。
不趁常參久,安眠向舊溪。
五更千裡夢,殘月一城雞。
適往言猶在,浮生理可齊。
山王今已貴,肯聽竹禽啼。
唐代:
李白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
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
滄浪有釣叟,吾與爾同歸。
沐芳莫彈冠,浴蘭莫振衣。
處世忌太潔,至人貴藏暉。
滄浪有釣叟,吾與爾同歸。
宋代:
黃庭堅
百疴從中來,悟罷本誰病。
西風將小雨,涼入居士徑。
苦竹繞蓮塘,自悅魚鳥性。
紅妝倚翠蓋,不點禪心靜。
百疴從中來,悟罷本誰病。
西風將小雨,涼入居士徑。
苦竹繞蓮塘,自悅魚鳥性。
紅妝倚翠蓋,不點禪心靜。
宋代:
黃庭堅
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詞,援筆為賦。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閑瘦弱,春愁無處遮攔。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老夫既戒酒不飲,遇宴集,獨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詞,援筆為賦。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閑瘦弱,春愁無處遮攔。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唐代:
杜甫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
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
霧樹行相引,蓮峰望忽開。
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愁思胡笳夕,凄涼漢苑春。
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
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靜千官里,心蘇七校前。
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
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
霧樹行相引,蓮峰望忽開。
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愁思胡笳夕,凄涼漢苑春。
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
司隸章初睹,南陽氣已新。
喜心翻倒極,嗚咽淚沾巾。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
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南北朝:
劉孝綽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
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金朝:
完顏亮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髯虬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雲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髯虬撚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雲腰,仔細看、嫦娥體態。
宋代:
蘇軾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
游人尋我舊游處,但覓吳山橫處來。
朝見吳山橫,暮見吳山縱。
吳山故多態,轉側為君容。
幽人起朱閣,空洞更無物。
惟有千步岡,東西作簾額。
春來故國歸無期,人言悲秋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錦,更看橫翠憶峨眉。
雕欄能得幾時好,不獨憑欄人易老。
百年興廢更堪哀,懸知草莽化池臺。
遊人尋我舊遊處,但覓吳山橫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