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宋代]:曹組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門外有幾千頃綠樹的樹陰,幾只黃鸝兩兩交相呼應。我睡不著,驚醒了,走到碧綠的梧桐樹下那口金光閃閃的井旁。我靜悄悄的,靜悄悄的。突然風一吹,滿庭院的花影在風中搖曳。
注釋
千頃:形容極其廣闊。
黃鸝:即黃鶯。
不勝情:感情承受不了。
勝:堪,忍受。
碧梧:碧綠的梧桐樹。
金井:古代宮中多以金色雕飾井欄叫金井。
庭:是庭院的意思。花影:花的影子。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鑒賞
賞析
這首詞中,“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過去有人將此句解釋成詞人先醒過來看到千頃綠蔭,再聽到樹間黃鸝嬌聲啼鳴,兩兩應和。今天的學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夠精準。從后一句“睡起不勝情”來看,詞人應是先在睡夢中聞鳥聲,被黃鸝的啾啾鳴啼驚醒,隨后才向門外張望,看見綠蔭綿延的景象。之所以“不勝情”,是因為他被雙鳥和鳴的聲音驚醒,隨后驚覺自己的孤寂,為了排遣憂懷,他走出門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綠的,這一描寫呼應上句的“綠陰”。整個庭院中,除了黃鸝的啁啾,再無半點聲響,詞人雖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卻只感覺到“人靜,人靜”,周身的環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邊無人,故日“人靜”,這就越發突顯出詞人的孤獨。
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忽然“風動一庭花影”,更覺此情備幽,難以自勝。詞人先嘆“人靜”,再見“風動花影”,以為是有人到來,細看卻發現不是。所謂的“風動一庭花影”,是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在幽寂的環境中“睡起不勝情”的愁情思緒。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背后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創作背景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寫于北宋時期。當時詞人剛剛睡醒后,看見了門外千頃綠蔭和成雙成對的黃鸝這一幅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畫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首詞。
宋代·曹組的簡介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
? 曹組的詩(3篇)〕
唐代:
李白
江行幾千里,海月十五圓。
始經瞿唐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
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
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
望云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歷覽幽意多。
積雪照空谷,悲風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
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江行幾千裡,海月十五圓。
始經瞿唐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曆。
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淩絕頂,極目無纖煙。
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
望雲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遊孤光晚,曆覽幽意多。
積雪照空谷,悲風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
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明代:
唐寅
萬紫千紅莫謾夸,今朝粉蝶過鄰家。
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
深院青春空白鎖,平原紅日又西斜。
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吠蛙。
萬紫千紅莫謾誇,今朝粉蝶過鄰家。
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
深院青春空白鎖,平原紅日又西斜。
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吠蛙。
唐代:
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宋代:
陸游
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
高柳簇橋初轉馬,數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云新月耿黃昏。
亂山深處小桃源,往歲求漿憶叩門。
高柳簇橋初轉馬,數家臨水自成村。
茂林風送幽禽語,壞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詩記今夕,細雲新月耿黃昏。
魏晉:
陸機
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嵩巖,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魏晉:
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
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複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裡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
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五代: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寒色暮 一作:寒色遠)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裡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寒色暮 一作:寒色遠)
宋代:
范仲淹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
唐代: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 一作:連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 一作:連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清代:
黃景仁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裡,多少未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