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譯文及注釋
譯文
門外有幾千頃綠樹的樹陰,幾只黃鸝兩兩交相呼應。我睡不著,驚醒了,走到碧綠的梧桐樹下那口金光閃閃的井旁。我靜悄悄的,靜悄悄的。突然風一吹,滿庭院的花影在風中搖曳。
注釋
千頃:形容極其廣闊。
黃鸝:即黃鶯。
不勝情:感情承受不了。
勝:堪,忍受。
碧梧:碧綠的梧桐樹。
金井:古代宮中多以金色雕飾井欄叫金井。
庭:是庭院的意思。花影:花的影子。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鑒賞
賞析
這首詞中,“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過去有人將此句解釋成詞人先醒過來看到千頃綠蔭,再聽到樹間黃鸝嬌聲啼鳴,兩兩應和。今天的學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夠精準。從后一句“睡起不勝情”來看,詞人應是先在睡夢中聞鳥聲,被黃鸝的啾啾鳴啼驚醒,隨后才向門外張望,看見綠蔭綿延的景象。之所以“不勝情”,是因為他被雙鳥和鳴的聲音驚醒,隨后驚覺自己的孤寂,為了排遣憂懷,他走出門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綠的,這一描寫呼應上句的“綠陰”。整個庭院中,除了黃鸝的啁啾,再無半點聲響,詞人雖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卻只感覺到“人靜,人靜”,周身的環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邊無人,故日“人靜”,這就越發突顯出詞人的孤獨。
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忽然“風動一庭花影”,更覺此情備幽,難以自勝。詞人先嘆“人靜”,再見“風動花影”,以為是有人到來,細看卻發現不是。所謂的“風動一庭花影”,是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在幽寂的環境中“睡起不勝情”的愁情思緒。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背后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創作背景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寫于北宋時期。當時詞人剛剛睡醒后,看見了門外千頃綠蔭和成雙成對的黃鸝這一幅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畫面,觸發了詞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首詞。
曹組簡介
宋代·曹組的簡介

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潁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詔作《艮岳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羈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 曹組的詩(3篇)〕猜你喜歡
東堂新成二首
種樹成陰辟沼漁,數椽聊此卜幽居。
諸峰稍識嵐霏外,三徑新鋤灌莽余。
窮巷頗回高士轍,藜床時讀古人書。
欲因蘿薜辭簪弁,慚愧天恩在玉除。
無端世路繞羊腸,偶以疏慵得自藏。
種竹旋添馴鶴徑,買山聊起讀書堂。
開窗古木蕭蕭籟,隱幾寒花寂寂香。
莫笑野人生計少,濯纓隨處有滄浪。
掃花游·送春古江村
水園沁碧,驟夜雨飄紅,竟空林島。艷春過了。有塵香墜鈿,尚遺芳草。步繞新陰,漸覺交枝徑小。醉深窈。愛綠葉翠圓,勝看花好。
芳架雪未掃。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曉。柳絲系棹。問閭門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飛,故撲簪花破帽。酹殘照。掩重城、暮鐘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