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眼睛的成語故事
拼音jīn gāng yǎn jīng
基本解釋指目光銳利能洞徹原形的眼睛。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看詩須著金剛眼睛,庶不眩于旁門小法。”
暫未找到成語金剛眼睛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金剛眼睛)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刻千金 | 宋 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
一壺千金 | 《鹖冠子 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
一壸千金 | |
一字值千金 | 宋·戴復古《望江南》詞:“結屋三間藏萬卷,揮毫一字值千金。” |
一字兼金 | 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蘇、黃遺墨流傳至今者,一字兼金。” |
一字千金 | 南朝 梁 鐘嶸《詩品 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唐 王貞白《白鹿洞》:“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擲千金 | 唐 吳象之《少年行》:“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 |
一板一眼 |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卷第九章:“望著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說。” |
一板三眼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
一眨巴眼 | 老舍《小坡的生日》四:“可惜新年也和別的日子一樣,一眨巴眼兒就過去了。” |
一笑千金 | 漢·崔骃《七依》:“回顧百萬,一笑千金。” |
一紙千金 | 宋·陳師道《題明發高軒過圖》詩:“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 |
一言為重,百金為輕 |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一言千金 |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紀策考》:“故無往不復,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 |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一諾千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
一顧千金 | 三國·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詩:“一顧千金重,何必珠玉錢?” |
一飯千金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
萬金油 | 錢鐘書《圍城》:“誰有萬金油?慎明,你隨身帶藥的,有沒有萬金油?” |
三寸金蓮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九回:“只說那三寸金蓮上那一雙大紅鞋,一看了便也要渾了。” |
下眼相看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一卷:“手下人那知言談好歹,見是樵夫,下眼相看。” |
不吝金玉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兄如不吝金玉,即求小小做一套,待小弟步韻和將去,便無差失了。” |
不看佛面看金面 | 王統照《銀龍集·站長》:“我如果是個連長,或是個把書記官,不看佛面看金面,還有這場事?” |
不看金面看佛面 | 浩然《艷陽天》第12章:“不看金面看佛面,沖著不懂事的孩子,你得救救命啦。” |
東箭南金 | 唐 羅隱《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空羨良朋盡高價,可憐東箭與南金。” |
丟人現眼 | 楊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討厭,丟人現眼的,哪有臉見她!” |
丟眉丟眼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那太素是個十八九歲的人,曉得吳氏這些行徑,也自丟眉丟眼來挑吳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