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龍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ī lóng jiǔ zhǒng一龍九種 | 一條龍有九種品質的子孫。比喻同一父母的子女,有好壞不同。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俗語說的好,‘一龍九種,種種各別’,未免人多了就有龍蛇混雜。” |
lóng hàn fèng yì龍翰鳳翼 | 喻杰出的人才。 | 三國·陳壽《三國志·魏志·邴原傳》:“所謂龍翰鳳翼,國之重寶。舉而用之,不仁者遠。” |
lóng yóu qū zhǎo龍游曲沼 | 傳說龍耀五彩,所以以游龍為喻。沼:池子。 | |
xiá lǐ lóng yín匣里龍吟 | 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 | 晉 王嘉《拾遺記》:“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 |
niú mián lóng rào牛眠龍繞 | 指有助于后代升官發財的墳地。 | 清·蒲松齡《東郭外傳》:“那東門外頭許多牛眠龍繞的吉地,那富貴人家的冢田多半在這里。” |
pān lóng fù fèng攀龍附鳳 | 附:接觸、依附。比喻巴結或投靠有權勢聲望的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敘傳下》:“潁陰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并乘天衢。” |
pù sāi lóng mén曝腮龍門 | 曝:曬;龍門:河津。鯉魚在龍門下曬它的兩腮。比喻科舉落榜。 | 《辛氏三秦記》:“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曝腮龍門。” |
qián pà lóng,hòu pà hǔ前怕龍,后怕虎 | 比喻膽小怕事,顧慮太多。 | 明 馮惟敏《朝天子 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設謀,使毒,只待把忠良妒。” |
lóng dūn hǔ jù龍蹲虎踞 | 猶言龍盤虎踞。 | 宋·丁開《建業》詩:“龍蹲虎踞江山大,馬去牛來社稷空。” |
lóng míng shī hǒu龍鳴獅吼 | 比喻沉郁雄壯的聲音。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王子喬墓在京茂陵,國亂時,有人盜發之,都無所見,唯有一劍,懸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鳴虎吼。” |
yú lóng màn xiàn魚龍曼羨 | 喻世事變幻。 | 清·龔自珍《小游仙詞》之六:“頑仙一覺渾瞞過,不在魚龍曼羨中。” |
lóng yù shàng bīn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 |
hǔ tiào lóng ná虎跳龍拿 | 拿:取。像老虎那樣跳躍,像龍那樣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就是他帳下那班奔走的健兒,也是一個個有……虎跳龍拿之技。” |
yào diàn fēi lóng藥店飛龍 | 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里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 南朝宋樂府《讀曲歌》:“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唐·李商隱《垂柳》詩:“舊作琴臺鳳,今為藥店龍。” |
lóng guǐ shé shén龍鬼蛇神 | 喻奇詭怪僻。 |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說·鐵崖先生楊維楨》:“所作古樂府辭,隱然有曠世金石聲,又時出龍鬼蛇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 |
lóng xiāng hǔ jià龍驤虎跱 | 雄踞貌。 | |
xiáng lóng fú hǔ降龍伏虎 | 比喻有極大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 元 馬致遠《黃粱夢》:“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 |
lóng yán fèng yǔ龍言鳳語 |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 |
lóng yuè fèng míng龍躍鳳鳴 | 象龍在騰躍,鳳凰在高鳴。比喻才華出眾。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君兄弟龍躍云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 |
jiǎo ruò yóu lóng矯若游龍 | 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同“矯若驚龍”。 | 明 梅鼎祚《玉合記 義姤》:“看他矯若游龍,超逾集烏。……夜月紅樓,樹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
shén lóng shī shì神龍失勢 | 勢:地位和權力。比喻失去地位和權力。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隗囂傳》:“要之,魚不可脫于淵,神龍失勢,即還與蚯蚓同。” |
lóng mén diǎn é龍門點額 |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場落第。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爾雅》曰:‘鳣,有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 |
shén lóng shī zhì神龍失埶 | 喻失去權位。埶,同“勢”。 | |
suì zài lóng shé歲在龍蛇 | 歲,歲星;龍,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數當終。 | 《后漢書·鄭玄傳》:“五年春,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來年歲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當命終,有頃寢疾。”李賢注:“北齊劉晝《高才不遇傳》論玄曰‘辰為龍,巳為蛇,歲至龍蛇。賢人嗟,玄以讖合之’,蓋謂此也。” |
lóng shēng jiǔ zhǒng龍生九種 | 見“龍生九子”。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個雜種?’敖順道:‘從所謂龍生九種,各種有別。’” |
lóng gān bào tāi龍肝豹胎 |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 《晉書 潘尼傳》:“厥肴伊何?龍肝豹胎。” |
lóng xiāng huò qū龍驤蠖屈 | 喻隨時屈伸、上下。 |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蓋圣人握金鏡,闡風烈,龍驤蠖屈,從道污隆。” |
fèng zhù lóng xiāng鳳翥龍驤 | 形容奮發有為。 | 明·孫柚《琴心記·牛酒交歡》:“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鳳翥龍驤,燕友逢春,鶯朋出谷。” |
lóng pán fèng wǔ龍盤鳳舞 |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 宋·方千里《西河·錢塘》詞:“都會地,東南王氣須記。龍盤鳳舞到錢塘,瑞煙回起。” |
pán lóng zhī pǐ盤龍之癖 | 指愛好賭博的惡習。 | 《晉書·劉毅傳》記載:劉毅小名盤龍,好賭博,每次下注達數百萬。 |
hǔ jù lóng pán虎踞龍盤 | 踞:蹲或坐;盤:盤繞。原指石頭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鐘山象蛟龍盤繞在東面。形容地勢險要。 |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賦》:“昔之虎踞龍盤,加以黃旗紫氣。” |
cáng lóng wò hǔ藏龍臥虎 | 龍、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隱藏著的龍;睡臥著的虎。比喻潛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或英雄。 | 北周 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臥龍。” |
yún lóng fēng hǔ云龍風虎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的事物相感應。 | 《周易 乾》:“云從龍,風從虎。” |
lóng shé fēi dòng龍蛇飛動 | 仿佛龍飛騰,蛇游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 宋 蘇軾《西江月 平山堂》詞:“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
lóng fēi fèng zhù龍飛鳳翥 | 形容筆勢雄奇飛動。 |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玩具·秦璽始末》:“其文龍飛鳳翥,不足擬其勢。” |
lóng wēi yàn hàn龍威燕頷 | 形容威嚴雄武的相貌。 | 清·錢泳《履園叢話·雜記·阿文成公》:“余時在畢秋帆尚書幕下,見之,乃身裁短小,弱不勝衣,并無龍威燕頷之相也,亦奇矣哉!” |
pù sāi lóng mén暴腮龍門 | 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 | 《太平御覽》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巨靈跡猶在,去長安九百里。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暴腮龍門。” |
lóng shēn huò qū龍伸蠖屈 | 形容筆勢飛動,書法高超。 | 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三臺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華箋,河北膠東之紙。” |
bǐ dǐ lóng shé筆底龍蛇 | 猶言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一回:“聞公博學廣記,筆底龍蛇,真才子也。” |
shēng lóng huó xiàn生龍活現 | 形容描繪生動逼真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獄中紀實七》:“呈辭上說得生龍活現,不由你不核準。” |
lóng xiáng fèng zhù龍翔鳳翥 | ①喻瀑布飛瀉奔騰。②喻神采飛揚。 | 清·顧炎武《杭州》詩:“宋世都臨安,江山已失據。猶夸天目山,龍翔而鳳翥。” |
lóng bó diào áo龍伯釣鰲 | 龍伯:傳說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一釣而連六鰲。” |
lóng diāo fèng jǔ龍雕鳳咀 | 喻辭藻之美。 | |
tòng yǐn huáng lóng痛飲黃龍 | 黃龍:即黃龍府,轄地在今吉林一帶,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敵京,置酒高會以祝捷。后泛指為打垮敵人而開懷暢飲。 | 《宋史 岳飛傳》:“金將軍韓常欲以五萬眾內附。飛大喜,語其下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
fēi lóng zài tiān飛龍在天 | 比喻帝王在位。語本《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周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bù biàn lóng shé不辨龍蛇 | 辨:辨別,明察。是龍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優劣,不識好壞。 |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二折:“如今那憲臺疏亂滾滾當路豺狼,選法弊絮叨叨請俸日月,禹門深眼睜睜不辨龍蛇。” |
lóng lóu fèng chéng龍樓鳳城 | 猶言龍樓鳳池。 | 明·陳汝元《金蓮記·偕計》:“論文章圍棘堪馳騁,愿藏身龍樓鳳城。” |
mǎ zú lóng shā馬足龍沙 | 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 曼殊室主人《班定遠平西域》第一幕:“虎頭燕頷,人言萬里之侯;馬足龍沙,胸有千秋之業。” |
lóng gān fèng nǎo龍肝鳳腦 |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
fú hǔ xiáng lóng伏虎降龍 |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惡龍屈服。形容力量強大,能戰勝一切敵人和困難。 | 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學師父伏虎降龍,跨鸞乘鳳。” |
jì zǐ lóng wén驥子龍文 | 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后多比喻英才。 | 《南史·張融傳》:“延俊從父兄宣明二子景鸞、景鴻,并有逸才,河東呼景鸞為驥子,景鴻為龍文。” |
kuí lóng lǐ yuè夔龍禮樂 | 夔龍:虞舜的兩個大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指可以作為規范的禮樂制度。 |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夔龍禮樂承先范,班馬文章勘墨鉛。” |
bǎi lóng mén zhèn擺龍門陣 | 閑談,聊天,講故事。 |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上茶館,‘擺龍門陣’,是這里的風尚。” |
lóng shān luò mào龍山落帽 | 在龍山上被風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氣度恢宏,臨亂不驚。 | |
diāo lóng huà fèng雕龍畫鳳 | 刻繪龍鳳。 | 胡世香《巧取陳家寨》:“門上雕龍畫鳳,粉壁襯著紅漆家具,分外耀眼。” |
qín lóng fù hǔ擒龍縛虎 | 縛;繩綁。擒住老虎捉拿蛟龍。比喻降伏強敵,本領高強。 | 明·沈璟《義俠記·秘計》:“定下擒龍縛虎萬全計,看他遭羅網怎生逃避?” |
pán lóng jù hǔ蟠龍踞虎 | 踞:蹲或坐。像盤曲的蛟龍,像蹲臥的猛虎。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 宋·秦觀《游湯泉記》:“是日風曀望建業江山蟠龍踞虎之狀,皆依約而得之。” |
wàng zǐ chéng lóng望子成龍 |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學業和事業上有成就。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龍,一會想送他上英國,一會又想送他上美國。” |
fèng zhù lóng xiáng鳳翥龍翔 | 龍飛鳳舞,形容風采姿態的高超。翥:鳥飛。 | 明·張居正《陵寢紀》:“山趨水會,鳳翥龍翔,信乾坤之……” |
lóng jīng hǔ měng龍精虎猛 |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揚。 | 陳殘云《山谷風煙》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沒睡覺,到如今還是龍精虎猛,表現了兄弟姐妹們對地主的仇恨。”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龍 |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 | |
lóng fēi hǔ tiào龍飛虎跳 | 喻筆勢遒勁奔放。 | 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龍飛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書中集大成手也。” |
lóng yán fèng zī龍顏鳳姿 | 指帝王之相。 | 唐·韓偓《迷樓記》:“陛下享天下之富貴,圣貌軒逸,龍顏鳳姿,而不自愛重。” |
yě zhàn qún lóng野戰群龍 | 群龍在郭野大戰。比喻群雄爭天下。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劉張李彭盧傳贊》:“天地閉革,野戰群龍。” |
kàng lóng yǒu huǐ亢龍有悔 | 指居高位而不知謙退,則盛極而衰,不免有敗亡之悔。 | 《周易 乾》:“上九,亢龍有悔。” |
lóng pán hǔ rào龍蟠虎繞 |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 宋·范成大《水龍吟·壽留寺》詞:“物外新聞,鳳歌鸞翥,龍蟠虎繞。” |
hǔ chāo lóng xiāng虎超龍驤 | 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 | 三國 魏 曹植《漢二祖優劣論》:“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鴟視狼顧,虎超龍驤。” |
lóng pán fèng zhù龍盤鳳翥 | ①喻山勢雄壯蜿蜒。指王者的氣象。②喻書法筆勢飛動貌。 | 后晉·沈昫《舊唐書·玄宗紀》:“初,上皇親拜五陵,至橋陵,見金粟山有龍盤鳳翥之勢。” |
páo fèng pēng lóng庖鳳烹龍 | 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連日殺牛宰馬,大排筵宴,慶賞盧員外。雖無庖鳳烹龍,端的肉山酒海。” |
lóng zhēng hǔ zhàn龍爭虎戰 | 同“龍爭虎斗”。 | 宋·孫光憲《河傳》詞:“龍爭虎戰分中土,人無主,桃葉江南渡。” |
lóng dé zài tián龍德在田 | 《易·干》:“‘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龍德在田”謂恩德廣被。 | 《易·干》:“‘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
pán lóng wò hǔ盤龍臥虎 | 盤;盤旋;屈曲。盤屈的龍;臥居的虎。常比喻隱藏的人才。 | |
lóng huà hǔ biàn龍化虎變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
hài lóng zǒu shé駭龍走蛇 | 龍蛇被掠走。形容聲勢浩大。 | |
hǔ kū lóng tán虎窟龍潭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 元 汪元亨《沉醉東風 歸田》:“怕筑成傳說墻,愁扳折朱云檻,急跳出虎窟龍潭。” |
pān lóng fù jì攀龍附驥 | 攀:攀附;驥:好馬。比喻攀附圣賢,歸附俊杰。 | 《三國志 吳志 吳主孫權傳》:“此言之誠,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 孫權與浩周書》:“當垂宿念,為之先后,使獲攀龍附驥,永自固定。其為分惠,豈有量哉!” |
lóng zhāng fèng hán龍章鳳函 | 喻文采炳煥。 | 明·李東陽《贈太子太保縝遠侯顧公合葬墓志銘》:“龍章鳳函,天子有誥。” |
zhì fèng pēng lóng炙鳳烹龍 | 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藝術技巧高明。 | |
yī dēng lóng mén一登龍門 | 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
qiáng lóng bù yā dì tóu shé強龍不壓地頭蛇 | 比喻實力強大者也難對付當地的勢力。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5回:“你也忒自重了,更不讓我遠鄉之僧--也罷,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龍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氣的蛟龍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潑矯健;富有生氣。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95卷:“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fèng suǐ lóng gān鳳髓龍肝 | 比喻珍奇美味。 | 明·孫仁孺《東郭記·吾將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藹,消受他鳳髓龍肝;我寸舌應嚼壞,愧沒歸遺兩女子。” |
lóng pán fèng yì龍盤鳳逸 | 喻懷才不遇。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登龍門,即聲譽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 |
lóng zhé huò qū龍蟄蠖屈 | 喻隱居不仕。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 語出《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
lóng duō nǎi hàn龍多乃旱 | 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 宋·李季可《松窗百說·恃眾》:“今不救之,罪分于眾而難責,則皆莫之顧,況橫身犯眾,為人肩利害事耶?諺所謂龍多乃旱是也。” |
lóng shǒu shǐ zú龍首豕足 | 猶言牛頭不對馬嘴。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馬牛不相及。 | 南朝·梁·梁元帝《金樓子·立言》:“龍首豕足,隨時之義;牛頭馬髀,強相附會。” |
lóng xiāng fèng jiǎo龍驤鳳矯 | 龍騰鳳飛。喻指行動迅猛。 | 《宋書·武帝紀中》:“公龍驤鳳矯咫尺八纮,括囊四海,折沖無外。”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龍門 | 一世:一代;龍門:后漢時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說新語·德行》:“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晉書·王衍傳》:“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
hǔ xué lóng tán虎穴龍潭 | 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將又戰在虎穴龍潭之中。” |
qí lóng nòng fèng騎龍弄鳳 |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騰達。 | 明·陳與郊《義犬》第一出:“騎龍弄鳳之兆,這有何妨。” |
lóng zhàn xuán huáng龍戰玄黃 | 見“龍血玄黃”。 | 茅盾《回憶之類》:“不過,當那一聲焦雷打到我們面前時,童稚之心也曾歡喜而鼓舞,也曾睜大了驚異的眼睛,癡望著‘龍戰玄黃’的天地,好像這一切本在意中,要來的總歸要來,而現在是終于來了而已。” |
hǔ bù lóng xíng虎步龍行 |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 | 《宋書 武帝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宜早為其所。” |
lóng lóu fèng shi龍樓鳳池 | 指禁省,皇宮。 | 明·梁辰魚《浣紗記·送錢》:“念生長在香閏繡幃,念出入在龍樓鳳池。” |
lóng zī fèng cǎi龍姿鳳采 | 形容姿態風采非凡。 | 明·郭勛《英烈傳》第15回:“陶安見太祖龍姿鳳采,也自羨得所主。” |
rén zhōng zhī lóng人中之龍 | 比喻人中豪杰。 | 《晉書·宋纖傳》:“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 |
lóng chú fèng zhǒng龍雛鳳種 | 指帝王后裔。 | 明·徐渭《漁陽三弄》:“更有那兩個兒,又不是別樹上花,都總是姓劉的親骨血在宮中長大,卻怎生把龍雛鳳種做一甕鲊魚蝦。” |
lóng xiáng fèng yuè龍翔鳳躍 | 見“龍翔鳳舞”。 | 宋·蘇軾《告文宣王文》:“詭然如龍翔鳳躍。純乎玉振而金聲。” |
lóng lóu fèng què龍樓鳳闕 | 帝王宮闕。 | 宋·歐陽修《鵯鵊詞》詩:“龍樓鳳闕郁崢嶸,深宮不聞更漏聲。” |
qián lóng wù yòng潛龍勿用 | 蛟龍潛伏著不為人知。比喻人才未被重用。 | 《周易·乾》:“初九,潛龍勿用。”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龍炰鳳 | 烹:煮。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藝術技巧高明。 | 唐·李賀《將進酒》詩:“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帷繡幕圍香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