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gè)相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rén wú mào xiàng,shuǐ wú dǒu liáng人無貌相,水無斗量 | 相:估量,評價(jià)。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來量一樣。 |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回:“人無貌相,水無斗量,西子向業(yè)浣紗,飛燕曾充婢役,我雖一貧家女,將來或得幸遇,也未可知。” |
zhuāng yán bǎo xiàng莊嚴(yán)寶相 | 佛教稱莊嚴(yán)的佛像。比喻某種人的真面目(含貶義)。 |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現(xiàn)出了莊嚴(yán)寶相,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shí)相往來。” |
rù gǔ xiāng sī入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 五代 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 二》詞:“井底點(diǎn)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nèi)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xiāng xǔ xiāng rú相呴相濡 | 呴:吐口水;濡:沾濕。互相吐口水,濕潤對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tóng lèi xiāng cóng同類相從 | 謂物之同類者互相依從。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漁父》:“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固天之理也。” |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冰炭不相容 | 冰:冰塊;炭:炭火;容:接納。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 宋 陸游《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君不見,牛奇章與李衛(wèi)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
yáo yáo xiāng duì遙遙相對 | 遙遙:遠(yuǎn)遠(yuǎn)地。對:對著;向著。遠(yuǎn)遠(yuǎn)的對著。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與上房雖然隔著一個(gè)院子,卻與他夫人臥室遙遙相對。” |
xiāng wéi biǎo lǐ相為表里 | 表里:指內(nèi)外。甲為乙的外表,乙為甲的內(nèi)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彼懲往年之?dāng)。瑢侄Y(jié)親,相為表里。” |
qí gǔ xiāng dāng旗鼓相當(dāng) | 旗鼓:古時(shí)作戰(zhàn)以搖旗擊鼓指揮進(jìn)退。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qū)④姳R,旗鼓相當(dāng)。” |
xiāng fǎng xiāng xiào相仿相效 | 仿:模仿;效:效法。相互模仿效法。 | 明·王守仁《傳習(xí)錄》中卷:“遂以蕪塞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強(qiáng)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jì)。” |
bàng yù xiāng chí蚌鷸相持 | 比喻雙方相爭,兩敗俱傷,徒使第三者得利。 | 《戰(zhàn)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翁得而并禽之。” |
xiāng yǔ yī kǒu相與一口 | 串通一氣,異口同聲。 |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孤憤》:“朋黨比周,相與一口,惑主敗法,以亂士民。” |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輔相成 | 相:互相;輔:幫助;成:促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 | 明·張岱《歷書眼序》:“諏日者與推命者必相輔而行;而后二者之說始得無蔽。” |
xiāng fǔ ér chéng相輔而成 | 輔:幫助。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進(jìn)。 | 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進(jìn)取,就不能無我的審慎周詳,這就叫作相輔而成。”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同明相照 | 謂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賢者揄揚(yáng)而聲名更顯。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
zǐ mǔ xiāng quán子母相權(quán) | 子母:古代稱錢幣重的為母,輕的為子。比喻輕重并行,維持一定的平衡。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貨幣之重者、大者為母,輕者、小者為子。幣輕物貴,推行重幣以市貴物,稱母權(quán)子;幣重物輕,推行輕幣以市賤物,亦不廢重,稱之權(quán)母。” |
fǎn chún xiāng jī反唇相稽 | 反唇:回嘴;頂嘴;稽:爭論;計(jì)較。受到指責(zé)不服氣;抓住對方話把;反過來責(zé)問對方。 | 漢 賈誼《治安策》:“婦姑不相說(悅),則反唇而相稽。” |
yǐ lì xiàng qīng以利相傾 | 依靠錢財(cái)爭權(quán)奪利,互相排擠。 | |
qīng yǎn xiāng jiā青眼相加 | 青眼:眼睛平視。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 |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擇而退。喜弟康聞之,乃筴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zhēng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 指當(dāng)敵對的雙方相逢時(shí),彼此對對方都格外警覺和敏感。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報(bào)仇》:“相公所見極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睜,這幾日何如好過!” |
gè bù xiāng xià各不相下 | 各:各自;下:位置低。雙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雙方對峙分不出勝負(fù)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5回:“與申大善士一幫旗鼓相當(dāng),彼此各不相下。” |
tóng è xiāng qiú同惡相求 | 壞人與壞人相互勾結(jié)。 | 《左傳·昭公十三年》:“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 |
bái shǒu xiāng zhuāng白首相莊 | 指夫婦到老猶相敬愛。 | 明 沈德符《野獲編 勛戚 懼內(nèi)》:“近年吳中申王二相公,亦于夫人白首相莊,不敢有二色。” |
kè gǔ xiāng sī刻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歷久難移。 | 五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二》詞:“井底點(diǎn)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kuān měng xiāng jì寬猛相濟(jì) | 指政治措施要寬和嚴(yán)互相補(bǔ)充。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jì)猛,猛以濟(jì)寬,政是以和。” |
xiāng xǔ xiāng jì相呴相濟(jì) | 謂互相救助。語本《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 | 語出《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 |
xiàng shǔ yǒu pí相鼠有皮 | 相:視。看看老鼠尚且還有皮。舊指人須知廉恥,要講禮義。 | 《詩經(jīng)·鄘風(fēng)·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通“義”);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
yǐ lèi xiāng cóng以類相從 | 謂按其類別各相歸屬。 | 《荀子·正論》:“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亂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報(bào)也,以類相從者也。” |
xiāng yǐ wéi qiáng相倚為強(qiáng) | 倚:依賴。互相依靠幫助而強(qiáng)大。 | 南朝·宋·明帝《宣旨永嘉王子仁》:“正賴汝輩兄弟,相倚為強(qiáng),庶使天下不敢窺戰(zhàn)王室。” |
bài xiàng fēng hóu拜相封侯 | 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名義或官職。任命為宰相,封為列侯。形容成就功名,官至極品 | 元·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他道是御酒金甌,淺酌低謳,錦帶吳鉤,拜相封侯。”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 比喻雙方爭執(zhí)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戰(zhàn)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gè)都捉住了。 |
zhú lú xiāng jì舳艫相繼 | 舳:船尾。艫:船頭。指船首尾相接,數(shù)量很多。亦作“舳艫相接”。 | 唐·韓偓《開河記》:“時(shí)舳艫相繼,連接千里,自大梁至淮江,聯(lián)綿不絕,錦帆過處,香聞百里。” |
yàn què xiāng hè燕雀相賀 | 燕雀因大廈落成有棲身之所而互相慶賀。后多用作祝賀新屋落成之語。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xùn)》:“湯沐具而蟣虱相吊,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憂樂別也。” |
huàn nàn xiāng sǐ患難相死 | 遇到患難彼此互相救助,甚至不惜生命。 | 西漢·戴圣《禮記·儒行》:“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 |
tuī chéng xiāng dài推誠相待 | 誠:誠實(shí)的心意。指以真心對待人。 | 《北齊書·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相待,何忽輒相猜阻,橫生此言。” |
xiāng féng xiá lù相逢狹路 | 在狹窄的道路上相遇。比喻仇人相遇,互不兼容。亦作“狹路相逢”。 | 《古樂府·相逢行》:“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 |
zì xiāng cán shā自相殘殺 | 自己人互相殺害。殘:傷害。 | 《晉書 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àn兩相情愿 | 兩方面都愿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你也是個(gè)癡漢,既然不兩相情愿,如何招贅做個(gè)女婿。” |
bó lè xiàng mǎ伯樂相馬 | 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shí)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gè)人或集體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帶上多年寫下的社會科學(xué)論文和空前的決心去接受伯樂相馬的考驗(yàn)了。” |
bái tóu xiāng bìng白頭相并 | 猶言白頭偕老。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 明 馮夢龍《掛枝兒 木梳》:“木梳兒,我愛你齒牙干凈……向妝臺設(shè)個(gè)誓:愿得白頭相并!” |
chún chǐ xiāng yī唇齒相依 | 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比喻雙方關(guān)系密切;互相依存;利害與共。也作“唇齒相濟(jì)。”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
qì yì xiāng tóu氣誼相投 | 見“氣義相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太史慈……與孔融親非骨肉,比非鄉(xiāng)黨,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意。” |
lìng yǎn xiāng kàn另眼相看 | 用另一種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對某個(gè)人特別重視;不同于尋常。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實(shí)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 |
zhǒng zhǐ xiāng jiē踵趾相接 | 謂腳跡相連。形容人數(shù)眾多,接連不斷。 | 楊天石《黃遵憲》:“黃遵憲盛贊他們‘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
diāo gǒu xiāng shǔ貂狗相屬 | 指真?zhèn)位騼?yōu)劣混雜在一起。 | 唐·崔倬《敘石幢事》:“倬自幼學(xué)慕習(xí)魯公書法……惜奇高蹤堙沒,遂命攻治其傷殘,補(bǔ)續(xù)其次,雖真贗懸越,貂狗相屬,且復(fù)瞻仰魯公遺文,昭示于后矣。” |
yáo xiāng hū yìng遙相呼應(yīng) | 遙遠(yuǎn):遠(yuǎn)遠(yuǎn)地。應(yīng):照應(yīng)。指遠(yuǎn)遠(yuǎn)地互相照應(yīng)。配合。 | 《清史稿 許友信傳》:“且鄭成功出沒閩、浙,奉其為號,遙相應(yīng)和,聲勢頗張。” |
xiāng jiān tài jí相煎太急 | 形容兄弟或內(nèi)部之間的殘殺或破壞。 |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qǐ qióng jiǎn xiāng乞窮儉相 | 乞丐似的寒酸相。 |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相貌堂堂 | 形容人的儀表端正魁梧。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豐姿英俊,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南贍中華之人物。” |
xiāng yìng bù lǐ相應(yīng)不理 | 應(yīng):回應(yīng)。指對別人的勸說、要求置之不理。 | 謝覺哉《整瘋子》:“一些頭腦較清醒的人勸他看看現(xiàn)實(shí),懸崖勒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應(yīng)不理。”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án兩相情原 | 雙方互相愿意。 | |
shǒu wěi xiāng fù首尾相赴 | 首尾:前后。頭和尾相互接應(yīng)。指作戰(zhàn)相互接應(yīng)。也形容詩文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 梁啟超《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其持論常圓滿周到,首尾相赴,而真理愈析而愈明。” |
tuī chéng xiāng xìn推誠相信 | 誠:真心。以誠心相待,互相信任。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5回:“臣與蜀主,推誠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 |
zì xiāng cán hài自相殘害 | 殘:傷害。自己人互相殺害。 | 《晉書 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兩國相戰(zhàn),不斬來使 | 指作戰(zhàn)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自古‘兩國相戰(zhàn),不斬來使’。于禮不當(dāng)。” |
shǒu wěi xiāng wèi首尾相衛(wèi) | 喻互相援救。 | 《晉書·溫嶠傳》:“至于首啟戎行,不敢有辭,仆與仁公當(dāng)如常山之蛇,首尾相衛(wèi),又唇齒之喻也。” |
máo dùn xiāng xiàng矛盾相向 | 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 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
xiāng xí chéng fēng相習(xí)成風(fēng) | 習(xí):習(xí)慣。指都習(xí)慣于某種做法或看法,而成為一種風(fēng)習(xí)。 | 宋 高登《高東溪集 蔽主下》:“各挾所能以媒進(jìn),阿諛軟熟,相習(xí)成風(fēng)。” |
xíng yǐng xiāng zhuī形影相追 | 形:形體;影:身影;追:追隨。像影子離不開形體一樣,一刻也不分離。形容彼此關(guān)系密切。 | 唐·張說《同張侍御望歸舟》:“形影相追高翥鳥,心腸并斷北飛船。” |
dì yù biàn xiàng地獄變相 | 舊時(shí)比喻社會的黑暗殘酷。 | 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吳道子畫地獄變相,都人咸觀,懼罪修善。” |
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 | 謂互相幫助,使彼此安居。 | |
āi lè xiāng shēng哀樂相生 | 悲痛和喜樂互為因果。 | 西漢 戴圣《禮記 孔子閑居》:“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 |
xiāng lèi xiāng cóng相類相從 | 從:追隨。同類的事物能相互感應(yīng)。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66卷:“物遇相類相從,此龍吟云起,虎嘯風(fēng)生,道之交感,非類不可。” |
kǒu ěr xiāng chuán口耳相傳 | 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 | 魯迅《漢文學(xué)史綱要》第一篇:“口耳相傳,或逮后世。”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同聲相求 | 謂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 唐·蕭穎士《江有歸舟》:“同聲相求,爾后我先,安得而不問哉?” |
bù xiāng wèn wén不相問聞 | 指沒有聯(lián)系或斷絕往來。 | |
hù xiāng biāo bǎng互相標(biāo)榜 | 彼此之間互相吹噓、頌揚(yáng)。 | 東漢 班固《漢書 黨錮傳序》:“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jié),海內(nèi)希風(fēng)之流,遂互相標(biāo)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 |
tóng lèi xiāng dù同類相妒 | 形容同類者不易相處。 | |
shí kǒu xiāng chuán十口相傳 | 許多人輾轉(zhuǎn)相傳。 | 茅盾《第二天》:“于是接連地來了許多十口相傳的‘戰(zhàn)報(bào)’,日本海軍司令部已經(jīng)被我方占領(lǐng)了。” |
qí gǔ xiāng wàng旗鼓相望 | 望:向遠(yuǎn)看。隊(duì)伍很長,旗幟和戰(zhàn)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壯。 | 《魏書·苻堅(jiān)傳》:“堅(jiān)南伐司馬昌明,戎卒六七萬,騎二十七萬,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
dào jìn xiāng wàng道殣相望 | 殣:餓死。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 《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 漢·劉向《新序·善謀下》:“相攻擊十年,兵凋民勞,百姓空虛,道殣想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lián)u動。” |
xiāng jiān hé jí相煎何急 | 煎:煮;何:多么;急:緊迫。煮得為什么那樣急。比喻兄弟間自相殘害。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xué)》:“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yīng)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 輕:輕視。各人以自己的長處去輕視別人的不足。 |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于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 易:變易,轉(zhuǎn)變。平安與危難互相轉(zhuǎn)化,災(zāi)禍與幸福互為因果。 | 戰(zhàn)國 宋 莊周《莊子 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
fǔ chē xiāng jiāng輔車相將 | 見“輔車相依”。 | 清·葉方藹《關(guān)隴平》詩:“面蜀肘涼,輔車相將。” |
é shǒu xiāng qìng額手相慶 | 見“額手稱慶”。 | 清·王韜《淞濱瑣話·盧雙月》:“泥金高揭,鄰里喧嘩,擠庭下幾滿。喜極入告,額手相慶。” |
xiāng tí bìng lùn相提并論 | 相提:相比;相對照;并:一起;并列;論:談?wù)摚粚Υ0褍蓚€(gè)人或兩件事放在一起談?wù)摶蚩创?/td>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yáng)主上之過。” |
pí xiàng zhī jiàn皮相之見 | 皮相:從表面上看。沒有說到點(diǎn)子上的膚淺看法。 | 郭沫若《<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這種皮相之見,不識何以竟能深入人心而牢不可拔。” |
zhū fǎ shí xiàng諸法實(shí)相 | 佛家語。指各種現(xiàn)象的真實(shí)面目。 | 《法華經(jīng)·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shí)相。” |
yuān yuān xiāng bào冤冤相報(bào) | 佛家語;認(rèn)為冤仇終會有報(bào)應(yīng)。也指仇人互相報(bào)復(fù)。 | 元 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又誰知蒼天有眼,偏爭他來早來遲,到今日冤冤相報(bào),解愁眉頓作歡眉。” |
yì dì xiāng féng異地相逢 | 異地:他鄉(xiāng)。在他鄉(xiāng)相遇。 |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鄉(xiāng)人劉松》詩:“故人不見五春風(fēng),異地相逢岳影中。” |
qióng qióng jié lì,xíng yǐng xiāng diào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煢煢:孤獨(dú)的樣子;孑:孤單;形:指身體;吊:慰問。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 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
jiāo bì xiāng shī交臂相失 | 猶言交臂失之。 | 唐·冉元一《薛剛墓志》:“齊體合歡,交臂相失。” |
hán shǐ xiāng gōng函矢相攻 | 指自相矛盾。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
sì céng xiāng shí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jīng)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 | 宋 晏殊《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
xiāng gù wú yán相顧無言 | 顧:看。彼此對看說不出話 | 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yì qì xiāng xǔ意氣相許 | 意氣: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回:“沈煉道:‘大丈夫意氣相許,哪有貴賤?’” |
xiū qī xiāng guān休戚相關(guān) | 憂喜、禍福彼此相關(guān)連。形容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 | 宋 陳亮《送陳給事去國啟》:“眷此設(shè)心,無非體國;然用舍之際,休戚相關(guān)。” |
dān xiāng sī單相思 | 相思:想念。單戀,男女間僅一方愛慕另一方。 | 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fēng)點(diǎn)綠苔,佩環(huán)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
zǎi xiàng dù lǐ néng xíng chuán宰相肚里能行船 |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寬大,有涵養(yǎng)。 | 陳蔭榮《興唐傳·鬧花燈》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
dǐng lì xiàng zhù鼎力相助 |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敬詞,多用于求人相助時(shí)的客氣話。常誤用為表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15章:“對于石云彪一類人物,理應(yīng)鼎力相助。” |
fǎn chún xiāng jī反唇相譏 |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氣;引申為頂嘴。譏:諷刺、挖苦、嘲笑。反過嘴來譏諷對方。 | 清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 誤增不字義》:“于是知不善讀書而率臆妄改,皆與古人反唇相譏也。” |
sǐ shāng xiāng zhěn死傷相枕 | 枕:以頭枕物。死亡受傷者相互枕藉而臥。形容傷亡者多。 | 唐·陸贄《請不置瓊林大盈二庫狀》:“凍餒交侵,死傷相枕。” |
xiāng chà wú jǐ相差無幾 | 彼此沒有多大差別。 | 先秦 李耳《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 |
xíng yǐng xiāng yī形影相依 | ①謂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緊密相連。 | 明·邵景詹《覓燈因話·孫恭人傳》:“郜與孫形影相依,親愛愈篤。” |
píng shuǐ xiāng yù萍水相遇 | 比喻素不相識之人偶然相遇。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39回:“我與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為我破格!” |
xiāng jiāo yǒu nián相交有年 | 做朋友相交已有多年。形容交誼很深。 | |
bù chǐ xiāng shī不恥相師 | 不以互相學(xué)習(xí)為恥。 | |
xiāng rú xiāng xǔ相濡相呴 | 濡:濕潤;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濕潤對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