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權納賄
成語分析
基本解釋招權:弄權,攬權;納賄:接受賄賂。抓權力,受賄賂。
出處宋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臣寮雷孝友上言》:“遂招權納賄,其門如市。”
例子他父子濟惡,招權納賄,賣官鬻爵。(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第四十卷)
基礎信息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注音ㄓㄠ ㄑㄨㄢˊ ㄋㄚˋ ㄏㄨㄟˋ
繁體招権納賄
感情招權納賄是貶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愛不釋手(意思解釋)
- 以柔克剛(意思解釋)
- 步調一致(意思解釋)
- 牽強附會(意思解釋)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釋)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釋)
- 飲鴆止渴(意思解釋)
- 破鏡重圓(意思解釋)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釋)
- 無所不為(意思解釋)
- 只爭朝夕(意思解釋)
- 克敵制勝(意思解釋)
- 賓至如歸(意思解釋)
- 歡聲雷動(意思解釋)
- 與世長辭(意思解釋)
- 安家落戶(意思解釋)
- 因循守舊(意思解釋)
- 投機倒把(意思解釋)
- 仗勢欺人(意思解釋)
- 大義滅親(意思解釋)
- 驕奢淫逸(意思解釋)
- 面黃肌瘦(意思解釋)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釋)
- 謙謙君子(意思解釋)
- 天府之國(意思解釋)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釋)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釋)
- 品頭論足(意思解釋)
- 妻離子散(意思解釋)
- 顯山露水(意思解釋)
※ 招權納賄的意思解釋、招權納賄是什么意思由CNDU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一時之權 | 暫時的權宜。 |
一時權宜 | 權宜:因時因事變通處理。暫時變通處理。 |
一朝權入手,看取令行時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作威作福。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不打自招 | 原指還沒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現比喻無意中透露了自己的過失或心計。 |
不知權變 | 權變:隨機應變。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而改變。 |
專權恣肆 | 專權:獨攬大權;恣肆:放縱,沒有約束。大權獨攬,肆意胡為。 |
專權擅勢 | 獨攬大權,獨斷專行。 |
專權誤國 | 專權:獨斷行事。指壞人獨攬大權,貽誤國家。 |
專權跋扈 | 跋扈:霸道,不講理。專斷蠻橫,蠻不講理。 |
喪權辱國 | 喪:喪失;辱:屈辱;恥辱。喪失主權;使國家蒙受恥辱。 |
買馬招兵 | 見“買馬招軍”。 |
買馬招軍 | 猶言招兵買馬。 |
爭權奪利 | 追求名譽、地位和私利。 |
爭權攘利 | 見“爭權奪利”。 |
人微權輕 | 微:低下。指人的資歷淺,威望低,權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取;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以權達變 | 用靈活的態度去適應變化發展的時勢。 |
倚勢挾權 | 挾:倚仗。憑借權勢,欺壓別人。 |
兵不厭權 | 見“兵不厭詐”。 |
養賢納士 | 招養收容有才德的人。 |
兼權尚計 |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慮。 |
兼權熟計 |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慮。 |
出納之吝 | 亦作“出內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
鑿楹納書 | 謂藏守書籍以傳久遠。 |
半籌不納 | 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
去故納新 | 猶言去舊迎新。 |
反經從權 | 反經:不循常規;權:權宜的辦法。為順應形勢,違反常規,采取權宜變通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