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車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chē zài mǎ qián車在馬前 | 大馬拖車在前,馬駒系在車后,這樣,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比喻學習任何事物,只要有人指導,就容易學會。 | 《禮記·學記》:“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 |
bái mǎ sù chē白馬素車 | 素車:白色喪車。駕白馬,乘素車。傳說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濤神乘白馬素車來往于江水里。指錢塘江潮。 |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
huò jùn gōng chē獲雋公車 | 漢代曾以公家車馬送應舉的人,后以公車指入京應試的人。“獲雋公車” | 《紅樓夢》第一○三回:“學生自蒙慨贈到都,托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超悟塵凡,飄舉仙境。” |
shù mǎ xuán chē束馬懸車 | 束馬:把馬蹄包起,防止馬滑倒;懸車:把車子鉤牢,以防脫落。把馬腳裹起來,把車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艱險情況。 |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禪》:“束馬懸車,上卑耳之山。” |
gān yǔ suí chē甘雨隨車 | 舊時稱訟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話。 | 《太平御覽》第十卷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訴曰:‘人等是公百姓,獨不迂降。’回赴,雨隨車而下。” |
yǐ táng dāng chē以螳當車 | 用螳臂阻擋車輪前進。比喻自不量力。 | 梁啟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于君主而無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為御,譬猶以卵投石,以螳當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 |
nán chuán běi chē南船北車 | 比喻行蹤不定。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蹤,南船北車,又在不定耳。” |
bì chē léi mǎ敝車羸馬 | 敝:破;羸:瘦弱。破車劣馬。比喻清廉儉樸。 | 梁啟超《王荊公傳》第12章:“上以廉取人,則敝車羸馬,惡衣菲食,凡可以中上意者,無所不至。” |
chē wú tuì biǎo車無退表 | 兵車無后退的標志。引申為軍隊決不退卻。 | 《國語·晉語上》:“張侯御曰:‘三軍之心在此車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車無退表,鼓無退聲。’” |
rì sòng wǔ chē日誦五車 | 一天誦讀好多書。五車,形容書多。 | 宋·朱熹《答陳師德書》:“不然,則雖廣求博取,日誦五車,亦奚益于學哉?” |
yǐn chē mài jiāng引車賣漿 | 拉大車的;做小買賣的。指平民百姓。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魏公子列傳》:“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 |
suí chē xià yǔ隨車夏雨 | 見“隨車致雨”。 | 清·錢謙益《陜西道監察史……加贈奉直大夫制》:“賑兇災則隨車夏雨,誠感人窮。” |
chē zǎi chuán zhuāng車載船裝 | 形容數量很多。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爺大吃一驚,‘你小子打發出這號話?你娘母子的票子,車載船裝哩?’” |
zào chē hé zhé造車合轍 | 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 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
gōng chē yàn jià宮車晏駕 | 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 《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
chē shuǐ mǎ lóng車水馬龍 | 車絡繹不絕;有如流水;馬首尾相接;好像游龍。形容沿途車馬很多;成群結隊;繁華熱鬧的場面。也作“馬龍車水”。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上 明德馬皇后》:“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
sì mǎ gāo chē駟馬高車 | 駟馬:一車所駕的四匹馬。套著四匹馬的高蓋車。舊時形容有權勢的人出行時的闊綽場面。也形容顯達富貴。 | 東漢 班固《漢書 于定國傳》:“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 |
xuān chē zǎi hè軒車載鶴 | 軒車:古代有帷幕的車子。衛懿公用軒車載鶴。比喻胡亂封官賜爵。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
qián chē yǐ fù,hòu chē dāng jiè前車已覆,后車當戒 | 鑒:教訓。比喻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的教訓。 | 明·周楫《西湖二集·邢君瑞二載幽期》:“前車已覆,后車當戒,仁兄不可……墮其術中,迷而不悟。” |
shí bù xiāng chē十步香車 | 比喻處處都有人才。 | |
fēng chē yǔ mǎ風車雨馬 | 指神靈的車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唐·李商隱《燕臺詩·冬》之四:“風車雨馬不持去,蠟獨啼紅怨天曙。” |
ān bù dàng chē安步當車 | 安:安詳從容;不慌不忙。步:步行;當:代替。不慌不忙地步行;權當是乘車。又借指人能安于貧賤自行其樂。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
gāo chē sì mǎ高車駟馬 | 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舊時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范睢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 |
pān chē wò zhé攀車臥轍 | 見“攀轅臥轍”。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侯霸傳》:“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攜號哭,遮使者車,或當道而臥。” |
jì fú yán chē驥服鹽車 | 驥:駿馬;服:駕馭。讓駿馬駕鹽車。比喻使用人才不當。 | 《戰國策 楚策六》:“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法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 |
huǎn bù dài chē緩步代車 | 緩:舒緩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車。 | 唐·魏徴《隋書·劉炫傳自贊》:“玩文史以恰神,閱魚鳥以散慮,觀省野物,登臨園沼,緩步代車,無事為責。” |
shā mǎ huǐ chē殺馬毀車 | 《后漢書 周燮傳》:“捍馮良呴年三十,為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后以“殺馬毀車”喻棄官歸隱。 | 《后漢書·周燮傳》:“[馮良]年三十,為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 |
zuò wú chē gōng坐無車公 | 坐:通“座”,坐席;車公:晉人車胤。比喻宴會時沒有嘉賓。 | 《晉書·車胤傳》:“又善于賞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 |
mǎ yān chē tián馬咽車闐 | 形容車馬繁多,非常熱鬧。 | 清·蔣仁錫《燕京上元竹枝詞》:“馬咽車闐拉雜聲,火光照火月光明。” |
shì chē xià zǒu釋車下走 | 釋:放下,放開。下車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靜。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行數百數,以駒為不疾,奪轡代之;御可數百步,以馬為不進,盡釋車而走。” |
bǎo mǎ xiāng chē寶馬香車 |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 唐 沈佺期《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寶馬香車清渭濱,紅桃碧柳禊堂春。” |
chē lì zhī méng車笠之盟 | 笠:斗笠。比喻不因為富貴而改變貧賤之交。 | 晉·周處《風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 |
chē fán mǎ bì車煩馬斃 | 形容旅途勞頓困乏。 | 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黃河東逝,車煩馬斃,前驅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
chē lún zhàn車輪戰 | 用比對方多的人輪流跟對方打,使對方因疲乏而失敗。 | 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只要他一踏上中國領土,就把他扣下,由我們的武士輪番上陣,跟他玩車輪戰,直到打癱為止。” |
dī rú chē zhóu滴如車軸 | 滴:水滴,雨點。雨點大如車軸。形容雨大。 | 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劫量》:“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車軸,或復如杵。” |
huǎn bù dāng chē緩步當車 | 緩:慢;步:步行。慢步行走以代乘車。 | 明·方孝孺《友筠軒賦》:“乃緩步以當車,復謝崇而慕閑。” |
chē chén mǎ zú車塵馬足 | ①指車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車騎。敬稱對方時亦用之。 | 宋 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奔走駭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車塵馬足之間。” |
dài lì chéng chē戴笠乘車 | 比喻不因為富貴而改變貧賤之交。 | 晉 周處《風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 |
gòng wǎn lù chē共挽鹿車 | 挽:拉;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 《后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
chē chí mǎ zhòu車馳馬驟 | 形容車馬奔馳迅猛。 | 清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走馬燈》:“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燭滅則頓止矣。” |
chōng dòng yíng chē充棟盈車 | 堆滿屋子,裝滿車。形容書籍很多。 | 明·胡應麟《詩藪·遺逸中》:“充棟盈車,鞠為黃壤。” |
xiān chē nù mǎ鮮車怒馬 | 怒:氣勢強盛。嶄新的車,肥壯的馬。形容服用講究,生活豪華。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第五倫傳》:“蜀地肥饒,人吏富貴,掾吏家貲多至千萬,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
xuán jū zhì shì懸車致仕 | 指告老引退,辭官家居。 | 漢 班固《白虎通 致仕》:“臣七十懸車致仕者,臣以執事趨走為職,七十陽道極,耳目不聰明,跛踦之屬,是以退去避賢者,所以長廉恥也。懸車,示不用也。” |
guāng chē jùn mǎ光車駿馬 | 裝飾華麗的車馬。 | 晉·陸機《百年歌》之二:“光車駿馬游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 |
chē tián mǎ ài車填馬隘 | 指車馬填塞門庭道路。形容賓客眾多。 | 明 高明《琵琶記 牛相教女》:“棨戟門前,平沙堤上,何事車填馬隘?” |
qì chē zǒu lín棄車走林 | 《左傳·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廣以逐趙旃。趙旃棄車而走林。”后因以“棄車走林”喻臨陣脫逃。 | 《左傳·宣公十二年》:“乙卯,王乘左廣以逐趙旃。趙旃棄車而走林。” |
xiān chē jiàn mǎ鮮車健馬 | 見“鮮車怒馬”。 | 唐·康駢《劇談錄·曲江》:“彩幄翠幬,匝于堤岸,鮮車健馬,比肩擊轂。” |
xiāng chē bǎo mǎ香車寶馬 | 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 | 唐·韋應物《長安道》詩:“寶馬橫來下建章,香車卻轉避馳道。” |
wǔ chē fù sì五車腹笥 | 比喻讀書多,學識淵博。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
chē mǎ pián tián車馬駢闐 | 車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熱鬧。 | 唐 楊炯《晦日藥園詩序》:“衣冠雜沓,出城闕面盤游;車馬駢闐,俯河濱而帳飲。” |
bīng zhù xuě chē冰柱雪車 | 唐朝名士劉叉結識韓愈后作的兩首好詩的名稱。泛指好詩。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天文類》:“稱人詩好曰:‘冰柱雪車’之句。” |
dài zhào gōng chē待詔公車 | 詔:皇帝的命令;公車:官車或官署。指在公車或官署準備聽從皇帝的召喚。 |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朔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上偉之,令待詔公車,奉祿薄,未得省見。” |
fú qú shòu chē福衢壽車 | 通往福壽的道路和車子。指獲取福壽的途徑。 | |
xuán jū gào lǎo懸車告老 | 指告老引退,辭官家居。同“懸車致仕”。 | 漢 蔡邕《陳寔碑》:“時年已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四門備禮,閑心靜居。” |
xuán jū zhī nián懸車之年 | 指七十歲。 | 《晉書·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唐·許渾《賀少師相公致政》詩序:“少師相公未及懸車之年,二表乞罷將相。” |
diū zú bǎo jū丟卒保車 | 本是象棋術語。后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 京劇《龍江頌》第一場:“為了堵江救旱,我們是會損失一些,這照我們下棋的說法,就叫做‘丟卒保車’。” |
dà chē yǐ zài大車以載 | 大車材堅,能載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夠勝重任。 | 《易經·大有》:“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
lǎo niú lā pò chē老牛拉破車 | 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不講究效率。 | 吳強《紅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時候解決戰斗?還是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的嗎?” |
shū fù wǔ chē書富五車 | 富:豐富;五車: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淵博。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真個胸中書富五車,筆下句高午古。” |
gāo chē mò mǎ膏車秣馬 | 為車上油,給馬喂料。指準備起程。語出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 語出唐·韓愈《送李愿歸盤 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明·屠隆《彩毫記·欽取回朝》:“羨調和鼎鼐,便膏車秣馬好歸來。” |
ān chē pú lún安車蒲輪 | 讓被征請者坐在安車上,并用蒲葉包著車輪,以便行駛時車身更為安穩。表示皇帝對賢能者的優待。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魯申公。” |
bēn chē xiǔ suǒ奔車朽索 | 朽:腐爛;索:繩子。用朽爛的繩索去套奔馳的馬車。形容事情非常危險,應十分警惕。 |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
gāo chē dà mǎ高車大馬 | 高車:車蓋很高的車。四匹馬駕駛的、車蓋很高的車。形容高官顯貴的闊綽。 | 唐·李商隱《偶成贈四同舍》:“詰旦天門傳奏章,高車大馬來煌煌。” |
chē mǎ yíng mén車馬盈門 |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 | 明·謝讜《四喜記·鄉薦榮歡》:“看連翩車馬盈門,總不比舊是庭院。” |
qīng chē shú dào輕車熟道 | 見“輕車熟路”。 | 續范亭《莫干山》:“輕車熟道尋秋去,偕友傍午發臨安。” |
bì mén zào chē閉門造車 |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現用以比喻不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際。 | 宋 朱熹《<四書>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
zài guǐ yī chē載鬼一車 | 載:乘載。載了一車鬼,比喻十分荒誕。 | 《周易·睽》:“見豕負涂,載鬼一車。” |
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車如流水馬如龍 | 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 |
qǐ ér chéng chē乞兒乘車 | 諷刺官職提升得快的話。 |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注引《世語》:“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 |
fēng mǎ yún chē風馬云車 | 指神靈的車馬。 | 唐 柳宗元《雷塘禱雨文》:“風馬云車,肅焉徘徊。” |
xuán chē zhī suì懸車之歲 | 見“懸車之年”。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七十致仕》:“若今日未及四十,早入仕途,則致仕之期,即不必以七十為限……故余兩次引歸,皆未及懸車之歲。” |
xià chē zuò wēi下車作威 | 原指封建時代官吏一到任,就顯示威風,嚴辦下屬。后泛指一開頭就向對方顯示一點厲害。 | 《漢書·序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下車作威,吏民竦息。” |
qí jì kùn yán chē騏驥困鹽車 | 猶言驥伏鹽車。指才華遭到抑制,處境困厄。 | 唐·胡曾《詠史詩·虞坂》:“未省孫陽身沒后,幾多騏驥困鹽車。” |
mǎn chē ér guī滿車而歸 | 滿:滿滿地;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 明·李贄《又與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茲尚未厭足,如餓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為游嵩少。” |
zhì shì xuán chē致仕懸車 | 致仕:辭官;懸車:古代官員一般至七十歲告老引退,把車子懸掛起來不用。指告老辭官,退休家居。 | 東漢·班固《漢書·薛廣德傳》:“與丞相定國、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俱乞骸骨,皆賜安車駟馬。東歸沛……縣其安車傳子孫。” |
bēi shé guǐ chē杯蛇鬼車 | 指因疑慮、驚懼導致幻覺中產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車,傳說中的九頭鳥。 | 《水滸傳》第九五回:“況我兵驚恐,凡杯蛇鬼車,風兵草甲,無往非撼志之物。” |
qián chē kě jiàn前車可鑒 | 指可以用前人的失敗作為教訓。鑒:引申為教訓。 | 《清史稿 劉韻珂傳》:“洋人在粵,曾經就撫,迨給銀后,滋擾不休,反復性成,前車可鑒。” |
jùn bǎn yán jū峻阪鹽車 | 比喻能人老邁,難負重任。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
yóu bì xiāng chē油壁香車 | 稱婦女所乘油壁車。 | |
lǎn pèi dēng chē攬轡登車 | 攬轡:掌握馬韁繩。指巡行各地監察吏治。 | 唐·陳子昂《上軍國利害事三條·出使》:“先自京師,而訪豺狼,然后攬轡登車,以清天下。” |
bì chē léi mǎ弊車羸馬 | 破車瘦馬。比喻處境貧窮。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書 劉繇傳》:“繇伯父寵為漢太尉。”裴松之注引晉 司馬彪《續漢書》:“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賄,無重寶器,恒菲飲食,薄衣服,弊車羸馬,號為窶陋。” |
fù chē zhī jiè覆車之戒 |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 | 《晉書 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陵上無禮,悖言自口。” |
shě jū bǎo shuài舍車保帥 | 象棋用語,比喻在某些斗爭中,為保全主要的人物,就把責任推到次要人物身上。 | |
fù chē jì guǐ覆車繼軌 | 覆:翻,傾覆;軌:車轍。前面車翻了,后面的車依然照轍行駛。比喻繼續按照錯誤判斷行事。 |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前鑒不遠,覆車繼軌。” |
nù bì dāng chē怒臂當車 | 怒臂:螳螂發怒用臂膊阻擋車輪。比喻與強者為敵,不自量力。 | 明·許三階《節俠記·俠晤》:“小生怒臂當車,自取戮辱,慚愧慚愧!” |
chē mǎ tián mén車馬填門 |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同“車馬盈門”。 | 《北史 拓跋深傳》:“是故馀人攝選,車馬填門;及臣居邊,賓游罕至。” |
ní chē wǎ gǒu泥車瓦狗 | 小泥車,小瓦狗。比喻無用或無價值的物品 | 漢·王符《潛夫論》:“或作泥車瓦狗諸戲弄之具,以巧詐小兒。” |
chē zhé mǎ jì車轍馬跡 | 指車馬行過的痕跡。 | 《左傳 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
shú lù qīng chē熟路輕車 | 見“熟路輕轍”。 | 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一任恁地網天羅,怎禁俺熟路輕車。” |
qīng chē jiǎn cóng輕車減從 | 見“輕車簡從”。 | 清·昭梿《嘯亭雜錄·孫文靖》:“貪吏如李侍堯輩布滿天下,而公獨以廉著,每出巡,輕車減從,不擇飲食。” |
hóng àn lù chē鴻案鹿車 | 鴻案:《后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后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比喻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同甘共苦。 | 鴻案:《后漢書·梁鴻傳》載有梁鴻之妻舉案齊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相敬如賓。鹿車:《后漢書·鮑宣妻傳》載有鮑宣與妻共駕鹿車歸鄉的故事。后用以指夫妻同甘共苦。 |
chéng chē dài lì乘車戴笠 | 乘:坐,駕;笠:斗笠。比喻不因為富貴而改變貧賤之交。 | 晉 周處《風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卿乘馬,后日相逢卿當下。” |
chē zài dǒu liáng車載斗量 | 載:裝載。用車裝;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車載”。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國 吳 韋昭《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
zhōu chē zhī lì舟車之利 | 舟:船,水運;車:車輛,陸運;利:便利。車船便利。形容水陸運輸方便。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二》:“舟車機械之利,用力少,至功大,則入多。” |
pān láng chē mǎn潘郎車滿 | 潘安的車上裝滿果子。形容美男子受到女性的青睞。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
lù chē gòng wǎn鹿車共挽 | 鹿車:古時的一種小車;挽:拉。舊時稱贊夫妻同心,安貧樂道。 | 《后漢書·鮑宣妻傳》:“妻乃悉歸侍御服飾,更著短布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 |
dà chē wú ní大車無輗 | 輗:古代大車車轅和橫木銜接的活銷。大車沒有輗難以前進。比喻人不守誠信難以立足。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
diū jū bǎo shuài丟車保帥 | 象棋比賽的戰術。比喻犧牲比較重要的東西保護最重要的。 | 柳建偉《英雄時代》第12章:“危難之時,丟卒保車,丟車保帥。” |
zhì guǒ yíng chē擲果盈車 | 盈:充滿。比喻女子對美男子的愛慕。 | 明·梅鼎祚《玉合記·炯約》:“其人如玉,空教擲果盈車,當此春景融和,不奈鄉心迢遞。” |
chē dài mǎ fán車怠馬煩 | 車危且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車殆馬煩”。 | 南朝 宋 鮑照《代白紵舞歌詞》之一:“車怠馬煩客忘歸,蘭膏明燭承夜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