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與韓荊州書

      與韓荊州書

      [唐代]: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愿委身國士。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后退掃閑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


      “與韓荊州書”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

      我聽說天下談士聚在一起議論道:“人生不用封為萬戶侯,只愿結識一下韓荊州。”怎么使人敬仰愛慕,竟到如此程度!豈不是因為您有周公那樣的作風,親自做吐哺握發之事,故而使海內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歸于您的門下。士人一經您的接待延譽,便聲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賢士,都想在您這兒獲得美名,奠定聲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貴而對他們驕傲,不因他們貧賤而輕視他們,那么您眾多的賓客中便會出現毛遂那樣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機會顯露才干,我就是那樣的人啊。

      我是隴西平民,在楚漢游歷。十五歲時愛好劍術,謁見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時文章成就,拜見了很多卿相顯貴。雖然身長不滿七尺,但志氣雄壯,勝于萬人。王公大人都贊許我有氣概,講道義。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跡,怎敢不盡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與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動天地;文章與自然造化同功,學問窮極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寬宏,和顏悅色,不因我長揖不拜而拒絕我。如若肯用盛宴來接待我,任憑我清談高論,那請您再以日寫萬言試我,我將手不停揮,頃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認為您是決定文章命運、衡量人物高下的權威,一經您的品評,便被認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階前的區區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揚眉吐氣、激厲昂揚、氣概凌云呢?

      從前王子師擔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舉;山濤作冀州刺史,選拔三十余人,有的成為侍中、尚書。這都是前代人所稱美的。而您也薦舉過一位嚴協律,進入中央為秘書郎;還有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等人,有的因才干名聲被您知曉,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賞識。我每每看到他們懷恩感慨,忠義奮發,因此我感動激勵,知道您對諸位賢士推心置腹,赤誠相見,故而我不歸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緊急艱難有用我之處,我當獻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堯、舜那樣的圣人,誰能完美無缺?我的謀略策畫,豈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積累成為卷軸,卻想要請您過目。只怕這些雕蟲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賞識。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請給以紙墨,還有抄寫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掃靜室,繕寫呈上。希望青萍寶劍、結綠美玉,能在薛燭、卞和門下增添價值。愿您顧念身居下位的人,大開獎譽之門。請您加以考慮。

      譯文二

      我李白聽說天下一些談論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時就會說:“人生不必封萬戶侯,只愿結識一下韓荊州?!睘槭裁词谷司把鰫勰骄谷坏搅诉@樣的程度呢!難道不是因為您有周公的風度,躬行吐哺、握發接待賢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內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門下,一經接待,如登龍門,立刻名聲身價大增,十倍于前嗎?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讀書人,都希望在君侯處獲得美名,得到評價。君侯不因為自己的富貴而傲視他們,也不因為他們的寒賤而輕忽他們,那么在眾多的賓客中定有毛遂那樣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脫穎而出的機會,我就是那樣的人啊。

      我李白是隴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漢水一帶。十五歲愛好劍術,拜訪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詩文有了成就,屢次拜謁朝廷高官。盡管我身高不滿七尺,而心志超過萬人。王公大人都贊許我有志節,講道義。這是我從前的思想和行跡,怎敢不盡情地向您傾訴呢?

      君侯的功業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動天地,您的文章闡明了宇宙變化規律,學問探究了天道與人事的關系。希望君侯敞開胸懷,和顏接納,不要因為我行長揖之禮晉見而拒絕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聽任我縱情暢談,那么我請以日試萬言來測試,我將手不停筆,倚馬可待。當今天下人以君侯為評論文章的主宰,權衡人物的權威,士人一經您的好評就成為德才兼備的佳士。君侯為什么吝惜庭階前一尺見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揚眉吐氣,奮發昂揚于青云之上呢?

      從前王允任豫州剌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濤任冀州剌史,考查選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書,這都是為前代所贊美的。

      君侯您也先薦舉過嚴協律,進入朝廷擔任秘書郎;還有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這班人,有的因為才干聲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賞識。李白每每看到他們感恩戴德,撫躬自問,以忠義奮發自勉。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對許多賢人赤誠相待,所以不歸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運托付給國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難之際,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自當獻身效命。

      而且,人不是堯舜,誰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謀略策劃方面,怎么能自負呢?至于寫作,已經積累成卷軸,卻想呈請君侯抽暇過目,只怕雕蟲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賞識。倘蒙垂顧,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請賜予紙筆,加上書寫人員。然后回去打掃安靜的小屋,謄抄呈上。希望青萍寶劍、結綠美玉,在薛燭、卞和的手中提高價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處下位的人,大開獎勵之門。請君侯考慮我的要求吧!

      注釋

      談士:言談之士??兹凇杜c曹操論盛孝章書》:“天下談士,依以揚聲?!?/p>

      萬戶侯:食邑萬戶的封侯。唐朝封爵已無萬戶侯之稱,此處借指顯貴。

      景慕:敬仰愛慕。

      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陜西歧山縣北),故稱周公。

      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發(頭發)。周公自稱“我一沐(洗頭)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見《史記·魯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禮賢下士。

      龍門: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黃河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傳說江海大魚能上此門者即化為龍。東漢李膺有高名,當時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為登龍門。

      龍盤鳳逸:喻賢人在野或屈居下位。收名定價:獲取美名,奠定聲望。

      君侯:對尊貴者的敬稱,尤指上級。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食客。秦圍邯鄲,趙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請求隨同前往,自薦說:“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彪S從至楚,果然說服了楚王,使其同意發兵。平原君于是奉他為上客(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穎(yǐng):指錐芒。穎脫而出,喻才士若獲得機會,必能充分顯示其才能。

      隴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李白自稱十六國時涼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為隴西人。布衣:平民。楚漢:當時李白安家于安陸(今屬湖北),往來于襄陽、江夏等地。

      干:干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諸侯:此指地方長官。

      歷:普遍。抵:拜謁,進見。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級官員。疇曩(chóu nǎng):往日。

      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齊同。東漢崔瑗《張平子碑》:“數術窮天地,制作侔造化?!?/p>

      參,參與。造化:自然的創造化育。天人:天道和人道。南朝梁鐘嶸《詩品序》:“文麗日月,學究天人?!?/p>

      開張:開擴,舒展。長揖:相見時拱手高舉自上而下以為禮。

      清談:漢末魏晉以來,士人喜高談闊論,或評議人物,或探究玄理,稱為清談。

      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東晉時袁宏隨同桓溫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書之類),他倚馬前而作,手不輟筆,頃刻便成,而文極佳妙。

      司命:原為神名,掌管人之壽命。此指判定文章優劣的權威。權:秤錘;衡:秤桿。此指品評人物的權威。

      惜階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見我。

      王子師:東漢王允字子師,靈帝時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國譙縣,今安徽亳縣),征召荀爽(字慈明,漢末碩儒)、孔融(字文舉,孔子之后,漢末名士)等為從事。全句原出西晉東海王司馬越《與江統書》。

      山濤:字巨源,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時,搜訪賢才,甄拔隱屈。侍中、尚書:中央政府官名。

      嚴協律:名不詳。協律,協律郎,屬太常寺,掌校正律呂。秘書郎:屬秘書省,掌管中央政府藏書。崔宗之:李白好友,開元中入仕,曾為起居郎、尚書禮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職,與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房習祖:不詳。黎昕:曾為拾遺官,與王維有交往。許瑩:不詳。

      撫躬:猶言撫膺、撫髀,表示慨嘆。撫,拍。

      推赤心于諸賢腹中:《后漢書·光武本紀》:“蕭王(劉秀)推赤心置人腹中。”

      國士:國中杰出的人。

      儻:同“倘”。

      且:提起連詞。

      謨猷(yóu):謀畫,謀略。

      卷軸:古代帛書或紙書以軸卷束。

      塵穢視聽:請對方觀看自己作品的謙語。

      雕蟲小技:西漢揚雄稱作賦為“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見《法言·吾子》)。蟲書、刻符為當時學童所習書體,纖巧難工。此處是作者自謙之詞。

      芻蕘(chú ráo):割草為芻,打柴為蕘,芻蕘指草野之人。也是作者用以謙稱自己的作品。

      閑軒:靜室。

      青萍:寶劍名。結綠:美玉名。薛:薛燭,古代善相劍者,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卞:卞和,古代善識玉者,見《韓非子·和氏》。

      惟:念。下流:指地位低的人。惟,一作“推”。

      獎飾:獎勵稱譽。

      “與韓荊州書”鑒賞

      賞析

      李白《與韓荊州書》是他初見韓時的一封自薦書。文章開頭借用天下談士的話--“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贊美韓朝宗謙恭下士,識拔人才。接著毛遂自薦,介紹自己的經歷、才能和氣節。文章表現了李白“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的氣概和“日試萬言,倚馬可待”的自負,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寫得氣勢雄壯,廣為傳誦。

      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在創作上頗具個性。他在漫游荊州時,聽說荊州長史韓朝宗喜歡推薦有才之士,便寫了這封求薦的信。對于古人而言,盡管這樣做也是正常的,但也總是有求于別人的事情。文氣大體上總是以謙抑為好,就是說自己的優點,也應含蓄一點。然而李白這篇求薦書,卻完全將自己放在與對方平等的地位上,毫無掩飾地講述自己的才華。把一篇求薦文章,寫得文氣縱橫恣肆,氣概凌云。這同樣反映了李白純真無邪的詩人氣質,決不因求人而有半點委瑣的私意、屈懦的鄙態。這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才華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則在于忠義奮發、以報君國。故求韓薦己,同樣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韓如能薦己,同樣是出于這一片公心。兩片公心的相識,兩位賢士的相與,這中間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現。這樣,就將這封信寫得極其光明磊落,內心無私,文風自然就能盡情地抒發。為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篇原本是世俗交際的文字,卻猶如他的詩一樣,充分表現出他的個性。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樣的自信。

      《與韓荊州書》在寫作藝術方面的特點是頓挫跌宕,起伏照應。由古及今,以古人喻韓朝宗達三四次之多。漸次道來,而意在言外,發人深思。一些佳句流傳至今,如“龍蟠鳳逸”、“穎脫而出”、“揚眉吐氣”等。典故使用也恰當得體,起到了激發韓朝宗的作用。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

      猜你喜歡

      雜說一·龍說

      唐代韓愈

      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靈怪矣哉!

      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兑住吩唬骸霸茝凝??!奔仍唬糊?,云從之矣。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唐代韓愈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茍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p>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大夫烏公,以鈇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溫生為才,于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致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處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問業焉?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于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必M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于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于茲,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于懷邪?生既至,拜公于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后所稱,為吾致私怨于盡取也。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后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唐代韓愈

      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于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天下之賢才皆已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皆已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風俗皆已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皆已備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憑叔父之親,其所輔理承化之功又盡章章如是。其所求進見之士,豈復有賢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賢于周公而已,豈復有賢于時百執事者哉?豈復有所計議、能補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聞見,思慮有所未及,以負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公之心,設使其時輔理承化之功未盡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無叔父之親,則將不暇食與沐矣,豈特吐哺握發為勤而止哉?維其如是,故于今頌成王之德,而稱周公之功不衰。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動植之物、風雨霜露之所沾被者豈盡得宜?休征嘉瑞、麟鳳龜龍之屬豈盡備至?其所求進見之士,雖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執事,豈盡出其下哉?其所稱說,豈盡無所補哉?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發,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書再上,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辭焉。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復有周公之說焉。閣下其亦察之。古之士三月不仕則相吊,故出疆必載質。然所以重于自進者,以其于周不可則去之魯,于魯不可則去之齊,于齊不可則去之宋,之鄭,之秦,之楚也。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國,舍乎此則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則山林而已矣。山林者,士之所獨善自養,而不憂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憂天下之心,則不能矣。故愈每自進而不知愧焉,書亟上,足數及門,而不知止焉。寧獨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賢之門下是懼。亦惟少垂察焉。瀆冒威尊,惶恐無已。愈再拜。


      與韓荊州書

      唐代李白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所以龍蟠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皆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祖、黎昕、許瑩之徒,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愿委身國士。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

      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后退掃閑軒,繕寫呈上。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幸惟下流,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


      桐葉封弟辨

      唐代柳宗元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敝芄胭R。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蹦朔庑∪醯苡谔?。

      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邪,周公宜以時言于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者為之主,其得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茍焉而已,必從而成之邪?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灰谄洚?,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

      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爭臣論

      唐代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薄跺俊分傲眲t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狈蛞嘁运又畷r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敝^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稌吩唬骸盃栍屑沃兗伍?,則人告爾后于內,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發,愿進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號于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入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之士也?!苯耠m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司馬錯論伐蜀

      兩漢劉向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蓖踉唬骸罢埪勂湔f。”

      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袢?、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矣?!?/p>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裢踔匦∶褙?,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p>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臧僖伯諫觀魚

      先秦左丘明

      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君將納民于軌物者也。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行,所以敗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隙以講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鳥獸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則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p>

      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與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公羊高

      外平不書,此何以書?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莊王圍宋,軍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于是使司馬子反乘堙而窺宋城。宋華元亦乘堙而出見之。司馬子反曰:“子之國何如?”華元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彼抉R子反曰:“嘻!甚矣,憊!雖然,吾聞之也,圍者柑馬而秣之,使肥者應客。是何子之情也?”華元曰:“吾聞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吾見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馬子反曰:“諾,勉之矣!吾軍亦有七日之糧爾!盡此不勝,將去而歸爾。”揖而去之。

      反于莊王。莊王曰:“何如?”司馬子反曰:“憊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鼻f王曰:“嘻!甚矣,憊!雖然,吾今取此,然后而歸爾?!彼抉R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軍有七日之糧爾。”莊王怒曰:“吾使子往視之,子曷為告之?”司馬子反曰:“以區區之宋,猶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無乎?是以告之也?!鼻f王曰:“諾,舍而止。雖然,吾猶取此,然后歸爾?!彼抉R子反曰:“然則君請處于此,臣請歸爾?!鼻f王曰:“子去我而歸,吾孰與處于此?吾亦從子而歸爾?!币龓煻ブ?。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平者在下也。


      晏子不死君難

      先秦左丘明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尸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贝拮釉唬骸懊裰玻嶂妹??!?/p>



      亚洲91av视频|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6080yy久久无码产自国产| 亚洲人成网网址在线看| 亚洲黄网站wwwwww|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碰碰|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黄色三级网站|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级|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