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吝惜很多錢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換酒也算得上豪邁,
革命者要充分愛惜自己的生命,拋灑鮮血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注釋
(1)對酒:指此詩為對酒痛飲時所作。
(2)寶刀:吳芝瑛 《記秋女俠遺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學時曾購一寶刀。
(3)貂裘換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換酒喝。多用來形容名士或富貴者的風流放誕和豪爽。
(4)勤,常常,多。 珍重:珍惜重視。
(5)碧濤:血的波濤。用《莊子·外物》典:“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比O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國,遭奸臣陷害,自殺于蜀,當時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來,三年后化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鮮血。 濤:在此處意即掀起革命的風暴。
參考資料:
1、《悟人生品經典-詩詞擷英》,青島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版,第183~184頁
“對酒”鑒賞
賞析
第一句以不吝惜千兩黃金去購買鋒利的寶刀起興,“千金”本是珍貴的錢財器物,而詩人卻毫不可惜地用來換取別人看來價值根本不足相當的東西。表現了詩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甚至不惜流血犧牲,表現出詩人的性格的豪爽。
第二句與首句呼應,詩人愿意用名貴的貂裘去換酒喝,這些貴重的東西都毫不猶豫地舍棄,詩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語,顯示出詩人仗義疏財,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詩的后兩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萇弘鮮血化碧的典故闡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寶貴的,蠻強的熱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應當為了崇高的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只有這樣這輩子算是沒有白活。同時抒發詩人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豪邁情感。
全詩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借對酒所感抒發革命豪情,表達了詩人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1905年。詩人從日本回國后,曾在上海她的摯友吳芝瑛女士家中,拿出新購的一把倭刀給朋友看,幾人喝完酒后,詩人便撥刀起舞唱歌,吳女士命女兒用風琴伴奏,聲音悲壯動人。這首詩便是緣此而作。
秋瑾簡介
清代·秋瑾的簡介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和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 秋瑾的詩(8篇)〕猜你喜歡
即事三首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戰苦難酬國,仇深敢憶家?
一身存漢臘,滿目渺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劍花。
六軍渾散盡,半夜起悲笳。
一旅同仇誼,三秋故主懷。
將星沉左輔,卿月隱中臺。
東閣塵賓幕,西征愧賦才。
月明笳鼓切,今夜為誰哀。
七哀詩三首·其一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委身 一作:遠身)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