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很懷念你,收到你的來信得到不少安慰,清早照照鏡子,胡子白了,人已老了。
你住在燕京,明月當空的時候,常上高樓飲酒吧,我卻沒有那種豪氣了,只能當人日梅花開時,讀讀杜甫的詩篇。
現(xiàn)在正當初春時節(jié),萬象更新,春光何等秀麗,年輕的兒女們穿紅戴綠,興致勃勃,一片歡樂景象。
溝澗下邊一株孤松,長得十分茂盛,足有兩千尺高,充分顯示著它不畏嚴寒的精神。
注釋
人日:舊時風俗,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起首的八天內,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愚齋:張緯,字緯文,號愚齋,太原陽曲人,與詩人友誼很深。
聊:暫且,姑且。懷思:懷念之情。
清鏡平明:晨起照鏡。平明,清晨。髭:最邊上的胡子。
燕市:燕京,今北京市。此時張緯文住在燕京。
草堂詩: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時,曾作有《人日》詩二首。
風光流轉:時事變易。
兒女青紅:指熱鬧的春天景象。兒女,指兒女輩,晚一輩,猶言新一代。
澗底孤松:喻寧愿處身卑微也要保持氣節(jié)。此處化用左思《詠史》:“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歲寒枝:古人以歲寒喻世亂,以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喻堅持氣節(jié)的人們。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鑒賞
賞析
這首詩勸勉張緯文堅守節(jié)操,要像松竹一樣,挺立在歲寒之際,其實也是詩人自勉之詞,表達了詩人風霜高潔的品質和對蒙古統(tǒng)治者不滿之情。全詩采用比興手法,格調沉郁蒼涼,含蘊不盡。
首聯(lián)起筆扣題,寫分別后對張緯文的懷念思戀。用一“聊”字表明詩人平時懷思張緯文之情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滾滾濤濤,無止無息。“書來”恰似在“懷思”這條情感的河流中投入一石,只能是激起更深更廣的情感的波瀾,引起更深長的懷念,全詩正是對“書來”之后,激起的這種情感波瀾的抒寫。“清鏡平明見白髭”,便是詩人情懷激蕩劇烈的外形刻畫。收到故人的書信后,詩人心潮澎湃,徹夜難眠,待第二天清早對鏡一看,白髭又多添了幾根。該句感嘆著時光流逝,身心的漸衰,感嘆著“扁舟空老去,無補圣明朝”。繼而深究,該句也依然是在寫“懷”,寫詩人對友人的懷念。人進老境,寂寞孤單,心情抑郁,會更加懷念舊日的生活,遠方的友人的。首聯(lián)并起,緊扣詩題,一以“書來”引“懷思”,一以嘆老縈“懷思”。
頷聯(lián)是詩人對友人詩酒逍遙生活的描述,該情景,或是由詩人想像而來,抑或是友人來“書”自述,意象空靈,含蘊不盡。既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生活無比關切的殷殷深情,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朋友高尚節(jié)操的由衷稱頌。明月高樓的景,映現(xiàn)了張緯文氣概的豪邁,情志的高昂;高漸離燕市豪飲典事,又暗襯出了張緯文豪爽慷慨的性格。該聯(lián)以高適的詩意入詩,既表現(xiàn)了詩人遙想中的朋友,在梅花盛開的人日,賦詩抒情的情景,更以高適寄杜甫的詩來比張緯文寄自己的“書”,以高適與杜甫的深厚情誼來比張緯文與自己的誠摯友情,以杜甫閑居浣花草堂自喻,展示出自己閑居故鄉(xiāng)的寧靜溫馨之情,并以之告慰故友。且梅花,切景;人日,切時;草堂,詩人時居忻州野史亭,編輯《中州集》,收集亡金史料,切地;而高適致杜甫,張緯文致詩人,切人。以前人詩意入詩,卻又能達到如此妙境,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頸聯(lián)即承即轉,進一步展示人到暮年,兒孫繞膝的安寧心境。如果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詩人抒“懷思”,想故人,基調是抑郁的,情感是凄婉的話,頸聯(lián),就顯得灑脫昂揚了。現(xiàn)在已是初春時節(jié),萬象更新,春光秀麗;年輕的兒女們穿紅戴綠,興致勃勃,一片歡樂景象。春天,是美好的,給人們以希望與追求;兒女們是天真的,給人以慰藉和幸福。在此,詩人告訴他的老朋友,自己這里,春光明媚,如畫似錦,兒女長成,天真浪漫,其景融融,其樂陶陶。該聯(lián),既是詩人對自己生活情景的描述,更是詩人自己的自寬自慰,寫出了詩人豁達灑脫,開朗進取的性格與心情。而其中,也包含著對友人的一份體貼關懷的情愫。他是不希望朋友為他的處境牽心擔憂的,是在用詩向朋友“報平安”了。
尾聯(lián)“澗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歲寒枝”。詩意由懷念友人,而升華成為對友人的勉勵,升華成為對一種人格操守的禮贊。詩人化用左思詩意,“澗底松”已經(jīng)成為一種人格操守的象征了。“孤”字,寫出了這松的孤標獨傲;“二千尺”寫出了這松的高大偉岸。即使冬寒嚴酷,狂雪殘壓,他仍然傲然屹立,蔥綠一片。“孤”“二千尺”“歲寒枝”構成的松的意象,正是高潔的人品,不屈的節(jié)操的象征。盡管它身處“澗底”,也永遠不改初衷。所以,詩人要情真意切地勉勵朋友“殷勤留看”了。
該詩,既有對友人生活的關切,更有對友人保持高風亮節(jié)的期盼和勉勵,發(fā)自肺腑的真情流貫全篇。該詩以詩人主觀視角的轉換描述和抒懷。首聯(lián)寫自己的心境,頷聯(lián)轉寫友人情景,頸聯(lián)又轉寫自己的境況與心情,尾聯(lián)寫對朋友的勉勵和希望,全詩在視角的轉換中,收到了流動跌宕、波瀾起伏的藝術效果。
創(chuàng)作背景
蒙古太宗乃馬真后二年(公元1243)秋,元好問應元中書令耶律楚材的兒子耶律鑄的招請,北游燕京,在燕京與張緯文相聚,是年冬天,他離開燕京,回到忻州,自此與好友張緯文分別。該詩大概是寫于蒙古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他們分別已經(jīng)近三年了。該詩就是詩人在收到張緯文的書信之后抒寫的對朋友的懷念之情。
元好問簡介
金朝·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的詩(100篇)〕猜你喜歡
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云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
君行吾為發(fā)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秭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何足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
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誰似濮陽公子賢,飲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
門前罷亞十頃田,清溪繞屋花連天。
溪堂醉臥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
我游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
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
恨君不識顏平原,恨我不識元魯山。
銅駝陌上會相見,握手一笑三千年。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少年不得意,落拓無安居。
愿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
常時飲酒逐風景,壯心遂與功名疏。
蘭生谷底人不鋤,云在高山空卷舒。
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軍蜀道迎相如。
天門九重謁圣人,龍顏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
翰林秉筆回英眄,麟閣崢嶸誰可見?
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
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食黃金盤。
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
一朝謝病游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
前門長揖后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
愛君山岳心不移,隨君云霧迷所為。
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
別后遙傳臨海作,可見羊何共和之。
東平與南平,今古兩步兵。
素心愛美酒,不是顧專城。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
秦人如舊識,出戶笑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