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十年了,國家的兵禍還是沒有盡頭,金軍已經兵臨建康城下。心驚于十年時間倏忽而逝。稀疏的胡須已經變得雪一樣白了,苦澀的淚水也像冰一樣的冷。
哪里該是我隱居的地方?我想應該在吳興吧!可是,又怕這里的朋友們思念我。到那時,友人只能獨自面對深夜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燈火映著孤單的身影。
注釋
兵不解:指戰爭未結束。
胡塵:指金兵。
江城:指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
客:詞人自指。
疏髯:稀疏的胡須。渾:全。
齏鹽:原意是指切碎的腌菜,此處專指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資。
吳興: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故人:老朋友。
若為情:如何為情,難為情。
“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鑒賞
賞析
詞的上片開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事實,包括從宣和七年金滅宋至紹興四年金軍兵臨建康城下這段歷史。前半句表達作者對侵犯者的憤慨,后半句表達他對朝廷的不滿。兩句正面點提形勢,訴說對進犯者的譴責,和對造成“胡塵直到江城”局面的趙宋王室的不滿。這一起句,具有統領全詞的作用。下文所寫愁苦心情、歸隱的愿望,與故人告別的原因,皆根源于此句。由興亡之變興起興亡之嘆,由此引出下面嘆老、送老、別友之事。“歲華銷盡客心驚”,作者心驚于十年時間倏忽而逝,而自己報國無望,國事亦難以振興。“疏髯渾如雪,衰涕欲生冰”,這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年華老去、無法馳騁疆場的遺恨,以及因國事而涕淚不止的憂慮之情。
詞的下片,“送老”一詞,上承“歲華銷盡”、“疏髯”、“衰涕”,下啟“吳興”、“別愁”、“孤影”,是貫通上下詞意的關鍵詞。歸隱雖是作者所愿,但是他卻不忍心與老朋友道別。“相望”二字,點出依依惜別之態。“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是作者與故人分別之后,對故人孤獨愁苦情態的想象。深夜的細雨、窗燈、孤影、別愁,共同構成一幅凄迷傷感的別后思念圖。作者不寫自己別后如何思念故人,卻反過來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他想象故人深夜獨對燈影,孑然一身,實際上對應的是自己的孤獨寂寞。除此之外,這兩句承上“故人相望若為情”,是懸想別后故人孤愁情狀。詞人借用蘇軾詩的意象,以“別愁”、“孤影”表之,見故人于今獨處無侶之苦,也反襯出自己的孤苦處境。最后一句以景作結,將詞一開始拋出的對國家興亡的憂慮,收結到深夜孤燈下的身影中,多少慨嘆都蘊涵于其中。正因為不言,反而有了言不盡的深意。
就藝術特色而言,這首詞起承轉合,意脈不斷,巧妙無痕。起首兩句指出:兵禍不止,以至于“胡塵直到江城”。這一形勢。此后雖然不再有一個字提到興亡,但由此種下的興亡之慨,隨處可見。這樣開頭,有籠罩之功力。至過變處,詞云“送老”,這和“十年”、“歲華銷盡”、“疏髯”、“衰涕”是完全一致的,因而這兩個字可謂承接嚴密。上片言老,是說國事不寧,個人衰弱而下片言老,則是尋求自己的歸宿。所以“送老”一語承上而啟下“應吳興”、“別愁”、“孤影”,與之一脈相承。詞到終了,卻用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殘燈映照下的“故人”形象收束,用環境描寫來寄托難言的苦衷,創造出迷離恍惚的氣氛,不但收來有力,而且含“有余不盡”之妙。
全詞情感真摯深沉,沉郁中蘊含著滿腔的愛國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
創作背景
陳克作此詞時,距離北宋滅亡已經有八年時間。當時,南宋以建康為都城,偏安于南方。紹興四年(1134),金兵向建康逼進,陳克力主抗金,上言奏陳守備細則,然而朝廷不納其奏。陳克有感于國事衰微,自己一腔壯志無處施展,因而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
猜你喜歡
水調歌頭·題劍閣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勛業未就,妨卻一身閑。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水龍吟·從商帥國器獵于南陽同仲澤鼎玉賦此
從商帥國器獵于南陽,同仲澤、鼎玉賦此。
少年射虎名豪,等閑赤羽千夫膳。金鈴錦領,平原千騎,星流電轉。路斷飛潛,霧隨騰沸,長圍高卷。看川空谷靜,旌旗動色,得意似,平生戰。
城月迢迢鼓角,夜如何,軍中高宴。江淮草木,中原狐兔,先聲自遠。蓋世韓彭,可能只辦,尋常鷹犬。問元戎早晚,鳴鞭徑去,解天山箭。
念奴嬌·登石頭城次東坡韻
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指點六朝形勝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連云檣櫓,白骨紛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離宮,東風輦路,芳草年年發。落日無人松徑里,鬼火高低明滅。歌舞尊前,繁華鏡里,暗換青青發。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云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閑園養幽姿。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饑。酸棗垂北郭,寒瓜蔓東籬。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蕩,謔浪偏相宜。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
望海潮·自題小影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里外關河。骨相空談,腸輪自轉,回頭十八年過。春夢醒來么?對春帆細雨,獨自吟哦。惟有瓶花,數枝相伴不須多。
寒江才脫漁蓑。剩風塵面貌,自看如何?鑒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醉后顏酡?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忽說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
金縷曲·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