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譯文及注釋
譯文
綠草叢生的圍墻,環繞著長滿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葉兒卷。蝴蝶在臺階上翩翩起飛,帷簾在微風里自在飄垂。
白玉的簾鉤上一雙燕兒低語呢喃,井垣的四周楊花柳絮飄旋飛轉。幾處傳出簸錢為戲的嬉鬧聲,綠窗里正做著淡淡的春夢。
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菩薩蠻》為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下片后二句與上片后二句字數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蕪:叢生之草。
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烘簾:暖簾,用以擋風的布簾。
玉鉤:喻新月。
寶甓(zhòu):華美的井、池。甓:井壁。
簸錢:唐、宋問流行的一種賭博游戲,玩者持錢在手,兩手相扣,來回顛簸,然后依次攤開,讓人猜其反正,以中否決勝負,賭輸贏。王建《宮詞》:“暫向玉華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p>
“菩薩蠻·綠蕪墻繞青苔院”鑒賞
賞析二
上闋寫睡前簾內所見,由遠而近,心情妙合于景物描寫之中。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借用白居易《陵園妾》成句,寫小園的幽深。院是長滿“青苔”之院,四周是長滿“綠蕪”的墻,已給人一種清幽靜寂之感。再用一“繞”字將小園同外界隔絕開來,更覺得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幽。接著寫庭景“中庭日淡”,點明時間已近午?!暗弊中蜗蟮貙懗龃喝盏墓饩€不似夏天那樣耀眼,為后文描寫“春睡”張本。庭中芭蕉葉微卷,此句暗示了是早春天氣。
“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這從側面暗示庭院中不僅植著芭蕉,還種了花兒。蝶兒飛舞,甚至毫不在意地飛進走廊,足見不僅院中無人,廊上也無人?!昂婧煛敝阜块g的簾幕,簾幕低垂,說明人在房內,午睡未醒。至此,詞人仍未直接描寫春睡情景,而是通過景物進行側面烘托?!白栽凇倍?,既寫簾幕隨意垂下的樣子,也點出詞人愜意閑適的心境。
下闋寫淺睡簾內聽聞,以動寫靜。
“玉鉤雙語燕”承接“烘簾自在垂”。幾只燕子落在簾鉤上低聲細語,細軟柔和又凸顯寂靜,為春日的庭院風景增添了動態的一筆。 楊花轉”寫楊花簌簌地落下,飄然旋轉于井壁四周,將庭院春景多姿多彩的表現出來。
“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兩句,筆鋒一轉,由寫景轉入寫人。遠處少女們簸錢戲耍的聲音,不斷傳人簾內還睡眼蒙嚨的閨婦。“綠窗春睡輕”由晏幾道《更漏子》“綠窗春睡濃”化來,“睡”下著一“輕”字,使全詞俱靈,將閨婦似醒非醒、迷離朦朧、閑適自得的意態刻畫得具體形象,境界煥然一新。
此詞寫景動靜結合,將幽深寂靜的庭院美景描繪得逼真細膩。全詞洋溢著一種閑適自得的情趣。
賞析
《白雨齋詞話》云:“陳子高詞溫雅閑麗,暗合溫、韋之旨。”這首詞的特點,即在一個“閑”字。李白有《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心自閑”,指身棲碧山的閑適之趣,而讀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啟示下發出會心的微笑。這首詞也是著眼于“閑適”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領神會,悠然自得。陳振孫、周濟等都稱陳克詞“格韻極高”,大約就是指他詞中那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韻致而言吧。
這首詞通篇寫景,而人物的內心的活動即妙合于景物描繪之中,“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保ā断μ糜廊站w論》)上片展現映入簾內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遠而近,由靜到動。首句寫院墻,其上綠草雜生,圍住寂寂庭院,院內青苔滿地,可見人跡罕至,古詩亦有云:“并由履跡少,一夜上階生?!薄爸型ァ本渲刚鐣r分陽光淡淡投上蕉葉,“卷”字形容蕉葉卷心,姿態自然。李清照詞曰:“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苯度~大而遮蔭,庭院因而顯得幽深。“蝴蝶”句點出階前無人,出入花叢林間的蝶兒也款款而來。末句只寫簾兒輕垂,隨風微動,“一行珠簾閑不卷”,簾內之人的所見所感則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飛南園’、‘明月照積雪’,皆心中目中與相融浹,一出語時,即得珠圓玉潤,要亦各視其所懷來而與景相迎者也?!保ā断μ糜廊站w論》)此是指客觀自然景物與詩人自身感受兩者能和諧并相互滲透而言。這首詞上片寫庭院的幽靜自然,詞人的閑適心情,兩者交相融合,韻味雋永。
下片“玉鉤”句從“風簾自在垂”而來。燕子多在人家梁間作巢,出入房櫳,“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薄按┖熀Q嚯p飛去。”由于珠簾不卷,玉鉤空懸,雙雙燕子,呢喃其上,聽來是那樣低軟柔和,真是比“迷離曉夢啼鶯”還要悠忽?!皩毊L”句寫楊花飄飏旋轉于井垣四周,優游自如,“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這是庭中景物再現于迷夢之中,“幾處”句,依稀聞得簸錢為戲的聲音。王建《宮詞》云:“暫向玉華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毙φZ嬉鬧,都在隱約之間。這些景物描寫給人的印象是似有若無,不可捉摸。
末句方始點出人物,綠窗之下,午夢悠悠,一“輕”字形容似睡非睡,若夢非夢,蘇軾有“紅窗睡重不聞鶯”之句,李清照詞云:“濃睡不消殘酒?!薄拜p”就是和“重”、“濃”相對而言。睡重故不聞鶯啼,濃睡乃不消殘酒,而睡輕則燕語、花飛和簸錢聲都如有所聞,若有所見,這種朦朧的景象與詞人悠閑的心情亦是相和諧而滲透的,所構成的意境是閑適而又多意外之趣。正如郭忠恕畫天外數峰,略有筆墨,而意在筆墨之外。
創作背景
陳克親歷兩宋之交的戰亂,其詞雖對時世有所反應,但詞還是承"花間"和北宋的婉麗之風,以描寫粉融香潤的生活和閑適之情見長。此詞就體現了他的這種詞風。 ?
猜你喜歡
蘭陵王·江行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輕帆一葉。離亭遠,歸路漸迷,千里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砭詩骨。茫茫江草連云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說?
逍遙堂會宿二首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復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余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