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柳絲碧
[宋代]:陳克
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蘚濕。
閑憑薰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檀炷繞窗燈背壁。畫檐殘雨滴。
柳絲碧。柳下人家寒食。鶯語匆匆花寂寂。玉階春蘚濕。
閑憑薰籠無力。心事有誰知得。檀炷繞窗燈背壁。畫檐殘雨滴。
“謁金門·柳絲碧”譯文及注釋
春蘚:苔蘚植物的一類。
檀炷:焚燒檀香散發的煙霧。
“謁金門·柳絲碧”鑒賞
賞析
此詞抒寫春情。上片寫室外春景。清明時節,楊柳青青,花寂鶯語,玉階蘚濕。下片寫室內之人。閑憑熏籠,心事滿懷,檀炷繞窗,畫檐殘雨。全詞委婉細膩,情景交融,工麗柔媚,余韻悠長。
?
宋代·陳克的簡介

(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子高,自號赤城居士。臨海(今屬浙江)人。
...〔
? 陳克的詩(4篇)〕
宋代:
陳克
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玉鉤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綠蕪牆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玉鈎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清代:
納蘭性德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椭姓l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游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楊柳千條送馬蹄,北來征雁舊南飛??椭姓l與換春衣。
終古閑情歸落照,一春幽夢逐遊絲。信回剛道別多時。
清代:
董士錫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輕帆一葉。離亭遠,歸路漸迷,千里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砭詩骨。茫茫江草連云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說?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輕帆一葉。離亭遠,歸路漸迷,千裡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砭詩骨。茫茫江草連雲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說?
唐代:
杜牧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
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
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
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
唐代:
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章臺柳,章臺柳,顔色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一)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二)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版本三)
元代:
虞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棲遲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宋代:
張先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蘋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近現代:
毛澤東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清代:
吳錫麒
春波軟蕩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舊??赡蝿e離何,明朝楊柳多。
春波軟蕩紅樓水,多時不放鶯兒起。一樣夕陽天,留寒待禁煙。
已是人消瘦,隻此情依舊??赡蝿e離何,明朝楊柳多。
宋代:
蘇轍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復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余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遊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複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後子瞻通守餘杭⑵,複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甯十年二月,始複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餘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