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狗阿貓的成語故事
拼音ā gǒu ā māo
基本解釋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的,不值得重視的人或著作。
出處魯迅《我們要批評家》:“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阿狗阿貓’?!?/p>
暫未找到成語阿狗阿貓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阿狗阿貓)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斗雞走狗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斗雞走狗?!?/td> |
阿諛奉承 |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td> |
狐群狗黨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劉鋤項,逐著那狐群狗黨,兀良怎顯得咱這黥面當王!” |
剛正不阿 |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一員官》:“濟南同知吳公,剛正不阿。” |
嫁狗隨狗 | 宋 陳造《題六幺后》:“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隨雞。” |
阿世取容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至叔孫通,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儀,知典禮也?!?/td> |
吳下阿蒙 | 晉 虞溥《江表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
法不阿貴 | 韓非《韓非子 有度》:“法不阿貴,強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td> |
人面狗心 | 《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td> |
白云蒼狗 | 唐 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td> |
阿時趨俗 | 惲代英《再復畢幾庵書》:“故辦雜志者,當研究社會心理(然此決非阿時趨俗,只以順其勢而利導之耳)。” |
阿嬌金屋 | 語出舊題漢 班固《漢武故事》:漢武帝幼時曾對姑母長公主說:“若得阿嬌(姑母之女)作婦,當以金屋貯之?!?/td> |
聲色狗馬 |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還酒債,堆金選蛾眉。聲色狗馬外,其余一無知?!?/td> |
照貓畫虎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td> |
牛黃狗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罷,倘若有一點叫人過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兩個的牛黃狗寶掏了出來,再和那潑婦拼了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
飯牛屠狗 | 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
狗屁不通 |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td> |
掛羊頭賣狗肉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第31卷:“懸羊頭,賣狗肉,知它有甚憑據?!?/td> |
狗吠非主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踐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td> |
三腳貓 | 元·張鳴善《水仙子·譏時》:“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飛熊。” |
倒持泰阿 | 東漢 班固《漢書 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td> |
剛直不阿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鯉海龍王報德》:“并一生宦跡,剛直不阿之志,具表奏聞?!?/td> |
阿貓阿狗 | 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一樣的意思:容易養大?!?/td> |
阿諛逢迎 | 宋 程頤《周易程氏傳》:“以臣于君言之:褐其忠誠,致其才力,乃顯其比君之道也,用之與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諛奉迎,求其比己也。” |
狼心狗肺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那知這賊子恁般狼心狗肺,負義忘恩。” |
阿諛諂媚 |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這幫阿諛諂媚的,要博相國歡喜,自然重價購買?!?/td> |
阿黨相為 | 東漢 班固《漢書 諸葛豐傳》:“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茍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td> |
土雞瓦狗 |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兇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