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轉的成語故事
拼音tuán tuán zhuàn
基本解釋回環旋轉,形容不知道怎么辦好。
出處蘇青《結婚十年》第四章:“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出去呢?不出去呢?換衣服呢?還是不換?”
暫未找到成語團團轉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團團轉)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團和氣 | 宋 朱熹《伊洛淵源錄》引《上蔡語錄》:“明道終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渾是一團和氣。” |
一團漆黑 | 陳登科《破壁記》:“這時候,突然狂風大作,一片烏云飛也似地撲來,把月亮吞沒了,山沖里頓時一團漆黑。” |
一團糟 |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似乎沒有什么好處可說,一團糟。” |
三回九轉 | 清·李漁《奈何天·逃禪》:“誦真經三回九轉,敲鐘磬動地驚天。” |
乘風轉舵 | 鄒韜奮《萍蹤憶語》二一:“投機主義蜊是最善于乘風轉舵的。” |
九牛拉不轉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
九轉丸成 | 晉·葛洪《抱樸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
九轉功成 | 《抱樸子·金丹》:“其一轉至九轉,遲速各有日數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轉數少,其藥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遲也;其轉數多藥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
亂作一團 | 魯迅《熱風 隨感錄三十三》:“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亂作一團,又密密的插入鬼話。” |
凝矚不轉 | |
十轉九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豈知家私有數,經不得十轉九空,似此三年,漸漸凋耗。” |
千回萬轉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8回:“自此,寶釵千回萬轉,想了一個主意。” |
千回百轉 | 元 范居中《秋思》:“我這里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樁。” |
參回斗轉 | 宋 張孝祥《望江南》詞:“天近月明黃道冷,參回斗轉碧霄空。” |
參橫斗轉 | 三國·魏·曹操《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宋史·樂志》:“斗轉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參橫北斗欲三更。” |
回天轉地 | 唐·劉肅《大唐新語·剛正》:“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地之威,方斯更烈。” |
回天轉日 | 《舊唐書·王義方傳》:“雖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日之威,方斯更劣。” |
回山轉海 | 唐·李白《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詩:“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
回心轉意 |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
回籌轉策 |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之才捷,皆此類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管辰《諸葛恪別傳》:“[孫權]又問:‘卿何如滕胤?’恪答曰:‘登階躡履,臣不如胤,回籌轉策,胤不如臣。’” |
回腸九轉 | 《柳蔭記》:“難壞人這陣無計想,好叫人回腸九轉無主張。” |
回腸百轉 | 歐陽予倩《梁紅玉》第三場:“思既往想將來回腸百轉,大丈夫處亂世,要力任艱難。” |
回船轉舵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見他有咈然不悅之意,即忙回船轉舵道:‘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請坐下,再細細商議。’” |
回黃轉綠 | 晉 無名氏《休洗紅》詩:“回黃轉綠無定期,世事返復君所知。” |
團頭聚面 | 《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合家俱到那園中石凳上坐下……團頭聚面的說說笑笑,或是與兒子講說些讀過的書文,或是與女兒說些什么賢孝的古記。” |
團結一致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根據民族矛盾和國內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變化而改變國內兩個政權敵對的狀態,團結一致,共同赴敵。” |
團花簇錦 |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三十回:“當時圍場三騎馬,團花簇錦的斗了四十余合,不分勝負。” |
天不轉地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