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毫弄管的成語故事
拼音niān háo nòng guǎn
基本解釋拿筆。借指寫作或繪畫。
出處明·徐渭《女狀元》第一折:“且喜這所在,澗谷幽深,林巒雅秀,森列于明窗凈幾之外,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
暫未找到成語拈毫弄管 的典故!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拈毫弄管)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絲一毫 | 宋 歐陽修《會圣宮頌》:“而往惟寅,一毫一絲,給以縣官,無取于民。” |
一分一毫 | 朱自清《給亡婦》:“那里有一分一毫想著你自己。” |
一厘一毫 | 宋·朱熹《奏巡歷婺衢救荒事件狀》:“常山、開化系災傷極重去處,而常山所放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開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
一毫不取 | 宋·洪邁《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周日章,信州永豐人。操行介潔……非其義一毫不取?!?/td> |
一毫不差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1回:“縱然是一個模子鑄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個瘢兒,少個蒂兒,卻怎么這等一毫不差?!?/td> |
一毫不染 | 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即其可名狀者言之,則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td> |
一毫不茍 | 清·冒襄《影梅庵憶語》:“斷斷是再來人,一毫不茍,一絲不掛,誠然而來,誠然而往?!?/td> |
一毫千里 | 語出《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繆以千里’?!薄洞蟠鞫Y記·保傅》:“《易》曰‘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北R辯注:“據《易說》言也。” |
不失毫厘 |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圣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毫)厘?!?/td> |
不差毫厘 |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58卷引《玉堂閑話 許生》:“顯晦之事,不差毫厘矣?!?/td> |
不差毫發 | 唐 張說《進渾儀表》:“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發?!?/td> |
不怕官,只怕管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皇切⌒谋愫??!?/td> |
不爽毫發 | 《明史 王瓊傳》:“繼者按稽之,不爽毫發。” |
不管一二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六回:“你這猴子,不管一二,到處里闖禍?!?/td>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左手交銀,右手交人,若三日沒有來時,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td> |
不管不顧 | |
絲毫不爽 |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建康保寧光譽禪師》:“密遠化機,絲毫不爽?!?/td> |
絲竹管弦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丟下耙兒弄掃帚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個媳婦,雖然幫著,也是天天‘丟下耙兒弄掃帚’?!?/td> |
丟眉弄色 | 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二折:“我才說道恕生面少拜識,他做多少丟眉弄色?!?/td> |
九牛一毫 | 陳毅《感事書懷》詩:“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td> |
井管拘墟 |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尚書集注音疏》:“鉅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輕相訾議也?!?/td> |
以管窺天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
以管窺豹 |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td> |
任人擺弄 | 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其次是把非黨干部、把群眾看成任人擺弄的傀儡,必然脫離群眾,引起群眾的反對?!?/td> |
傳杯弄斝 | 元·無名氏《符金錠》:“投至得今日開筵,傳杯弄斝?!?/td> |
傳杯弄盞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回:“兩傍列坐,傳杯弄盞,花簇錦攢?!?/td> |
使乖弄巧 | 清·李漁《比目魚·放生》:“一任你使乖弄巧妝奇異,只要我們墻價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