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譯文及注釋
譯文
墻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繪出江海。
浮云不知?dú)w還,白鷗日日長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畫前欲辭官。
秋色籠罩著松溪和石階,拂曉的涼意使愁客想把家還。
注釋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縣,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詳。
粉圖:畫在粉壁上的畫圖。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墻壁。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真人:道家稱存養(yǎng)本性的得道的人。
掛冠:掛冠,即辭官。冠,帽子。
石磴(dèng):石階。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鑒賞
賞析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這兩句運(yùn)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粉壁為天、下有江海的絕妙景致,意境極為開闊,易使讀者產(chǎn)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超脫的想像力,雖寫觀畫感受,卻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表達(dá)出詩人在詠物題畫等方面有相當(dāng)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dú)w,日見白鷗在”描繪一幅浮云飄泊不定、在煙云深處尋找鷗鳥身影的景致,意境極為幽閑,表現(xiàn)了作者隱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曠達(dá)的情懷。此兩句有緊扣上文,烘托氣氛,皆寫畫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鷗,為下文寫王志安的歸隱之思作鋪墊。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掛冠”通過寫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掛冠”的歸隱心,表露出詩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寫,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xì)w坐曉寒”運(yùn)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籠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無不帶有詩人、畫家的感情因素。結(jié)得自然,而又落腳于“秋”字,自然地點(diǎn)明了寄詩抒懷的時間,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xì)w”,字里間處處充溢著客居思?xì)w的酸楚之情,讓詩句意境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dú)感。
云、風(fēng)、雷、電,天、海、月、日、濤,是李白愛入詩的事物。凌、揮、飛、吼,奔、卷、橫、嘯是李白最愛入詩的動詞。此詩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見”、“帶”、“坐”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xiàn)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yáng)跋扈、迅猛闊大、不可一世的氣勢,易使讀者產(chǎn)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同時描寫了畫上的美景,又表達(dá)了思鄉(xiāng)的感情。在詩歌格式上,五言與七言融合一體,也體現(xiàn)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詩歌特色。
創(chuàng)作背景
詹锳先生《李白詩文系年》云:此詩于開元二十五年(737)而作。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jì)(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dāng)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jì)念館。
...〔? 李白的詩(143篇)〕猜你喜歡
重山·晚過黃渡
過客能言隔歲兵。連村遮戍壘,斷人行。飛輪沖暝試春程。回風(fēng)起,猶帶戰(zhàn)塵腥。
日落野煙生。荒螢三四點(diǎn),淡于星。叫群創(chuàng)雁不成聲。無人管,收汝淚縱橫。
從軍詩五首·其三
從軍征遐路,討彼東南夷。
方舟順廣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暉。
蟋蟀夾岸鳴,孤鳥翩翩飛。
征夫心多懷,惻愴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寢,此愁當(dāng)告誰。
身服干戈事,豈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茲理不可違。
念奴嬌·雪霽夜月中登樓望賀蘭山作
登樓眺遠(yuǎn),見賀蘭,萬仞雪峰如畫。瀑布風(fēng)前千尺影,疑瀉銀河一派。獨(dú)倚危欄,神游無際,天地猶嫌隘。瓊臺玉宇,跨鸞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詩興,筆掃千軍快。下視紅塵人海混,脫履不能長喟。對月清光,飲馀沆瀣,氣逼人清煞。玉笙吹徹,此時情意誰解?
吊屈原賦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dú)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dú)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yuǎn)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yuǎn)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xì)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