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深宅大院的豪門權貴,華燈照耀下酒宴大開;侍女也只得裝束端整,替闊佬們去遞菜傳杯。
侍女想起焦土下的親人,柔腸寸斷啊多少苦悲;低下頭佯裝整理羅襪,趕忙擦拭去啼哭淚痕。
注釋
華燈:古代雕刻的有文彩的燈。這里指華貴的燈。敞:敞開。豪門:富豪人家的大門,此處代富豪人家的宅第。俗語有“豪門大戶”。
嬌女:這里指嬌弱的少女。嚴妝:端整的裝扮。玉樽(zūn):玉杯,指豪華的酒席。
情親:指親人。焦土:被戰火焚燒過的土地。
佯(yáng):假裝。這里是絲襪的意思。
參考資料:
1、周振甫.魯迅詩歌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6年:117頁
2、張恩和.魯迅詩詞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138頁
3、吳傳玖.魯迅詩譯讀:昆侖出版社,2005年:89頁
“所聞”鑒賞
賞析
“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裝侍玉樽。”
這里的“華燈”“玉樽”既是寫實,更是用以烘襯“豪門”的窮奢極欲鋪排張揚的生活。“嬌女”,說明少女處于一種被壓迫無力抵抗的地位。兩句對襯:一面是奢侈荒淫,一面是生活所迫;一面是酒食喧騰,一面是強為歡樂。兩句寫了同一場景,而人的苦樂迥異,這正是身份背景對立的表現,也是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真實寫照。
“忽憶情親焦土下,佯看羅襪掩啼痕。”
這兩句全是寫“侍玉樽”的“嬌女”。面對著這伙酒氣熏熏的富豪們,少女忽然想到了在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天地”里的親人。她流下了眼淚,但是這眼淚卻不敢也不愿讓人看見,一個“掩”字,語重千鈞,深刻地反映出這位孤苦無依少女的處境,凝聚著作者魯迅深厚的同情。“佯看”,見出少女的聰明智慧,更見出少女的不得已;“強顏歡笑”的痛苦,才是最深沉的痛苦。
這首詩作者在“尺幅”之大的畫面上,繪出了當時生動的階級壓迫情景,囊括了彼時國民政府統治下的“現實”世界。當時的舊中國,一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吃人者”的荒淫與奢侈;一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的“被吃者”的痛苦與呻吟。詩的思想內涵是既廣袤而又深刻。
在藝術上作者采取了“以小見大”“以點代面”的寫法,由于作者深知七言絕句的“局限”性,所以他一面選取了豪門盛宴這一場景,一面卻以“嬌女侍樽”作為中心出現在“畫面”上。表面看來,前者是“主”,后者是“賓”,但實際恰恰相反,詩的主題中心在“嬌女”(她代表著一個階級,一個“世界”),而“華燈照宴”那喧騰氣氛,不過是用來襯托這一中心人物,反襯她的可親可敬,以及值得同情。
創作背景
《魯迅日記》1932年12月31日:“為知人(知交)寫字五幅,皆自作詩。為內山夫人寫云:‘華燈照宴敞豪門…”? “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地侵略。蔣介石推行“不抵抗主義”,使得廣大的農民和城市貧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婦女被迫成了各式各樣的奴隸,魯迅有感于此作了此詩。魯迅簡介
近現代·魯迅的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
...〔? 魯迅的詩(34篇)〕猜你喜歡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秋日田家雜詠
西風八九月,積地秋云黃。
力田已告成,計日宜收藏。
刈獲須及時,慮為雨雪傷。
農家終歲勞,至此愿稍償。
勤苦守恒業,始有數月糧。
嗟彼豪華子,素餐厭膏粱。
安坐廢手足,嗜欲毒其腸。
豈知民力艱,顆米皆琳瑯。
園居知風月,野居知星霜。
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
賀新郎·贈蘇昆生
蘇,固始人,南曲為當今第一。曾與說書叟柳敬亭同客左寧南幕下,梅村先生為賦《楚兩生行》
吳苑春如繡。笑野老、花顛酒惱,百無不有。淪落半生知己少,除卻吹簫屠狗。算此外、誰歟吾友。忽聽一聲《河滿子》,也非關、淚濕青衫透。是鵑血,凝羅袖。
武昌萬疊戈船吼。記當日、征帆一片,亂遮樊口。隱隱柁樓歌吹響,月下六軍搔首。正烏鵲、南飛時候。今日華清風景換,剩凄涼、鶴發開元叟。我亦是,中年后。
雁門道中書所見
金城留旬浹,兀兀醉歌舞。
出門覽民風,慘慘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
一昔營幕來,天明但平土。
調度急星火,逋負迫捶楚。
網羅方高懸,樂國果何所?
食禾有百螣,擇肉非一虎。
呼天天不聞,感諷復何補?
單衣者誰子?販糴就南府。
傾身營一飽,豈樂遠服賈?
盤盤雁門道,雪澗深以阻。
半嶺逢驅車,人牛一何苦!
橡媼嘆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傴僂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
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
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
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
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