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代]: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xiāng),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木蘭槳子藕花鄉(xiāng),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韓莊閘舟中七夕”鑒賞
賞析
韓莊閘,在山東微山縣微山湖口。七夕,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七日,傳說牽牛星與織女星相會的日子,為民間的美好傳說。作者乘著一艘用木蘭樹做船槳的畫船,在譽(yù)為“藕花之鄉(xiāng)”的微山湖上泛舟。這時,船上的歌聲從下午一直唱到晚上方停了下來。湖上天氣微涼,輕煙籠罩著楊柳,倒映在靜靜的水面,青綠色的遠(yuǎn)山像水波起伏,酷似眉毛;淡黃色的月亮也彎彎高掛,亦似美眉。“山眉澹碧月眉黃”一句甚佳,把微山湖之山和月喻為“眉”,遙遙相對,依稀可見牛郎織女在“相逢”,眉目傳情。
導(dǎo)讀
這首詩,把韓莊閘所見之美與七夕美好的民間傳說結(jié)合起來,既描寫了微山湖之美,又切合融入了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使詩味更濃。
清代·姚燮的簡介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學(xué)家、畫家。字梅伯,號復(fù)莊,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fù)翁、復(fù)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鎮(zhèn)海(今寧波北侖)人。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xué)廣涉經(jīng)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
? 姚燮的詩(1篇)〕
清代:
龔自珍
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fēng)色,漠漠樓臺隔。
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關(guān)山絕,亂云千疊,江北江南雪。
一帽紅塵,行來韋杜人家北。滿城風(fēng)色,漠漠樓臺隔。
目送飛鴻,景入長天滅。關(guān)山絕,亂雲(yún)千疊,江北江南雪。
元代:
虞集
南阜小亭臺,薄有山花取次開。寄語多情熊少府;晴也須來,雨也須來。
隨意且銜杯,莫惜春衣坐綠苔。若待明朝風(fēng)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南阜小亭臺,薄有山花取次開。寄語多情熊少府;晴也須來,雨也須來。
隨意且銜杯,莫惜春衣坐綠苔。若待明朝風(fēng)雨過,人在天涯!春在天涯。
明代:
鐘惺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鉤,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為青羊?qū)m,溪時遠(yuǎn)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dá)。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縣,或所云“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fù)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dāng)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yuǎn),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yán)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yīng)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dú)往。楚人鐘惺記。
出成都南門,左為萬裡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huán)、如玦、如帶、如規(guī)、如鈎,色如鑒、如瑯玕、如綠沉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後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裡為青羊?qū)m,溪時遠(yuǎn)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dá)。自宮以西,流彙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裡。舁夫雲(yún)通灌縣,或所雲(yún)“江從灌口來”是也。
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複見溪。如是者數(shù)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闆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榜。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dāng)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碑皆不堪讀。
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yuǎn),東屯險奧,各不相襲。嚴(yán)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yīng)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
時萬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遊者,多由監(jiān)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dú)往。楚人鐘惺記。
明代:
袁中道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jié)。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jié)。
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
清代:
王國維
暗里追涼,扁舟徑掠垂楊過。濕螢火大。一一風(fēng)前墮。
坐覺西南,紫電排云破。嚴(yán)城鎖。高歌無和。萬舫沉沉臥。
暗裡追涼,扁舟徑掠垂楊過。濕螢火大。一一風(fēng)前墮。
坐覺西南,紫電排雲(yún)破。嚴(yán)城鎖。高歌無和。萬舫沉沉臥。
宋代:
辛棄疾
日日過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雖言如畫,想畫時難邈。
前弦后管夾歌鐘,才斷又重續(xù)。相次藕花開也,幾蘭舟飛逐。
日日過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雖言如畫,想畫時難邈。
前弦後管夾歌鐘,才斷又重續(xù)。相次藕花開也,幾蘭舟飛逐。
金朝:
元好問
絳闕遙天霽景開,金明高樹晚風(fēng)回。
長虹下飲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時歸變滅,神嵩何計得飛來。
窮途自覺無多淚,莫傍殘陽望吹臺。
絳闕遙天霽景開,金明高樹晚風(fēng)回。
長虹下飲海欲竭,老雁叫群秋更哀。
劫火有時歸變滅,神嵩何計得飛來。
窮途自覺無多淚,莫傍殘陽望吹臺。
宋代:
范成大
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游。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
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里舟。
卻笑鱸鄉(xiāng)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
誰將玉笛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遊。
漢樹有情橫北渚,蜀江無語抱南樓。
燭天燈火三更市,搖月旌旗萬裡舟。
卻笑鱸鄉(xiāng)垂釣手,武昌魚好便淹留。
元代:
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zhuǎn)過梧桐樹影。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繡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zhuǎn)過梧桐樹影。
唐代:
杜甫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yīng)飛。
不如醉里風(fēng)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蕊未應(yīng)飛。
不如醉裡風(fēng)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門外鸕鶿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無數(shù)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