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愛寺”譯文及注釋
譯文
手里玩賞著奇麗的彩石,面對著潺潺的溪水觀賞。繞著寺旁那彎彎的小徑,探尋著絢麗多姿的野山花。
百靈聲聲脆,婉轉歌唱。泉水咚咚響,脈脈流淌。
注釋
遺愛寺:寺名,位于廬山香爐峰下。
弄:在手里玩。
鳥語:鳥鳴聲。
“遺愛寺”鑒賞
賞析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這兩句是說是說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于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這里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于耳。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詩人將石、溪、花、鳥、泉等多種自然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又通過“弄”“尋”“行”等細致的動作描寫刻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詩歌兩聯雖然皆為對仗,但由于詩人善于運用動詞,并在第二聯中,及時變換句式結構,因而使得詩歌既具有整飭之美,同時又充溢著一種流動的、活潑的詩意。生動地表現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致的環境氣氛。抒發了作者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這首詩即是在江州任上,于元和十二年游覽遺愛寺有感而作。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的詩(53篇)〕猜你喜歡
蝶戀花·湘水自分漓水下
湘水經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曲曲潺湲,千里飛哀瀉。冰玉半灣塵不惹,停凝欲挽東流駕。
百尺危崖誰羽化。一捻殘香,拈插莓苔隙。憶自尋香人去也,寒原夕陽燒悲灺。
賀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懷趙丞相經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誰來照影,臥龍山下。煙雨偏宜晴更好,約略西施未嫁。待細把江山圖畫。千頃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馬。中有句,浩難寫。
詩人例入西湖社。記風流重來手種,綠陰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國,十里水晶臺榭。更復道橫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問當年魚鳥無存者。堂上燕,又長夏。
蘭陵王·江行
水聲咽,中夜蘭橈暗發。殘春在,催暖送晴,九十韶光去偏急。垂楊手漫折,難結,輕帆一葉。離亭遠,歸路漸迷,千里滄波楚天闊。
除寒乍消歇。剩霧鎖花魂,風砭詩骨。茫茫江草連云濕。悵綠樹鶯老,碧欄蜂瘦,空留檣燕似訴別,向人共愁絕。
重疊,浪堆雪。坐縹緲浮槎,煙外飛越。銜山一寸眉彎月,照枉渚疑鏡,亂峰如發。扁舟獨自,記舊夢,忍細說?
東堂新成二首
種樹成陰辟沼漁,數椽聊此卜幽居。
諸峰稍識嵐霏外,三徑新鋤灌莽余。
窮巷頗回高士轍,藜床時讀古人書。
欲因蘿薜辭簪弁,慚愧天恩在玉除。
無端世路繞羊腸,偶以疏慵得自藏。
種竹旋添馴鶴徑,買山聊起讀書堂。
開窗古木蕭蕭籟,隱幾寒花寂寂香。
莫笑野人生計少,濯纓隨處有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