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譯文及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近水楊寧益《零墨新箋》考證《菩薩蠻》為古緬甸曲調(diào),唐玄宗時傳入中國,列于教坊曲。變調(diào),四十四字,兩仄韻,兩平韻。
娟娟:美好貌,言月光皎潔,月色嫵媚。
姮娥:即嫦娥。姮,音héng。
“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鑒賞
鑒賞
這是一闋以機(jī)趣見巧的小詞。似若詠物,實系喻理。其所表現(xiàn)的“理”,初一讀再也簡單不過,梨花在與皎月爭勝斗艷。上片說因為有月光,雪樣白的梨花被淹化了,分不清“花月”。誠然,這也可謂以月色比襯花容。下片推過一層,在無月的黑夜,梨花的堪稱“花容月貌”的冷艷之色全顯,那可就獨占了“春色”了。細(xì)一想,有了上片月色相比,那“花月兩模糊”之“模糊”其實已寫足了梨花之潔白,則不必再贅述“今夜黑”之背景襯托。這種“讓他春色多”的虛榮好勝心性仿佛有點病態(tài)。再往里想,不免悲哀,楊基似乎傻氣十足地在“笑姮娥”,“讓他”獨占春色,自我表現(xiàn),其實是在講:不是“花”太白,那是因為“夜”太黑。這很驚悚。表現(xiàn)才華,逞露個性,不一定得在夜色如墨的背景前。在黑夜中多幾分春色,難說就值得驕傲。不必深究詞人是否有意“寄托”,也許他在逞才炫巧。但即使如此,詞在客觀效果上表述了與“疾風(fēng)知勁草”相類的命題,只是“勁草”悲壯,“梨花”則悲苦味濃。 ?
楊基簡介
明代·楊基的簡介

楊基(1326~1378)元末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吳中(今浙江湖州),“吳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張士誠幕府,為丞相府記室,后辭去。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于工所。楊基詩風(fēng)清俊纖巧,其中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時人稱楊基為“五言射雕手”。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于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dāng)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倍加稱賞:“吾意詩境荒矣,今當(dāng)讓子一頭地。”楊基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杰”。
...〔? 楊基的詩(7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宜雨亭詠千葉海棠
綠云影里,把明霞織就,千重文繡。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半怯春寒,半便晴色,養(yǎng)得胭脂透。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戴,嬌艷波雙秀。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日還相守。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
西子妝·蛾蕊顰深
蛾蕊顰深,翠茵蹴淺,暗省韶光遲暮。斷無情種不能癡,替消魂、亂紅多處。飄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誤。送春歸、費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嬌隨步。著意憐花,又怕花欲妒。莫辭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猶駐。哀箏似訴。最腸斷、紅樓前度。戀寒枝、昨夢驚殘怨宇。
玉燭新·白海棠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縞衣妝就。東風(fēng)倦倚,憨憨態(tài)、不管敲殘更漏。嫩寒天氣,正睡穩(wěn)、烏衣時候。深夜靜、銀燭高燒,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點芳心,占多少春光,問卿知否?紅妝莫斗。誰得似、凈骨天然清瘦。神娟韻秀。雅稱個、花仙為首。還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青杏兒·風(fēng)雨替花愁
風(fēng)雨替花愁。風(fēng)雨罷,花也應(yīng)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