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來·春盤宜剪三生菜”譯文及注釋
譯文
立春到來,應該采摘生菜和各種果蔬裝滿春盤;佩戴斜插的七寶釵上春燕展翅欲飛。春風吹送著酒釀的香氣透人心脾。排好春宴,大家一齊歌唱著《喜春來》。
注釋
“春盤”句:立春那天,人們常用生菜、春餅等裝盤,邀集親友春游,慶賀春的到來。
生菜:即萵苣葉,生熟皆可食。立春那天,人們常用生菜、春餅等物裝盤,叫作春盤,邀集親友野游,以慶賀春天來臨。
七寶釵: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婦女用的首飾。“七”為虛數。
“喜春來·春盤宜剪三生菜”鑒賞
賞析
這首曲子描寫了民間的立春習俗和迎春的歡悅。此曲句句有“春”,著意渲染迎春氣氛,節令特征鮮明。春盤、春燕、春風、春醞、春宴、春歌,一派祥和的春氣象,令人心醉。
四首散曲中,以第一首的體式最為特別,散曲采用了巧體中的嵌字體形式。嵌字體可每句都嵌同一個字;或分嵌限定的某些字,如貫云石《清江引·立春》每句之首分別冠以“金、木、水、火、土”五字,每句又都用一個“春”字;又有的則是嵌數目。嵌字體以構思奇特取勝,其中也能表達一些特別的思想感情,在加強語氣、增加形式美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此曲描寫了民間的立春習俗和迎春的歡悅。人文與自然交融,動與靜交替,意趣盎然。運用嵌字體連連詠嘆春之到來,表現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創作背景
根據題名“春宴”,可知這四首小令是在春天招待客人的宴會上所寫的詠春曲。從內容看,這組散曲當為在金亡后作者退隱故鄉時所作。本首是其第一首。
元好問簡介
金朝·元好問的簡介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的詩(100篇)〕猜你喜歡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己緬。
鳥弄歡新節,泠風送馀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
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
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
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