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宋代]:陳與義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春寒”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二月的巴陵,幾乎天天都刮風,料峭的春寒給園林的花木帶來了災難,叫人擔心害怕!
嬌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鮮紅的花朵,獨自在寒風冷雨中默默開放著。
注釋
選自《簡齋集》。陳與義(1090-1138),號簡齋。宋代詩人。此詩寫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
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陽市。
園公:詩人自注:“借居小園,遂自號園公。”
胭脂:一種紅色顏料。也泛指紅色。
“春寒”鑒賞
賞析
這首絕句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說到詠海棠,自然忘不了蘇軾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其實,這兩首海棠詩都是借海棠寫自己。蘇軾筆下的海棠圣潔、幽寂,是他貶官黃州時的寫照;陳與義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時的寫照。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鋪墊。“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聯系到下文,不僅有風,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風雨,凄冷無比。更何況詩人還流離失所、漂泊無依。由己及物,想到滿園即將吐蕊發(fā)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擔心。“怯園公”此三字,道出了詩人心境:既怯花不發(fā),又怯花發(fā)遭雨打。
盡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詩人還是希望尋覓到些許的安慰。當他看到園中海棠時,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宋祁詞《錦纏道》曰:“海棠經雨胭脂透。”海棠經雨打風吹,像濕透的胭脂一樣,會有所殘敗。但詩人眼中的海棠,卻是那樣的傲然不屈:“不惜”嬌色、“獨立”風雨。花木不會有什么情感,有情的只是詩人,詩人“情眼觀物”,便萬物皆有情了。此時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詩人的化身——風流,雅致,卻還有孤傲的品格。
此詩作者開海棠喻己之風,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貶官遭際。而陳簡齋筆下的海棠雅致孤高,不僅風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時的寫照。詩人將自己的風骨、品格融入對海棠的描寫中,使這首詩成為詠物詩的上乘之作。聯系到“靖康之難”后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鄉(xiāng),這首詩也就獲得了超越個人情懷的普遍品格。
宋代·陳與義的簡介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
? 陳與義的詩(11篇)〕
元代:
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柳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明代:
文徵明
三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入樊籠。
五湖春夢扁舟雨,萬里秋風兩鬢蓬。
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
白頭博得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三十年來麋鹿蹤,若為老去入樊籠。
五湖春夢扁舟雨,萬裡秋風兩鬢蓬。
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
白頭博得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唐代:
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云遮眼,思鄉(xiāng)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xiāng)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唐代: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唐代:
王昌齡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
罍觴且終宴,功業(yè)會未了。
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
門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
客有住桂陽,亦如巢林鳥。
罍觴且終宴,功業(yè)會未了。
山月空霽時,江明高樓曉。
門前泊舟楫,行次入松筱。
此意投贈君,滄波風裊裊。
宋代:
杜常
行盡江南數十程,曉星殘月入華清。
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
行盡江南數十程,曉星殘月入華清。
朝元閣上西風急,都入長楊作雨聲。
唐代: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 一作:連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連江 一作:連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宋代:
柳永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游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云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暮雨初收,長川靜、征帆夜落。臨島嶼、蓼煙疏淡,葦風蕭索。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遣行客、當此念回程,傷漂泊。
桐江好,煙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繞嚴陵灘畔,鷺飛魚躍。遊宦區(qū)區(qū)成底事,平生況有雲泉約。歸去來、一曲仲宣吟,從軍樂。
魏晉:
曹叡
雙桐生空井。
枝葉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
玄雨潤其柯。
綠葉何蓩蓩。
青條視曲阿。
上有雙棲鳥。
交頸鳴相和。
何意行路者。
秉丸彈是窠。
雙桐生空井。
枝葉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
玄雨潤其柯。
綠葉何蓩蓩。
青條視曲阿。
上有雙棲鳥。
交頸鳴相和。
何意行路者。
秉丸彈是窠。
唐代:
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群心妒,休牽衆(zhòng)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