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莫干山”譯文及注釋
譯文
翻身躍入有七個座位的臥車,回頭看拋在身后的眾多高聳山峰已隱沒在崇山峻嶺中。
才經過莫干山山間曲折盤旋的山間公路,車速飛馳又到了杭州。
注釋
莫干山:在浙江省德清縣西北,為浙北避暑、休養勝地。相傳春秋時吳國在此鑄“莫邪”、“干將”二劍,故名。
七人房:指詩人使用的可坐七人的汽車。
峰巒:大小尖利的山。峰:大而尖的山。巒:小而堅的山。
莽蒼:郊野之色,遙望不甚分明。莽:空曠無際。蒼:青綠色。
四十八盤:泛指莫干山山間曲折盤旋的山間公路。
錢塘:現杭州市的舊縣名。
“七絕·莫干山”鑒賞
賞析
全詩一二句敘寫作者乘車在下山的路中穿行,回頭看拋在身后的峰巒已入莽蒼。三四句寫詩人還沉浸在對莫干山盤旋陡峭的山勢的回味之中時,回程的路不知不覺地走完了。
“翻身復進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這是寫毛澤東乘車歸途回望莫干山。翻身跳進汽車里,回頭看大大小小的山峰,已隱人到迷茫不清的草色中。詩人和隨同人員,由莫干山的主峰塔山下來,很快地上了汽車,這時汽車已經發動?!胺韽瓦M”即轉身躍入,表現了乘車人動作敏捷,狀寫了上車的動作快而有力,說明心情歡愉,游興未盡,不但體力未減,而且有所增強。杜甫《哀江頭》有:“翻身向天仰射去,一笑正墜雙飛翼。”毛澤東將手稿中的“復入”改為“復進”,避免與下旬中的“入”字重復。詩人將可坐七人的轎車稱為“七人房”,通俗而幽默。“翻身復進七人房”一句,揭示了詩人動作輕快、心情歡愉的情狀。“回首峰巒入莽蒼”,轎車急馳,回頭看時,莫干山的峰巒已進入蒼茫的野色之中,越來越辨認不清了,形象而真切。從乘車下山,到“回首峰巒入莽蒼”,對時空轉換與行車速度,詩人只用“回首”二字,刻畫出對名山勝境未了的興致。詩人用“峰巒”來代指莫干山,很恰當。“莽蒼”,古人多用于迷濛不清、空曠無際的田野之色,詩人用于山色也很貼切。因為那里“百道泉源飛瀑布”,青竹野樹翠無邊,云生霧繞,遠遠望去,只能是迷茫一片,同廣闊無邊的田野渾然一體。
次句接寫下山途中,車窗外的青峰翠巒隨窗內視點的飛速移動和空間角度的不斷變化,由大而小,由近而遠,由高而低,以至于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這一句采用的是兼語句式,“峰巒”既是“回首”的賓語,又兼“入蒼莽”的主語。北宋陳摶《歸隱》詩曰:“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寫的是夢境。“回首峰巒入莽蒼”與“回首青山入夢頻”句式相近,卻寫的是實景?!盎厥住闭諔_頭的“翻身”,表現出詩人對名山勝境的顧眄留戀和未了的興致?!胺鍘n入莽蒼”與“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入”字,將靜態的景物動態化,極為傳神。
莫干山與杭州城的空間直距近百里,以路程計,當不止此數,行車決非片刻能到。但詩的藝術時空,可以“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晉陸機《文賦》)。如果說“回首”句是以急速變化的空間景象表現飛逝而去的時間意象的話,那么結尾兩句則是采用時空變形的藝術手段,化時辰為瞬間,縮百里為咫尺,寫出獨特的審美感受。
“四十八盤”顯示的是峰回路轉、彎曲盤旋的空間意象,“才走過”卻有著急遽發展的時間節奏。上一句的那個“入”字表現為一個過程,“入莽蒼”當在車離山道之后。而“回首”則是一路不斷地向后瞻望,全神貫注地目送“峰巒”遠去。待到山色終于融入一片蒼莽之中,這時轉過臉來,才發現不知不覺中轎車已履平地,這便是“才走過”云云的心理依據。從山上到山下,詩人感覺到的只是頃刻間的一馳而過,于是原有的空間被極大地壓縮了。作者的《七律·登廬山》的開頭兩句“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在展現雄偉壯闊的空間景象的同時,著一時間速率極快的“躍”字,一下子將廬山上下的空間距離縮小,生動地表現出詩人的豪情?!八氖吮P才走過”的“走”字,是飛奔之意,與“躍”字有相同的藝術功能,又和下一句的“風馳”同義。而結尾句如果沒有“風馳”二字過渡,就會使人產生莫干山下即“錢塘”的錯覺。其實“四十八盤”只是歸程的一小段,離杭州尚有百里之遙,但作者卻以風馳電掣、其疾如飛的車輪轉動,形象地表現了時光的高速,壓縮了出發點與目的地之間巨大的空間距離?!耙选被貞暇涞摹安拧?,構成兩句間的順承關系。“又”則點明“到錢塘”并非初次,暗示了由杭州去莫干山,再由莫干山返回杭州的來去行蹤,具有極強的概括力。
這首詩主要的藝術特色:風格輕快。體現在歸途人的心情與動作的輕快上。上汽車的動作“翻身躍入”,體輕敏捷,干凈利落,“躍”字傳神,顯得老當益壯,非常活躍。在回首山色時,看到的是“入莽蒼”,反襯出汽車遠離莫干山以及行駛之快,一個“又”字,更加突出車速之快,又表現了作者心情的輕快。在不知不覺當中,已經走過“千里”之程,詩人完全沉浸在輕松快樂之中,顯得輕舟的神速。兩者都體現了一個“快”字,表現的是一個“松”的心境。所不同的是,一個在陸上,一個在水上;一個坐車,一個乘船;一個“回首”,一個“旁觀”。
全詩即景抒情,詩句輕快,語言明白如話,詩趣意興盎然。詩人此次游興極好,心境閑適,以致慨嘆時光走得太快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1955年。是作者游歷杭州,驅車回程途中,余興未盡,乃再口占一絕,抒發輕松愉快的心情。此詩和《看山》、《五云山》都是寫于同一時期。
毛澤東簡介
近現代·毛澤東的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戰略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 毛澤東的詩(48篇)〕猜你喜歡
逍遙堂會宿二首
轍幼從子瞻讀書,未嘗一日相舍。既仕,將宦游四方,讀韋蘇州詩至“安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惻然感之,乃相約早退,為閑居之樂。故子瞻始為鳳翔幕府,留詩為別曰:“夜雨何時聽蕭瑟⑴?”其后子瞻通守余杭⑵,復移守膠西⑶,而轍滯留于淮陽、濟南⑷,不見者七年。熙寧十年二月,始復會于澶濮之間⑸,相從來徐留百余日。時宿于逍遙堂,追感前約,為二小詩記之。
逍遙堂后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
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
秋來東閣涼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臥北窗呼不起,風吹松竹雨凄凄。
買陂塘·歸鴉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
水龍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當年紫禁煙花,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風倦客,一杯情話,為君傾倒。
回首燕山,月明庭樹,兩枝烏繞。
正情馳魏闕,空書怪事,心膽墮,傷殷浩。
禍福無端倚伏,問古今、幾人明了。
滄浪漁父,歸來驚笑,靈均枯槁。
邂逅淇南,歲寒獨在,故人襟抱。
恨黃塵障尺,西山遠目,送斜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