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以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ǐ zhuī cì dì以錐刺地 | 用錐子刺地來測量地的深淺。比喻見識淺陋,所知甚少。 |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
yǐ xíng qù xíng以刑去刑 | 用刑罰遏止刑罰,意謂從重量刑,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 《商君書·靳令》:“行罰,重其輕者,輕其重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此謂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輕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韓非子·飭令篇》無,是其證。”又《去強》:“以刑去刑,國治。” |
yǐ cǐ lèi tuī以此類推 | 根據這一事物的道理,去推出與此類似的其它事物的道理。 |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六:“宣和間,宗室圍爐次,索炭,既至,訶斥左右云:‘炭色紅,今黑,非是。’蓋嘗供熟火也。以此類推之,豈識世事艱難!” |
zuò yǐ dài dàn坐以待旦 | 旦:天亮。坐著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 《尚書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 |
xí yǐ chéng sú習以成俗 | 俗:習慣。長期以來就是這樣做,成了習俗。 | 《魏書 高允傳》:“雖條旨久頒,而俗不革變。將由居上者未能悛改,為下者習以成俗,教化陵遲,一至于斯。” |
yǐ yè xù zhòu以夜續晝 | 猶言以夜繼日。 | 《南史·謝靈運傳》:“靈運表陳疾,賜假東歸。將行,上書勸伐河北,而游娛宴集,以夜續晝。” |
yǐ shèn wéi jiàn以慎為鍵 | 用謹慎作鎖。表示處事十分小心,不以言惹禍。 | 唐·劉禹錫《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啟,爾心之門。無為我兵,當為我藩。以慎為鍵,以忍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
yǐ huá zhì huá以華制華 | 華:中國人;制:控制。用中國人控制中國人。 | 毛澤東《關于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它將更厲害地進行其‘以華制華’的政治進攻和‘以戰養戰’的經濟侵略。” |
yǐ hēi wéi bái以黑為白 | 謂顛倒是非。 | 《呂氏春秋·應同》:“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 |
xū xí yǐ dài虛席以待 | 空著位置等待。 |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桌上擺著精致的餐具虛席以待,使人穿堂而過時有一種晝夜不分的懶洋洋的感覺。” |
gōng yù yǐ shí攻玉以石 | 攻:加工,制造;以:借用。加工璞玉需借用他山之石。比喻以他人之長,治自己之短。 | 《詩經·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mó lì yǐ xū摩厲以需 | 見“摩厲以須”。 |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朱佩茞》:“媳婦有妖胎,會將摩厲以需,毋復聒之使不安靜也。” |
yǐ cí qǔ rén以辭取人 | 見“以言取人”。 | 《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宰我有文雅之辭,而智不充其辯。孔子曰:‘ ……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
zuò yǐ dài bì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yǐ shēn shì fǎ以身試法 | 身:親身;指生命;試:嘗試;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嘗試法律。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
lè yǐ wàng yōu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
nán yǐ zhì xìn難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馬克·吐溫《競選州長》:“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
yǐ dú gōng dú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藥治病毒。喻指用對方使用的厲害手段制服對方。 | 宋 羅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積,巴菽殂葛猶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
zī zī yǐ qiú孜孜以求 | 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勤勉的樣子)。 | 孫犁《蕓齋瑣談》:“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有根有據、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也為人所熟知了。” |
yǐ zhí bào yuàn,yǐ dé bào dé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liáo yǐ zì wèi聊以自慰 | 聊:姑且;自慰:自我安慰。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 | 漢 張衡《鴻賦序》:“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緒,乃為之賦,聊以自慰。” |
xìn yǐ wéi zhēn信以為真 | 把假的當作真的。信:相信。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稱是宰相房玄齡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來歷,信以為真,把他十分敬重。” |
jiǎn yǐ yǎng dé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yán zhèn yǐ dài嚴陣以待 | 嚴:嚴肅整齊;嚴陣:整齊嚴正的陣勢。擺好陣勢等待著。指做好充分戰斗準備;等著敵人。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
diào yǐ qīng xīn掉以輕心 | 掉:原意為搖擺;現只表示一種動作;無實義;輕心:漫不經心。對事情采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不認真當回事。 | 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
xué yǐ zhì yòng學以致用 |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用。 | 李新《為有源頭活水來》:“要結合實際工作和革命斗爭的需要來學,學以致用,并且勤學苦學。” |
yǐ qū qiú shēn以屈求伸 | 屈:彎曲;伸:伸直伸展。用彎曲來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為進的策略。 | 《周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bù yǐ wéi yì不以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對人、對事抱輕視態度。 | 北魏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秦太上君寺》:“臨淄官徒有在京邑,聞懷磚慕勢,咸共恥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為意。” |
yǐ yì gē ēn以義割恩 | 義:道義。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辦事,不殉私情。 | 《漢書·孝成趙皇后傳》:“夫小不忍亂大謀,恩之所不能已者義之所割也。” |
yǐ shǒu wéi gōng以守為攻 | 用防御作為擊破敵人的手段。 | 宋·秦觀《邊防策下》:“蓋充國以先零窮寇,急與之角,則中國必有饋挽轉輸之勞,故罷騎留屯而圖以期月,此則以守為攻者也。” |
dà chē yǐ zài大車以載 | 大車材堅,能載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夠勝重任。 | 《易經·大有》:“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 |
méng yǐ yǎng zhèng蒙以養正 | 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 《易·蒙》:“蒙以養正,圣功也。” |
yǐ dà è xì以大惡細 | 用大的罪名來責備人微小的過失。 | |
yǐ sǐ jì zhī以死濟之 | 不惜一死來把某事繼續下去。形容決心很大,不可動搖。 | 章炳麟《電湘救趙》:“炎公受省憲付托之重,更當以死濟之。” |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挾天子以令諸侯 | 挾制著皇帝,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現比喻用領導的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必從,然謂之尊君則不可。” |
yǐ ròu dàn hǔ以肉啖虎 | 見“以肉餧虎”。 |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紀·赧王》:“以攬權要秦王,正如以肉啖虎耳。” |
rì yǐ wéi cháng日以為常 | 經常做某件事,成了慣例常規。 |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不然則予之耽寢,日以為常,記者語簡而不盡其詳,亦不可知。” |
yǐ tāng zhǐ fèi以湯止沸 | 用開水去制止水的沸騰。比喻處理問題方法不對,反而助長其氣勢。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盡數》:“夫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 |
yǐn yǐ wéi róng引以為榮 | 以此事為光榮。 | 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們一向規規矩矩,也把兒女們調教的規規矩矩,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事。” |
yǐ yù dǐ què以玉抵鵲 | 漢桓寬《鹽鐵論·崇禮》:“南越以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抵,拋擲。后以“以玉抵鵲”比喻有珍貴之物而不知愛重。 | 漢·桓寬《鹽鐵論·崇禮》:“南越以孔雀珥門戶,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以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 |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為合必有不合,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mèi sǐ yǐ wén昧死以聞 | 昧:冒。聞:使聽到。冒著死罪來稟告您。表示謹慎惶恐。 | 《史記 趙世家》:“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昧死以聞!” |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 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 清·羅澤南《與蔣瀛海書》:“取古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調和其血氣。” |
kuān yǐ dài rén寬以待人 | 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 |
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zì rén嚴以律己,寬以字人 | 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 清·汪琬《送張牖如之任南寧序》:“嚴以律己,寬以字人。” |
yǐ lǐ xiāng dài以禮相待 |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
yǐ yē fèi cān以噎廢餐 | 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 《南史 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
yǐ huǐ wéi fá以毀為罰 | 根據人們的非毀給以懲罰。參見“以譽為賞”。 | 《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尹知章注:“以毀譽為賞罰,則官自然失理。” |
yǐ xīn wèn xīn以心問心 | 在心中自問自盤算。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以心問心,忽然道:‘有計了。’” |
qī yǐ qí fāng欺以其方 | 欺:欺騙;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壞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騙別人。 |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
dòng zhī yǐ qíng動之以情 | 用感情來打動他的心。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隨便他如何導之以理,動之以情,一個只是不肯松口。” |
yǐ quán dá biàn以權達變 | 用靈活的態度去適應變化發展的時勢。 | 清·王韜《變法自強》下:“不知時之所尚,勢之所趨,終貴因事制宜,以權達變。” |
yǐ zhǐ cè hé以指測河 | 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比喻達不到目的。 | 《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
yán yú zé jǐ,kuān yǐ dài rén嚴于責己,寬以待人 | 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 《憶鄧拓·鄧拓和人民日報》:“老鄧總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主動承擔責任,不使別的同志感到壓力。” |
xí yǐ chéng fēng習以成風 | 風:風氣。習慣了,就形成了風氣。 | 宋·朱熹《諫諍》:“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擇其不敢言之甚者為臺諫,習以成風,如何做得事。” |
yǐ róng qǔ rén以容取人 | 只憑容貌來衡量人的品質和才能。 | 《韓非子·顯學》:“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以容取人,則失之子羽; 以辭取人,則失之宰予。” |
yǐ tiān xià wéi jǐ rèn以天下為己任 | 把國家的興衰治亂作為自己的責任。 | 《南史 孔休源傳》:“休源風范強正,明練政體,常以天下為己任。” |
chí zhī yǐ héng持之以恒 | 持:保持;堅持;之:代詞;指所要堅持的東西;恒:長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堅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宋 樓鑰《攻愧集 雷兩應詔封事》:“凡應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誠,持之以久。” |
wú yǐ fù jiā無以復加 | 復:再。再也不能超過。指程度達到了頂點。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宜崇其制度,宣視海內,且令萬世之后無以復加也。” |
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貪天之功以為己力 | 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
yǐ shuǐ tóu shuǐ以水投水 | 比喻事物類同很難辨別。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說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
rén yǐ qún fēn人以群分 | 人按照其品行、愛好而形成團體,因而能互相區別。指好人總跟好人結成朋友,壞人總跟壞人聚在一起。 | 《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 |
yǐ luǎn dí shí以卵敵石 | 用蛋去抵擋石頭,比喻不自量力。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周瑜小子,偏懷淺戇,自負其能,輒欲以卵敵石;兼之擅作威福,無罪受刑,有功不賞。蓋系舊臣,無端為所摧辱,心實恨之!” |
yíng rèn yǐ jiě迎刃以解 | 同“迎刃而解”。 | 《中國近代文論選·論科學之發達可以辟舊小說之荒謬思想》:“準此推之,以真理詰幻狀,以實驗搗虛情,雖舉國若狂,萬人同夢,而迎刃以解,渙然冰消。” |
yǐ qiáng líng ruò,yǐ zhòng bào gu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對方。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自是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
yǐ gōng shú zuì以功贖罪 | 贖:抵償。用功勞抵消罪過。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以功贖罪。” |
chū yǐ gōng xīn出以公心 | 指考慮事情以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出發點。 |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須出以公心。” |
yǐ fēng bǔ qiàn以豐補歉 | 把豐年積余的糧食儲備起來,留待災年歉收時使用。 | 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以豐補歉,很有必要。” |
yǐ wéi kǒu shí以為口實 | 口實:話柄。作為談話的資料。指作為指責、攻擊或嘲笑的話柄。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楚語下》:“使無以寡君為口實。” |
shī yǐ yán zhì詩以言志 | 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亦作“詩言志”、“詩以道志”。 | 《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 |
yǐ bào yì luàn以暴易亂 |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雖袁紹龔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 |
yǐ wén luàn fǎ以文亂法 |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 《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
liáo yǐ zú suì聊以卒歲 | 聊:姑且;勉強;卒:盡;終;歲:一年。姑且這樣度過一年。本指逍遙自在地度日。現用以形容生活的艱難。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人謂叔向曰:‘子離于罪,其為不知乎?’叔向曰:‘與其死亡若何?詩曰: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知也。’” |
yǐ rén wéi jiàn以人為鑒 | 《書·酒誥》:“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于,以;監,通“鑒”,鏡。《國語·吳語》:“王其盍亦鑒于人,無鑒于水。”韋昭注引《書》曰:“人無于水鑒,當于民鑒。”后以“以人為鑒”謂將別人的成敗得失作為自己的鑒戒。 | 《書·酒誥》:“古人有言曰:‘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于,以;監,通“鑒”,鏡。《國語·吳語》:“王其盍亦鑒于人,無鑒于水。”韋昭注引《書》曰:“人無于水鑒,當于民鑒。” |
xiāng xǔ yǐ mò相喣以沫 | 喣:吐口水。彼此吐口水來濕潤對方。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 晉·葛洪《抱樸子·詰鮑》:“儉以率物,以為美談,所謂盜跖分財,取少為讓,陸處之魚,相喣以沫也。” |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他山:別的山。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的外力。 | 元·許名奎《忍經》:“堯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yǐ tāng wò xuě以湯沃雪 | 湯:開水;沃:澆。用開水澆雪。比喻效果明顯。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若以水滅火,若以湯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sǎo tà yǐ dài掃榻以待 | 榻:床。把床打掃干凈等待客人到來。對客人表示歡迎的意思。 | 清 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 朋僚函札 向榮來函》:“如閣下允為留營,弟當于營中掃榻以待。” |
shì yǐ wéi rì誓以皦日 | 謂誓同生死,親愛終生。語本《詩 王風 大車》:“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 《詩經·王風·大車》:“各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
xià chóng bù kě yǐ yǔ bīng夏蟲不可以語冰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莊子·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 |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 | 服:制服。用強力使人服從。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zé rén yǐ xiáng,dài jǐ yǐ lián責人以詳,待己以廉 | 責:要求;詳:完備,引申為苛求;廉:少。對他人要求苛刻,對自己要求寬松。 | 唐·韓愈《原毀》:“今日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 |
xiǎo yǐ dà yì曉以大義 | 曉:使人明白。把道理對人講清楚。 |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第十四篇:“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合欲曉以大義。” |
yǐ guǎn kuī bào以管窺豹 | 用竹管看豹,只能見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狹隘,見識短淺。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
yǐ yī chí wàn以一持萬 | 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 | 先秦 荀況《荀子 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 |
miǎo yǐ shān hé邈以山河 | 同“邈若山河”。 | 清·譚嗣同《鄒硯銘敘》:“而斷金之誼,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
yǐ shì yā rén以勢壓人 | 以:憑借。憑借自己的權勢去壓制別人。 | 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首先要對討論和批評的問題研究清楚,絕不能以偏概全,草木皆兵,不能以勢壓人,強詞奪理。” |
rú yuán yǐ cháng如原以償 | 謂愿望得到實現。 | |
yǐ dǎng jǔ guān以黨舉官 | 按照朋黨關系來選拔官吏。 | 《韓非子·有度》:“今若以譽進能,則臣離上而下比周;若以黨舉官,則民務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國亂。” |
yǐ mào qǔ rén以貌取人 | 以:根據;憑據;貌:外貌;取:衡量、判斷。根據人的外貌衣著來判斷、衡量其品質能力的高下。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yǐ wǎng jiàn lái以往鑒來 | 用過去的經驗教訓作為以后辦事的借鑒。 | 《三國志·魏書·楊阜傳》:“愿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鑒來。” |
yǐ guān bǔ lǚ以冠補履 |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補鞋。比喻以貴重物品配賤物。 | 《漢書·賈誼論》:“履雖鮮不如于枕,冠雖敝不以苴履。” |
yǐ sī fèi gōng以私廢公 | 由于私情而廢棄公務。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云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 |
é yǐ chuán é訛以傳訛 | 把本來就是錯誤的東西妄加傳播,越傳越錯。 | 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上·愛妾換馬》:“不然,長髯紫衣,怪誕幽顯之說,何其駭異哉?后人又不考而吟詠焉,訛以傳訛也。” |
yǐ tíng zhuàng zhōng以筳撞鍾 | 見“以莛撞鐘”。 | |
yǐ kuài yán lùn以快言論 | 以:目的連詞;快:使痛快。使言論痛快。 | 清·劉開《問說》:“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 |
yǐ róu zhì gāng以柔制剛 | 以:用。柔:柔和。制:制服。剛:剛強。用柔和的辦法去制服剛強的。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yǐ yí zhì yí以夷制夷 | 夷:舊時泛指外族或外國。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使其相互沖突;削弱其力量。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鄧訓傳》:“議者咸以羌胡相攻,縣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護。” |
yǐ ruò zhì qiáng以弱制強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著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強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斃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yǐ ěr dài mù以耳代目 | 拿聽到的代替親眼看到的。指不親自去調查了解,光聽信別人說的。 |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類》:“這種以耳代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并不是罕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