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門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xǐ lǚ zào mén屣履造門 | 屣履:拖著鞋子走路;造:往。拖著未穿好的鞋登門拜訪。形容急于會見的匆忙樣子。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鄭玄傳》:“國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門,告高密縣為玄特立一鄉。” |
lóng mén diǎn é龍門點額 | 比喻仕路失意或科場落第。 |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爾雅》曰:‘鳣,有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 |
dōng mén huáng quǎn東門黃犬 |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事見《史記·李斯列傳》。后以“東門黃犬”作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 《史記·李斯列傳》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
gè mén gè hù各門各戶 | 各:各自。各自立有自己的門戶。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各門各戶的,你有本事排揎你們那邊的人去!” |
bié lèi fān mén別類分門 | 按一定標準分成門類。參見“分門別類”。 | 清 蔣士銓《臨川夢 隱奸》:“將江浙許多窮老名士,養在家中,尋章摘句,別類分門,湊成各樣新書刻板出賣。” |
qīng shuǐ yá mén清水衙門 | 喻沒有油水的機構或地方。 | 《新華月報》1980年第5期:“在市總工會混了兩年,覺得工會是清水衙門。” |
tuō bō yán mén托缽沿門 | 缽:僧尼的食器。比喻挨家乞求施舍。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晝則托缽沿門,夜則棲身檐下,蓋不知幾經日矣。” |
yuǎn mén jìn zhī遠門近枝 | 比喻遠親近親。 | |
zhāo mén nà xù招門納婿 | 招門:招進門。舊時男子家貧,女家無子,招以為婿。 | 老舍《駱駝祥子》:“劉老頭兒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給虎妞弄個招門納婿的‘小人’。” |
běi mén nán yá北門南牙 | 北門:指羽林諸將;南牙:指宰相。指文武重臣。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紀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牙,同心協力。” |
zhuāng mén miàn裝門面 | 表面偽裝。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4回:“左右是你的老婆,替你裝門面。” |
xuē biàn zhī mén薛卞之門 | 薛:古代善于鑒定刀劍的薛燭;卞:指發現寶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鑒賞人才的人。 |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綠,長價于薛卞之門。” |
bì kǒu sè hù閉門塞戶 | 關閉門窗,堵塞洞穴。多謂防備之嚴。 | 見“閉門塞竇”。 |
yī mén tóng qì一門同氣 | 謂同門兄弟。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門同氣,我怎么不與他出力辨明冤枉。” |
huā mén liǔ hù花門柳戶 | 指妓院。 | 元·無名氏《小孫屠·謀殺孫必達》:“奴家當脫得花門柳戶,與孫官人結為夫妻。” |
pù sāi lóng mén暴腮龍門 | 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 | 《太平御覽》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巨靈跡猶在,去長安九百里。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暴腮龍門。” |
dùn jì kōng mén遁跡空門 | 見“遁入空門”。 |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無路,因此上,來披剃,遁跡空門。” |
āi mén āi hù挨門挨戶 | 挨:按照順序。按照住戶的順序一家也不漏。同“挨門逐戶”。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六章二:“她心生一計,挨門挨戶問人家要不要水。” |
dù mén píng jì杜門屏跡 | 見“杜門晦跡”。 | 唐·楊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公杜門屏跡,心不自安,與門生故吏數百人歸于后魏。” |
chéng mén fēi xuě程門飛雪 | 程:宋代理學家程頤。比喻尊師重教。 | 魯迅《書信集·致許廣平》:“程門飛雪,貽誤多時。” |
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對屠門而大嚼 | 屠門:肉鋪。比喻心里羨慕而不能如愿以償,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
yìng chēng mén miàn硬撐門面 | 裝體面,假充上流。保持高等或中等階級社會地位的風度、架子或門面。 | |
xiàng mén sǎ sǎo相門灑掃 | 相:宰相、丞相、相國。在宰相門前掃地。形容干求有術。 | 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掃齊相舍人門外。” |
chéng mén yú yāng城門魚殃 | 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明·李東陽《尹公墓志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
zéi qù guān mén賊去關門 | 賊偷了東西走后才云關門。比喻事故發生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法瑫宗一禪師》:“僧曰:‘若不遇于師,幾成走作。’師曰:‘賊去后關門。’” |
bīn kè yíng mén賓客迎門 | 盈門:滿門。客人擠滿門庭。形容家里客人非常多。 | 《梁書 王暕傳》:“時文憲作宰,賓客盈門,見暕相謂曰:\'公才公望,復在此矣。\' |
gào dài wú mén告貸無門 | 告貸:向別人借錢。想借錢但沒有地主借。指生活陷入困境。 | 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一部:“是如何告貸無門,處處受別人的嘴臉。” |
bǎi lóng mén zhèn擺龍門陣 | 閑談,聊天,講故事。 | 茅盾《如是我見我聞》:“上茶館,‘擺龍門陣’,是這里的風尚。” |
qióng xiàng jué mén窮巷掘門 | 掘:通“窟”,土屋。荒僻的里巷,簡陋的土屋。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戶惓樞之土耳。” |
yǐ mén bàng hù倚門傍戶 | 倚、傍:靠著。比喻做學問自己沒有見解,只襲取別人的說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涿州紙衣和尚》:“倚門傍戶猶如醉,出言吐氣不慚惶。” |
dù mén jué jì杜門絕跡 | 指隱居不出。 | 《后漢書·黨錮傳·劉佑》:“(劉佑)后得赦出……詔拜中散大夫,遂杜門絕跡。” |
péng mén bì hù蓬門篳戶 | 形容窮苦人家所住的簡陋的房屋。 | 《禮記·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 |
qiān mén wàn hù千門萬戶 | 形容房屋廣大或住戶極多。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孝武本紀》:“于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各人自掃門前雪 |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 | 明 張鳳翼《灌園記 后識法章》:“進去罷,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lì mù nán mén立木南門 | 立木:豎木于地上。用具體事實來證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開來。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 《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
jī qū kòu mén饑驅叩門 | 指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 | 語出晉 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
guān mén luò shuān關門落閂 | 最終肯定,再無更改。 | 《負曝閑談》第22回:“四盞燈籠,值不了五角錢;加上煤炭柴火,頂多到了四十塊錢,那是關門落閂的了。” |
xiàng mén chū xiàng相門出相 | 相:宰相、丞相、相國。宰相門里還出宰相。指名門子弟能繼承父兄事業。 | 宋·辛棄疾《瑞鶴仙·壽上饒倅洪莘之》詞:“記從來人道:相門出相,金印累之盡有。” |
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半夜敲門心不驚 | 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āi mén zhú hù挨門逐戶 | 挨家挨戶,一家也沒有漏掉。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61回:“寫出岳元帥父子受屈情由,挨門逐戶的分派;約齊日子,共上民表,要替岳爺申冤。” |
gāo mén dà hù高門大戶 | 高門:舊時指富貴之家;大戶:聲勢顯赫的家族。有錢有勢的人家。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滿少卿饑附飽揚》:“因他是個市戶出身,一時沒有高門大族來求他的。” |
zhèng chū duō mén政出多門 | 政令出自許多部門。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魯之有季孟,猶晉之有欒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謀曰:‘晉政多門,不可從也。’” |
mén wú zá kè門無雜客 | 見“門無雜賓”。 | 《宋書·袁粲傳》:“居負南郭,時杖策獨游,素寡往來,門無雜客。” |
dù mén huì jì杜門晦跡 | 晦:隱匿。關上門,隱匿自己的蹤跡。指隱居起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或動態。 | 《周書·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宣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 |
zhū mén xiù hù朱門繡戶 | 朱門:紅漆大門;繡戶:雕繪華美的門戶。比喻富貴人家婦女的住處。也借指富貴人家。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娘子朱門繡刻戶,妾素無葭莩親,慮致譏嫌。” |
pù sāi lóng mén曝腮龍門 | 曝:曬;龍門:河津。鯉魚在龍門下曬它的兩腮。比喻科舉落榜。 | 《辛氏三秦記》:“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曝腮龍門。” |
hán mén bó huàn寒門薄宦 | ||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樣多的草莽英雄又闖進了成都城,這不正是‘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xiàng mén yǒu xiàng,jiàng mén yǒu jiàng相門有相,將門有將 | 相:宰相、丞相、相國。指宰相和大將之家的子孫能夠繼承父業,有將相的才能。 | 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
yī dēng lóng mén一登龍門 | 龍門:傳說鯉魚躍過龍門就變成龍。指一時間飛黃騰達。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膺傳》:“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 |
shàn mén nán kāi善門難開 | 善門:為善之門。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 |
bì mén guī dòu篳門圭竇 | 篳門: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籬笆作門。柴門小戶,比喻窮人的住處。 | 《魏書·李謐傳》:“繩樞甕牖之室,篳門圭竇之堂,尚不然矣。” |
wǔ huā bā mén五花八門 |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2回:“那小戲子一個個戴了貂裘,簪了雉羽,穿極新鮮的靠子,跑上場來,串了一個五花八門。” |
chuán dào qiáo mén zì huì zhí船到橋門自會直 | 橋:橋梁。比喻事先不必多慮,問題自會得到解決。 | 茅盾《賽會》:“算了罷!船到橋門自會直!忘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 |
jiàng mén chū jiàng將門出將 | 將門:世代為將帥的人家。指將帥家門出將帥。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謂將門出將矣。” |
chéng mén lì xuě程門立雪 |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 《宋史 道學傳二 楊時》:“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
chéng mén shī huǒ,yāng jí chí y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 北齊 杜弼《為東魏檄蜀文》:“但恐楚國亡猿,禍延林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
yī shì lóng mén一世龍門 | 一世:一代;龍門:后漢時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世說新語·德行》:“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晉書·王衍傳》:“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
gāo mén dà wū高門大屋 | 高門:指富貴之家;大屋:高大的房屋。指豪門之家。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chū mén yīng zhé出門應轍 | 猶出門合轍。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中國則地大物博,交通未盛。學者每閉門造車,出門應轍,常非有所承而后起者也。故其學界為無數平行線形。” |
fāng biàn mén方便門 | 方便:便利。佛教語,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后指給人便利的門路。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漳州羅漢桂琛和尚》:“所以諸佛慈悲,見汝不奈何,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
pò mén ér chū破門而出 | 打破門沖了出去。比喻壞人急迫地跳出來干壞事或比喻克服種種限制。 | 廖沫沙《“史”和“戲”》:“而你卻開始‘破門而出’了,歷史家,卻來寫戲。” |
hóng mén yàn鴻門宴 | 鴻門:地名,今陜西臨潼東北。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
bái wū hán mén白屋寒門 | 白屋:用白茅草蓋的屋;寒門:清貧人家。泛指貧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貧寒。 | 元 高文秀《琗范叔》第三折:“未亨通,遭窮困,身居在白屋寒門。” |
míng mén shì zú名門世族 |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門世族,他本族家進士一大堆,他偏是異樣的難講。” |
guò mén bù rù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
fēn mén bié lèi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 志錄集》:“《夷堅卷》原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益病其煩蕪芟之,分門別類,非全帙也。” |
mén dāng hù duì門當戶對 | 門、戶:代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當:相稱;對:合適;對等。舊指男女雙方家族的社會政治地位和經濟狀況不相上下;適宜通婚結親。現泛指人與人的身份相等;物與物的對稱適合等。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中卷:“個樣村僧,豈是尋常種草?要得門當戶對,還他景勝人奇。” |
yōng huì yíng mén擁彗迎門 | 擁:拿;彗:掃帚。拿著掃帚掃道路,在門前迎候貴客。指對來客非常尊敬。 |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后上朝太公,太公擁彗迎門,卻行欲拜。” |
zú bù chū mén足不出門 | 同“足不出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后,足不出門,一客不見,只等襄陽來音。” |
guǐ mén guān鬼門關 | 迷信傳說中的陰陽交界的關口。比喻兇險的地方。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5回:“那知越吃越離‘鬼門關’近,這樣治病,無怪又生出斗毆的事來。” |
yán mén tuō bō沿門托缽 | 缽:和尚吃東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緣。比喻挨家乞討。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2回:“你若借了這事向親友各家不問交誼一概的沿門托缽搖尾乞憐起來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 |
jiǎo hù fēn mén角戶分門 | 指分立門戶,比喻結黨營私 | 《明史 華允誠傳》:“四海漸成土崩瓦解之形,諸臣但有角戶分門之念。” |
jué mù xuán mén抉目懸門 | 見“抉目吳門”。 | 傅蓴《次韻和亞子》:“撫頭看鏡斯何事,抉目懸門事可哀。” |
huò fú tóng mén禍福同門 | 謂禍福皆人自取。 |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非神圣人,莫之能分。” |
jué mù xū mén抉目胥門 | 見“抉目吳門”。 | 高旭《收輯亡友寧太一遺墨裝訂成冊因題四首以弁其首》:“挺身大澤呼張楚,抉目胥門看沼吳。” |
bì mén bù chū閉門不出 | 關起門來不外出,指杜絕與外界交往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史弼傳》:“荊竟歸田里,稱病閉門不出。” |
gāo mén jù zú高門巨族 | 高門:顯貴的家族。高貴的、地位顯要的家庭或有特權的家族。 | 魯迅《<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所描寫的絕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態的一角,高門巨族的精魂。” |
bì kǒu sè dòu閉門塞竇 | 關閉門窗,堵塞洞穴。多謂防備之嚴。 | 《宋史 儒林傳四 蔡元定》:“若有禍患,亦非閉門塞竇所能避也。” |
chē mǎ yíng mén車馬盈門 | 車子充滿門庭,比喻賓客很多。 | 明·謝讜《四喜記·鄉薦榮歡》:“看連翩車馬盈門,總不比舊是庭院。” |
yǐ mén kuī hù倚門窺戶 | 謂攀附企望于他人。 | 唐·王維《與工部李侍郎書》:“然不敢自列于下執事者,以為賤貴有倫,等威有序,以閑人持不急之務,朝夕倚門窺戶,抑亦侍郎之所惡也。” |
bì mén guī yú篳門閨窬 | 篳門:用荊條或竹子編成籬笆作門;窬:通“竇”,門旁小戶。柴門小戶,比喻窮人的簡陋住處。 | 晉·陸云《與陸典書書》:“篳門閨窬之人,敢唏天望之冀。” |
yǐ mén mài qiào倚門賣俏 | 指舊時妓女賣弄風騷的生活。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貨殖列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
běi mén zhī jì北門之寄 | 指負軍事重任。 | 《舊唐書 李自良傳》:“德宗以河東密邇胡戎,難于擇帥,翌日,自良謝,上謂之曰:‘卿與馬燧存軍中事分,誠為得禮;然北門之寄,無易于卿。’” |
jiàng mén qì cái匠門棄材 | 能工巧匠廢棄的材料。比喻無用的人。 | 清 馮桂芬《林文忠公祠記》:“公馳驅絕域,猶手箋酬答無間。匠門棄材,累公之明。” |
bì mén zào chē閉門造車 |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現用以比喻不進行調查研究;只憑主觀想象辦事;不符合客觀實際。 | 宋 朱熹《<四書>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 |
kāi mén qī jiàn shì開門七件事 | 比喻每天的必需開支。 | 清·李漁《無聲戲》第八回:“開門七件事,件件不須錢買,取之宮中而有余。”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
dùn jì sāng mén遁跡桑門 | 謂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桑門,即沙門。 | 清·鈕琇《觚剩·樹怪》:“石濤和尚以前朝宗室,遁跡桑門,結茅于微之黃山。” |
dú mén dú hù獨門獨戶 | 單獨一家。 | 古華《芙蓉鎮》第二章:“我們獨門獨戶的,就只這么一個靠得住的親戚。” |
bó zuò hán mén薄祚寒門 | 祚:福;寒:寒微之家。指貧賤低微的門第。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縱然生于薄祚寒門,甚至為奇優,為名娼,亦斷不至為走卒健仆。” |
hóu mén rú hǎi侯門如海 | 侯門:舊指顯貴人家;海:形容深。侯門象大海那樣深邃。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后因地位懸殊而疏遠隔絕。 | 唐 崔郊《贈女婢》詩:“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
bì gé sī qiān閉門思愆 | 指關起門來自我反省。同“閉合思過”。 | 《三國志 蜀志 來敏傳》“坐事去職”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
dé yì mén shēng得意門生 | 最受老師欣賞的學生。門生;古代親授業的弟子或科舉中試者對座師的自稱。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他雖和咱們滿洲漢軍隔旗,卻是我第一個得意門生。” |
huò fú zhī mén禍福之門 | 謂禍與福之所從出。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慎勢》:“故小大、輕重、少多、治亂不可不察,此禍福之門也。” |
rù mén wèn huì入門問諱 | 古代去拜訪人,先問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談話時避諱。也泛指問清楚有什么忌諱。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孔穎達疏:“‘入門而問諱 ’者,門,主人之門;諱,主人祖先君名,宜先知之,欲為避之也。” |
gōng mén táo lǐ公門桃李 | 公:對人的尊稱。尊稱某人引進的后輩、栽培的學生。 | 《資治通鑒·唐紀則天順圣皇后久視元年》:“或謂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
běi mén suǒ yuè北門鎖鑰 | 原指北城門上的鎖和鑰匙。后借指北方的軍事要地。 | 宋 孔平仲《孔氏談苑》第五卷:“寇萊公守北門,虜使經由,問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書?’答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 |
tī duàn mén kǎn踢斷門檻 | 因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門檻都踢斷。諷刺那些溜須拍馬的走狗們。 | |
jiān mén zhī yǎng監門之養 | 監門:守護里門的人;養:衣食用度。守護里門人的微薄生活費用。比喻艱苦節儉的生活。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雖監門之服養,不虧于此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