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guān)系,只列出前 100 個水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shuǐ lǜ shān qīng水綠山青 | 形容山水景色艷麗如畫。 | 清·洪昇《長生殿·聞鈴》:“只是對此鳥啼花落,水綠山青,無非助朕悲懷。” |
tāng lǐ lái,shuǐ lǐ qù湯里來,水里去 | 指銀錢隨手來隨手去,留不住。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1回:“這正是俗語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 |
shuǐ luò guī cáo水落歸漕 | 汛期過后,水位下降,河水流入了河槽。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96回:“今日聽了這些話,心里方才水落歸漕,倒也喜歡。” |
fàn shū yǐn shuǐ飯蔬飲水 |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后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貧樂道的生活。 |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 |
yíng yíng yī shuǐ盈盈一水 | 比喻相隔不遠(yuǎn)。 | 《古詩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gāo shān liú shuǐ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 戰(zhàn)國 鄭 列御寇《列子 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常與“人不可貌相”連用;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xiàn)狀來測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來。 | 《淮南子·泰族訓(xùn)》:“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
zhēn chā bù jìn,shuǐ pō bù jìn針插不進(jìn),水潑不進(jìn) | 比喻一個集團(tuán)非常排外,不容易打進(jìn)去,也比喻一個人堅持已見,不聽別人的任何意見 | 熊召政《張居正》第一卷第23回:“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外人是針插不進(jìn),水潑不進(jìn)。” |
shuǐ shèng shān cán水剩山殘 | 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五:“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后以“水剩山殘”多指亡國或經(jīng)過變亂后國土分裂、山河殘破的景象。 | 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五:“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
chèn shuǐ huò ní趁水和泥 | 利用現(xiàn)成的水來攪泥。比喻乘機(jī)行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這母貨不早不晚,來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熱打鐵,捎帶著把她收拾啦吧。” |
zì xiāng shuǐ huǒ自相水火 |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 |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牛不喝水強(qiáng)按頭 | 比喻用強(qiáng)迫手段使就范。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家生女兒怎么樣?‘牛不喝水強(qiáng)按頭’嗎?我不愿意,難道殺我老子娘不成!” |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拔諸水火,登于衽席 | 拔:拉出;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難中的人們。 | 明·宋濂《閱江樓記》:“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
rú yú sì shuǐ如魚似水 | 比喻關(guān)系融洽、親密。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卷:“那田氏比先前二妻,更有姿色。肌膚若冰雪,綽約似神仙。莊生不是好色之徒,卻也十分相敬,真?zhèn)€如魚似水。” |
qiān shuǐ wàn shān千水萬山 | 見“千山萬水”。 | 清·洪昇《長生殿·尸解》:“我只道輕魂弱魄飛能去,又誰知千水萬山途轉(zhuǎn)修。” |
féi shuǐ bù luò páng rén tián肥水不落旁人田 | 肥水:借指好處。指不讓別人得到好處。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4卷:“自實心里好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盤上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
yǐn shuǐ shí shū飲水食菽 | 見“飲水啜菽”。 | 晉·皇甫謐《高士傳·老萊子》:“莞葭為墻,蓬蒿為室,枝木為床,蓍艾為席,飲水食菽,墾山播種。” |
shuǐ xiè bù tōng水泄不通 | 泄:泄漏。原意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擁擠和包圍得非常嚴(yán)密。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佛事門中,風(fēng)行草偃。” |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積土為山,積水為海 | 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 | 《荀子·儒效》:“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
shān qióng shuǐ duàn山窮水?dāng)?/a> | 見“山窮水盡”。 | 北周·庾信《周兗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間崢嶸,巖崖豁險,山窮水?dāng)啵R束橋飛。” |
sì shuǐ rú yú似水如魚 | 像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guān)系密切,不可分離。多指男女情人。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魚。”明 張鳳翼《紅拂記 傳奇大意》:“李靖人豪,張姬女俠,相逢似水如魚。” |
diǎn shuǐ bù lòu點水不漏 | 形容十分周到、嚴(yán)密,毫無差失漏洞。 | 《隋唐演義》第四九回:“羅成見線娘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沒,點水不漏。” |
yún xīn shuǐ xìng云心水性 | 指女子作風(fēng)輕浮,愛情不專一。 | 明·葉憲祖《鸞鎞記·喜諧》:“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夢蝶尋花。” |
bēi shuǐ zhī jìng杯水之敬 | 猶言杯水之謝。 | 《歧路燈》第三八回:“孔耘軒道:‘小婿業(yè)師惠人老,原是弟說成的,今上學(xué)已經(jīng)兩月,弟尚無杯水之敬,所以(備筵)并請三位陪光。’” |
liú shuǐ cháo zōng流水朝宗 | 朝宗:原指古代諸侯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 | 《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
yǐn shuǐ qī héng飲水棲衡 | 喝水充饑,住簡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 《舊唐書·崔慎由傳》:“屬歲兵荒,至于絕食,弟兄采佀拾橡實,飲水棲衡,而講誦不輟,怡然終日。” |
shuǐ jìn shān qióng水盡山窮 | 同“水窮山盡”。 | 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窮水?dāng)啵R束橋飛。” |
lín shuǐ dēng shān臨水登山 | 臨:到,靠近。原意是到達(dá)水邊又登上高山,寫送別的情景。現(xiàn)也泛指游覽山水名勝。 | 唐·楊炯《送并州旻上人詩序》:“況乎人生天地,岳鎮(zhèn)東驅(qū),良時美景,始云蒸電激,臨水登山,忽風(fēng)流而雨散。” |
wàng chuān qiū shuǐ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樣晶瑩。 |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
shùn shuǐ rén qíng順?biāo)饲?/a> | 利用機(jī)會順便給人的好處。也指不費力的人情。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守將和軍卒都受了賄賂,落得做個順?biāo)饲椤!?/td>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xià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 比喻心情不安。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尋思道:‘既是好意請我們吃酒,如何這般相待,不許人動身?’” |
shuǐ lù bì chén水陸畢陳 | 水陸:指水陸所產(chǎn)的珍貴食物。各種山珍海味全都陳列出來。形容菜肴豐富。 | 《晉書 石崇傳》:“絲竹盡當(dāng)時之選,庖膳窮水陸之珍。” |
bù xí shuǐ tǔ不習(xí)水土 | 不能適應(yīng)某個地方的氣侯、飲食等。 | 《通俗編 地理引南史 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dāng)是不習(xí)水土。” |
huáng chén qīng shuǐ黃塵清水 | 比喻變化迅速。 | |
shuǐ huǒ bù xiāng róng水火不兼容 | 容:容納。比喻二者對立,絕不兼容。 | 《周易 說卦》:“故水火不相逮。” |
dǒu shēng zhī shuǐ斗升之水 | 比喻微薄的資助。 | 莊周《莊子 外物》:“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xíng yún liú shuǐ行云流水 |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飄浮著的云和流動著的水一樣。 | 宋 蘇軾《與謝民師推官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dāng)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
chōu dāo duàn shuǐ抽刀斷水 | 抽刀:拔出刀來。水:流水。抽出刀來要斬斷流水。比喻無濟(jì)于事,反會加速事態(tài)的發(fā)展。 |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yīng)的對付方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8回:“西門慶道:‘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的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
shuǐ bō bù xīng水波不興 | 沒有漣漪和波紋。形容十分平靜。 | 宋·蘇軾《前赤壁賦》:“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
bēi shuǐ chē xīn杯水車薪 | 杯水:一杯水;車薪:一車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對解決困難作用不大。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
qīng tāng guǎ shuǐ清湯寡水 | 形容菜肴水太多,佐料少,沒有味道。 |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卷:“煮一蒸缽白菜,清湯寡水,看不見一點油星子。” |
mǎ shuǐ chē lóng馬水車龍 | 猶言車水馬龍。 | 清·黃瘦竹《<淞南夢影錄>題詞》:“即今馬水車龍地,曾是青撛白骨場。” |
yú shuǐ zhī qíng魚水之情 | 像魚和水那樣親密無間的深厚感情。 | 明·趙弼《蓬萊先生傳》:“魚水之情,極其娛樂。” |
shuǐ jìn é fēi水盡鵝飛 | 比喻恩情斷絕,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點兒也不剩。 | 元 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斷意絕,眉南眼北,恁時節(jié)水盡鵝飛。” |
yóu shān wán shuǐ游山玩水 | 山、水:指風(fēng)景。游覽和觀賞山水風(fēng)景。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韶州云門山文偃禪師》:“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己?’師曰:‘游山玩水去。’” |
shuǐ jié bīng qīng水潔冰清 | 潔:潔白。清:清凈。指像冰和水一樣潔白清凈。形容人的品格高潔或文筆雅致。 | 晉·張華《魏劉驃騎淶》:“金剛玉潤,水潔冰清,郁郁文彩,煥若朝榮。” |
bá shān shè shuǐ跋山涉水 | 跋:翻山越嶺;涉:徒步過水。翻山越嶺;蹚水過河。形容走遠(yuǎn)路的艱苦。也作“跋山涉川”。 | 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 事實二》:“過家上冢,懇章盡得于哀榮;跋山涉川,之任敢辭于艱險。” |
fǎn shuǐ bù shōu反水不收 | 水已潑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jì)上》:“雖仲尼為相,孫子為將,猶恐無能為益。反水不收,后悔無及。” |
yǐ shān bàng shuǐ倚山傍水 | 倚:依靠;傍:臨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嶺和水流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只見枯樁上纜著數(shù)只小漁船,疏籬外曬著一張破魚網(wǎng),倚山傍水,約有十?dāng)?shù)間草房。” |
fàn shuǐ mó shān范水模山 |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 清 江順詒《詞學(xué)集成》第六卷:“抗心邁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虛華,范水模山,自詫淡遠(yuǎn)。” |
shuǐ dǐ mō yuè水底摸月 | 同“水中撈月”。 | 明·郎瑛《七修類稿·奇謔·諺語至理》:“賒酒時風(fēng)花雪月,飲之時流星趕月,討錢時水底摸月。喻世之無賴者也。” |
shuǐ xiè bù tòu水泄不透 | 同“水泄不通”。 | 魯迅《而已集·扣絲雜感》:“我覺得他的身邊便總有幾個包圍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透。” |
pú yuán shí shuǐ蒲元識水 | 蒲元:人名。指實踐經(jīng)驗十分豐富。 | 《太平御覽》:“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雜。君以刀畫水,言雜八升。”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diào)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qīng shān lǜ shuǐ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宋 張端義《貴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fù)俗累。” |
yī tán sǐ shuǐ一潭死水 | 一池子死水。比喻停滯不前的沉悶局面。潭:深水池。 | 元 戴善夫《陶學(xué)士醉寫風(fēng)光好》:“我正忒坎坷,自怨咨,九重天忽有君恩至,正是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fēng)擺動時。” |
jiāo lóng xì shuǐ蛟龍戲水 | 比喻刀槍棍棒等武器使得輕松自如,靈活多變。形容武藝精湛純熟。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
fān shān yuè shuǐ翻山越水 | 山:山嶺;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 |
yī lián rú shuǐ一廉如水 | 為官廉潔,如流水一樣清潔。 | 元·柯丹丘《荊釵記·民戴》:“老爺自到任以來,一廉如水。百姓今喜高升,小老人具禮遠(yuǎn)送。”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冰清水冷 | 指冷冷清清。 | 《何典》第四回:“初時還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鬧弗清楚,到也不甚覺著。及至斷了七,出過棺材,諸事停當(dāng),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shuǐ mǐ wú jiāo水米無交 | 指沒有吃過別人一點東西。比喻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雙方毫無往來。 |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這河南府有個能吏張鼎,刀筆上雖則是個狠僂儸,卻與百姓水米無交。” |
hǎi shuǐ qún fēi海水群飛 | 比喻國家不安寧。 | 漢·揚雄《太玄經(jīng)·劇》:“海水群飛,終不可語也。” |
shuǐ yuǎn shān yáo水遠(yuǎn)山遙 | 謂路程遙遠(yuǎn)。 | 宋·汪元量《憶秦娥》詞之七:“心如焦。彩箋難寄,水遠(yuǎn)山遙。”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遠(yuǎn)山遙,須有一個日頭走到。” |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指自己直接經(jīng)歷的事,自己最了解。 | 唐·善無畏《大日經(jīng)疏》第12卷:“如飲水者,冷熱自知。” |
yǐn shuǐ sī yuán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北周 庾信《征調(diào)曲》:“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 |
xiǔ shuǐ shùn fēng宿水飡風(fēng) | 同“宿水餐風(fēng)”。 |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水來伸手,飯來張口 | 形容懶惰成性,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你們深宅大院,‘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只知雞蛋是平常東西,那里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 |
píng shuǐ xiāng zāo萍水相遭 |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無定。比喻人的偶然相遇。 | 明·陸采《明珠記·煎茶》:“天呵,果然是萍水相遭。” |
yáng huā shuǐ xìng楊花水性 | 柳絮飄揚,水性流動,因以“楊花水性”比喻輕薄女子等用情不專。 |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三回:“不過瞿耐庵懼內(nèi)得很,一直不敢接他上任。那愛珠又是堂子里出身,楊花水性。” |
jiù mín shuǐ huǒ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熱。從水深火熱中拯救老百姓。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 |
zhǐ shuǐ méng sōng指水盟松 | 盟:盟誓。指著流水、松樹盟誓。形容情誼之深。 | 明·陳汝元《金蓮記·詬奸》:“章相與學(xué)士,初方指水盟松,后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機(jī)會,嘲他幾句,有何不可?” |
sháo shuǐ yī luán勺水一臠 | 一勺水,一塊肉。喻量少。 | 清·馮桂芬《重建吳江松陵書院記》:“勺水一臠不足言,冀后之人增其式廓。” |
qiū shuǐ yī rén秋水伊人 |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 | 《詩經(jīng) 秦風(fēng)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龍失水 | 蛟:傳說的無角龍。蛟龍失掉了賴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憑借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龍失水,螻蟻足以制之。” |
shuǐ mó gōng fū水磨工夫 | 比喻周密細(xì)致的工夫或耐心地做工作。 | 清 陳確《柬同志二首》:“學(xué)者且耐心于人倫事物,用些水磨工夫,他日經(jīng)世之學(xué),端不越此,又何性命之可言乎?” |
lěng shuǐ jiāo tóu冷水澆頭 | 冷水從背上澆下來。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擊或刺激,思想為之一震或希望為之幻滅。同“冷水澆背”。 | 清 丁耀亢《續(xù)金瓶梅》第四十三回:“忽然聽得說太太來了,好一似——天雷霹靂,冷水澆頭。” |
shuǐ rǔ jiāo róng水乳交融 |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關(guān)系非常融洽或結(jié)合十分緊密或意氣相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從前雖是親熱究有男女之分,此時則水乳交融矣。” |
chéng shùn shuǐ chuán乘順?biāo)?/a> | 比喻順勢行事。 | |
dòu shuǐ huó lín斗水活鱗 | 語本《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后因以“斗水活鱗”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 | 語出《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
dī shuǐ bù lòu滴水不漏 | 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比喻說話做事非常周全、嚴(yán)密;沒有絲毫漏失;使人無隙可乘。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公孫官率領(lǐng)軍士,拘獲車仗人等,真?zhèn)€是滴水不漏。”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yī zhàng bō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怎當(dāng)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 |
xiǎn shān lù shuǐ顯山露水 | 比喻出名,顯露才能。 |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第六章:“那個從不顯山露水的青年實干家的影子,他那高高的身材,寬寬的肩膀。” |
dī shuǐ chuān shí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雖然力量小;但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把艱難的事情辦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 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 一錢斬吏》:“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shùn shuǐ shùn fēng順?biāo)橈L(fēng) | 比喻運氣好,做事順利,沒有阻礙。 | 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唐淑貞只有一年多的實際經(jīng)驗,而且是一條槍的,自此下手以來,一直是順?biāo)橈L(fēng)。” |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 載:承載;覆:傾覆。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困難和危險,事物有利有害。 |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故喻君為舟,喻人為水,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順?biāo)绖t浮,違則沒。” |
jìng huā shuǐ yuè鏡花水月 | 鏡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面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 |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nèi)供奉三教談?wù)撘{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dá)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
fù shuǐ bù shōu覆水不收 | 覆:翻、傾倒。潑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何進(jìn)傳》:“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
shān qióng shuǐ jué山窮水絕 | 見“山窮水盡”。 | 宋·陸游《冬夜吟》:“饑鴻病鶴自天寐,山窮水絕誰為鄰。” |
shuǐ zhōng lāo yuè水中撈月 | 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費力氣。 | 元 楊景賢《劉行道》三:“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撈月。” |
kào shān chī shān,kào shuǐ chī shu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條件,就依靠什么條件生活。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shuǐ dà yú duō水大魚多 | 水面寬廣,魚就很多。比喻事物環(huán)境寬松就能豐盛。 | 漢·王充《論衡·自紀(jì)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眾文饒,水大魚多。” |
shuǐ liú yún sàn水流云散 | 喻時過境遷,人各一方。 | 宋·陸游《臨江仙·離梁州作》詞:“水流云散各西東。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橋風(fēng)。” |
róu qíng sì shuǐ柔情似水 | 柔情:溫柔的感情。像水一樣溫柔細(xì)膩。 | 宋·秦觀《鵲橋仙》:“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
shuǐ guò yā bèi水過鴨背 | 比喻事過之后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 |
guān yú hǎi zhě nán wéi shuǐ觀于海者難為水 | 觀:看。看過大海再看江河就覺得沒有什么可看的。比喻見過大世面的人眼界高。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水至清則無魚 |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dāng)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tuán)結(jié)人。 | 西漢 戴圣《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xīn rú zhǐ shuǐ心同止水 |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同“心如止水”。 | 唐 白居易《答元八郎中、楊十二博士》詩:“身覺浮云無所著,心同止水有何情。但知瀟灑疏朝市, 不要崎嶇隱姓名。” |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名山勝水 | 見“名山勝川”。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4卷:“從來天子建都之處,人杰地靈,自然名山勝水,湊著賞心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