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關系,只列出前 100 個一的成語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yī tán zhǐ qǐng一彈指頃 | 手指一彈的時間。比喻時間極短暫。 | 《翻譯名義集 時分》:“壯士一彈指頃六十五剎那。” |
róng wéi yī tǐ融為一體 | 融合為整體。比喻幾種事物關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個整體。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 |
yī shēng jiǔ sǐ一生九死 | 謂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 | 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干戈里,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
rén shǒu yī cè人手一冊 | 人人拿著一本(書)。多形容書的讀者多。 | 熊召政《張居正》第一卷第23回:“聽說六科廊的官員,是人手一冊。” |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一代不如一代 | 代:父子相繼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 宋 王君玉《國老談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學士奉使吳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詢其名類,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羅列十余種以進。谷視之,笑謂忠懿曰:‘此謂一代不如一代也。’” |
yī jiā zhī lùn一家之論 | 指有獨特見解、自成體系的學說或論著。 | 清·顧炎武《與友人論易書》:“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往之路狹矣。” |
gāo rén yī zhāo高人一著 | 著:下棋時走一步。指比其他人高明一點。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這兩人會托外國人遞條子,他的見解已經高人一著。” |
xǐ jié yī kōng洗劫一空 | 洗劫、搶光。 |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五章:“他要把奇珍齋的全部存貨、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賺回來的錢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塊大洋了!” |
zhèn bì yī hū振臂一呼 | 揮動手臂;大聲號召。振:揮動。 | 漢 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
yī rú jì wǎng一如既往 |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像從前一樣。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 | 《第二次握手 六》:“清末以來,到海外求學的中國人何止千百,在學業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國又窮又弱的現狀一如既往,絲毫無所改變。” |
huāng zuò yī tuán慌做一團 | 形容極為慌張。同“慌作一團”。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六回:“晁夫人知道兒子當真做了這事,又見他病將起來,只怕是報應得恁快,慌做一團,要與晁老說知,賠那兩個的衣物。” |
rén yī jǐ bǎi人一己百 | 別人一次就做好或學會的,自己做一百次,學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趕上別人。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
bǎi bù dāng yī百不當一 | 當:抵擋。一百個抵擋不住一個。 |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下》:“平易相遠,山谷幽澗,仰高臨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當一。” |
kuī bào yī bān窺豹一斑 | (從管中看豹)只看到豹的一個斑點。比喻所見狹小;看不到全面。也比喻從一點推測全貌。 | 《晉書 王獻之傳》:“曰:‘南風不競。’門生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兩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對周圍情況一無所知。 |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兩眼一抹黑兩耳不聞窗外事就在文學本體上倒騰先謂語后主語光動詞沒名詞一百多句不點標點看暈一個算一個!” |
zhǔ yī wú shì主一無適 | 專一,無雜念。 | 《二程·粹言》卷上:“或問敬子曰:‘主一之謂敬。何謂一?’子曰:‘無適之謂一。’”《論語·學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無適之謂。” |
qíng tóng yī jiā情同一家 | 比喻情誼深厚,如同一家。 | 《梁書·蕭子恪》:“我與卿兄弟,便是情同一家。” |
yī lù fú xīng一路福星 | 路:本為宋代的行政區域名,后指道路;福星:歲星。原指一個行政區域為民謀福的好長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話。 | 清 范寅《越諺》上卷:“一路福星,又一路順風,送遠行語。” |
yī gù qiān jīn一顧千金 | 顧:看。古之善于相馬者伯樂看了馬一眼,良馬的身價便值千金。比喻得到賢者的推薦而使人或事物身價倍增。 | 三國·魏·曹植《失題(有美一人)》詩:“一顧千金重,何必珠玉錢?” |
piān ān yī yú偏安一隅 | 偏安:偷安;隅:角落。在殘存的一片土地上茍且偷安。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7回:“賴爾岳飛竭力勤王,盡心捍御,得以偏安一隅。” |
fēng xíng yī shī風行一時 | 風行:象刮風一樣流行。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內非常盛行。 | 清 曾樸《孽海花》第三回:“不是弟妄下雌黃,只怕唐兄印行的《不息齋稿》,雖然風行一時,決不能望《五丁閣稿》的項背哩!” |
yī yán jì chū,rú bái rǎn zào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話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話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將軍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yī fàn qiān jīn一飯千金 | 比喻重重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
bié shù yī zhì別樹一幟 | 別:另外;樹: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幟。比喻開創新路另成一家。 | 清 鄒容《革命軍》第二章:“中國士人,又有一種岸然道貌,根器特異,別樹一幟,以號于眾者。” |
guī shí guī yī歸十歸一 | 謂有條有理。 | 白誠仁、何紀光《小紅軍》:“你看他,又背紅纓槍又拿手榴彈,收拾得歸十歸一,真像個久經鍛煉的紅軍戰士了。” |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老子天下第一 | 老子:不謙虛的人的自稱。自以為是天下第一號人物。 |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自以為是,老子天下第一。” |
shí rì yī shuǐ,wǔ rì yī shí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 比喻作畫構思精密,不輕易下筆。 | 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 |
yī chǐ shuǐ fān téng zuò bǎi zhàng bō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你將那半句話搬調做十分事,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yī kè qiān jīn一刻千金 | 一刻:指極短的時間。比喻時間極其寶貴。 | 宋 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
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此一時彼一時 | 指時間不同,情況亦異,不能相提并論。 |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龍門遠禪師法嗣》:“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風了斷井索。’” |
qí zhěng rú yī齊整如一 | 非常整齊。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鄭渾傳》:“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 |
fù zhī yī jù付之一炬 | 付:交給;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給它一把火燒光。指用火燒毀。 | 唐 杜牧《阿房宮賦》:“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
bǎi lǜ yī zhì百慮一致 | 指使各種不同的思想歸于一致。 | 語出《易 系辭下》:“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
duō cǐ yī jǔ多此一舉 | 舉:行動、舉動。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舉動。表示這一行動毫無必要。 |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況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舉,以身累者乎?” |
yī jǐ zhī jiàn一己之見 | 指一個人的意見。 |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八:“近時曾公端伯亦編皇宋百家詩選,去取任一己之見。” |
yī piàn gōng shāng一片宮商 | 宮、商: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一片和諧的音樂聲。形容文辭如樂聲一樣優美、悅耳。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韋八座岫謂朝賢曰:‘此賦乃一片宮商也。’” |
chéng yī jǐng bǎi懲一儆百 | 懲:懲罰;警:警戒。處死一個人,借以警戒許多人。 |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
yī wàng wú biān一望無邊 | 見“一望無際”。 |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陽湖旁邊的一座大山上,太陽剛剛出來,把一望無邊的湖水照得金光閃閃。” |
yī yè zhī qiū一葉知秋 | 看見一片落葉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比喻由細微的跡象可以預料出事物的發展趨向。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山川》:“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
chāng jué yī shí猖獗一時 | 猖獗:兇猛而放肆。形容壞人或反動勢力一時間顯得特別兇猛放肆。 | 周恩來《在延安歡迎會上的演說》:“曾經猖獗一時的法西斯黨徒及其第五縱隊的死期是一天一天逼近了。” |
yī huī chū shǒu一麾出守 | 麾:揮斥、排擠。原指阮咸受排擠,而出為始平太守。后指京官出任地方官。 | 南朝 宋 顏延之《五君詠 阮始平》:“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
yī hū zài nuò一呼再喏 | 聽到一聲呼喚即連聲應答。表示恭順。 | 《韓詩外傳》卷五:“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也;當前決意,一呼再喏者,人隸也。” |
fǎn yǎo yī kǒu反咬一口 | 原指沒有抓住獸類,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責的人強詞奪理反過來攻擊指責他的人。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yī xīn yī lì一心一力 | 同心協力。 | 清·魏源《圣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
yī bài rú shuǐ一敗如水 | 形容軍隊打了大敗仗;像水潑到地上那樣不可收拾。形容失敗慘重。 |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當第一時期,富農耳里聽得的是所謂江西一敗如水,蔣介石打傷了腳,坐飛機回廣東去了。” |
yī jiàn rú gù一見如故 |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見就像老朋友一樣。形容彼此一接觸就情投意合。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
wàn wú yī shī萬無一失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yī shǒu dú pāi,suī jí wú shēng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疾:急速,猛烈。比喻一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難以辦事。 | 《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
yī shì bù zhī一事不知 | 見“一物不知”。 | 《南史·隱逸傳·陶弘景》:“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 |
yī xiào le shì一笑了事 | 見“一笑了之”。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六回:“撫臺聽了,先還摸不著頭腦,還以為某人辦事不誠實,所以欽差才加了他這個考語;后來別位司、道說起,曉得是為帶著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
yī fā pò dì一發破的 | 發:射出;的:箭靶的中心。一箭就射中箭靶中心。比喻一下子就擊中目標或一句話就擊中要害。 | 《晉書·王濟傳》:“愷亦自恃其能,令濟先射,一發破的。” |
yī háo bù chà一毫不差 | 完全相同,沒有一點差異。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1回:“縱然是一個模子鑄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個瘢兒,少個蒂兒,卻怎么這等一毫不差。” |
yī cù ér jiù一蹴而就 |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輕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 宋 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
yī niàn zhī wù一念之誤 | 見“一念之差”。 | 宋·曾慥《類說》卷四十七引《遁齋閑覽·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一念之誤,乃至于此。” |
yī bǐ bù gǒu一筆不茍 | 不茍:不茍且。一筆一畫都很認真;毫不馬虎。 | 清 沈初《西清筆記 紀名跡》:“前后一筆不茍,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
yī huáng liǎng shé一簧兩舌 | 比喻胡言亂語。 | 漢 焦贛《易林》:“一簧兩舌,妄言諂語。” |
zhuān yī bù yí專一不移 | 移:改變,動搖。指對事業專心致志的追求,或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守。 | 東漢·班固《白虎通義》:“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 |
yī qì hē chéng一氣呵成 | 呵:呼氣。一口氣做成。形容文章結構緊湊;文氣連貫。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緊湊;迅速不間斷地完成。 | 明 胡應麟《詩藪 近體中》:“若‘風急天高’,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穿,一氣呵成。” |
yì wǎng wú qián一往無前 | 形容勇猛地、無畏地一直向前進(一往:一直向前進;無前:前面沒有東西能阻擋)。 | 明 孫傳庭《官兵苦戰斬獲疏》:“曹變蛟遵臣指畫,與北兵轉戰沖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無前。” |
yī zhī yī qī一枝一棲 | 比喻找到一份職業或棲身之所 | |
yī yǒng zhī fū一勇之夫 | 只有勇力而無智慧的人。 |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我兩個無過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處,自當效命,生死不辭。”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為二 | 哲學用語,指事物作為矛盾的統一體,都包含著相互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積極方面,也看到消極方面。 |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七卷:“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 |
yī jiē rú jiù一接如舊 | 猶言一見如故。 | 宋·范仲淹《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余走塵土時,公一接如舊,以道義淡交者有年矣。”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lüè shèng yī chóu略勝一籌 | 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比較之下;稍強一點。 | 清 秋瑾《致秋譽章書》:“哥哥雖稍勝一籌,而無告語則同,無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為男子耳,結局縱勝妹十倍也。” |
yī yú zhī shuō一隅之說 | 片面的說法;偏見。 | 《后漢書·王充等傳論》:“數子之言當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謬通方之訓,好申一隅之說。”李賢注:“一隅謂一方偏見也。” |
tiān xià wéi yī天下為一 | 一:統一。指國家統一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今天下為一,春秋之義,王者無外,偃修封域中,而辭以出境何也。” |
rú chū yī kǒu如出一口 | 象從一張嘴里說出來的。形容許多人說法一樣。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內儲說下》:“問左右,左右言無有,如出一口。” |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成敗在此一舉 | 舉:舉動。成功、失敗就決定于這次行動了。指采取事關重大的行動。 | 《晉書 苻堅載記上》:“成敗之機,在斯一舉。 |
yī shēn wǔ xīn一身五心 | 比喻雜念很多。 | 漢·焦延壽《易林》卷一:“三人異趨,反復迷惑。一身五心,亂無所得。” |
zǎi yī bào sù載一抱素 | 謂堅持一種信仰,固守素志。 | 王旡生《中國三大小說家論贊》:“珞珞雪芹,載一抱素。八斗奇才,千秋名著。” |
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 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語出漢 淮南王劉安舉家升天的傳說。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
yā dǎo yī qiè壓倒一切 | 精神氣度高高在上,把一切都比下去了。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道光24年10月21日》:“或好作詩古文,或好講考據,或好談理學,囂囂然自以為壓倒一切矣。” |
yī zì cháng chéng一字長城 | 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長城。 | 明 湯顯祖《牡丹亭 折寇》:“仗恩臺一字長城,借寒儒八面威風。” |
yī gān rén fàn一干人犯 | 指罪犯和有關的人。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奸夫淫婦,雖該重罪,已死勿論。其余一干人犯,釋放寧家。” |
yī wú shì chù一無是處 | 是:對,正確。沒有一點兒對的或好的地方。 | 宋 歐陽修《與王懿敏公》:“事與心違,無一是處,未知何日遂得釋然。” |
miàn mào yī xīn面貌一新 | 樣子完全改變,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 鄧小平《政治上發展民主,經濟上實行改革》:“現在農村面貌一新,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改善了。” |
yī shì tóng rén一視同仁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yī biǎo fēi fán一表非凡 | 儀表和普通人不一樣。形容人的外表英俊;氣度不凡;氣宇軒昂。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適才有東土大唐差來拜佛取經的一個和尚,倒換關文,卻一表非凡。” |
yī chéng yī lǚ一成一旅 | 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 |
qiān jīn yī kè千金一刻 | 形容時間非常寶貴。 | 宋 蘇軾《春夜》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
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 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過來又死去。 | 《慈禧太后演義》第六回:“那拉懿嬪回憶舊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幾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狀。” |
yī piàn dān xīn一片丹心 | 一片紅心。指全部忠誠之心。 | 宋 蘇軾《過嶺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數行清淚嶺云南。”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míng qīng yī shí名傾一時 | 傾:傾慕,欽佩。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很大。 | 《清史稿·藝術·王時敏傳附原祁》:“王翚名傾一時,原祁高曠之致實過之。” |
dī rén yī děng低人一等 | 比別人低一個等級。 | 瑪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在這個家庭中,他從小就處于‘低人一等’的地位!” |
yī wǔ yī shí一五一十 | 五個;十個地計數。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無遺漏。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5回:“這婦人聽了這話,也不回言,卻踅過來,一五一十,都對王婆和西門慶說了。” |
yī cháng bàn duǎn一長半短 | 見“一長二短”。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長半短,豈不于我的風水也有關礙?” |
yī chóu mò zhǎn一籌莫展 | 籌:計策;辦法;展:施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 《宋史 蔡幼學傳》:“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
bǎi wú shī yī百無失一 | 百: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
pèng yī bí zǐ huī碰一鼻子灰 | 想討好而結果落個沒趣。 | 鄧小平《關于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你們可能碰一鼻子灰,或者對你們提出的問題不重視,或者對問題見解不同。” |
yī biān yī tiáo hén一鞭一條痕 | 比喻做事著著落實或說話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條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么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
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niè pán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
chún yī bù zá純一不雜 | 純:純粹;一:單一;雜:駁雜,不純潔。形容純粹、單一,沒有雜質。 | 魯迅《“題未定”草》:“東林黨也有小人,古今來無純一不雜的君子群。” |
yī xiǎng bǎi yìng一響百應 | 應:響應。一有響聲,馬上有很多人響應。 | |
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 | 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
yī hē ér jiù一呵而就 | 一口氣完成。 |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十四:“感興不來,也不能勉強去醞釀。當它來的時候,醞釀成熟,故能提起銳筆,一呵而就。” |
yī xiè bǎi lǐ一瀉百里 | 見“一瀉千里”。 | 唐·韓愈《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云濤。” |
bāo cǎi yī jiè褒采一介 | 褒:贊揚;采:采用;一介:微小。有細微的長處也可以予以褒獎。 | 南朝·齊·謝朓《辭隨王子隆餞》:“褒采一介,抽揚小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