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韋應物的詩 > 寄全椒山中道士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寄全椒山中道士”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

      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

      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注釋

      寄:寄贈。全椒:今安徽省全椒縣,唐屬滁州。

      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山中客:指全椒縣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澗:山間流水的溝。束:捆。荊薪:雜柴。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艱苦的修煉生活。

      瓢:將干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風雨夕:風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跡:來去的蹤跡。

      “寄全椒山中道士”鑒賞

      賞析

      此詩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需要讀者細心領略。

      詩的關鍵在于那個“冷”字。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然后,詩人由于這兩種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還有道家修煉,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誰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艱苦修煉,詩人懷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讓他在這秋風冷雨之夜,得到一點友情的安慰。然而詩人進一層想,他們都是逢山住山、見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許在這塊石巖邊安頓,明天恐怕又遷到別一處什么洞穴安身了。何況秋天來了,滿山落葉,連路也不容易找,走過的腳跡自然也給落葉掩沒了,因而也不知去何處找對方。

      詩雖淡淡寫來,卻使讀者能感到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復。開頭,是由于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于又覺得找不著他而無可奈何;而詩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終于無從消解。

      詩人在風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帶著酒去拜訪,可見兩人的深厚友情。而滿山落葉,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詩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悵。全詩淡淡寫來,卻于平淡中見深摯,流露出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復。開頭,是由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于又覺得找不著他們而無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無從排解。

      這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也就是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也就是這個意思。

      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興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奔蜀,韋應物立志讀書,進士及第,官至洛陽丞,后被迫辭職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詩創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

      韋應物簡介

      唐代·韋應物的簡介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韋應物的詩(11篇)

      猜你喜歡

      唐代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代韋應物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唐代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無題·鳳尾香羅薄幾重

      唐代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圓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任好風。(任 一作:待)


      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代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唐代劉長卿

      生涯豈料承優詔,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何。

      今日龍鐘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近試上張水部

      唐代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聽彈琴

      唐代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七弦 一作:七絲)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韓碑

      唐代李商隱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

      誓將上雪列圣恥,坐法宮中朝四夷。

      淮西有賊五十載,封狼生貙貙生羆。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賊斫不死神扶持。

      腰懸相印作都統,陰風慘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儀曹外郎載筆隨。

      行軍司馬智且勇,十四萬眾猶虎貔。

      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從事愈宜為辭。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古者世稱大手筆,此事不系于職司。

      當仁自古有不讓,言訖屢頷天子頤。

      公退齋戒坐小閣,濡染大筆何淋漓。

      點竄《堯典》《舜典》字,涂改《清廟》《生民》詩。

      文成破體書在紙,清晨再拜鋪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詠神圣功書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鰲蟠以螭。

      句奇語重喻者少,讒之天子言其私。

      長繩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氣,先時已入人肝脾。

      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

      嗚呼圣王及圣相,相與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與三五相攀追。

      愿書萬本誦萬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傳之七十有二代,以為封禪玉檢明堂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日本久久一区二区va|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夜夜亚洲天天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一线|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亚洲日本国产乱码va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