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許州”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池塘里流著清水,垂柳罨覆著平野。到處一片翠綠,滿眼都是生機(jī)。
使人覺得仿佛胡須眉毛都被染綠了,一路蟬聲陪伴我走過許州。
注釋
許州:今河南許昌。
決決:流水聲。陂(bēi)塘:池塘。
罨(yǎn):覆蓋。平疇:平整的田地。
行人:出行人。此處指自己。
“過許州”鑒賞
鑒賞
過許州時(shí),詩人身處綿延百里的柳蔭道中,碧青的池水,翠綠的垂楊,周圍一片綠色,他甚至覺得連自己的胡須、眉毛也被這美好的景色染綠了,這使他感到十分賞心悅目。而一路知了的歡快叫聲,更增添了他的愉悅之情,使他非常輕松地在不知不覺中過了許州。
這首詩無論是寫自然景物,還是寫自己的真情實(shí)感,都是些類乎村夫野老之語從心底自然流出,沒有絲毫雕琢痕跡。但只要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就會(huì)涵濡深悟其妙,真可謂是“語淡而味終不薄”。第一句“到處陂塘決決流”,是從聽覺角度寫池塘美妙的流水聲。“決決”,流也,見《廣雅釋訓(xùn)》,王念孫疏證:“《說文》:‘決,行流也。’重言之則曰‘決決’;‘決決’,水貌也。”韋應(yīng)物的《縣齋詩》有“決決水泉?jiǎng)印敝洌冻纱蟮摹断灿暝姟酚小傲髑Q決繞幽居”之句。詩人用“決決”一詞來攀寫潺潺的流水聲,不僅窮其聲音,而且形神畢現(xiàn),那種水流的狀態(tài),如一群孩童你追我逐,如幾十只鴨子爭相戲水,嘩嘩的水聲和歡聲笑語相互融合,那的確是一幅非常絢麗的圖畫。而后兩句詩動(dòng)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是詩,也是畫,足以引人揚(yáng)首展眉、心曠神怡。末尾一句,表達(dá)了詩人輕快的心情,聽著蟬聲好像忘掉了旅途的勞累。
創(chuàng)作背景
沈德潛在朝期間,他的詩深受乾隆皇帝的賞識(shí),這一特殊地位使他的詩論和詩作,曾風(fēng)靡一時(shí),影響頗大。詩人路過許州(北周于穎川郡置許州,即今河南許昌),風(fēng)光宜人,詩興勃發(fā),寫下《過許州》一首。 ?
沈德潛簡介
清代·沈德潛的簡介

沈德潛(1673~1769 )字確士,號(hào)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詩人。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xué)鴻詞科,乾隆四年(1739)成進(jìn)士,曾任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為葉燮門人,論詩主格調(diào),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但少數(shù)篇章對(duì)民間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又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流傳頗廣。
...〔? 沈德潛的詩(3篇)〕猜你喜歡
念奴嬌·登旸臺(tái)山絕頂望明陵
登臨縱目,對(duì)川原繡錯(cuò),如襟接袖。指點(diǎn)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一霎滄桑,四山風(fēng)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墻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平楚蒼涼,亂云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
富春渚詩
宵濟(jì)漁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薄。
溯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cuò)。
亮乏伯昏分,險(xiǎn)過呂梁壑。
洊至宜便習(xí),兼山貴止托。
平生協(xié)幽期,淪躓困微弱。
久露干祿請,始果遠(yuǎn)游諾。
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bào)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