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江
[唐代]:姚崇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懸。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懸。
“夜渡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天空也呈現一片蒼茫晦暗之色。
船只輕小人不覺其動,看到船邊纜繩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纖而行。
聽見笛聲從對岸傳來知道離岸不遠了,又聞到荷花香味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
夜色雖然晦暗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
注釋
此詩一作姚崇詩。
渚:水中的小塊陸地。
晦:光線不明,昏暗。
恐:一作“似”。
“夜渡江”鑒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夏夜渡江圖,藝術構思頗為獨特。詩先交待了畫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天空也呈現一片蒼茫晦暗之色。這里由“浮煙”“蒼茫”“晦”等詞的渲染,表現出江上夜色的獨特之處,視線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寫都是由這種獨特的情境所生發。因為天色昏暗,遠處景物不辨,失去了參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覺其行,只是看見船邊纜繩被拉得筆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纖而行,可見江水其實甚為湍急。突然聽見悠揚的笛聲從對岸傳來,所以知道離岸不遠了,同時又嗅見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邊長滿了荷花,通過聽覺和嗅覺感受渡江的距離,實際上又暗含了牧童夜歸與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雖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卻可看見隱約的帆影,而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點點懸掛在空中,猶如渡客提心吊膽一般。這樣一來,在洲渚浮煙、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點點、牧童夜歸、荷塘飄香的景色,又表達出夜間渡江的獨特心境,可謂情景交融,構思別致。
?
唐代·姚崇的簡介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今河南陜縣)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姚崇文武雙全,歷仕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書。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后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為刺史。唐玄宗親政后,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梁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為救時宰相。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并稱唐朝四大賢相。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謚文獻。
...〔
? 姚崇的詩(1篇)〕
唐代:
姚崇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懸。
夜渚帶浮煙,蒼茫晦遠天。
舟輕不覺動,纜急始知牽。
聽笛遙尋岸,聞香暗識蓮。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懸。
清代:
沈德潛
萬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沒三山影,浩蕩還流六代聲。
水底魚龍驚靜夜,天邊牛斗轉深更。
長風瞬息過京口,楚尾吳頭無限情。
萬裡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沒三山影,浩蕩還流六代聲。
水底魚龍驚靜夜,天邊牛鬥轉深更。
長風瞬息過京口,楚尾吳頭無限情。
宋代:
柳永
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萊。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臺。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
漸覺芳郊明媚,夜來膏雨,一灑塵埃。滿目淺桃深杏,露染風裁。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殷晴雷,雲中鼓吹,遊遍蓬萊。
徘徊。集旟前後,三千珠履,十二金釵。雅俗熙熙,下車成宴盡春臺。好雍容、東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鳳池歸去,那更重來。
唐代:
元結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湘江二月春水平,滿月和風宜夜行。
唱橈欲過平陽戍,守吏相呼問姓名。
清代:
王鵬運
登臨縱目,對川原繡錯,如襟接袖。指點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一霎滄桑,四山風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墻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平楚蒼涼,亂云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
登臨縱目,對川原繡錯,如襟接袖。指點十三陵樹影,天壽低迷如阜。一霎滄桑,四山風雨,王氣消沈久。濤生金粟,老松疑作龍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終古,滾滾邊牆走。野老也知人世換,尚說山靈呵守。平楚蒼涼,亂雲合沓,欲酹無多酒。出山回望,夕陽猶戀高岫。
元代:
徐再思
里湖,外湖,無處是無春處。真山真水真畫圖,一片玲瓏玉。宜酒宜詩,宜晴宜雨,銷金鍋錦繡窟。老蘇,老逋,楊柳堤梅開墓。
裡湖,外湖,無處是無春處。真山真水真畫圖,一片玲瓏玉。宜酒宜詩,宜晴宜雨,銷金鍋錦繡窟。老蘇,老逋,楊柳堤梅開墓。
唐代:
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宋代:
蔣捷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云溶溶,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臯。奈雲溶溶,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元代:
趙孟頫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落木五湖秋。
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鈎。
唐代:
岑參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與云齊。
盤崖緣壁試攀躋,群山向下飛鳥低。
使君五馬天半嘶,絲繩玉壺為君提。
坐來一望無端倪,紅花綠柳鶯亂啼,千家萬井連回溪。
酒行未醉聞暮雞,點筆操紙為君題。
為君題,惜解攜。草萋萋,沒馬蹄。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與雲齊。
盤崖緣壁試攀躋,群山向下飛鳥低。
使君五馬天半嘶,絲繩玉壺為君提。
坐來一望無端倪,紅花綠柳鶯亂啼,千家萬井連回溪。
酒行未醉聞暮雞,點筆操紙為君題。
為君題,惜解攜。草萋萋,沒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