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渡瓜洲
[元代]:趙善慶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水仙子·渡瓜洲”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細。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結在一起。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一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注釋
瓜洲:在江蘇邗江縣南之運河入長江處,與鎮江隔岸相對,為著名的古渡口。
蓼:植物名,生水邊,開鞭穗狀小花。
南徐:今江蘇鎮江市丹徒縣。
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鎮江城西蒜山下的長江邊。
北固:山名,在鎮江市內長江岸上,為著名的古要塞與名勝地。
參考資料:
1、天下閱讀網.水仙子·渡瓜洲
“水仙子·渡瓜洲”鑒賞
賞析
長江素稱天塹,橫渡決無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時,無不心潮澎湃,產生各種各樣不可名狀的愁情。作者此時是從北岸的瓜洲渡往對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該篇同同類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緒聯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選擇表現的區段是“近岸”與“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對,分寫了洲渚、江灘、堤岸,雖也是由遠及近,卻已是渡行的結束,且所著筆描繪的,是舉目所見的由植物所呈現的蕭瑟秋景。這就使該曲有別于以表現大江江面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險豪為目的,而更多了一種冷落衰涼的旅愁情味。
“堤柳綠減長條瘦”,是“渚蓮”、“風蓼”蕭索風景的延伸,也是此時距詩人最近的感受對象。作者遂以此為過渡,生發出離情別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從時間著筆,而繼后的三處鎮江地名則從空間入手,兩相綜合,便將別離之恨從秋景的細部拓展彌漫開來,有一種觸目皆愁、揮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經結束,而“別離情”卻緊縈心頭,這就寫出了“渡瓜洲”的心緒。可見起首三句的景語,雖然局面不大,卻有賦中見興的效果。趙善慶所作散曲多為寫景小令,而其筆下景語多近寒瘦,有孟郊、賈島的風格。這在元散曲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種特色。
元代·趙善慶的簡介

趙善慶(?-1345年后),元代文學家。一作趙孟慶,字文賢,一作文寶,饒州樂平(今江西樂平縣)人。《錄鬼簿》說他「善卜術,任陰陽學正」。著雜劇《教女兵》、《村學堂》八種,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譜》稱其曲「如藍田美玉」。
...〔
? 趙善慶的詩(7篇)〕
元代:
曹元用
沙磧秋高苑馬肥,哀笳一曲塞云飛。
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征鴻猶未歸。
沙磧秋高苑馬肥,哀笳一曲塞雲飛。
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征鴻猶未歸。
宋代:
楊萬里
后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後山勒水向東馳,卻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無性氣,急聲聲怒慢聲悲。
唐代:
戎昱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臨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臨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清代:
曹雪芹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複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濕。
南北朝:
謝朓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佇立。
北窓輕幔垂,西戶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視階前濕。
誰能長分居,秋盡冬復及。
秋夜促織鳴,南鄰搗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佇立。
北窓輕幔垂,西戶月光入。
何知白露下,坐視階前濕。
誰能長分居,秋盡冬複及。
唐代:
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山晚 一作:曉)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明代:
朱栴
塞下景荒涼,淡薄秋光,金風淅淅透衣裳。讀罷安仁《秋興賦》,憀栗悲傷。
廿載住邊疆,兩鬢成霜,天邊鴻雁又南翔。借問夏城屯戍客,是否思鄉?
塞下景荒涼,淡薄秋光,金風淅淅透衣裳。讀罷安仁《秋興賦》,憀栗悲傷。
廿載住邊疆,兩鬢成霜,天邊鴻雁又南翔。借問夏城屯戍客,是否思鄉?
五代:
孫光憲
對秋深,離恨苦,數夜滿庭風雨。凝想坐,斂愁眉,孤心似有違。
紅窗靜,畫簾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淚聽,斷腸窺,漏移燈暗時。
對秋深,離恨苦,數夜滿庭風雨。凝想坐,斂愁眉,孤心似有違。
紅窗靜,畫簾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淚聽,斷腸窺,漏移燈暗時。
明代:
劉溥
門前一溝水,日夜向東流。
借問歸何處?滄溟是住頭。
門前一溝水,日夜向東流。
借問歸何處?滄溟是住頭。
明代:
錢曄
江渚風高酒乍醒,川途渺渺正揚舲。
浪花作雨汀煙濕,沙鳥迎人水氣腥。
三國舊愁春草碧,六朝遺恨晚山青。
不須倚棹吹長笛,恐有蛟龍潛出聽。
江渚風高酒乍醒,川途渺渺正揚舲。
浪花作雨汀煙濕,沙鳥迎人水氣腥。
三國舊愁春草碧,六朝遺恨晚山青。
不須倚棹吹長笛,恐有蛟龍潛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