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月圓·吳門懷古”譯文及注釋
譯文
相傳這座高山因隱藏一只白虎而得名,虎丘寺淹沒在這高山密林之中。池水旁和山崖上長滿了椏權蒼老的梅樹。望著眼前虎丘山的美景,不禁想起了當年范蠡功成歸隱泛舟太湖之行;仿佛看到了陸續懷揣紅桔從楓林歸來贈母的情景;似乎聽到了張翰不圖名爵而起駕回鄉欲吃鱸魚細絲的命令。
伴著思緒觀賞著美景,又仿佛出現在白居易的池館前、吳王的姑蘇臺邊,似乎聽到東坡仍在長吟虎丘美景。就在這美妙的遐思中,耳畔又仿佛傳來了烏鴉在月夜中的哀鳴,這聲聲凄慘的啼叫,莫不是西施發出的亡吳之恨的哀聲。
注釋
吳門:指蘇州。
山:指虎丘山,蘇州城西北七里。
池:指劍池。
洞庭歸興:借用范蠡功成隱退之典,后人常用此事稱道鄙薄名利的品格。洞庭:指蘇州西南太湖中的洞庭山。
香柑紅樹:作者由四時果鮮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為出名的洞庭紅橘,又由紅橘追憶了三國時陸績懷橘歸遺其母的典故。香柑:橘子,洞庭山的名產。
鱸(lú)鲙(kuài)銀絲:用晉人張翰之典。鱸鲙:蘇州名菜,把鱸魚切成片生吃。
白家:指白居易。他在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曾任蘇州刺史,歷時一年多。
吳宮:指吳王夫差為西施擴建的宮殿,叫館娃宮。
憐人:令人可憐。
“人月圓·吳門懷古”鑒賞
賞析
該曲開頭的“山藏白虎”是指蘇州西北的虎丘。相傳吳王闔閭死后就葬在這里,三日后,“白虎蹲踞其上,故名虎丘”。以虎丘為題材的作品,往往發思古之幽情,寫興亡之感嘆。“云藏寺”說的是虎丘山寺的風光。蘇軾曾在此寫過一篇《虎丘詩》:“東軒有佳致,云水麗千頃”,梵宇入云、寶塔聳霄的虎丘寺被“千頃”云濤所遮掩。青山蔥郁,白云繚繞,金寺若現,就在讀者沉浸在閬苑仙葩的虎丘山景之中時,作者把鏡頭拉近,描繪“池上老梅”。這里的池是虎丘山下的劍池。池邊飛巖如削的崖壁上斜伸著幾株槎枒蒼老的梅樹,與上句結合起來,遠近相輔,高低錯落,虛實交映,盡顯筆致的空靈。
“洞庭歸興”由景人情,引發作者聯想。“洞庭歸興”借用范蠡功成隱退之典。后人常用此事稱道鄙薄名利的品格。“香柑紅樹”一句,作者由四時果鮮的太湖洞庭而想到尤為出名的洞庭紅橘,又由紅橘追憶了三國時陸績懷橘歸遺其母的典故。“鱸鲙銀絲”用晉人張翰之典。作者連用三個典故,不僅切合懷古之題,也表達了一生沉抑下僚、偃蹇仕途的作者終于勘破世情的頓悟:一切功名富貴,榮辱興亡只不過是過眼云煙,故應盡快知機隱退,遠禍全身。
“自家池館”寫的是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來虎丘游玩的遺跡。“吳王花草”化用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的詩句“吳宮花草埋幽徑”。吳宮相傳為闔閭、夫差所建,多有奇花異草,吳亡之后被焚燒。這里有吊古傷懷之意。“長似坡詩”是前面兩句的歸旨,說的是虎丘仍然像當年蘇東坡《虎丘寺》中描寫得那么美好,但已物是人非,曾在這里留
下足跡的人卻福禍無常,最終都流散在滄桑的歷史長河之中,只剩下虎丘的美景告誡著世人歷史興亡之感和人世幻滅之傷。
作者承“吳王花草”而下,進一步感慨興亡。西施以美色誘惑吳王,最終導致吳國滅亡。而今這冷清的月夜里,凄厲的烏啼還在訴說著荒淫誤國之恨。這種凄涼的意境更深化了“可人憐處”的興亡之感。
該首小令由景人情,抒發懷古傷今之嘆。作者還工于用典,幾乎做到“無一字無來歷”,正如明王驥德所說“曲之佳處,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而在于是否“引得的確,用的恰好”(《曲律·論用事》)。作者雖然在曲中頻繁用典,也化用了許多人的詩句,但卻結合了作者的領悟和構思,創造出新的意境,堪稱張小山懷古小令中的佳品。
創作背景
吳門,蘇州的別名,是一座歷史名城。它吸引著歷代的文人騷客到這里游覽觀光,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什。張可久曾多次暢游蘇州,并以散曲寫景抒懷,該曲就是他游覽蘇州時所寫下的。 ?
張可久簡介
元代·張可久的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 張可久的詩(230篇)〕猜你喜歡
金門答蘇秀才
君還石門日,朱火始改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折芳愧遙憶,永路當日勖。
遠見故人心,平生以此足。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
獻書入金闕,酌醴奉瓊筵。
屢忝白云唱,恭聞黃竹篇。
恩光照拙薄,云漢希騰遷。
銘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
我留在金門,君去臥丹壑。
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
玄珠寄象罔,赤水非寥廓。
愿狎東海鷗,共營西山藥。
棲巖君寂滅,處世余龍蠖。
良辰不同賞,永日應閑居。
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
緣溪見綠筱,隔岫窺紅蕖。
采薇行笑歌,眷我情何已。
月出石鏡間,松鳴風琴里。
得心自虛妙,外物空頹靡。
身世如兩忘,從君老煙水。
雙調·沉醉東風·歸田
遠城市人稠物穰,近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鏟削去時官樣,演習會牧歌樵唱。老瓦盆邊醉幾場,不撞入天羅地網。
達時務呼為俊杰,棄功名豈是癡呆?腳不登王粲樓,手莫彈馮讙鋏,賦歸來竹籬茅舍。古今陶潛是一絕,為五斗腰肢倦折。
詠二疏
大象轉四時,功成者自去。
借問衰周來,幾人得其趣?
游目漢廷中,二疏復此舉。
高嘯返舊居,長揖儲君傅。
餞送傾皇朝,華軒盈道路。
離別情所悲,余榮何足顧!
事勝感行人,賢哉豈常譽!
厭厭閻里歡,所營非近務。
促席延故老,揮觴道平素。
間金終寄心,清言曉未悟。
放意樂余年,遑恤身后慮!
誰云其人亡,久而道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