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歡·懶云窩”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居住在懶云窩,清醒的時候吟詩飲酒,酒醉時慷慨高歌。不理瑤琴拋下書本高臥,悠閑酣睡連夢都不做。得清閑時就快快活活。時間像穿梭一樣瞬息即逝,富貴不過像花兒一樣自開自落。青春一去不再回,為何不及時享樂?
居住在懶云窩,清醒的時候吟詩飲酒,酒醉時慷慨高歌。連瑤琴也懶得彈,書也拋在一邊,高枕無憂,整日把歲月消磨。想人生又怎么樣?富貴不過像花兒一樣自開自落,時間像穿梭一樣瞬息即逝。世人呵呵笑我,我也一笑呵呵。
居住在懶云窩,客人到了又如何?我依然在懶云窩里和衣而臥,只求自在舒展快活。想人一生又能怎么樣?再貴能比我高多少,再富又能比我闊幾多?世人譏笑我懶散頹唐,我卻嘲笑世人為名利勞碌奔波。
注釋
雙調(diào):宮調(diào)名,元曲常用宮調(diào)之一。殿前歡:曲牌名,又名“燕引雛”等,入雙調(diào),單曲四十二字。
懶云窩:阿里西瑛所居住的書齋,在吳城(今江蘇蘇州)東北隅。
瑤琴:鑲嵌著美玉的琴。泛指精美樂器。理:彈弄。
無夢南柯:意為不做榮華富貴夢。南柯,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事。
攛(cuān)梭:穿梭。
磨陀:逍遙自在的樣子。元人口語。
待則么:更待何求。則么,即怎么,元人口語。
呵呵:此狀笑聲。
婆娑:盤桓,逍遙,自由。
些個:即一點兒。
“殿前歡·懶云窩”鑒賞
賞析
這三首小令皆以“懶云窩”三字開頭。古代文人一些書齋住處的名字多是某某齋、某某室,相比之下“懶云窩”這個名字顯得很通俗可愛,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不羈的性情和對于逍遙自在的追求。然后再看作者在懶云窩里的所作所為:醒時吟詩喝酒,醉時就高歌吟詩,從清醒到醉倒,循環(huán)不斷重復(fù),構(gòu)成了作者的全部日常生活。自古以來中國文人都有喝酒以消愁的說法,如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從側(cè)面寫出作者對于現(xiàn)實社會爭名奪利現(xiàn)象的悲憤。后面的撫琴棄書、不愿做南柯一夢正是表現(xiàn)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之情。在他看來,不如把這些人生的累贅統(tǒng)統(tǒng)丟掉,窩進自己的書齋喝酒享受人生自在舒適。“瑤琴不理拋書臥,無夢南柯”也照應(yīng)了“懶”字,把作者慵懶散漫的性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無夢南柯”寫作者并不把求取功名當(dāng)作人生己的追求。“南柯”是用典,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記敘淳于生晝夢入大槐安國被招為駙馬,在南柯郡做了二十年太守,享盡榮華富貴,醒來才方知是夢。這個故事被道家用來比喻人生如夢。正基于此,作者提出要活得清閑快活,不能被世俗所累。最后作者進一步表達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把日月更替比喻成飛快的梭子,把富貴錢財?shù)膿碛斜扔鞒苫ㄩ_花落那樣短暫。作者認(rèn)為人生青春易逝,應(yīng)珍惜時光,快快樂樂地享受人生,而不是局限于短暫存在的名與利。
第二首小令起唱二句與前首起唱重復(fù),便經(jīng)營出一種沉醉詩酒流連不已的情境。“瑤琴不理拋書臥,盡自磨陀”,謂消磨歲月,逍遙自在。琴也懶得彈,書也懶得看,盡管歌酒,優(yōu)游卒歲。想人生,“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攛梭過”,富貴不過如花開花落,日月卻迅似穿梭飛過。此二句與前首同位二句文字相同而次序顛倒,亦增辭情興會淋漓往復(fù)縱橫之趣。“呵呵笑我,我笑呵呵。”世人呵呵笑我,我亦一笑呵呵。世人笑我,是笑我懶散頹唐。我笑世人,忘不了榮華富貴。作者一笑而已,順其辭情以解,則富貴比花開落,日月似穿梭過到頭來誰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第二首與第一首之間,多重言疊句,新辭句中,可加留意的是“磨陀”二字與“呵呵”二句。“磨陀”二字,體現(xiàn)出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對寸陰的珍惜,對人生的細(xì)味。“呵呵二句,則在灑脫俏皮中,見出對世俗的蔑視。
第三首小令仍是以“懶云窩”起頭,但是卻換了個角度,寫自己獨特招待客人的方式。如果說在上首散曲中,作者日常生活的逍遙悠哉是本性使然的話,那這首描繪的對客人的隨意自然更是將這份性情發(fā)展到極致。客人的到來并沒有改變作者的生活方式,作者仍是和衣而臥,享受自己的世界。接下來作者交代了原因:“想人生待則么?貴比我高些個,富比我松些個。”他認(rèn)為人生在世應(yīng)該具有的態(tài)度就是榮辱不驚、貧賤不移。身份高貴的人也沒有比我高多少。他們雖然風(fēng)光一時,但是一旦失去權(quán)力,也是和我一樣。富有的人活得比較奢侈,但是終有散盡錢財?shù)囊惶欤侥莻€時候也不會寬松了。有權(quán)之人、富貴之人可能會嘲笑我不上進或者沒有遠大志向,我倒要譏諷他們看不透這些身外之物,徒增煩惱罷了。
這組曲子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處世態(tài)度。作者認(rèn)為功名利只是終將逝去的浮云,不如珍惜時光,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堅持自己的內(nèi)心,這樣的人生才活得精彩。全曲語言俏皮通俗,一氣呵成,質(zhì)樸中透露著真性情,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更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曲子前有作者自序云:“西瑛有居號懶云窩,以殿前歡調(diào)歌此以自述。”可見這組散曲是阿里西瑛自述其懶云窩生活的作品。
懶云窩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樂窩之居號。邵雍安貧樂道,“歲時耕稼,僅給衣食,名其居曰安樂窩”(《宋史》本傳)。作者懶云窩之號雖源于此,但特定含義與時代背景已有所不同。在元代,老莊思想成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調(diào)。這在中國詩史上是一特異現(xiàn)象。其社會背景,乃是元代政治極為黑暗,士人沒有出路。阿里西瑛雖是回回人,屬色目人,但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實具有普遍意義,所以才引起當(dāng)時多名曲家的共鳴與和作。從阿里西瑛此曲,也可以見到元代西域人接受漢文化之深。
阿里西瑛簡介
元代·阿里西瑛的簡介

[元](約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詳,字西瑛,吳城(今江蘇蘇州)人,回族,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元仁宗延祐末前后在世,工散曲。居號“懶云窩”。其軀干魁偉,人稱“和西瑛”。善吹篳篥,能散曲。所作“殿前歡”,貫云石、喬吉、衛(wèi)立中、吳西逸等皆有和曲。現(xiàn)僅存小令四首。《太和正音譜》列其名與150詞林英杰之中。
...〔? 阿里西瑛的詩(1篇)〕猜你喜歡
六一居士傳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zhàn)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nèi),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于田廬,庶幾償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復(fù)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于此者既佚矣,幸無患。吾其何擇哉?”于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qū)區(qū)不足較也。”
已而嘆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嘗用于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負(fù)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fù)何道哉!”
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
滿江紅·無利無名
無利無名,無榮無辱,無煩無惱。夜燈前、獨歌獨酌,獨吟獨笑。況值群山初雪滿,又兼明月交光好。便假饒百歲擬如何,從他老。
知富貴,誰能保。知功業(yè),何時了。算簞瓢金玉,所爭多少。一瞬光陰何足道,便思行樂常不早。待春來攜酒殢東風(fēng),眠芳草。
宿田家
落日下遙峰,荒村倦行履。
停車息茅店,安寢正鼾睡。
忽聞扣門急,云是下鄉(xiāng)隸。
公文捧花柙,鷹隼駕聲勢。
良民懼官府,聽之肝膽碎。
阿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
小心事延款,屋余糧復(fù)匱。
東鄰借種雞,西舍覓芳醑。
再飯不厭飽,一飲直呼醉。
明朝怯見官,苦苦燈前跪。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懷伊尹心,何補堯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