灉湖山寺
[唐代]:張說
空山寂歷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臺豈是世中情。
云間東嶺千尋出,樹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蘿薜易簪纓。
空山寂曆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臺豈是世中情。
雲間東嶺千尋出,樹裡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蘿薜易簪纓。
“灉湖山寺”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林寂寂濾盡了俗念凡塵,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山鳥啼鳴。
幽靜的禪堂讓凡人肅然生敬,香煙繚繞怎會是塵世中的俗情?
東嶺的層巒自云間涌出,叢林的倒影在南湖歷歷分明。
巢父和許由如果能來這里,再大的官職也舍不下這份幽情。
注釋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十七。灉(yōng )湖;在今岳陽市南,又稱南湖。
禪室從來塵外賞:一作“禪室從來云外賞”。
云間東嶺千重出:一作“云間東嶺千尋出”。
巢由:古代的隱士巢父和許由。
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后遂借以指高官顯宦。
“灉湖山寺”鑒賞
賞析
這首詩雖寫禪寺,但所戀的是湖山,且對信徒拜佛提出了含蓄的疑問,覺得簪纓不能與蘿薜交換,流露出因為剛直而遭貶的不滿,同時又十分曠達的情懷。
灉湖,河水泛濫形成的湖泊。詩人被貶,便生出世念頭,聊以自慰。此時來到山寺中,尋求隱士的感覺,也真的有了這種感覺。
首聯點題,要在道心生。產生了隱者情懷。原因是到了人煙稀少的空山,遙遠的山谷中時時傳來鳥叫,不是感到寂寞,而是感到很愜意。中間二聯展開。云外賞禪室,是超凡;近香臺而遠世情是脫俗;是一種精神境界——道心。頸聯寫景,這么美好的景色,是世俗中不可以看到的。尾聯總括心境。意思是說:就是巢父、許由,也會贊成我隱居的,誰還拋棄蘿薜去換取簪纓呢?巢父、許由是上古隱者,帝堯曾經要把帝位讓給他們,他們都拒絕了。蘿薜,借代山野隱居;簪纓,借代在朝為文武官員。
這首詩,在情調上,開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先河。
唐代·張說的簡介

張說(667年~730年)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
...〔
? 張說的詩(4篇)〕
隋代:
楊素
巖壑澄清景,景清巖壑深。
白云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馀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里,誰知無悶心。
巖壑澄清景,景清巖壑深。
白雲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馀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裡,誰知無悶心。
唐代:
韋應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清代:
納蘭性德
楊花糝徑櫻桃落。綠陰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擔閣。秋千背倚,風態宛如昨。
可惜春來總蕭索。人瘦損、紙鳶風惡。多少芳箋約,青鸞去也,誰與勸孤酌?
楊花糝徑櫻桃落。綠陰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擔閣。秋千背倚,風態宛如昨。
可惜春來總蕭索。人瘦損、紙鳶風惡。多少芳箋約,青鸞去也,誰與勸孤酌?
明代:
張岱
于園在瓜洲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于園在瓜洲步五裡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攜餘往,主人處處款之。
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後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後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
唐代:
李頎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八月寒葦花,秋江浪頭白。
北風吹五兩,誰是潯陽客。
鸕鶿山頭微雨晴,揚州郭裡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
清代:
孔尚任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
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
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明代:
王世貞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唐代:
李白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
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間。
秋水明落日,流光滅遠山。
宋代:
文同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
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猶臥斫桑稀。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煙開遠水雙鷗落,日照高林一雉飛。
大麥未收治圃晚,小蠶猶臥斫桑稀。
暮煙已合牛羊下,信馬林間步月歸。
元代:
虞集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裡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禦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