灉湖山寺
[唐代]:張說
空山寂歷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臺豈是世中情。
云間東嶺千尋出,樹里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蘿薜易簪纓。
空山寂曆道心生,虛谷迢遙野鳥聲。
禪室從來塵外賞,香臺豈是世中情。
雲間東嶺千尋出,樹裡南湖一片明。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將蘿薜易簪纓。
“灉湖山寺”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林寂寂濾盡了俗念凡塵,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山鳥啼鳴。
幽靜的禪堂讓凡人肅然生敬,香煙繚繞怎會是塵世中的俗情?
東嶺的層巒自云間涌出,叢林的倒影在南湖歷歷分明。
巢父和許由如果能來這里,再大的官職也舍不下這份幽情。
注釋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八十七。灉(yōng )湖;在今岳陽市南,又稱南湖。
禪室從來塵外賞:一作“禪室從來云外賞”。
云間東嶺千重出:一作“云間東嶺千尋出”。
巢由:古代的隱士巢父和許由。
簪纓: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后遂借以指高官顯宦。
“灉湖山寺”鑒賞
賞析
這首詩雖寫禪寺,但所戀的是湖山,且對信徒拜佛提出了含蓄的疑問,覺得簪纓不能與蘿薜交換,流露出因為剛直而遭貶的不滿,同時又十分曠達的情懷。
灉湖,河水泛濫形成的湖泊。詩人被貶,便生出世念頭,聊以自慰。此時來到山寺中,尋求隱士的感覺,也真的有了這種感覺。
首聯點題,要在道心生。產生了隱者情懷。原因是到了人煙稀少的空山,遙遠的山谷中時時傳來鳥叫,不是感到寂寞,而是感到很愜意。中間二聯展開。云外賞禪室,是超凡;近香臺而遠世情是脫俗;是一種精神境界——道心。頸聯寫景,這么美好的景色,是世俗中不可以看到的。尾聯總括心境。意思是說:就是巢父、許由,也會贊成我隱居的,誰還拋棄蘿薜去換取簪纓呢?巢父、許由是上古隱者,帝堯曾經要把帝位讓給他們,他們都拒絕了。蘿薜,借代山野隱居;簪纓,借代在朝為文武官員。
這首詩,在情調上,開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先河。
唐代·張說的簡介

張說(667年~730年) 唐代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字道濟,一字說之。原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家洛陽。
...〔
? 張說的詩(4篇)〕
清代:
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唐代:
杜甫
已從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虛籟 一作:靈籟)
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虛籟,月林散清影。(虛籟 一作:靈籟)
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明代:
袁宏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裡。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豔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明代:
王世貞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
清代:
朱彝尊
穆湖蓮葉小于錢,臥柳雖多不礙船。
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
屋上鳩鳴谷雨開,橫塘游女蕩船回。
桃花落后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
穆湖蓮葉小于錢,臥柳雖多不礙船。
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
屋上鳩鳴谷雨開,橫塘遊女蕩船回。
桃花落後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
清代:
納蘭性德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
釣得六鼈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麻姑。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
唐代:
王維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后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鳥道一千裡,猿聲十二時。
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元代:
喬吉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樹鉤婁,苔繡禪階,塵黏詩壁,云濕經樓。琴調冷聲閑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
半天風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樹鈎婁,苔繡禪階,塵黏詩壁,雲濕經樓。琴調冷聲閑虎丘,劍光寒影動龍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鎖吳愁。
清代:
納蘭性德
榛荊滿眼山城路,征鴻不為愁人住。何處是長安,濕云吹雨寒。
絲絲心欲碎,應是悲秋淚。淚向客中多,歸時又奈何。
榛荊滿眼山城路,征鴻不為愁人住。何處是長安,濕雲吹雨寒。
絲絲心欲碎,應是悲秋淚。淚向客中多,歸時又奈何。
明代:
袁凱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
落葉蕭蕭淮水長,故園歸路更微茫。
一聲新雁三更雨,何處行人不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