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幕降臨,倏忽間清風吹散了薄煙,在窗欞竹簾之外,漸漸升起了一輪明月。因畏路途杳杳更憂人心未合,即使能結(jié)同心,恐不能同處一地。
情義綿綿,思緒翩翩。剪不斷,理還亂。云兒啊,再回去只怕了無蹤跡(認不得歸路)。這樣的事、情思應該只有在前世里顯現(xiàn),總是喜歡將兩地鴛鴦放一起。
注釋
情脈脈:《古詩十九首·搖搖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脈脈,情意綿綿,凝視不語得樣子。
忡忡:憂慮不安。《詩經(jīng)·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碧云”句:謂即使歸去夜很難尋得舊歡。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遠方或天邊,多用來形容離愁別緒。
“只應”二句:是說男女情事須有緣分,前世有緣今世才能相廝相守。前生,佛教認為人有三聲,即前生、今生、來世。生,亦作“世”。前生即前一輩子,對今生而言。唐寒山《詩》之四十一:“今日如許貧,總是前生作。
“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鑒賞
鑒賞
詞精粹警拔,甘之如飴。上片四句,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寫景清冷空寂,抒情韻悠意遠。“路遠人還遠”前冠“因驚”,遂得精警拔俗之妙。所謂“人還遠”,即人更遠也,即心遠也。與歐陽修“平荒盡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意想埒。只是歐詞是從閨婦感受言之,柳詞則以行人心會出之。俱可稱俊語。
下片妙在后兩句,前生有緣愛自可相期,是自慰語,也是祝禱語,更是期待語,語“愿天下有緣得都成了眷屬”詞異意同,它使全詞拔高了一個音節(jié),可堪細味。《全宋詞》此詞調(diào)名下唐圭璋括注一行小字曰:“案此首調(diào)名原作《瑞這股》,非,今按律改。”
創(chuàng)作背景
51歲時,柳永終于及第,去過福建,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鹽為生的民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nèi)名宦錄》中。可惜由于性格原因,他屢遭排貶,因此進入四處漂泊的“浮生”,養(yǎng)成了一種對蕭索景物,秋傷風景的偏好。 ?
柳永簡介
宋代·柳永的簡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chuàng)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fā)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
...〔? 柳永的詩(180篇)〕猜你喜歡
代扶風主人答
殺氣凝不流,風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遠,游子彌不歡。
依然宿扶風,沽酒聊自寬。
寸心亦未理,長鋏誰能彈。
主人就我飲,對我還慨嘆。
便泣數(shù)行淚,因歌行路難。
十五役邊地,三四討樓蘭。
連年不解甲,積日無所餐。
將軍降匈奴,國使沒桑乾。
去時三十萬,獨自還長安。
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瘢。
鄉(xiāng)親悉零落,冢墓亦摧殘。
仰攀青松枝,慟絕傷心肝。
禽獸悲不去,路旁誰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靜波瀾。
老馬思伏櫪,長鳴力已殫。
少年興運會,何事發(fā)悲端。
天子初封禪,賢良刷羽翰。
三邊悉如此,否泰亦須觀。
定風波·自前二府鎮(zhèn)穰下營百花洲親制
羅綺滿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尋芳去。浦映蘆花花映浦。無盡處。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喪歸時數(shù)。鶯解新聲蝶解舞。天賦與。爭教我輩無歡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