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墻環繞重重深院,耳畔不時傳來燕啼鶯嗽。繡被抵御拂曉的殘寒,畫閣輝映朝霞的璀燦。朱紅的欄桿擁抱水天的空闊,飛舞的柳絮呵,何處才是你的邊沿?路上的青草,平整如剪;池中的春水,寬闊渺遠。春日遲遲,風也似在偷懶—花枝,把身影投向悠閑的水面。
塵霧的余香輕拂著馬的鞍,謝媚卿呵,與你幸會在城南路邊。面容比敷過胭脂還更覺秀艷,微笑似嫵媚的歌聲在耳邊震顫。色彩入時,著一身薄薄的春衫,面容如玉,鬢發似透明的雙蟬。相見恨晚,相愛恨晚,春天呵,離我們越去越遠?聽,琵琶的旋律似流水潺潺,流不盡的是相思的幽怨。
注釋
謝池春慢:詞牌名,慢詞,與六十六字令詞《謝池春》不同。雙調九十字,仄韻格。
玉仙觀:在汴京城南,是當時游人游春的名勝場所。
謝媚卿:北宋名伎。
繚墻重院:高墻繚繞的深宅大院。
朱檻:紅淳窗提。畫閣朱檻均指精美的建筑。
徑莎平:路上長滿了莎草。
塵香拂馬:指往玉仙觀途中,塵土和著花香撲面而來。
“謝池春慢·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鑒賞
賞析
起首一句,點出主人公的居處所。“時聞有”,承上句,乃由于高墻繚繞、院宇深邃的緣故,而接下句則為人春眼之中的緣故。這時而一聞的鶯啼把人喚醒了。“繡被掩余寒”,可見被未折疊,而“畫閣明新曉”,天已大亮了。“朱檻連空闊”句承“畫閣”而寫居處環境,與“繚墻重院”相應,雖富麗然而寂寥,其境過清。“飛絮知多少”暗點時令為暮春。這樣,春曉、恬睡、聞鳥,與“飛絮知多少”之景相連,就構成一個現成思路,間接表現出濃厚的惜春情緒。“徑莎平”句以下續寫暮春景象,路上長滿野草,池面漸廣,風平浪靜時,時有花影倒映。“日長風靜”與“閑”字表現出落寞蕭索的氣氛。這幾句暗示出詞中人小園芳徑之上徘徊不定,百無聊賴的獨特情緒。
過片承上啟下。“塵香拂馬”,要去城南的玉仙現,一路上愁紅慘綠,偏又不期然而然地,“逢謝女,城南道”。兩人早已互相慕名的,而百聞不如一見,于是“一見慕悅”。她明艷絕倫,秀麗出于天然,“秀艷過施粉”,雖只微微一笑,便有無限嫵媚而其衣色鮮艷奪目,日暖衣薄,更顯示出其身段之窈窕,就連她隨身佩帶之玉飾,雕琢成雙蟬樣,也格外玲瓏可愛。這里以工筆重彩,畫出一個天生麗人,從中流露出一見傾心的愉悅。然而緊接六字“歡難偶,春過了”,是說有無窮后時之悔。從“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調”二句看,二人可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了。用筆變化,有相得益彰之妙。作者并沒有花太多筆墨來寫二人相遇如何的交談或品樂,卻通過相顧無言的描寫將彼此的傾倒愛悅和相見恨晚的惆悵情緒表露得淋漓盡致。“春過了”三字兼挽上片,惜春之情與相見恨晚之悔打成一片,情景莫辯。
這首詞結構緊湊,上下呼應。寫兩人一見鐘情,有主有賓,有實有虛,有濃有淡,用筆靈活,疏密相間,輕重得當。他們之間以目傳情,未曾講一句話。
創作背景
張先前往玉仙觀隨喜,半路上遇上一個漂亮的姑娘。他讓仆人前去打聽,原來是オ女謝媚卿。謝媚卿也從侍女那里得知,這位風流倜儻的官人叫張先。兩人都久聞對方大名,互相以眼色示意。分手以后,張先失魂落魄,回去便寫下了這首《謝池春慢》,記敘邂適謝媚卿之事,寫出自己的愁緒。 ?
張先簡介
宋代·張先的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 張先的詩(7篇)〕猜你喜歡
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對花渾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恨牡丹笑我倚東風,頭如雪。
榆莢陣,菖蒲葉。時節換,繁華歇。算怎禁風雨,怎禁鵜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棲棲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別。
買陂塘·歸鴉
倚柴門、晚天無際,昏鴉歸影如織。分明小幅倪迂畫,點上米家顛墨。看不得。帶一片斜陽,萬古傷心色。暮寒蕭淅。似捲得風來,還兼雨過,催送小樓黑。
曾相識。誰傍朱門貴宅。上林誰更棲息。郎君柘彈休拋灑,我是歸飛倦翮。飛暫歇。卻好趁江船,小坐秋帆側。啼還啞啞。笑畫角聲中,暝煙堆里,多少未歸客。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云臺為之心醉。口占戲之。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里。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斷山中起。
過眼韶華渾有幾。玉手佳人,笑把琶琶理。枉殺云臺標內史,斷腸只合江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