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海岱樓玩月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千萬年的漣漪仍蕩漾在這片清凈隔絕的地方,海岱樓很高,往下俯瞰秦淮河的尾端。水天一色,仿佛水浸泡著天,天與水合為一體,像是從月亮上的廣寒宮來看下面的人間一樣。
霧色藹藹中出現一個海市蜃樓,巨鰲托舉著三座大山浮出水面,立刻隨著月亮一同出來。月亮圓的像寶珠一樣的時候有很多異樣的氣息,現在的月亮就仿佛一顆夜明珠價值千金。
注釋
漣漪:實指漣水全境,漣水為水鄉,境內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
海岱(dài)樓:在江蘇漣水。詞人于哲宗紹圣四年(1097)知漣水軍二年。
下瞰(kàn):從高處往下看,俯視。 秦淮:河名。流經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發現有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以泄王氣﹐故名秦淮。
廣寒宮:月中仙宮。中國古代傳說中嫦娥居住的地方。
靄靄(ǎi):云霧密集的樣子。 海市:即海市蜃樓。
鰲戴三山:巨鰲在水底頂著三座山。系我國古代神話。“三山”,指海中的仙山方壺、瀛洲、蓬萊,巨鰲或大龜藏于山下“舉首而戴(頂)之”,漂浮的“三山”因而不再移動(詳見《列子·湯問》)。
輪:指代月。
異氣:指天空出現的特異氣象:祥瑞之象,或大氣中的蜃景影像。
夜光:月光。
“蝶戀花·海岱樓玩月作”鑒賞
賞析
《蝶戀花》詞牌一般以抒寫纏綿悱,惻之情為多,似此詞以健筆寫景,而能大氣包舉,攝人心魂,觀之詞史,實為罕見。一字一句是真是實,又迷離惝恍如夢如幻。詞境超邁,意象玲瓏,令人佩服其凌云健筆。
“千古”三句點出海岱樓的地理位置。首句將地名嵌入,有助于晶瑩澄澈意境的塑造。李白《蛾眉山月歌》說:“蛾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蛾眉山月”、“平羌”、“清溪”等詞,均于地名中寓情境,米芾正是借鑒了李詩的這種手法。下闋則以想象、比喻等手法,描繪了明月初升、如夢如幻的水上奇觀。作者描繪海市蜃樓、蓬萊仙山等人間仙境,都是為了營造氣氛,襯托明月,則最后兩句無疑就是點睛之筆,突出了題目“海岱樓玩月作”。詞中寫景之作,有柳永的《望海潮》,寫月之作,有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柳詞重點在于摹寫人間美景,蘇詞重點在于對月抒懷,米芾此作則是以想象的筆調,描繪了夢幻般的月色,在表現上自有其獨特性。
這首詞的上闋,首先從海岱樓所處的地理位置人手。“千古”一句,是對漣水全境的景色的總寫。漣水為水鄉,當時境內有中漣、西漣、東漣諸水,是黃河由淮河入海的必經之地,且東瀕大海,北臨運河,水鄉清絕,故以“漣漪”稱之。然后特出一筆,寫海岱樓之高拔地而起,“下瞰秦淮尾”,形容樓高用了夸張手法。“水浸”二句承“下瞰”而來,轉而描寫碧天浸沉在水中,然后又由如水的碧天聯想到“廣寒宮闕”,這便引出一個“月”字,從而為下闋寫月出作好鋪墊。但“廣寒宮”是由水中碧天聯想到的虛寫,作者的筆墨仍然是傾注于“人間世”,上闋的全部重點均在“人間世”,“廣寒宮”也是為修飾“人間世”而出現的。
詞人在下闋所寫“玩月”。但首句卻不去寫月,而是寫“海市”。但這首詞中的“海市”,并非實寫,寫海才是實際,從而再次為月出作鋪墊。經過再三鋪墊,曲曲折折,月亮終于在千呼萬喚之后出海:“鰲戴三山,頃刻隨輪至。”這兩句寫月出,表面看來是寫“三山”隨月輪而至,月未出時“三山”暗,月出則“三山”明,月亮似乎瞬間移至眼前。這實際上還是寫月,“三山”只是作為月的反襯物出現的。看似“三山”至,實即月輪出,這種筆法實際是借此寫彼。這兩句不僅充滿了神話色彩,而且寫得神采飛動。“頃刻”一詞,寫出了月輪出海時的神氣和凌厲。詞中真正寫“玩月”,只是最后兩句:“寶月圓時多異氣,夜光一顆千金貴。”這是巧借同名之珠以贊美圓月之可貴。這兩句,前句重在其“異”,后句重在其“貴”,由于“異”所以“貴”。一輪明月,不知產生過多少神話,神奇之至,亦美妙之至,月也因此而提高了身價。月在古人眼中是群陰之宗,對其崇拜備至,所以這兩句也包含著作者對于月的種種幻想與評價。
創作背景
紹圣四年(1097)詞人知漣水軍(今江蘇漣水),此首《蝶戀花·千古漣漪清絕地》為詞人任內登漣水海岱樓玩月之作。 ?
米芾簡介
宋代·米芾的簡介

米芾(1051-1107),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祖籍太原,遷居襄陽。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顛。書畫自成一家。能畫枯木竹石,時出新意,又能畫山水,創為水墨云山墨戲,煙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詩,工書法,精鑒別。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
...〔? 米芾的詩(2篇)〕猜你喜歡
水調歌頭·題劍閣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勛業未就,妨卻一身閑。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富春渚詩
宵濟漁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緬云霧,赤亭無淹薄。
溯流觸驚急,臨圻阻參錯。
亮乏伯昏分,險過呂梁壑。
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托。
平生協幽期,淪躓困微弱。
久露干祿請,始果遠游諾。
宿心漸申寫,萬事俱零落。
懷抱既昭曠,外物徒龍蠖。
摸魚兒·東洲桃浪瀟湘小八景詞之三
剪中流,白蘋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學春花靨,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幾許浮萍,舊夢迷殘絮。棠橈無數。盡泛月蓮舒,留仙裙在,載取春歸去。
佳麗地,仙院迢迢煙霧。濕香飛上丹戶。醮壇珠斗疏燈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訴。君不見桃根已失江南渡。風狂雨妒,便萬點落英,幾灣流水,不是避秦路。
過小孤山大孤山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
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