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劉楨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與您分別時間還不久,經過的時間還不到十天。
我的思念多么的深厚,這愁緒就像多年沒見一般。
雖說(我倆)相距近在咫尺,(相見)卻難如越過九重天。
和暖的夏天,草木是那樣的昌盛繁茂。
注釋
劉楨(170?—217),字公干,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人,漢魏之際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為曹操掾屬。其五言詩風格道勁,語言質樸,當時負有盛名,后人以他與曹植并舉,稱為“曹劉”。作品已散佚,明人輯有《劉公干集》。作者好友之一。
子:你,對劉楨的尊稱。無幾:表示時間過去不久。
所經:經過的時間。一旬:十天。
一何:多么。篤(dǔ):深厚,真誠。
三春:多年。三,虛指多數(shù)。春,指年,古代常以季節(jié)名代表年。
咫(zhǐ)尺:比喻距離很近。咫為古代長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涉:度過,越過。九關:九重天門。關:閉門的橫木,這里指門。
陶陶:和暖的樣子。朱夏:夏天。
昌且繁:(草木)昌盛繁茂的樣子。
“答劉楨詩”鑒賞
賞析
“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寫分別之日并不長,只有短短的十天。這兩句為后面寫二人感情之深做鋪墊。
“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我對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雖然分別沒幾天,但我的感覺如同分別了好多年那樣漫長。此句明顯套用《詩經·王風·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之詩句的意境。
“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這里將相距之近與相見之難對比,更加重了對友人的思念。劉楨《贈徐干》“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我獨抱深感,不得與比焉”之句,二人處于不同的部門:劉禎因罪被拘禁,而徐干為官在西掖園,兩地很近,但兩人卻無故不得相見,因此才有路在咫尺,難涉九關之嘆。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全句說,盛陽的夏季,草木是那樣的昌盛而繁茂。全詩前六句寫情,結尾兩句寫景,以草木之繁茂喻比詩人與劉楨情誼之綿長,融情于景,以景寫情,情景交融,表現(xiàn)出無限的回味和深長的意境。
這首詩明白如話,無絲毫矯揉造作,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詩歌以“與子別無幾”領起,以“其愁如三春”相接,極寫相思之深;以“雖路在咫尺”與“難涉如九關”相對比,續(xù)寫相見之難。在相別與難見的內心情感矛盾沖突中,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思念友人的思想情感。
全詩只有八句,四十個字,從其所表達的形象的生動性和情感的豐富性中,可見詩人之功力。
創(chuàng)作背景
劉楨因平視曹丕妻甄氏,被曹操判為服苦役。在服刑期間非常想念徐干,就給徐干寫了《贈徐干》,以表達對徐干的思念之情。徐干讀了劉禎寫的贈詩后,就寫了這首《答劉禎》來回贈劉禎,同樣表達了對劉禎的思念之情。 ?
猜你喜歡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
廢逐人所棄,遂為鬼神欺。
才難不其然,卒與大患期。
凌人古受氏,吳世夸雄姿。
寂寞富春水,英氣方在斯。
六學成一貫,精義窮發(fā)揮。
著書逾十年,幽賾靡不推。
天庭掞高文,萬字若波馳。
記室征兩府,宏謀耀其奇。
車酋軒下東越,列郡蘇疲羸。
宛宛凌江羽,來棲翰林枝。
孝文留弓劍,中外方危疑。
抗聲促遺詔,定命由陳辭。
徒隸肅曹官,征賦參有司。
出守烏江滸,左遷湟水湄。
高堂傾故國,葬祭限囚羈。
仲叔繼幽淪,狂叫唯童兒。
一門即無主,焉用徒生為!
舉聲但呼天,孰知神者誰?
泣盡目無見,腎傷足不持。
溘死委炎荒,臧獲守靈帷。
平生負國譴,駭骨非敢私。
蓋棺未塞責,孤旐凝寒颸。
念昔始相遇,腑腸為君知。
進身齊選擇,失路同瑕疵。
本期濟仁義,合為眾所嗤。
滅身竟不試,世義安可支!
恬死百憂盡,茍生萬慮滋。
顧余九逝魂,與子各何之?
我歌誠自慟,非獨為君悲!
鄰里相送至方山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甌越。
解纜及流潮,懷舊不能發(fā)。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積疴謝生慮,寡欲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豈伊年歲別。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寒雞號荒林,山壁月倒掛。
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
我來夏云初,素節(jié)今已屆。
高河瀉長空,勢落九州外。
微風動涼襟,曉氣清余睡。
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
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
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蓋。
子美氣尤雄,萬竅號一噫。
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
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
盈前盡珠璣,一一難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齒漱寒瀨。
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
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
譬如妖韶女,老自有余態(tài)。
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
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
蘇豪以氣轢,舉世徒驚駭。
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
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
云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
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
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