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yuǎn)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yuǎn)游。
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飖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惠,殊不再來。
愛時進(jìn)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秋胡行 其二”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真心地希望登上泰華山,和神仙一起遠(yuǎn)游。
經(jīng)過昆侖山,來到蓬萊仙山。
和神仙們一起在天空中遨游八方。
我想得到長生不老的神藥,活到一萬歲。
用詩歌表達(dá)心意,我愿登上高高的泰華山。
天地是多么地長久,與之相比,人生是多么地短暫。
世人都說老子清靜淡泊,從來都不知道年歲已老。
又說赤松子和王子喬得道成仙。
沒有聽說過真正得道成仙的,也許得道的人可以長壽延年。
用詩歌來表達(dá)我的心意,天地是多么長久。
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何處沒有它們的光芒呢!
天地化育萬物,最尊貴的難道不是人嗎?
各個諸侯管轄自己的封地,難道他們不是天子的臣民嗎?
以施行仁義為本分,以遵行禮樂為榮耀。
用詩歌表達(dá)心意,光明的日月啊照耀四方。
春夏秋冬交替遠(yuǎn)去,晝夜推移,成為一年。
有德行的人遵從天意,所以他們行為始終與上天保持一致。
他們從不憂慮年歲老去,只會憂慮社會不安定。
生和死都由天命決定,因此,擔(dān)心生死是愚蠢的行為。
用詩歌來表達(dá)我的心意,春夏秋冬交替遠(yuǎn)去。
憂傷的時候?qū)⒂惺裁聪敕兀孔寶g笑永隨自己的心意。
盛壯年華和聰明智慧,將永遠(yuǎn)不會返回。
珍惜時光,努力進(jìn)取,將有惠于誰呢?
輕浮放蕩,逸樂茍安,又是怎樣的行為呢?
用詩歌表達(dá)心意,憂傷的時候?qū)⒂惺裁聪敕兀?/p>
注釋
泰華山:華山,亦稱太華山,為中國五岳之西岳,位于陜西省關(guān)中平原東部的華陰縣境內(nèi)。
神人:神和人。
蓬萊:東海中的蓬萊山,古代傳說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飄飖(yáo):飄蕩,飛揚,風(fēng)吹貌。
俱:一起,在一起。
思得:想得到。
何:多么,為何。
人道:為人之道,人的道路。居之:居天地之間。
世言:世人說道。伯陽:道教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字。
殊不知:猶言竟不知。
赤松:赤松子,亦稱“赤誦子”、“赤松子輿”。相傳為上古時神仙。神農(nóng)時為雨師,教神農(nóng)入火。王喬: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
亦云:也說。
得之未聞:得知以前從未聽說之事。
庶:但愿,或許。以:得以。壽考:壽命的考量,長壽,壽數(shù),壽命。
明明:光明貌。
光昭:光照,照耀,彰明顯揚,發(fā)揚光大。
二儀:天地,日月,陰陽,父母。合圣化:合并圣化。
貴者:尊貴者。獨人不:唯獨人不是。
率土:“率土之濱”之省。謂境域之內(nèi)。
莫非王臣:沒有不是王臣的。
四時:指一年四季的農(nóng)時,四季。更:更加。再。
以:已經(jīng)。成歲:成為一年。
大人:以人為大。先天:以天為先。
而天:如天。弗違:不要違逆。
不戚:不悲傷。年往:年歲過去,年齡老去。
憂世:憂愁人世。不治:不能治理,不安定。
存亡:生存和滅亡。有命:有天命。
慮之:憂慮這些。為蚩:為癡愚。蚩,白癡,無知。
戚戚:憂懼貌,憂傷貌。欲何念:打算顧念什么。
所之:所去的地方。
壯盛:壯年盛年。智惠:智慧和恩惠。
殊不:竟不。殊,很,甚。
愛時:愛惜時光。進(jìn)趣:追求樂趣,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為,進(jìn)取,追求,求取。
將以:將此用以。惠誰:恩惠于誰。
泛泛:泛泛地,尋常地,簡單地。放逸:放縱逸樂,豪放不羈。
亦同何為:又等同于什么。
參考資料:
1、張可禮 宿美麗 編選.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20-46
“秋胡行 其二”鑒賞
賞析
這首詩寫的都是虛幻的內(nèi)容,寫游仙時的情境和心態(tài)。先寫與神人遠(yuǎn)游。詩人有感于“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藥,延長壽命。但人生短暫,有無神藥,能否長壽,將信將疑。于是筆勢陡轉(zhuǎn),由神仙世界直轉(zhuǎn)世俗人間。寫日月普照,“貴者獨人”。在人間,應(yīng)當(dāng)尊君王,行仁義,守禮樂,不必追求長壽,需要憂慮的是亂世還沒有得到治理。詩人雖然年老,但雄心不滅。“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在普遍的憂生意識中融入了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獨有的生命價值觀。但這種情思沒有持續(xù)下去,因而最后筆勢再次陡轉(zhuǎn),寫想過隨心所欲的放縱生活而又于心不安的矛盾心態(tài)。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載: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公(曹操)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guān),至河池。”曹操時年六十一歲,一生功業(yè),大體成就。這兩首詩當(dāng)作于經(jīng)歷散關(guān)以后,為曹操晚年的作品。曹操簡介
兩漢·曹操的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fù),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fēng)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 曹操的詩(19篇)〕猜你喜歡
秋胡行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yuǎn)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yuǎn)游。
經(jīng)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飖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圣化,貴者獨人。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惠,殊不再來。
愛時進(jìn)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
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負(fù)所懷。
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
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
揚楫越平湖,泛隨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聲閑且哀。
悲風(fēng)愛靜夜,林鳥喜晨開。
曰余作此來,三四星火頹。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遙謝荷蓧翁,聊得從君棲。
宿田家
落日下遙峰,荒村倦行履。
停車息茅店,安寢正鼾睡。
忽聞扣門急,云是下鄉(xiāng)隸。
公文捧花柙,鷹隼駕聲勢。
良民懼官府,聽之肝膽碎。
阿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
小心事延款,屋余糧復(fù)匱。
東鄰借種雞,西舍覓芳醑。
再飯不厭飽,一飲直呼醉。
明朝怯見官,苦苦燈前跪。
使我不成眠,為渠滴清淚。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懷伊尹心,何補(bǔ)堯舜治?
鬻海歌
鬻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輪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fēng)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鹵。
鹵濃堿淡未得閑,采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潴鹵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周而復(fù)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qū)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凈洗征輪輟,君有馀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yè)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jié)。
招隱二首
杖策招隱士,荒涂橫古今。
巖穴無結(jié)構(gòu),丘中有鳴琴。
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經(jīng)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jié)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移居二首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wù)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dāng)須紀(jì),力耕不吾欺。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xué)飛術(shù)。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shù)。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jié)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茫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蓬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到。天臺有司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論》七篇,《樞》一篇,年百余。將終,謂弟子曰:“吾居玉霄峰,東望蓬萊,嘗有真靈降焉。今為東海青童君所召。”乃蟬脫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鵬賦》云:“嘗見子微于江陵,謂余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元豐七年冬,余過臨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顏清澈,如二三十許人,然人亦有自少見之者。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乃作《水龍吟》一首,記子微、太白之事,倚其聲而歌之。
古來云海茫茫,道山絳闕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凈無為,坐忘遺照,八篇奇語。向玉霄東望,蓬萊晻靄,有云駕、驂風(fēng)馭。
行盡九州四海,笑紛紛、落花飛絮。臨江一見,謫仙風(fēng)采,無言心許。八表神游,浩然相對,酒酣箕踞。待垂天賦就,騎鯨路穩(wěn),約相將去。